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纳斯》历史意义的再生机制研究——以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为视角
1
作者 吕春媚 王欣彤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4期42-49,112,共9页
当代美国非裔女剧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的代表作《维纳斯》是一部基于真实历史改编的戏剧。该剧通过丰富的文化符号,再现了南非土著妇女巴特曼的一生,重新诠释了历史文本。运用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跨语境解读《维纳斯》中独特... 当代美国非裔女剧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的代表作《维纳斯》是一部基于真实历史改编的戏剧。该剧通过丰富的文化符号,再现了南非土著妇女巴特曼的一生,重新诠释了历史文本。运用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跨语境解读《维纳斯》中独特的符号体系,揭示出动态文本观的重要性,有助于系统理解该剧的历史意义衍生机制。戏剧文本的创造功能与记忆功能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历史意义的挖掘,创新的交际模式在信息传递与创造的过程中有效修订了原有历史,空间模拟复现了非裔群体作为边缘人的双重困境。《维纳斯》不仅激发了读者和观众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意识,还鼓励人们审视和思考历史的真实性,从而实现了历史书写的更深层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斯》 苏珊-洛里·帕克斯 历史意义 再生机制
下载PDF
他性与困境:论戏剧《城市夫人》和《维纳斯》的表演叙事
2
作者 黄慧慧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由于欧洲文化和种族差异的影响,“他性”特征往往被生成、放大和流传,甚至形成固化的认知经验和“依附原则”。英国戏剧《城市夫人》和美国戏剧《维纳斯》虽然创作于不同国度和时代,但二者具有相似的种族他性表征和某种共通的认知伦理,... 由于欧洲文化和种族差异的影响,“他性”特征往往被生成、放大和流传,甚至形成固化的认知经验和“依附原则”。英国戏剧《城市夫人》和美国戏剧《维纳斯》虽然创作于不同国度和时代,但二者具有相似的种族他性表征和某种共通的认知伦理,比如剧中肤色“易容”揭示了人物形象的虚假性,演员着装“裸露”体现了文明的缺乏,舞台“他性”彰显了“看与被看”的生存困境等。这两部戏剧表演叙事的自身结构形态,折射了戏剧文学、创作主体与人物形象的存在环境和生存境遇,昭示了种族生存及其历史发展的状态和面貌,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他性 生存困境 肤色“易容” 《城市夫人》 《维纳斯》
下载PDF
《维纳斯》中维纳斯的非理性实质 被引量:1
3
作者 白锡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40-244,共5页
通过分析帕克斯在《维纳斯》中把历史人物巴特曼重塑为非裔美国女性维纳斯,探讨了这个受虐待和受剥削的受害者为了自己的发财梦而与她的施虐者和剥削者合作的非理性形象,认为帕克斯把维纳斯呈现为非理性形象的实质,一方面揭示了她非理... 通过分析帕克斯在《维纳斯》中把历史人物巴特曼重塑为非裔美国女性维纳斯,探讨了这个受虐待和受剥削的受害者为了自己的发财梦而与她的施虐者和剥削者合作的非理性形象,认为帕克斯把维纳斯呈现为非理性形象的实质,一方面揭示了她非理性行为背后的本质根源,另一方面体现了剧作家对种族表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 权力 社会权力 《维纳斯》
下载PDF
论《维纳斯》中的黑人女性身体与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琳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201-213,共13页
在戏剧《维纳斯》中,剧作家苏珊—洛莉·帕克斯再现了黑人女性萨特杰·巴特曼的历史。本文聚焦戏剧中的医学场景,重点探讨剧作家如何借助戏剧表演再现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对巴特曼黑身体的定义。本文认为帕克斯以现存的医学档案... 在戏剧《维纳斯》中,剧作家苏珊—洛莉·帕克斯再现了黑人女性萨特杰·巴特曼的历史。本文聚焦戏剧中的医学场景,重点探讨剧作家如何借助戏剧表演再现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对巴特曼黑身体的定义。本文认为帕克斯以现存的医学档案为切入点,借助文学想象将档案中解释性的医学语言还原到使其生效的历史语境和话语体系中,在历史档案和历史想象的中间地带重现被西方医学话语迫害的黑人女性身体,以及隐匿在西方医学话语暗格中的种族主义话语和性别话语。这一戏剧重构同时揭示出'黑人女性身体'的本质:'黑人女性身体'不是本质性的客观存在,而是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种族主义话语和性别话语共同作用构建而成的伪知识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洛莉·帕克斯 《维纳斯》 黑人女性身体 医学话语
下载PDF
"他性"之维:论戏剧《维纳斯》和《在血泊中》的"他者"形象与建构
5
作者 黄慧慧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他性"是美国当代杰出戏剧家帕克斯戏剧的一个重要主题,《维纳斯》和《在血泊中》即展现了种族和性别维度上的"他性".非裔女性由于人性和性格弱点以及主流社会的合力导致了自身的悲剧命运,成为黑人社区和白人社会... "他性"是美国当代杰出戏剧家帕克斯戏剧的一个重要主题,《维纳斯》和《在血泊中》即展现了种族和性别维度上的"他性".非裔女性由于人性和性格弱点以及主流社会的合力导致了自身的悲剧命运,成为黑人社区和白人社会双重视阈下的他者和受困者.而舞台演员、剧院观众和戏剧读者共同见证了这些非裔女性形象的生存困境,于是她们成为"他者"和面对"他者"的二元性在剧中得以凸显.帕克斯戏剧通过揭示非裔人物他者形象的呈现与构建,以期引起人们对非裔女性生存境遇的广泛关注并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而实现真正的种族和性别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洛莉·帕克斯 《维纳斯》 《在血泊中》 种族他性 性别他性
下载PDF
历史·审美·真实:论戏剧《维纳斯》 的观众接受效应
6
作者 黄慧慧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01-405,432,共6页
获得奥比奖的戏剧《维纳斯》是苏珊·洛莉·帕克斯的名剧,从观众接受角度进行研究能有效揭示戏剧文学的传播镜像和文化意义。《维纳斯》的文本接受者主要是非裔美国人,其接受效应彰显了历史意识,指向历史的铭记和生存的反思;“... 获得奥比奖的戏剧《维纳斯》是苏珊·洛莉·帕克斯的名剧,从观众接受角度进行研究能有效揭示戏剧文学的传播镜像和文化意义。《维纳斯》的文本接受者主要是非裔美国人,其接受效应彰显了历史意识,指向历史的铭记和生存的反思;“维纳斯秀”的接受者涵盖历史上的真实观众和剧中的舞台群演,折射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审美悖反观念,即生理渴望与社会规范并存;《维纳斯》戏剧表演的接受者主要是剧场的观众,他们对主人公形象和演出设计等颇有微词,其接受效应指涉了历史真实和审美创造之间的差异价值。研究《维纳斯》的接受效应有益于重估该剧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并为帕克斯戏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斯》 接受效应 维纳斯 戏剧表演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维纳斯》的身体政治
7
作者 郭艺 张新颖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3期9-11,共3页
美国当今著名非裔女剧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在其代表作《维纳斯》中刻画了一位非洲黑人女性,从非洲被诱骗到欧洲大陆,因为缺乏与空间各种势力相抗衡的力量,最终导致其主体的消亡。本文运用空间视角分析维纳斯在物理空间、精... 美国当今著名非裔女剧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在其代表作《维纳斯》中刻画了一位非洲黑人女性,从非洲被诱骗到欧洲大陆,因为缺乏与空间各种势力相抗衡的力量,最终导致其主体的消亡。本文运用空间视角分析维纳斯在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中身体的生存状态、身份想象和身体实践,揭示黑人女性的边缘地位及其沦为被凝视的欲望客体的成因,以期为当下挣扎于社会边缘渴求获得主体力量的黑人女性提供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洛里·帕克斯 《维纳斯》 空间 身体政治
下载PDF
维纳斯的复调——戏剧《维纳斯》的巴赫金式解读
8
作者 万金 张蒙 《艺术科技》 2014年第9期102-102,155,共2页
当代美国非裔女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凭借《强者/弱者》夺得2002年普利策大奖。因此,获得了国内评论家的关注。就其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意义而言,国内现存寥寥无几的推介译注和论文是不够的。本文从《维纳斯》这部形式和内容极... 当代美国非裔女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凭借《强者/弱者》夺得2002年普利策大奖。因此,获得了国内评论家的关注。就其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意义而言,国内现存寥寥无几的推介译注和论文是不够的。本文从《维纳斯》这部形式和内容极佳地体现了帕克斯创作水平的戏剧出发,试图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解读戏剧《维纳斯》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为帕克斯戏剧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洛里·帕克斯 《维纳斯》 巴赫金复调理论
下载PDF
凝视理论视角下的《维纳斯》
9
作者 杨春兰 李彩红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1期17-19,共3页
美国当今著名非裔女剧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是被公认为继奥古斯都·威尔逊之后美国戏剧届首位获得普利策奖戏剧奖的黑人女性,其代表作戏剧《维纳斯》中刻画了一位非洲黑人女性,从非洲被诱骗到欧洲大陆,因为处于黑人女性... 美国当今著名非裔女剧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是被公认为继奥古斯都·威尔逊之后美国戏剧届首位获得普利策奖戏剧奖的黑人女性,其代表作戏剧《维纳斯》中刻画了一位非洲黑人女性,从非洲被诱骗到欧洲大陆,因为处于黑人女性弱者缺乏话语权并被凝视客体的身份,最终导致其主体的死亡。笔者在凝视理论视角下分析戏剧《维纳斯》的解构及对黑人女性的刻板形象,"戏剧中戏剧"揭示了黑人女性的边缘地位及其被凝视的客体成因,同时人人处于他人的凝视中。从凝视理论角度解析《维纳斯》戏剧中的演绎,为国内帕克斯戏剧作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及为处于社会边缘地位并渴求获得主体地位的黑人女性群体产生些许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理论 《维纳斯》 凝视与被凝视 黑人女性
下载PDF
阐释学视角下的长诗翻译——以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张谷若译本为例
10
作者 刘艳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504-509,共6页
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语言华丽,修辞繁复,风格优雅。翻译家张谷若坚持“地道”的翻译原则,充分运用汉语诗歌的手段,译诗文字典雅凝重,细腻传神。他运用同音、行内韵和尾韵等语音手段,大量使用双声词、叠韵词以及叠词等,根... 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语言华丽,修辞繁复,风格优雅。翻译家张谷若坚持“地道”的翻译原则,充分运用汉语诗歌的手段,译诗文字典雅凝重,细腻传神。他运用同音、行内韵和尾韵等语音手段,大量使用双声词、叠韵词以及叠词等,根据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情感的变化,使用响亮程度不同的汉语词曲韵辙,使译诗音声高低相和,富有节奏和韵味。他使用“以文绘画”的手法,通过具体化和增译等技巧,使译诗在故事叙事、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刻画等方面都细腻、真实、生动、传神。文章以阐释学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张谷若先生的译本进行赏析,研究张谷若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原文内容、结构、以及韵律进行阐释,旨在给予文学诗歌相关领域的译者以启发。Shakespeare’s poem Venus and Adonis is rich in language, complex in rhetoric and elegant in style. The translator Zhang Guruo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 translation, fully utilizes the means of Chinese poetry, and translates the poem in an elegant, dignified and delicate manner. He utilized phonetic devices such as assonance, internal rhyme and end rhyme, and made extensive use of double-sounding words, rhyming words and superlative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image, character and emotion of the characters, he used Chinese rhym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loudness so that the translated poems were in harmony with the sounds of the characters and were full of rhythm and flavor. He uses the technique of “painting with word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poems delicate, true, and vivid in storytelling, image building, environment description, action description, psychological portrayal and so on by means of concretization and augmentation of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akes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as a guide to analyze Mr. Zhang Guoruo’s translations, and studies how Mr. Zhang interpreted the content, structure, and rhythm of the original text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iming to give inspiration to the translators in fields related to literary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维纳斯与阿多尼》 张谷若 翻译 语言特色
下载PDF
《维纳斯》对非裔女性身体刻板形象的解构与女性气质重塑 被引量:2
11
作者 隋红升 周宁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5,共8页
当代非裔美国剧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的《维纳斯》是一部女性气质书写的典型剧作。首先,该作以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再现了19世纪欧洲"维多利亚怪物秀"中"黑色维纳斯"的黑暗历史,回溯了非裔女性刻板形象产生... 当代非裔美国剧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的《维纳斯》是一部女性气质书写的典型剧作。首先,该作以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再现了19世纪欧洲"维多利亚怪物秀"中"黑色维纳斯"的黑暗历史,回溯了非裔女性刻板形象产生的历史源头。其次,该作以"重复与修改"、"意指"以及"戏中戏"的叙事手法和文本结构,解构了欧洲中心主义和性别本质主义双重话语建构下非裔女性气质被身体所铭写的单一想象,打破了长久以来种族歧视和父权制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被标签化、扁平化和非人格化的表征传统。再次,结合原型人物巴特曼的坎坷人生,借助其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该作再现了一个生动鲜活、有着丰富内心世界和情感诉求的非裔女性形象,重塑了一种身心和谐交融的新型女性气质,为当今社会女性气质的认知、建构与实践提供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克斯 《维纳斯》 女性气质 身体 情感
原文传递
《维纳斯》中的脚注与后现代历史叙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琳 季明举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3,共8页
在剧作《维纳斯》中,苏珊-洛莉·帕克斯将大量脚注运用到巴特曼事件的创作中。脚注中的历史文献既有官方档案,又有民间杂闻逸事,揭示出历史叙述的复调性和杂语性,形成一张对勘映射的话语网络。同时,《维纳斯》中的脚注脱离文本边缘... 在剧作《维纳斯》中,苏珊-洛莉·帕克斯将大量脚注运用到巴特曼事件的创作中。脚注中的历史文献既有官方档案,又有民间杂闻逸事,揭示出历史叙述的复调性和杂语性,形成一张对勘映射的话语网络。同时,《维纳斯》中的脚注脱离文本边缘,进入主文本,与虚构戏剧语境交叉渗透,干预剧情发展,揭示戏剧虚构性,使巴特曼事件在虚实交错中呈现扑朔迷离的样态。无论是从文本本身还是从戏剧叙事层面看,脚注在该剧中发挥了有效的历史再现功能,揭示了历史叙事的后现代诗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洛莉•帕克斯 《维纳斯》 脚注 历史叙事
原文传递
“黑色维纳斯”的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帕克斯戏剧《维纳斯》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卓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3,共12页
美国非裔戏剧家苏珊·帕克斯获得戏剧奥比奖的剧作《维纳斯》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研究者认为帕克斯把历史上的黑人传奇女性,被称为"霍屯督维纳斯"的萨拉·巴特曼塑造成了白人殖民者的"同谋... 美国非裔戏剧家苏珊·帕克斯获得戏剧奥比奖的剧作《维纳斯》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研究者认为帕克斯把历史上的黑人传奇女性,被称为"霍屯督维纳斯"的萨拉·巴特曼塑造成了白人殖民者的"同谋"而不是"牺牲品",并由此引发了谁有权利讲述黑人女性的历史以及如何讲述等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审视《维纳斯》和这场激烈的论辩,学界一直关注的帕克斯的戏剧考古、维多利亚时代黑人女性面临的独特的伦理困境、巴特曼的生存伦理等问题均呈现出全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帕克斯塑造"同谋者"巴特曼的过程恰恰是一次赋予这位"黑色维纳斯"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伦理书写过程,并在这样的书写中使得"黑色维纳斯"获得救赎和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帕克斯 《维纳斯》 “霍屯督维纳斯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原文传递
反传统的艺术——论《维纳斯》之戏剧叙事结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春媚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6,共4页
本文借用叙事学的研究成果,从预叙、嵌入式的叙事框架、独特的话语方式、戏中戏的叙述模式和叙述者等五个方面对《维纳斯》戏剧文本的叙事结构进行了探讨。这种反传统的叙事结构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有效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成功地传递... 本文借用叙事学的研究成果,从预叙、嵌入式的叙事框架、独特的话语方式、戏中戏的叙述模式和叙述者等五个方面对《维纳斯》戏剧文本的叙事结构进行了探讨。这种反传统的叙事结构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有效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成功地传递了剧作家有意模糊历史和现实界限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斯》 戏剧叙事 叙事结构 陌生化
原文传递
《维纳斯》之间离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春媚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文运用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探讨了帕克斯的作品——《维纳斯》中的间离效果。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帕克斯运用各种各样打破舞台幻境的间离手段,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该剧的艺术性,从而客... 本文运用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探讨了帕克斯的作品——《维纳斯》中的间离效果。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帕克斯运用各种各样打破舞台幻境的间离手段,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该剧的艺术性,从而客观地审视该作品中反映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斯》 间离效果 间离手段
原文传递
苏珊·洛莉·帕克斯历史剧的“挖掘”美学思想——以《维纳斯》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新俊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48,共6页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当代美国戏剧界著名非裔女剧作家,她致力于挖掘历史、解构历史,使戏剧本身考古化,其历史剧极具实验性。本文尝试从三个层面勾勒出对帕克斯戏剧可能的考古学阅读,首先解读帕克斯的艺术风格,然后探索她与福...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当代美国戏剧界著名非裔女剧作家,她致力于挖掘历史、解构历史,使戏剧本身考古化,其历史剧极具实验性。本文尝试从三个层面勾勒出对帕克斯戏剧可能的考古学阅读,首先解读帕克斯的艺术风格,然后探索她与福柯考古学理论相关的挖掘美学思想,最后分析剧作《维纳斯》(Venus,1996)的叙事话语,力图揭示帕克斯历史剧的"挖掘"审美内涵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戏剧 苏珊·洛莉·帕克斯 《维纳斯》 挖掘审美 叙事话语
原文传递
男性话语视野下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维纳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平 周维贵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96-100,共5页
《维纳斯与阿董尼》是莎士比亚年轻时创作的两首长诗之一。诗中维纳斯的形象一直备受评论家和读者的争议。表面上,莎士比亚颠覆了传统爱情诗歌对男女角色的定位,塑造了一个积极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维纳斯仍是作者以... 《维纳斯与阿董尼》是莎士比亚年轻时创作的两首长诗之一。诗中维纳斯的形象一直备受评论家和读者的争议。表面上,莎士比亚颠覆了传统爱情诗歌对男女角色的定位,塑造了一个积极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维纳斯仍是作者以男性中心的视角对女性所作的不公正建构,这一形象既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献身精神和女性贞节的双重要求,也体现了男性在情欲与理性之间的两难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维纳斯与阿董尼》 理性 秩序 二元主义
下载PDF
《维纳斯与阿董尼》对人性与自然的歌咏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伟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4,共5页
对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的研究一直都非常薄弱,所以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讨。《维纳斯与阿董尼》通过褪去了神性的维纳斯的人间之恋,张扬了人性,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在“爱”与“美”中表现出来,将爱与自然联系起来,并赋予... 对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的研究一直都非常薄弱,所以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讨。《维纳斯与阿董尼》通过褪去了神性的维纳斯的人间之恋,张扬了人性,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在“爱”与“美”中表现出来,将爱与自然联系起来,并赋予真的人性以崇高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维纳斯与阿董尼》 人性 自然 爱与美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4-161,共8页
学术界至今鲜有人对莎士比亚第一首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情况作充分考证和研究。抗战时期,曹鸿昭的译文注重诗歌的形式艺术和读者的理解程度;建国初期,方平的译文除忠实于原文外,具有浓厚的"战争"和"政... 学术界至今鲜有人对莎士比亚第一首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情况作充分考证和研究。抗战时期,曹鸿昭的译文注重诗歌的形式艺术和读者的理解程度;建国初期,方平的译文除忠实于原文外,具有浓厚的"战争"和"政治"色彩;20世纪60年代,梁实秋在台湾出版的译文讲求"信息的对等";"文革"结束前后,张若谷的译文在语言显示出典雅的特征;20世纪末期,曹明伦的译文具有整齐和押韵的特点。在纵向梳理该诗翻译历程的同时,重点讨论各单行本的翻译特点和时代特质,横向比较了多种译文的语言艺术特色,由此廓清莎翁第一首长诗在中国的翻译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翻译选材创造性叛逆莎士比亚抒情长诗
下载PDF
论苏珊·洛里·帕克斯剧作《维纳斯》的历史记忆共同体书写
20
作者 李涛 王珍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95,共5页
作为历史上首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非裔女性戏剧家,苏珊·洛里·帕克斯创作了系列历史剧,其中剧作《维纳斯》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其以历史真实人物为原型,将被遗忘的历史挖掘出来,解构并重新修正历史,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种族... 作为历史上首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非裔女性戏剧家,苏珊·洛里·帕克斯创作了系列历史剧,其中剧作《维纳斯》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其以历史真实人物为原型,将被遗忘的历史挖掘出来,解构并重新修正历史,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种族诉求。以布莱希特“陌生化”与记忆共同体理论分析《维纳斯》中的戏剧创作手法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放在当代语境中去重新思考帕克斯的戏剧策略和她对问题思考的多样性,进而审视《维纳斯》剧作重要的批判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克斯 《维纳斯》 历史记忆 叙事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