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7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宣纪录片《美丽浙江》的多模态翻译与国际传播
1
作者 王洪林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2期51-60,共10页
文章选取外宣纪录片《美丽浙江》中英文LOGO及图文视觉符号,从多模态翻译视角切入,考察文化符号的跨媒介与跨模态符号表意行为。研究发现,英文LOGO有效融合汉字偏旁、拼音等视听语言符号及英文书写视觉符号共同构成的多模态符号整体体... 文章选取外宣纪录片《美丽浙江》中英文LOGO及图文视觉符号,从多模态翻译视角切入,考察文化符号的跨媒介与跨模态符号表意行为。研究发现,英文LOGO有效融合汉字偏旁、拼音等视听语言符号及英文书写视觉符号共同构成的多模态符号整体体现多模态意义聚集,以增强意义传播效能。此外,还发现图文视觉符号之间形成跨模态与跨媒介意义互指关系,尤其借助像似符和转喻手段完成跨媒介与跨模态符号表意。基于如上分析,文章最后对具有浙江标识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浙江》 文化符号 多模态翻译 符际表意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反乌托邦书写下的“滥觞”——评文化产业视界下的《美丽新世界》
2
作者 李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6期10-12,共3页
《美丽新世界》构筑了阿道司·赫胥黎对理想社会的批判性思考,成为他创作中的一部反乌托邦之作,描绘了一幅科技主义和极权统治结合的社会的讽刺画。本文阐述作品中极权统治下文化产业对人类思维的侵蚀和控制,从社会现象的物化和思... 《美丽新世界》构筑了阿道司·赫胥黎对理想社会的批判性思考,成为他创作中的一部反乌托邦之作,描绘了一幅科技主义和极权统治结合的社会的讽刺画。本文阐述作品中极权统治下文化产业对人类思维的侵蚀和控制,从社会现象的物化和思维过程的物化两方面剖析,进而反思当今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如何坚守人的自由意志以及如何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新世界》 科技 文化产业 物化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纪录片《美丽中国》字幕翻译研究
3
作者 向杨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907-913,共7页
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视听产品形式,以再现现实的方式向观众呈现真实的场景,讲述真实的故事。纪录片不仅具有娱乐价值,而且还有传播真相事实的特点。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传媒传播的进步,大量优质的英语纪录片被引入中国,这... 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视听产品形式,以再现现实的方式向观众呈现真实的场景,讲述真实的故事。纪录片不仅具有娱乐价值,而且还有传播真相事实的特点。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传媒传播的进步,大量优质的英语纪录片被引入中国,这使得中国观众得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世界文化和西方文化。为了使中国观众更通俗易懂地准确理解这些英语纪录片,研究纪录片字幕的翻译是重中之重。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的角度研究英语纪录片字幕的翻译。本文对BBC和CCTV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美丽中国》的字幕进行了分析。根据功能对等的理论,研究纪录片字幕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纪录片 字幕翻译 《美丽中国》
下载PDF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视角下的《美丽新世界》评析
4
作者 金圆媛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1期80-84,共5页
阿道司·赫胥黎在其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一个科技极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展现了人性被消费主义和极权主义洗脑控制,个人被迫为集体服务的情景,具有极强的现实警示性。从女性批评主义理论视角来看,《美丽新世界》... 阿道司·赫胥黎在其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一个科技极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展现了人性被消费主义和极权主义洗脑控制,个人被迫为集体服务的情景,具有极强的现实警示性。从女性批评主义理论视角来看,《美丽新世界》没有塑造出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女性角色没有职业追求和成长,被物化成资源而不自知。尽管作者看到了女性被压迫的现实,但他未能真正站在女性立场上讲述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美丽新世界》 消费主义 极权主义
下载PDF
无知之幕与社会公平:从罗尔斯到《美丽新世界》
5
作者 徐楚楚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785-789,共5页
在政治哲学领域,罗尔斯以其创新性地提出的“无知之幕”理念,为探索社会正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霍布斯和洛克等前辈不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制定社会规则时,个体不知道自身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这有助于实现公平的社会规则和资源分... 在政治哲学领域,罗尔斯以其创新性地提出的“无知之幕”理念,为探索社会正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霍布斯和洛克等前辈不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制定社会规则时,个体不知道自身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这有助于实现公平的社会规则和资源分配。文章旨在深入分析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并探讨其对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潜在贡献。尽管罗尔斯的理念在现实中可能被视为理想化且难以实现,但它在哲学理论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反乌托邦文学作品中,如《美丽新世界》,无知之幕的概念被用来描绘一个不公平和极权控制的社会,引发了对社会正义的深刻反思。本文通过将罗尔斯的理论与《美丽新世界》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为理解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之幕 罗布斯 《美丽新世界》
下载PDF
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叙事对比研究——以《乌托邦》和《美丽新世界》为例
6
作者 覃显芬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都是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探索,乌托邦文学通常侧重理想社会的美好面,反乌托邦文学通常侧重“乌托邦式”理想社会实现后的黑暗面。《乌托邦》和《美丽新世界》作为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分析两... 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都是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探索,乌托邦文学通常侧重理想社会的美好面,反乌托邦文学通常侧重“乌托邦式”理想社会实现后的黑暗面。《乌托邦》和《美丽新世界》作为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分析两部作品的叙事特点可以窥探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叙事特点。本文从想象的运用、时空构建、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二者叙事上的异同,进一步讨论反乌托邦文学对乌托邦文学在叙事方法上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文学 反乌托邦文学 《乌托邦》 《美丽新世界》 叙事分析
下载PDF
海外文化传播中的苏州符号——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
7
作者 孟祥德 陈利悦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8,共12页
文化符号在海外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典型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标识性和传播力。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通过文献梳理,考察“苏州”“江南”“吴”在不同历史时期英文文献中的拼写符号,勾勒“人间天堂”这... 文化符号在海外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典型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标识性和传播力。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通过文献梳理,考察“苏州”“江南”“吴”在不同历史时期英文文献中的拼写符号,勾勒“人间天堂”这一苏州典型文化符号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图景,分析其得以深度传播的原因,进而探讨吴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天堂 典型文化符号 苏州 海外传播 《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
下载PDF
浅析柏拉图的“洞喻”理论——以《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为例
8
作者 王光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2期27-29,共3页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经典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经典的“洞喻”理论,表明人类世界包括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两层组成部分,并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自己所处的两种世界的认知与态度。作为一...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经典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经典的“洞喻”理论,表明人类世界包括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两层组成部分,并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自己所处的两种世界的认知与态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柏拉图的“洞喻”理论在后世文学创作当中经常得到应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两部反乌托邦作品将这一理论进行了明确地印证与细致地呈现。柏拉图的“洞喻”对人类社会多方面发展都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由此,本文通过结合《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对柏拉图的“洞喻”理论进行分析,认识并总结其所具有的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喻 柏拉图 《一九八四》 《美丽新世界》
下载PDF
浅谈《美丽新世界》中的基因伦理学
9
作者 徐楚楚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英国作家阿道斯•赫胥黎于1932年出版一部反乌托邦《美丽新世界》小说,该小说描述了一个由科技和基因控制统治的反乌托邦社会。本文旨在探讨《美丽新世界》中隐含的基因伦理学问题,并进一步思考与人类尊严相关的伦理道德议题。文章运用... 英国作家阿道斯•赫胥黎于1932年出版一部反乌托邦《美丽新世界》小说,该小说描述了一个由科技和基因控制统治的反乌托邦社会。本文旨在探讨《美丽新世界》中隐含的基因伦理学问题,并进一步思考与人类尊严相关的伦理道德议题。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从基因选择、社会阶层、药物控制等方面,分析小说中的基因伦理学情景,探讨其对个体自由意志、社会公平和人类尊严的影响,警示科技和社会控制滥用的潜在危险,呼吁我们对于伦理问题保持警觉,并探索合理而道德的科技应用方式,以确保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伦理学 《美丽新世界》 反乌托邦
下载PDF
技术异化之殇——《美丽新世界》对单向度的批判 被引量:1
10
作者 籍晓红 康德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38-42,共5页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展现了一幅技术高度发达而人性惨遭泯灭的世界性国家图景。在这幅想象的图景中,新世界中不再有社会动荡,新世界里的公民不再遭受焦虑、衰老的困扰,再无饥寒、病痛侵袭,他们享受着无垠的文明与...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展现了一幅技术高度发达而人性惨遭泯灭的世界性国家图景。在这幅想象的图景中,新世界中不再有社会动荡,新世界里的公民不再遭受焦虑、衰老的困扰,再无饥寒、病痛侵袭,他们享受着无垠的文明与幸福。然而这个看似美丽的乌托邦世界却是遮蔽了一切反对派意见的单向度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公民丧失了批判意识和否定性思维,沦为“单向度的人”。“美丽新世界”中的“单向度”人与社会是技术异化的结果。赫胥黎站在未来时空为当下敲响警钟,启发人们对未来技术发展的辩证思考、对“文明”与“现代性”的客观审视,唤起他们“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新世界》 赫胥黎 技术异化 单向度
下载PDF
科幻小说中的生命伦理学:《美丽新世界》中幸福的道德启示
11
作者 赵秀红 吴文清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57-170,共14页
有关生命伦理的探索一直是现代科幻小说的经典主题。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及其潜在的伦理困境和选择业已成为近年来科幻小说创作的重中之重。这些作品通过“人造人”“移植”“实验室婴儿”“基因编辑”“精神控... 有关生命伦理的探索一直是现代科幻小说的经典主题。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及其潜在的伦理困境和选择业已成为近年来科幻小说创作的重中之重。这些作品通过“人造人”“移植”“实验室婴儿”“基因编辑”“精神控制”和“基因强化”等主题捕获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势头和潜在风险,重点关注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对人体自我控制的影响和对人类繁衍路径的重写,及其对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的强烈影响。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的小说《美丽新世界》即描绘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欲得到满足,人性在金钱和机器的残酷影响下被毁灭,而其根源之一正是生命伦理意识的淡薄。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异化导致爱和责任的丧失,生命伦理道德被践踏,美德意识被抛弃,所有这些都可能致使不恰当的生命伦理选择反复出现,最终导致幸福的沦丧。从本质上来讲,赫胥黎的小说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主义和享乐主义时代追求美国梦的人们复杂的情感和迷惘的价值观。而在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理论中,他者总是优先于自我,具有无限的绝对性和超越性。这一点正是通过责任与自由的不对称,以及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来体现的。赫胥黎的小说以此为理论契机发掘了一个道德反思的机会,证明了自我认同实际来源于他者的存在。只有在培养对他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的过程中,才能揭示自我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唯物主义和技术手段的现实作用,超越“自我”和“当下”,体验生活中幸福和意义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 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责任 面孔 实用智慧
下载PDF
论交响音画《美丽乡村》主题音高材料的民族化创作特征
12
作者 宫富艺 周昶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25,共8页
交响音画《美丽乡村》音响效果清新典雅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作品运用五声性音高材料组织发展主题,通过单一宫调式、不同宫调材料嵌入式、不同宫调材料并列式等方式组织构成主题,并运用移调、节奏减缩、裁截、逆行、延展、综合手法等... 交响音画《美丽乡村》音响效果清新典雅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作品运用五声性音高材料组织发展主题,通过单一宫调式、不同宫调材料嵌入式、不同宫调材料并列式等方式组织构成主题,并运用移调、节奏减缩、裁截、逆行、延展、综合手法等技法发展主题,充分体现了叶小纲教授深厚的音乐功底与纯熟的作曲技法运用。他将具有民族调式特点的主题与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民族化创作特征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音画 《美丽乡村》 叶小纲 主题 五声性音高材料
下载PDF
慢直播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应用--以《美丽河北》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一帆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23期79-82,共4页
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传播生态下,城市形象传播手段亟须转型升级。文章以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美丽河北》慢直播为例,阐述城市形象与媒介塑造,借助媒介情境... 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传播生态下,城市形象传播手段亟须转型升级。文章以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美丽河北》慢直播为例,阐述城市形象与媒介塑造,借助媒介情境理论,分析慢直播中城市形象传播的特点、《美丽河北》慢直播赋能城市形象传播的具体策略,发现慢直播在城市形象传播中通过创造新情境、培育新受众、激发新行为,起到情景融合、身份重构、多方组织的重要作用,为打造城市形象传播提供河北样本,为城市传播适配全媒体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传播 媒介塑造 慢直播 《美丽河北》
下载PDF
电影《美丽人生》的意象探微
14
作者 刘欢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7期128-130,共3页
由意大利名导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的电影《美丽人生》以黑色幽默的方式重新演绎战争题材,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在全球广受好评。而电影通过声音和画面传达意蕴的过程,很容易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说联系起来。中国传统意象美... 由意大利名导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的电影《美丽人生》以黑色幽默的方式重新演绎战争题材,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在全球广受好评。而电影通过声音和画面传达意蕴的过程,很容易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说联系起来。中国传统意象美学,强调“立象以尽意”“以象寓意”等传统美学理念,不但契合电影“以象表意”的媒介特征和创造法则,而且能够凸显电影艺术的美学特质。文章从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角度发掘电影《美丽人生》的意象世界,基于“立象以尽意”说,通过分析影片的有形之象,来把握无形之意。电影“声象”和“影象”是意象之“象”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事象”和意象之“意”的载体,必然融入了电影创作者的主观情思和审美韵味,具有独特的声画之美。电影《美丽人生》的意象之美不仅仅体现在声画之美上,还体现在影象、声象和事象之外的“意”上。“立象以尽意”是电影意象创造的核心,虽然这部影片取材于法西斯战争,但影片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控诉,而是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是情、志、理的统一。文章在对影片《美丽人生》的声象、影象和事象的分析中,发掘出独特的声画之美,同时深入探索电影是如何通过“立象”发挥“尽意”功能的,得出象外之意: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人生》 意象 “立象以尽意”
下载PDF
论陆地小说中的民间书写——以《美丽的南方》为例
15
作者 马严丽 卓宽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0-84,共5页
文章主要通过陆地小说《美丽的南方》,以陆地“为什么写民间—如何写民间—民间写作意义”为主要研究思路,试图重建广西(乃至崇左市扶绥县)与陆地及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历史联系,分析陆地小说的民间立场及其小说所呈现的民间情状,探讨陆地... 文章主要通过陆地小说《美丽的南方》,以陆地“为什么写民间—如何写民间—民间写作意义”为主要研究思路,试图重建广西(乃至崇左市扶绥县)与陆地及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历史联系,分析陆地小说的民间立场及其小说所呈现的民间情状,探讨陆地小说人物在广西民间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个体精神,剖析陆地小说所彰显的广西壮乡民间生命精神,并从陆地小说对广西民间文化形态的审美呈现来挖掘其中独特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 广西 民间书写 《美丽的南方》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自读课文教学路径探究——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一课为例
16
作者 王俊贤 《中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28期11-13,共3页
针对自读中教师仍不敢放手、常挪用教读课课时来开展自读课文教学的问题,以《美丽的颜色》一课为例,分析指出自读课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立足单元整体,强化自读导引;明确文体特征,选定学习内容;巧用助读系统,落实... 针对自读中教师仍不敢放手、常挪用教读课课时来开展自读课文教学的问题,以《美丽的颜色》一课为例,分析指出自读课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立足单元整体,强化自读导引;明确文体特征,选定学习内容;巧用助读系统,落实自读环节。通过多种策略与路径,助力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将自读课还给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自读课文 《美丽的颜色》 自主探究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纪录片《美丽中国》字幕翻译研究
17
作者 张思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7期57-61,共5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如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各类视频了解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多方面信息。相比文本、图片信息等表现形式,纪录片更具有普及性和启发性,是文化对外传播中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纪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如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各类视频了解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多方面信息。相比文本、图片信息等表现形式,纪录片更具有普及性和启发性,是文化对外传播中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纪录片字幕翻译在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方面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该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字幕为研究对象,对其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探讨纪录片字幕翻译的技巧,展示中华大地之美、生态之美,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研究发现,影视字幕有着特殊性、瞬时性和口语化的特征,鉴于此,需依据关联翻译理论进行适当有效的转换以实现最佳关联,如增补、缩减、意译、虚实转换、替换和重构等,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幕翻译 关联理论 纪录片 《美丽中国》 翻译技巧 最佳关联
下载PDF
乌托邦的梦魇:《美丽新世界》的欲望探析
18
作者 姚晨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5期13-15,共3页
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讽刺了独裁专制打着维护稳定的幌子压抑人性与自由意志的本质。小说中,乌托邦社会内欲望的构建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但由于主体欲望根本上的不可满足性,质疑、痛苦和悲剧仍然存在。小说中的人物琳达对... 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讽刺了独裁专制打着维护稳定的幌子压抑人性与自由意志的本质。小说中,乌托邦社会内欲望的构建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但由于主体欲望根本上的不可满足性,质疑、痛苦和悲剧仍然存在。小说中的人物琳达对原乐的无意识触碰表明大他者无法完全左右主体的欲望,暗含了主体追寻原乐的可能性。《美丽新世界》直击了当时的时代痛点和弊病,并揭露了乌托邦构想所蕴含的根本矛盾,是一部深刻而具有代表性的“反乌托邦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新世界》 拉康 欲望 琳达 乌托邦
下载PDF
任务驱动 整体建构——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
19
作者 王红艳 石彩红 《湖北教育》 2023年第5期61-61,共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初步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笔者创设情境“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并设计三个递进的任务,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初步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笔者创设情境“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并设计三个递进的任务,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整体建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建构 任务驱动 《美丽的小兴安岭》 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小兴安岭
下载PDF
从《我的前半生》到《美丽新世界》:亦舒都市女性形象塑造的嬗变
20
作者 池申杏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7期24-27,共4页
亦舒以其特有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立场创作了数百部经久不衰的都市女性成长言情小说。她的早期作品《我的前半生》和轻科幻作品《美丽新世界》见证了其都市女性成长小说的嬗变。亦舒将创作的视角聚焦于都市女性的自我成长与突破,旨在... 亦舒以其特有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立场创作了数百部经久不衰的都市女性成长言情小说。她的早期作品《我的前半生》和轻科幻作品《美丽新世界》见证了其都市女性成长小说的嬗变。亦舒将创作的视角聚焦于都市女性的自我成长与突破,旨在通过自己的作品更成熟和细致地探寻现代都市环境下女性自我生存的成长道路,展现女性主体意识成长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情小说 亦舒 早期作品 女性成长小说 女性主义思想 《美丽新世界》 女性立场 科幻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