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绝秦书》的饥饿叙事与乡绅形象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79-185,共7页
文学的饥饿叙事源远流长,不同时期文学的饥饿叙事赋予了饥饿的不同价值内涵,文学作品如何书写饥饿,不仅体现了作家对民族苦难与创伤的见证,也体现了作家对历史本质的探寻与人性复杂性的审视。《绝秦书》作为一部反映民国十八年饥荒的文... 文学的饥饿叙事源远流长,不同时期文学的饥饿叙事赋予了饥饿的不同价值内涵,文学作品如何书写饥饿,不仅体现了作家对民族苦难与创伤的见证,也体现了作家对历史本质的探寻与人性复杂性的审视。《绝秦书》作为一部反映民国十八年饥荒的文本,从国民性、社会政治、女性饥饿等多个层面对饥饿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方位书写,拓宽了文学中饥饿叙事表现的广度与深度。小说对周克文这一乡绅在饥荒中的表现及其命运的书写,则体现了作家对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乡土文化命运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浩文 《绝秦书》 饥饿叙事 乡绅形象
下载PDF
民国十八年灾荒的“究天人之际”之作——评张浩文的《绝秦书》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堂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2期47-51,共5页
张浩文的《绝秦书》以民国十八年的灾荒为背景,用纪实与虚构的方式去还原当时的灾害景象,对民国十八年西北大旱进行了"究天人之际"的追问。作品视野开阔,气势恢宏,用诗性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一段苦难的历史。
关键词 张浩文 《绝秦书》 民国十八年 灾荒 究天人之际
下载PDF
张浩文《绝秦书》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吴冠玉 王瑞瑞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2-4,共3页
近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就张浩文的长篇小说《绝秦书》举办了研讨会。单正平教授别开生面,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千古名训为切入路径和尺度来评议《绝秦书》;周泉根教授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来... 近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就张浩文的长篇小说《绝秦书》举办了研讨会。单正平教授别开生面,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千古名训为切入路径和尺度来评议《绝秦书》;周泉根教授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来阐发《绝秦书》的奥义;王学振教授认为该长篇是中国自然灾害书写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廖述务副教授认为:《绝秦书》呈现出历史的未完成性与开放性;学科的研究生们分别从小说史质地、小人物之死、灾难下的反思、爱情悲剧等角度,对《绝秦书》进行了多元分析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秦书》 研讨会 综述
下载PDF
用家族小说模式叙写灾难中的人性善良与崇高——读张浩文的长篇新作《绝秦书》
4
作者 疏延祥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54-56,共3页
《绝秦书》用家族小说的框架来叙写1929年(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的一场旱灾,与《温故一九四二》等其他写灾难的作品相比,《绝秦书》以家族小说模式叙写了灾难中人性的善良与崇高,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成功之所在。
关键词 家族小说 张浩文 《绝秦书》
下载PDF
关中大地最后一个乡绅的消失——评张浩文的《绝秦书》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莹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2期52-56,共5页
张浩文长篇小说《绝秦书》以诗意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关中文化生活全景,堪称关中生活"清明上河图"。作品记载民国十八年年馑的笔调是冷静内敛的,同时又饱含深情,成功地为灾难立碑,为天地立心。《绝秦书》用先抑后扬的的叙述方式... 张浩文长篇小说《绝秦书》以诗意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关中文化生活全景,堪称关中生活"清明上河图"。作品记载民国十八年年馑的笔调是冷静内敛的,同时又饱含深情,成功地为灾难立碑,为天地立心。《绝秦书》用先抑后扬的的叙述方式全面记录了这场灾难发生和恶化的历史原因、文化原因和人文原因,塑造的主人公乡绅周克文这一形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之一。论文旨在从灾难前、灾难中以及父子之争三个角度分析这一文学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浩文 《绝秦书》 民国十八年 灾难 乡绅 周克文
下载PDF
《绝秦书》中爱情悲剧成因浅析
6
作者 赵晓敏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8-10,共3页
《绝秦书》中民国十八年的饥荒让人触目惊心,灾难之下的爱情更让人黯然神伤。引娃和周立功的爱情是可悲的也是可解的。人生经历反差强烈、生活追求迥然不同、人性本质南辕北辙导致他俩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关键词 《绝秦书》 爱情 悲剧
下载PDF
浅论《绝秦书》中小人物之“死”
7
作者 欧漾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5-7,14,共4页
《绝秦书》描写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后发生的陕甘旱灾引起的大饥荒。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小说中人物大都走向"死亡",但同样的"死"却蕴含着不同意义。小说中描绘的许多小人物:或为一厢情愿的爱情;或为不值一文... 《绝秦书》描写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后发生的陕甘旱灾引起的大饥荒。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小说中人物大都走向"死亡",但同样的"死"却蕴含着不同意义。小说中描绘的许多小人物:或为一厢情愿的爱情;或为不值一文的尊严;或为牵挂在心的亲人,最终都难逃"死"的结局。从这些小人物身上,发掘出大灾难下人性中难以磨灭的温存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秦书》 死亡 人性 爱情 尊严 亲情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双重维度下的“乡土”命运——张浩文《绝秦书》的现代性反思
8
作者 刘茸茸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5期38-44,共7页
民国十八年(1929年),这个在今天听起来陌生的年份,在陕西籍作家张浩文的《绝秦书》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时隔6年,《绝秦书》再出“修订版”,这种现象在当代文学中并不常见。据张浩文在《关于修订版的说明》中所言,现在这个结局其实是... 民国十八年(1929年),这个在今天听起来陌生的年份,在陕西籍作家张浩文的《绝秦书》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时隔6年,《绝秦书》再出“修订版”,这种现象在当代文学中并不常见。据张浩文在《关于修订版的说明》中所言,现在这个结局其实是小说原有的,是最完满、最权威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张浩文 《绝秦书》 现代性反思 双重维度 传统与现代 陕西籍作家 命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