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4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墙角族语义尺寸链的绑架定位研究
1
作者 蒋林 李云飞 +3 位作者 雷斌 汤勃 刘奇 郭宇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6-2368,共13页
针对目前原始自适应蒙特卡洛定位(Adaptive Monte Carlo Localization,AMCL)在相似环境下绑架检测容易出错且重定位极易失败等问题,提出基于墙角族语义尺寸链的改进AMCL算法.融合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和Gmapping算法构建二维栅格地图,基于... 针对目前原始自适应蒙特卡洛定位(Adaptive Monte Carlo Localization,AMCL)在相似环境下绑架检测容易出错且重定位极易失败等问题,提出基于墙角族语义尺寸链的改进AMCL算法.融合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和Gmapping算法构建二维栅格地图,基于Yolov5获取室内环境的目标检测框和类别信息,结合GrabCut算法和贝叶斯方法构建增量式语义映射地图;通过墙角的凸、凹和墙角相对于机器人的方位角对墙角进行分类,充分发掘语义映射地图中各墙角之间、墙角与室内物体之间的类别和位置关系,构建墙角族语义尺寸链和相应检索表;在定位过程中,基于墙角族语义尺寸链进行全局预定位,提出绑架检测机制进行绑架检测,在检测到绑架事件发生后,基于改进AMCL算法实现定位自恢复.最后,通过真实环境下的绑架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全局定位准确率、全局定位速率、绑架检测准确率和绑架后定位准确率在相似环境下分别提升了42%、214%、88%和72%;在非相似环境下分别提升了44%、152%、12%和92%;在长走廊环境下分别提升了36%、426%、26%和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检测 墙角族语义尺寸链 贝叶斯方法 全局预定位 定位自恢复
下载PDF
大数据语境下短视频新闻的“算法绑架”及其治理
2
作者 李俊文 《传媒》 2024年第17期76-78,共3页
短视频在移动互联时代已经成为新闻内容的主流传播形态,用户接收与消费新闻信息的习惯在大数据语境中被彻底改变,用户通过短视频平台主动搜索新闻或被动刷到新闻的频率越来越高。短视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让算法推荐越来越精确,这也形成... 短视频在移动互联时代已经成为新闻内容的主流传播形态,用户接收与消费新闻信息的习惯在大数据语境中被彻底改变,用户通过短视频平台主动搜索新闻或被动刷到新闻的频率越来越高。短视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让算法推荐越来越精确,这也形成了算法绑架。本文分析了“算法推荐”技术伦理下的新闻短视频传播逻辑,探究了“算法绑架”的机理及其引发的“算法焦虑”现象,最后总结了“算法绑架”的纾解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新闻 算法推荐 算法绑架 短视频平台
下载PDF
青年“群体绑架式”内卷的入局与破解
3
作者 刘露丹 陈华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当今社会盛行的内卷现象其实质是青年在群体环境中的被动选择,即一种“群体绑架式”内卷。社会资源不足的现实根源、网络媒介导致的内卷幻象、青年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群体模仿中的行为趋同以及“剧场效应”型的竞争模式是促成“... 当今社会盛行的内卷现象其实质是青年在群体环境中的被动选择,即一种“群体绑架式”内卷。社会资源不足的现实根源、网络媒介导致的内卷幻象、青年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群体模仿中的行为趋同以及“剧场效应”型的竞争模式是促成“群体绑架式”内卷形成的因素。“群体绑架式”内卷阻碍了青年对自我认同、自身生活状态和社群人际关系的有效把握,误导了青年的价值取向。要从青年需求端和社会供给端双方发力,破除因群体压力、媒介幻象、不合理的竞争模式等造成的“绑架式”内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群体绑架式”内卷 社会群体
下载PDF
不要被“卷”绑架,也不要绑架“卷”
4
作者 陈秀娟 《汽车观察》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卷”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如果对“卷”的认识片面化、情绪化,或者偷换概念,将会引起认知上的混乱。在6月6-8日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多位车圈大佬一改往日内敛沉稳的话风,围绕“卷”与“不卷”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犀利的言辞... “卷”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如果对“卷”的认识片面化、情绪化,或者偷换概念,将会引起认知上的混乱。在6月6-8日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多位车圈大佬一改往日内敛沉稳的话风,围绕“卷”与“不卷”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犀利的言辞、浓烈的火药味,掀起了一股舆论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换概念 情绪化 片面化 绑架
下载PDF
被绑架的太极拳
5
作者 王清富 《少林与太极》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太极拳自明末清初至民国初期,经历了传承发展和鼎盛时期,之后由于社会动荡,太极拳只有在民间相传。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家的倡导和扶持下又蓬勃发展,太极拳运动普及到了世界各地,造福于人类,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太极拳... 太极拳自明末清初至民国初期,经历了传承发展和鼎盛时期,之后由于社会动荡,太极拳只有在民间相传。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家的倡导和扶持下又蓬勃发展,太极拳运动普及到了世界各地,造福于人类,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尤其是近十年来,太极拳“被绑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运动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国初期 传承发展 绑架 社会动荡 明末清初 鼎盛时期
下载PDF
论绑架罪单一行为说与复合行为说之争 被引量:2
6
作者 曲新久 《中国应用法学》 2023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罪状描述,前半句与后半句分别作文义解释后,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绑架罪单一行为说与复合行为说之争的关键。单论前半句,绑架罪是单一行为犯、目的犯;单论后半句...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罪状描述,前半句与后半句分别作文义解释后,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绑架罪单一行为说与复合行为说之争的关键。单论前半句,绑架罪是单一行为犯、目的犯;单论后半句,绑架罪客观方面以存在绑架行为人、人质、被勒索人即第三人之三方关系、三方构造为必要。前半句受后半句制约、感染,而不是相反,绑架罪只能是复合行为犯,即绑架(强力掳人)并拘禁他人以及以其他强制方法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与勒赎、勒索行为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性“绑架行为”。绑架除了强力掳人语义即其规范含义外,还以绑架罪构成要件内存在上述三方关系、三方构造为必要。历史解释《刑法》第239条,也可大致确定这是立法原意。复合行为说正确定性了绑架罪构成要件,但既遂标准是有一定问题的;单一行为说错误定性了绑架行为的单复,但既遂标准的主张是相对合理的。从复合行为说出发,吸取单一行为说的合理成分,绑架罪既遂与未遂应当从严解释,中止从宽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 单一行为犯 复合行为犯 绑架的语义与规范意义
下载PDF
行善义务与道德绑架新探
7
作者 郑绍珉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81-89,共9页
要求他人行善的行为通常被看作是要求他人行使道德上无义务或非完全义务的道德绑架行为。但在一些条件下的行善行为具有完全义务的特征,它与在道德上以禁令形式出现的完全义务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且若实施对这种行善行为的强约束规定既... 要求他人行善的行为通常被看作是要求他人行使道德上无义务或非完全义务的道德绑架行为。但在一些条件下的行善行为具有完全义务的特征,它与在道德上以禁令形式出现的完全义务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且若实施对这种行善行为的强约束规定既不会不合理地侵犯他人的个人权利,也不会破坏可普遍化的道德原则标准。而当某种行善义务能够成为道德上的完全义务时,要求他人行善就并不总是构成道德上的绑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绑架 行善义务 个人权利 道德规范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幽默语的翻译研究
8
作者 李一粟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16期11-14,共4页
幽默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折射出不同语言群体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幽默语翻译能将快乐传递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有助于目的语受众进一步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此,幽默语翻译研究在跨文化交流领域中越... 幽默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折射出不同语言群体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幽默语翻译能将快乐传递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有助于目的语受众进一步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此,幽默语翻译研究在跨文化交流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选取美国情景喜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的幽默语进行研究,分析目的论三原则在幽默语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翻译策略 幽默语
下载PDF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室内外无缝定位算法研究
9
作者 焦嵩鸣 水君 +1 位作者 田昌源 梁嘉义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5,共7页
为提高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内外交互的复杂场景下的定位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精度和多源信息融合的无缝定位方案,通过室外GPS/IMU组合定位和室内AMCL定位的平稳切换,实现了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内外交互环境下的无缝定位。同时针... 为提高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内外交互的复杂场景下的定位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精度和多源信息融合的无缝定位方案,通过室外GPS/IMU组合定位和室内AMCL定位的平稳切换,实现了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内外交互环境下的无缝定位。同时针对定位过程中的机器人绑架问题,利用GPS定位信息辅助AMCL算法重定位,提高了定位算法的鲁棒性。在仿真实验场景下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变电站室内外切换场景下,该算法可以获得稳定连续的定位数据,其均方根误差相比GPS/IMU与AMCL单独定位分别降低了63.4%和54.9%,机器人重定位时间相比原算法降低了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巡检机器人 GPS AMCL 无缝定位 机器人绑架
下载PDF
道德绑架现象论析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杜振吉 孟凡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8,共7页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其自己认定的道德标准干涉他人(或群体)道德行为选择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愿望的道德",具有弱强制性、善恶同在性和"事前审判"等特征。近些年来发生的一些道德绑架现象,既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其自己认定的道德标准干涉他人(或群体)道德行为选择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愿望的道德",具有弱强制性、善恶同在性和"事前审判"等特征。近些年来发生的一些道德绑架现象,既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必然性,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其社会影响来说,道德绑架不但侵犯了人的自由和权利,破坏了伦理公平,也严重妨碍了道德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消解道德绑架现象也是目前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绑架 道德义务 道德权利 伦理公平 道德功能
下载PDF
对腐败的“心理绑架”效应的验证性内容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瑞婕 许燕 +1 位作者 冯秋迪 杨浩铿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心理绑架"是指绑架者为了获取利益,以人情关系接近被绑架者并建立紧密联结,最终以人情关系达成工具性目的的一种效应。为了验证腐败中的"心理绑架"效应,探究清廉的官员涉入腐败的心理过程,研究者对19篇因腐败而落... "心理绑架"是指绑架者为了获取利益,以人情关系接近被绑架者并建立紧密联结,最终以人情关系达成工具性目的的一种效应。为了验证腐败中的"心理绑架"效应,探究清廉的官员涉入腐败的心理过程,研究者对19篇因腐败而落马的官员的自白书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从三种角度对"心理绑架"效应进行分析:(1)身份分析探究了官员与行贿者双方在互动中各自的特点;(2)过程分析梳理了心理绑架发生的四个阶段,即关系建立、关系巩固、关系使用与关系终止阶段;(3)特征分析对心理绑架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包括在关系巩固阶段表现出的非对称互惠、循序渐进和情感性输出三种特征,以及在关系使用阶段表现出的软性胁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心理绑架 内容分析
下载PDF
道德绑架内涵探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覃青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6-250,共5页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行善的名义,通过舆论压力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道德绑架具有道德性、公开性、胁迫性、软约束性等特征。道德绑架不同于道德劝说的地方在于它的强制性;不同于道德强制的地方在于它强制的软...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行善的名义,通过舆论压力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道德绑架具有道德性、公开性、胁迫性、软约束性等特征。道德绑架不同于道德劝说的地方在于它的强制性;不同于道德强制的地方在于它强制的软约束性;不同于道德欺骗的地方在于它的意图是善的。道德绑架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我们应当有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绑架 社会舆论 意志自由
下载PDF
微博舆论绑架现象分析及其规避路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功 陈慧敏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1,98,共4页
目前,微博业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但在这个平台里,常有舆论源发者站在道德制高点,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以舆论要挟别人怎么做或做什么,以舆论进行道德绑架,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及身心伤害。微博舆论绑架本质... 目前,微博业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但在这个平台里,常有舆论源发者站在道德制高点,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以舆论要挟别人怎么做或做什么,以舆论进行道德绑架,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及身心伤害。微博舆论绑架本质是一种道德绑架,是网络舆论伦理失范的外在表现。我们应从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微博实名制,实时监测发布内容;强化把关意识,注重正面引导;提升用户媒介素养,通过自律来规避舆论绑架等路径出发,构建良好的正向舆论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舆论绑架 舆论暴力 道德绑架 规避路径
下载PDF
绑架罪客观要件争议问题的再探讨——以绑架罪的犯罪客体为理论视角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凌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143,共3页
绑架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和第三人的自决权。立足于这一视角,绑架罪的客观行为是复合行为而非单一行为,其犯罪方法除了暴力、胁迫、麻醉外,还包括其他手段。本罪的成立不要求“以将被害人劫离原处所”为要件。
关键词 绑架 绑架罪犯罪客体 第三人的自决权 客观构成要件
下载PDF
绑架罪情节加重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铭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4,共8页
在《刑法修正案(九)》将杀害被绑架人和故意伤害致被绑架人重伤、死亡并列规定为绑架罪法定刑升格条件,并将法定刑修改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情况下,应当将"杀害被绑架人"理解为故意杀人并且造成被绑架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形,包括... 在《刑法修正案(九)》将杀害被绑架人和故意伤害致被绑架人重伤、死亡并列规定为绑架罪法定刑升格条件,并将法定刑修改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情况下,应当将"杀害被绑架人"理解为故意杀人并且造成被绑架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形,包括杀人既遂、未遂和中止在内。"杀害被绑架人"是情节加重犯,是将故意杀人致人重伤、死亡之结果作为绑架罪法定刑升格的加重情节,不是结果加重犯、结合犯、包容加重犯等犯罪形态。对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过失致人重伤或死亡、故意杀人致人轻伤、故意杀人预备等情形,既不宜作为独立的犯罪与绑架罪数罪并罚,也不宜作为绑架罪加重构成的未完成形态,而应根据包括一罪理论,作为绑架罪基本犯的酌定从重处罚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 杀害被绑架 基本犯 情节加重犯 包括一罪
下载PDF
“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论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 被引量:50
16
作者 陈力丹 王辰瑶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一文,通过对近期发生的“穷父救女求助富人”的报道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种种耐人寻味的现象的分析,指出一个本来很普通的私人求助事件,由于媒体的过度公开与放大而成为一种典型的媒体逼视行为,这种行为不... 《“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一文,通过对近期发生的“穷父救女求助富人”的报道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种种耐人寻味的现象的分析,指出一个本来很普通的私人求助事件,由于媒体的过度公开与放大而成为一种典型的媒体逼视行为,这种行为不仅给被报道的个体带来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大众传媒的功能失调,是新闻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并就如何规避和防止媒体逼视等有违新闻伦理的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媒体 私人领域 《华商晨报》 僭越 绑架 舆论 先天性心脏病 连续报道 富豪 求助
下载PDF
绑架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国强 《河北法学》 2001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绑架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犯罪,其客观方面 仅为绑架行为,刑法第239条应增加偷盗婴幼儿作为人质的内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绑架罪的加重构成也应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绑架 绑架行为 客观方面 人质 人身权利 本罪 犯罪 增加 若干问题 完善
下载PDF
关于绑架罪的几个问题——兼与肖中华同志商榷 被引量:30
18
作者 孟庆华 《法学论坛》 2000年第1期70-74,共5页
肖中华同志有关绑架罪的几个观点值得商榷。绑架罪在客观要件方面 ,不应是复合行为 ,而应为单一行为 ;在主体要件方面 ,已满 1 4周岁不满 1 6周岁的人犯绑架罪 ,即使是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 ,也不应负刑事责任 ,不能定绑架罪 ,也不... 肖中华同志有关绑架罪的几个观点值得商榷。绑架罪在客观要件方面 ,不应是复合行为 ,而应为单一行为 ;在主体要件方面 ,已满 1 4周岁不满 1 6周岁的人犯绑架罪 ,即使是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 ,也不应负刑事责任 ,不能定绑架罪 ,也不能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的 ,不应实行数罪并罚 ,而应按绑架罪一罪处罚 ,杀害被绑架人只是绑架罪的一个量刑情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 故意杀人罪 数罪并罚 单一行为
下载PDF
论慈善绑架 被引量:5
19
作者 覃青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0,共5页
慈善绑架是指以行善的名义对他人进行胁迫,包括以求助的名义胁迫捐助者进行捐助,以及以施助的名义胁迫受助者从事违背其意愿之事。慈善绑架有两个基本的向度,一是民众、媒体、政府、陷入困难的人对捐助者的慈善绑架,表现为各种"逼... 慈善绑架是指以行善的名义对他人进行胁迫,包括以求助的名义胁迫捐助者进行捐助,以及以施助的名义胁迫受助者从事违背其意愿之事。慈善绑架有两个基本的向度,一是民众、媒体、政府、陷入困难的人对捐助者的慈善绑架,表现为各种"逼捐"、"索捐"、"摊捐";二是捐助者、捐助机构、媒体对受助者的慈善绑架,表现为各种"暴力慈善"。因此慈善绑架的实施者,既可能是民众、媒体和陷入困难的人,也可能是捐助人和捐助机构;慈善绑架的对象,既可能是捐助者,也可能是受助者。慈善绑架不同于道德绑架的地方在于,道德绑架以"道德"的名义进行,其要求履行的行为是"道德行为";而慈善绑架以"慈善"的名义进行,其要求履行的行为是"慈善行为"。慈善绑架不同于慈善募捐的地方在于,慈善募捐建立在捐助者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而慈善绑架建立在捐助者受到胁迫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绑架 募捐 救助 暴力慈善
下载PDF
绑架罪与相似罪名的界分问题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坚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5-160,F0003,共7页
绑架罪在客观形态上与非法拘禁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需要结合具体个案中的相关证据来准确认定绑架罪,全面完整地把握行为人的主观犯意与客观行为,避免客观归罪。
关键词 绑架 罪数 界分 非法拘禁 故意杀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