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另一个自我——解读《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静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0期42-44,共3页
《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是一部唯美而神秘的影片,两个长相相同的女孩分别在波兰和法国,在不同的时空中相互感知,导演用独到的光影语言表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感受到两个灵魂之间的细密交流的同时,也得以产生遐想的空间:也许在某个... 《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是一部唯美而神秘的影片,两个长相相同的女孩分别在波兰和法国,在不同的时空中相互感知,导演用独到的光影语言表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感受到两个灵魂之间的细密交流的同时,也得以产生遐想的空间:也许在某个角落,有另一个自我在观照现实中的自我,两个自我在不同的时空纬度中互相关爱、互相牵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 宿命 孤独 音乐 色彩
下载PDF
“此在”在世:《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的存在之思
2
作者 何佳 《影视制作》 202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此在”①应该本真地活,怀揣孤独感,抱持畏,伴随着沉沦,敬畏着死亡,自由而荒诞地在世。本文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即“此在”在世的四种生命体验——孤独、畏、沉沦、死亡为切入点,讨论《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在宿命论的基调... “此在”①应该本真地活,怀揣孤独感,抱持畏,伴随着沉沦,敬畏着死亡,自由而荒诞地在世。本文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即“此在”在世的四种生命体验——孤独、畏、沉沦、死亡为切入点,讨论《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在宿命论的基调上衍生出的“镜语”表达和普适性的人文命题,在分析影片的基础上对存在主义理论提出相应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 《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 孤独 沉沦 死亡
下载PDF
一类带有慢衰减初值的双重退化抛物方程的解的生命跨度(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环 郑攀 穆春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0-745,共6页
研究了一类带有强非线性源的双重退化抛物方程ut=div(|▽um|p-2▽ul)+uq,(x,t)∈RN×(0,T),其中,N≥1,p>2,m,l,q>1的Cauchy问题的正解的性质.利用能量和上下解方法,得到了爆破解的生命跨度的上下界估计.
关键词 生命跨度 双重退化抛物方程 慢衰减初值 爆破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人的双重生命与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泽雄 吴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6,共5页
人有双重生命,即种生命和类生命,或第一生命和第二生命。在历史上它们分别以自然和社会、肉体和灵魂、自然人和超自然的神、感性和理性等不同的形式和层次表现出来,并且呈现出两极对立的矛盾关系。马克思在积极吸取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 人有双重生命,即种生命和类生命,或第一生命和第二生命。在历史上它们分别以自然和社会、肉体和灵魂、自然人和超自然的神、感性和理性等不同的形式和层次表现出来,并且呈现出两极对立的矛盾关系。马克思在积极吸取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人的生存实践出发,确立了人的双重生命得以可能的内在根据,揭示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内涵、表现形式,从而为人的本质的不断提升和实现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生命 人的本质 价值 实践视域
下载PDF
双生花:双重身体·双重身份·双重生命——对当代中国电影中一种视觉主题与叙事模式的研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晓云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确立了电影中"双生花"的视觉主题与叙事模式,相关影片还有《法国中尉的女人》、《滑动门》等。在《红玫瑰与白玫瑰》、《苏州河》、《月蚀》、《绿茶》等呈现这一视觉主题与叙事模式...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确立了电影中"双生花"的视觉主题与叙事模式,相关影片还有《法国中尉的女人》、《滑动门》等。在《红玫瑰与白玫瑰》、《苏州河》、《月蚀》、《绿茶》等呈现这一视觉主题与叙事模式的中国影片中,在双重身体/双重生命的视听表象/文化内涵背后,隐含着一个关于女性身体迷失与身份焦虑的主题。身体迷失,恰恰是对于身份问题的一种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生花 双重身体 双重身份 双重生命 当代中国电影
下载PDF
涉密文件双重生命周期:基于档案学与保密管理的双重审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臻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77,共1页
涉密文件兼具文件与国家秘密双重特性,呈现文件生命周期与国家秘密生命周期的双重特点。国家秘密和文件本质上属于两类事物,虽然在涉密文件这一事物中体现了一定的联系,但二者发展变化的动力并不相同,这使涉密文件双重生命周期间相对独... 涉密文件兼具文件与国家秘密双重特性,呈现文件生命周期与国家秘密生命周期的双重特点。国家秘密和文件本质上属于两类事物,虽然在涉密文件这一事物中体现了一定的联系,但二者发展变化的动力并不相同,这使涉密文件双重生命周期间相对独立。涉密文件的双重生命周期间存在有机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 档案学 双重生命 涉密文件 双重特点 保密管理 双重特性 有机联系
下载PDF
生命意识和语言意识的双重变奏——20世纪中国诗歌语言观念的演变(五)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向东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3,共3页
20世纪后20年中国诗歌的新变,表现为由意识形态的淡化所引起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所推动的语言意识的觉醒。这种语言观由对个体意识的强调到意义的放逐,显示了诗人直面诗歌语言本身的勇气和将语言同存在主体的生命体验更尖锐、更切近地... 20世纪后20年中国诗歌的新变,表现为由意识形态的淡化所引起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所推动的语言意识的觉醒。这种语言观由对个体意识的强调到意义的放逐,显示了诗人直面诗歌语言本身的勇气和将语言同存在主体的生命体验更尖锐、更切近地融合起来的渴望,它是一次企图将诗人的感受力从自动的经验世界中解放出来的努力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语言意识 双重变奏 中国 诗歌 语言观念 放逐意义
下载PDF
文化追寻与生命体验的双重构建——阿城《棋王》的另一种读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晓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8-10,共3页
本文试图从与以往研究者不同的角度进入《棋王》 ,通过对小说的细读和心理分析 ,我们可以体味到作品不仅表现了道家文化 ,它又是儒道互渗、互补的统一体。同时 ,阿城的心灵体验无意识中融入了作品 ,这使得《棋王》在实际上还存在着另一... 本文试图从与以往研究者不同的角度进入《棋王》 ,通过对小说的细读和心理分析 ,我们可以体味到作品不仅表现了道家文化 ,它又是儒道互渗、互补的统一体。同时 ,阿城的心灵体验无意识中融入了作品 ,这使得《棋王》在实际上还存在着另一个潜在的主角“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双重构建 阿城 《棋王》 心理分析 潜在主角 潜在结构 《棋王》 中篇小说 道家文化
下载PDF
论嵇康、郭璞的双重生命特征
9
作者 赵玉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30-133,140,共5页
嵇康、郭璞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受政治环境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寄情仙境,向往自由,是其诗文创作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他们显著的外相特征。而另一方面,两位诗人都关注现实,忧怀世事,这又成为他们重要的内在生命特征。这种对传统的叛逆和依... 嵇康、郭璞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受政治环境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寄情仙境,向往自由,是其诗文创作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他们显著的外相特征。而另一方面,两位诗人都关注现实,忧怀世事,这又成为他们重要的内在生命特征。这种对传统的叛逆和依恋,对现实的超越与忧患,济世弘道与走向世俗,构成了其双重的生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郭璞 双重生命特征
下载PDF
试论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的个体意识——以《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为索引
10
作者 孙灵囡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8-103,共6页
波兰电影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主题集中于个体偶在在伦理社会中的生存、命运的神秘与偶然、个体面对社会的道德焦虑等方面。其代表作品《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通过个体存在的孤单与获取抚慰的艰难、自我与镜中像的凝视以及个人与上... 波兰电影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主题集中于个体偶在在伦理社会中的生存、命运的神秘与偶然、个体面对社会的道德焦虑等方面。其代表作品《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通过个体存在的孤单与获取抚慰的艰难、自我与镜中像的凝视以及个人与上帝关系的多重探讨,成为了他个体意识的完美索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耶斯洛夫斯基 《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 个体意识
下载PDF
振作世态人心之价值祈向——评王永年《生命的张力——人类双重价值追求论略》
11
作者 郑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王永年 生命的张力——人类双重价值追求论略》 书评 人生价值 社会正义感 幸福
下载PDF
从唐代仕女图中透视女性与花的双重生命
12
作者 唐明 《魅力中国》 2010年第7X期269-269,共1页
无论是哪一种题材的绘画,都反映了创作主体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以及审美趣味。纵观中西方古代绘画史,绘画题材众多,各具特色,特别是对女性题材的描摹,尽现了女性美态,但是画中女性的崇高美却难掩盖现实中女性被欣赏被物化为"花&qu... 无论是哪一种题材的绘画,都反映了创作主体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以及审美趣味。纵观中西方古代绘画史,绘画题材众多,各具特色,特别是对女性题材的描摹,尽现了女性美态,但是画中女性的崇高美却难掩盖现实中女性被欣赏被物化为"花"的命运。中国古代女性即便是身处在唐代这样一个文化开明、个性发展的时代,也终究逃不过被观玩被欣赏的命运。唐代重要的两位人物画家张萱和周昉,他们的仕女图生动的再现了唐代贵族妇女的生活片断,展现了贵族妇女的雍容华贵,同时也体现了她们那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一切奢华的物质享受都难以掩盖住她们精神的贫乏,一切精致的着装都难以掩盖住她们生命中的粗糙,她们作为"花"的命运,在男性的观玩目光下被定义。即便是有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玉环,也被给予了"妻以夫贵"的生活标准,也难逃她那朵"羞花"的命运。女性与"花"的双重生命如此被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女图 女性 双重生命
下载PDF
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生命力问题—评《社会生产力理论研究:政治哲学与史学双重视角下的探索》
13
作者 周蔚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科学研究成果 学术生命 《社会生产力理论研究:政治哲学与史学双重视角下的探索》 书评
下载PDF
生命生产的双重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论人和自然和谐的母子维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侬必盛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而生命生产的双重性关系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发生学、伦理学确认自然和人的母子关系,揭示、清算“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系列弑母之罪,克服“自然中心主...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而生命生产的双重性关系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发生学、伦理学确认自然和人的母子关系,揭示、清算“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系列弑母之罪,克服“自然中心主义”的局限性,通过社会实践,坚持以人和自然和谐为中心,维系自然和人的母子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新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生产 双重关系 母子维系 人和自然和谐 中心
下载PDF
永恒的悲剧与昂扬的生命力——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作品主题的双重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Z1期125-127,共3页
“在现代世界中,凡有知识分子的地方都知道海明威,而知道海明威的没有不知道《老人与海》的。”评论家菲浦·扬所说的这句话,一语道出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在当今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一矢中的。确实,在人们... “在现代世界中,凡有知识分子的地方都知道海明威,而知道海明威的没有不知道《老人与海》的。”评论家菲浦·扬所说的这句话,一语道出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在当今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一矢中的。确实,在人们的心目中,《老人与海》仿佛已经成了海明威的代名词,同时它也是作者本人最喜爱的一部作品。“我一拿起这本书,就仿佛觉得终于找到了我平生所追求的东西。对了,先生,这本小说是我一生中打到的最大、最美的狮子。”既然如此,把握住《老人与海》的主题意蕴,考察一下它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明威“这个老头”就显得极为关键了。《老人与海》典型地体现了海明威作品主题的双重性:永恒的悲剧与昂扬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双重 作品主题 生命 老人 精神实质 人生悲剧 悲剧性 知识分子 悲剧命运
下载PDF
论生命伦理学的双重影响原则
16
作者 卢冬霜 夏永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4,共5页
双重影响原则是生命伦理学中一个情境权衡原则。这一原则本身是在宗教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对于这一原则的讨论逐渐转向了义务论的方向。双重影响原则主张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可预见伤害在道德上是允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 双重影响原则是生命伦理学中一个情境权衡原则。这一原则本身是在宗教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对于这一原则的讨论逐渐转向了义务论的方向。双重影响原则主张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可预见伤害在道德上是允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主义的不足。意向以及意图和可预见之间的道德相关性是双重影响原则的理论基础。尽管这一原则本身存在着诸多争议,但这无疑是解决某些悲剧性道德困境的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双重影响原则 意向 意图:可预见
下载PDF
“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 被引量:1
17
《学术界》 2001年第5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双重生命 生命 生命 个体差别
下载PDF
“生命诗学”与“历史诗学”的双重变奏——从《男孩和女孩》谈小海诗歌理念的变化
18
作者 刘玄德 房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121,共7页
20世纪80年代初,小海以《狗在街上跑》《村子》等作品登上诗坛,被冠以"早熟的天才诗人"称号。其早期诗歌带有"抒情的唯美调式","乡村"和"田园"是他诗歌的母题。《村子》里的"房屋"&q... 20世纪80年代初,小海以《狗在街上跑》《村子》等作品登上诗坛,被冠以"早熟的天才诗人"称号。其早期诗歌带有"抒情的唯美调式","乡村"和"田园"是他诗歌的母题。《村子》里的"房屋""烟囱",《田园》里的"黑夜""土地",《村庄组诗》里的"海安"和《北凌河》里的"北凌河",这些意象已成为小海诗歌固定的情感载体,抒情表达往往借助对客观物象的及物性叙事,(1)使轻盈的文字和流动的情感落脚于坚实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诗学 天才诗人 情感载体 《村子》 生命诗学 客观物象 双重变奏 早期诗歌
下载PDF
论人的双重生命与价值
19
作者 吴爱菊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4-66,共3页
价值表达的是一种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变化对于主体人的意义。人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人具有自然生命与自由生命的双重性。作为价值客体的双重生命,相对于价值主体的人与社会来说,其有个体、社会生命的延续... 价值表达的是一种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变化对于主体人的意义。人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人具有自然生命与自由生命的双重性。作为价值客体的双重生命,相对于价值主体的人与社会来说,其有个体、社会生命的延续的价值和创造价值的价值。正确认识人的双重生命与价值,对于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双重生命 价值
下载PDF
从人的双重生命看人的价值诉求——兼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人性基础
20
作者 罗广亮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17,共4页
在哲学的研究视阈内,人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对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及其价值的研究更是存在各式见解。人的存在实质上是一种双重存在,人的生命是“双重生命”,而非“单向度”的生命。这决定了我们需要从双重、两维的视角来把握... 在哲学的研究视阈内,人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对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及其价值的研究更是存在各式见解。人的存在实质上是一种双重存在,人的生命是“双重生命”,而非“单向度”的生命。这决定了我们需要从双重、两维的视角来把握人的价值诉求:物质价值诉求和精神价值诉求。在现代化背景下,我们必须捍卫精神价值诉求的高贵性和至上性;实现人的本质价值诉求;确立为全人类所普遍接受的普适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生命 类存在物 价值诉求 人的本质 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