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简政治与美德伦理——以黄道周《缁衣集传》为中心
1
作者 蔡杰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15,共7页
黄道周的《缁衣集传》作为《礼记·缁衣》诠释史上唯一单篇别行的注本,将《缁衣》所论述的人之好恶拓宽为全民的人性。黄道周主张根据民之好恶,建立礼乐教化,从而达到政治上易简不烦的理想状态。政治教化的关键在于,君主要以诚作为... 黄道周的《缁衣集传》作为《礼记·缁衣》诠释史上唯一单篇别行的注本,将《缁衣》所论述的人之好恶拓宽为全民的人性。黄道周主张根据民之好恶,建立礼乐教化,从而达到政治上易简不烦的理想状态。政治教化的关键在于,君主要以诚作为治理天下的美德政治的根本。诚之外的另一重要德目是敬,君主人臣在政治实践中应始终保持敬慎,由此确保天下百姓对为上者的信任,从而达到理想的易简之政。诚、敬、信这三种伦理美德的落实,实际上是建立在三种不同政治角色相互交错的基础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缁衣集传》 易简 诚明 敬慎 取信
下载PDF
儒家“君为民表”的政治伦理建构——以黄道周《缁衣集传》为中心
2
作者 蔡杰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儒家传统中,“君为民表”与“君为臣纲”相仿,主要是针对君主而言的。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对“君为民表”思想的政治伦理建构,是通过对“谨言慎行”的论证展开的。在“慎言”方面,君主言论的影响之大,从空间的范围之广与时间的跨度之... 在儒家传统中,“君为民表”与“君为臣纲”相仿,主要是针对君主而言的。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对“君为民表”思想的政治伦理建构,是通过对“谨言慎行”的论证展开的。在“慎言”方面,君主言论的影响之大,从空间的范围之广与时间的跨度之长获得论证。王言之难是君主制的重要体现,意味着集权在身之难。在“谨行”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谨言慎行”的政治行为,就是以“敬”统摄言行。君子行道能持久不衰,是因为“做敬”的工夫,敬是“道”得以显现或对人发生意义的能量源泉。在传统儒家看来,能够“导人”和“禁人”的方法不是强制性的命令和宪法,而是身为“民表”的表率作用。因此上下之间“易事易知”的易简之政,才是“君为民表”思想的政治目的。君主若做好“易事”的民表形象,臣民也会跟着做到“易知”,由此上下相通,共同缔造易简之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表 《缁衣集传》 慎言 谨行 易事易知
下载PDF
易学化,理学化,实学化——黄道周《缁衣集传》诠释特征及意义
3
作者 蔡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3-60,共8页
黄道周《缁衣集传》是《礼记·缁衣》诠释史上唯一单篇别行的注本,本身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与诠释者黄道周的治学风格。《缁衣集传》将原经文分作23章,并冠以章名,其解经并未采用训诂考据的方式,而是以阐明大义为主,主要有易学化、... 黄道周《缁衣集传》是《礼记·缁衣》诠释史上唯一单篇别行的注本,本身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与诠释者黄道周的治学风格。《缁衣集传》将原经文分作23章,并冠以章名,其解经并未采用训诂考据的方式,而是以阐明大义为主,主要有易学化、理学化、实学化三个特点。在易学化方面,纳入了包括诠释者本人独特的变卦解易等作为解经方式,寄托诠释者的主旨思想。在理学化方面,体现为三个方面:使用理学特有的术语解经;预设宋明理学的主要命题;诠释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理学特征。在实学化方面,体现为道体求实的主张、经世致用的诉求、实测之学的运用等三方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缁衣集传》 易学 理学 实学
下载PDF
从《缁衣集传》看晚明君民伦理的重构
4
作者 蔡杰 《三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1-68,共8页
古代《缁衣》诠释史上唯一一部单篇别行的著作《缁衣集传》,是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后期的经学著作,集中阐释关于君民伦理关系的四种比喻。通过天爱日月之喻,黄道周主张君民之间情感相通,互相亲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密到亵狎的程度,所以... 古代《缁衣》诠释史上唯一一部单篇别行的著作《缁衣集传》,是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后期的经学著作,集中阐释关于君民伦理关系的四种比喻。通过天爱日月之喻,黄道周主张君民之间情感相通,互相亲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密到亵狎的程度,所以君主应保持敬慎,对天下事物须考虑周密,这就是舟水之喻的道理。基于此,黄道周扬弃与超越了以往对山地之喻与心体之喻的认识,提出君民之间最好的状态是君民同构、感通、平等。面对明代以来政治上的"阳儒阴法"问题,作为一代醇儒的黄道周力图剥除"阴法"而恢复纯粹的儒家颜色。他的政治主张虽然不出传统儒家政治思想的大框架,不像清初思想家对秦汉以来的政治制度提出猛烈的批判,但是他强调臣民的政治主体性,已经产生明显的平等观念,体现了明末时期新民本思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缁衣集传》 黄道周 君民 情感相通 民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