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所有移民迁徙原因”——由《美国情人》看新移民小说的现代内涵与叙事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程国君 韩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3,共7页
新移民小说《美国情人》是一部书写自我及其自我实现的小说。它紧紧围绕现代移民迁徙的现代性内在动因,书写了新移民全新的价值追求。该小说对于新移民文学叙事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是描述了当代新移民之所以"新"的内在精神底蕴... 新移民小说《美国情人》是一部书写自我及其自我实现的小说。它紧紧围绕现代移民迁徙的现代性内在动因,书写了新移民全新的价值追求。该小说对于新移民文学叙事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是描述了当代新移民之所以"新"的内在精神底蕴和人类探险性品质,把移民书写从简单写实的经历及其历史反省书写转换到其心灵史和哲学的高度挖掘上,从而推进了新移民文学思想内涵的深入;二是展现了以家庭支离破碎、女权盛行、性自由、大众物欲膨胀和孤独的人群为特征的后现代语境——离散社会下一代女性新移民复杂的自我实现、心理追寻及其走向全球化的历程,从而使新移民文学审美内涵获得了提升;三是该小说的电影叙事模式的创造及其叙事意象(影像)的创设,既为新移民叙事传达知性化的深刻思想探索了全新路径,又为现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深刻提示。由《美国情人》可以充分了解新移民文学发展的独特动向和美学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情人》 移民心灵史 自恋艺术 文化融合认同 电影叙事
下载PDF
生存困境中的人性展现——评吕红的《美国情人》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周聚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
《美国情人》是一部新移民小说,作品在叙述文化冲突、身份焦虑、生存危机的同时,着重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情人、夫妻及两性关系来表现复杂的人性,在灵与肉的冲突中来表现跨越文化的普遍人性,完成了对传统移民文学的突破。
关键词 《美国情人》 生存困境 人性
下载PDF
穿行于东西方的性别之旅——评吕红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 被引量:1
3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2007年第3期79-83,共5页
旅美作家吕红的《美国情人》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纠结在男女情感的旧愁新恨中还涉及文化、政治、种族、身份、性别、移民、海内外等等复杂而沉重的话题。大多数女人总是穿行在性别之旅中成长起来的。《美国情人》里的女人似乎遭遇了... 旅美作家吕红的《美国情人》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纠结在男女情感的旧愁新恨中还涉及文化、政治、种族、身份、性别、移民、海内外等等复杂而沉重的话题。大多数女人总是穿行在性别之旅中成长起来的。《美国情人》里的女人似乎遭遇了更加残酷的性别场景,不仅见识中国男人刘卫东在婚姻中的自私和算计,还邂逅美国男人皮特在浪漫性爱背后的欺骗;且有异域生存压力下一个孤身女人的各种性骚扰。令人感动的是,作家或者书中的女主人公一直没有被挫折打垮,一直在顽强地往前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红 《美国情人》 性别书写 宣泄 奋进
下载PDF
海外移民的生动画卷——评吕红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炯 《华文文学》 2006年第6期69-71,共3页
《美国情人》是一部有着广阔社会历史内涵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爱情与事业追求的饶有艺术特色的作品。它通过主人公芯在寻梦中挣扎和奋斗的故事,寄托了作家对新移民生活命运的许多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描写了某些新移民成为“边缘人”如何... 《美国情人》是一部有着广阔社会历史内涵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爱情与事业追求的饶有艺术特色的作品。它通过主人公芯在寻梦中挣扎和奋斗的故事,寄托了作家对新移民生活命运的许多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描写了某些新移民成为“边缘人”如何寻找“身份认同”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北美移民生活的新的画卷,也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出色才华和执着的艺术创造。它无疑是北美华人文学近期难能可贵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文学 吕红 《美国情人》 女性视角
下载PDF
从吕红的《美国情人》看北美移民生活画卷
5
作者 杨青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2-73,共2页
《美国情人》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历史内涵的作品,它讲述了主人公为自己的梦想挣扎和奋斗的故事。作者对北美移民的"边缘人"身份进行了思考,通过述说他们找回自己的身份认同的过程为我们展示了北美移民生活的画卷。
关键词 《美国情人》 吕红 北美移民 生活画卷
下载PDF
由边缘向中心坚韧游移——论《美国情人》边缘女性的追求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爱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6-89,共4页
《美国情人》发表于2006年,是吕红旅美之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华文作家文库"的首部长篇,江少川在评论吕红中短篇小说创作时,认为吕红女性书写的主要特色是在"漂泊中寻找,寻找生存方式,寻找爱情"。文章... 《美国情人》发表于2006年,是吕红旅美之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华文作家文库"的首部长篇,江少川在评论吕红中短篇小说创作时,认为吕红女性书写的主要特色是在"漂泊中寻找,寻找生存方式,寻找爱情"。文章试从寻找生存方式、寻找身份、寻找自由、寻找爱情四个方面对它进行解读,分析边缘女性芯如何重新塑造自我,脱离边缘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情人》 边缘人 漂泊 寻找
下载PDF
再论吕红《美国情人》的性别意识与国别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榛 王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年第4期61-66,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后,海外华文文学的浪潮正在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创作作品数量也是极为可观。美华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文学领域。在美华文学发展的今天,吕红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 进入21世纪以后,海外华文文学的浪潮正在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创作作品数量也是极为可观。美华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文学领域。在美华文学发展的今天,吕红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打破了传统美华移民的创作书写,避开了一般移民叙述的"奋斗史"书写和留学生移民书写,而是将移民的主体通过女性来表达出来,洋溢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新移民女性在性别和婚姻的纠葛中,女性对社会性别的认同感显得尤为敏感和坚决;此外,移民书写避免不了的身份问题在吕红的作品中也是极为明显的表现出来,尤为精彩的是,吕红在已经表明自己的民族性和文化身份的话语下,对在异域文化语境下新移民的文化身份进行再书写,就会让读者重新思考对文化身份的解读。吕红的《美国情人》包含着大量需要和值得思考的文化主题,不管是女性文学,还是华文文学,这部小说都将是值得解读和研究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华文学 《美国情人》 性别意识 国别意识
原文传递
翱翔于现实与梦想之中——吕红博士访谈
8
作者 王冠含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吕红博士作为海外华文作家,在主编文学刊物《红杉林》、小说和散文创作及文学研究上多有建树,访谈即围绕这三方面展开。吕红回顾了主办文学刊物的艰辛历程,并首次发布《红杉林》将在明年举办学术活动的重要信息;文中概述了其长篇小说《... 吕红博士作为海外华文作家,在主编文学刊物《红杉林》、小说和散文创作及文学研究上多有建树,访谈即围绕这三方面展开。吕红回顾了主办文学刊物的艰辛历程,并首次发布《红杉林》将在明年举办学术活动的重要信息;文中概述了其长篇小说《美国情人》和《午夜兰桂坊》等中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叙事特征和艺术特色,并梳理了《女人的白宫》等散文作品的内容和主要特色;访谈也深入总结了其学术论著《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的跨文化视野和女性文学研究这两大特征及其学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红 《红杉林》 《美国情人》 《女人的白宫》 《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下的美国之“情殇”——以美华作家吕红的长篇小说为例
9
作者 张清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5期130-136,共7页
《美国情人》是美华女作家吕红的首部反映美国社会的长篇小说,以1990年代两位新移民现代女性——芯和蔷薇到旧金山后充满'情殇'的感情经历为中心线索,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阐释出她们在异国他乡产生的精神、物质上的诸多变化和人生... 《美国情人》是美华女作家吕红的首部反映美国社会的长篇小说,以1990年代两位新移民现代女性——芯和蔷薇到旧金山后充满'情殇'的感情经历为中心线索,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阐释出她们在异国他乡产生的精神、物质上的诸多变化和人生困境,同时也揭示出美国社会在标榜自由、平等思想的表面下掩藏的不平等、不公正,并不是现代女性能够获得进一步解放的乐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红 《美国情人》 女性主义
下载PDF
Border Shifting in Naomi Nye's Habibi
10
作者 Tawfiq Ibrahim Yousef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3年第12期970-978,共9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novel Habibi (1997) by the Arab-American writer Naomi Nye addresses the theme of border shifting from a postmodernist perspective that de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borders me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novel Habibi (1997) by the Arab-American writer Naomi Nye addresses the theme of border shifting from a postmodernist perspective that de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borders meant to maintain exclusion and hegemony and instead considers them as being often flimsy, malleable, and changeable. Drawing upon her experience as a multifarious Arab-American writer whose father was a Palestinian immigrant and whose mother was an American, Nye tries to build bridges across political, national, cultural, and ethnic boundaries. Through a love story between the two protagonists (Liyana, whose father is a Palestinian-American and whose mother is American and Omer, whose parents are Jewish Israelis), Nye endeavors to bring about a sense of harmony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politically, ethnically, culturally, and racially separated J home whether in reality ews and Palestinians. At the end, Liyana's family realizes they can have more than one or in imag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s Nye Habibi PALESTINIAN Israeli AMERICAN
下载PDF
Two Grotto Lovers
11
作者 LOUISE CADIEUX 《China Today》 2007年第6期29-29,共1页
ERIN Lynch and Duncan Collis say they adore the grottoes of Wulong. Erin, an American, is completing a master’s degree in hydrology,while Duncan,an Aussie,used to work in IT before he left it all behind to study grot... ERIN Lynch and Duncan Collis say they adore the grottoes of Wulong. Erin, an American, is completing a master’s degree in hydrology,while Duncan,an Aussie,used to work in IT before he left it all behind to study grottoes.He says his new line of work is a "very fulfilling pa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tto Lovers American Aussie wu long Karst
下载PDF
新移民作家性别书写的突破——评吕红的创作
12
作者 王茜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4,共3页
旅美作家吕红注重展现对海外漂泊者的普遍境遇和命运深层次的探索。她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是一部内涵深厚的作品,表现新移民在异域国度的艰辛和奋斗,在描写移民的寻梦过程中,寄托哲理性的思考。中短篇小说集《午夜兰桂坊》构思精巧,... 旅美作家吕红注重展现对海外漂泊者的普遍境遇和命运深层次的探索。她的长篇小说《美国情人》是一部内涵深厚的作品,表现新移民在异域国度的艰辛和奋斗,在描写移民的寻梦过程中,寄托哲理性的思考。中短篇小说集《午夜兰桂坊》构思精巧,题材开拓,大量运用新感觉派的意识流、时空交错的手法,不仅写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写出了文革后的社会变动在那代人身上留下的烙印。吕红的作品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从女性的视角和心路历程来书写女性多样化的自我体验,对于人性的揭示更增加了其作品的厚重感和严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红 《美国情人》 《午夜兰桂坊》 性别书写 普遍人性
原文传递
The Bloomsbury Short Story
13
作者 Ira Nadel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1期5-19,共15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hort story form for the Bloomsbury writers and how their aesthetic theories influenced its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ten overlook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gen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hort story form for the Bloomsbury writers and how their aesthetic theories influenced its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ten overlook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genre, the Bloomsbury short story has a claim to b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accounts of the short story form. Attention to Virginia and Leonard Woolf, Katherine Mansfield, Vita Sackville- West, E.M. Forster and others, such as Arnold Bennett and D.H. Lawrence, indicates their widespread engagement with the genre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treated it from fragmented conversation, as in Woolf s "The String Quartet," to Foster's employment of linear narrative detail in "The Road from Colonus." Formal experiments with syntax, imagery, and vocabulary and prose rhythm exhibit the seriousness of the short story for Bloomsbury authors. The influence of the Russian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ith Che- kov dominating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of Woolf, Mansfield, Lawrence and others. The very form of publication--mostly journals and magazines--is also crucial in shaping the length and structure of the short story. Attention to experimentation, as well as renewal, of the genre balances the impact of the short story on writers today and the question of a successor to the efforts and achievements of Bloomsbury's authors. A reading of the short stories of Julian Barnes explores this pos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 story Bloomsbury Virginias Woolf. Katherine Mansfield D.H.LAWR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