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经典化过程中的哲学转向——以王弼《老子注》为例
1
作者 何波宏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版本宏富、被大量思想家注解阐发的哲学经典,是思想史上经典化的代表。众多老子注本中,王弼注展现出超然的思想深度与理性精神,一扫前代老学的虚无主义与超验倾向,崭露出《老子》文本广阔的思想视野与强大的解释力,为其经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前代老学文本相对照,王弼的《老子注》更加清晰地呈现了《老子》文本在解释史中的义理化、哲学化转向,并折射出哲学文本经典化的群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王弼 哲学化 经典化 《老子注
下载PDF
论王弼《老子注》的形成与玄学背景下的道儒融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晗 吴永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注 》玄学 道儒关系
下载PDF
试述王弼《老子注》思想之归属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季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王弼《老子注》是代表《老子》的思想,还是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文章在对比王弼《老子注》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证了《老子注》思想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注 《老子 思想归属
下载PDF
《老子注》与《周易注》——王弼哲学思想管窥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国良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2-25,共4页
王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注》和《周易注》两部著作中,尽管从内容看后者的成书明显晚于前者,但它们在思想上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前者主要从较高层次的本体立论,偏重讲"无",但是由于立论过于宏观,对"无"在具体人... 王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注》和《周易注》两部著作中,尽管从内容看后者的成书明显晚于前者,但它们在思想上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前者主要从较高层次的本体立论,偏重讲"无",但是由于立论过于宏观,对"无"在具体人事上的价值并没讲清楚。后者虽然立足现象层次,阐发各种具体情景中所蕴涵的必然之理,偏重于讲"有"。正是由于对"有"的重视,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无"在具体人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玄学 王弼 《老子注 《周易
下载PDF
论王弼《老子注》的形成与玄学背景下的道儒融通
5
作者 吴永 刘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注 玄学 道儒关系
下载PDF
从王弼《老子注》看经典与诠释的互动共建
6
作者 周光庆 《人文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刘笑敢先生在《诠释与定向》一书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是以哲学经典的全面的再诠释为主要形式和动力的';'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这一方式包含着’客观’地诠释经... 刘笑敢先生在《诠释与定向》一书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是以哲学经典的全面的再诠释为主要形式和动力的';'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这一方式包含着’客观’地诠释经典的’原义’和建立诠释者自身的哲学体系的内在矛盾和紧张'。即如王弼和郭象,'虽然采取了逐章注释的方式诠释古代经典,但是并没有受到原有经典的束缚,反而是以注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子指略 以无为本 本体论 《老子注 崇本息末
下载PDF
以佛解老 佛老融通──论马一浮的《老子注》
7
作者 李明友 《中华文化论坛》 199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以佛解老佛老融通──论马一浮的《老子注》李明友马一浮先生(1883-1967年),名浮,号湛翁,浙江上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他博古通今,糅合百家.以儒为宗,融通释老,卓然成一家之言。近些年来学界对马一浮"六艺该摄一... 以佛解老佛老融通──论马一浮的《老子注》李明友马一浮先生(1883-1967年),名浮,号湛翁,浙江上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他博古通今,糅合百家.以儒为宗,融通释老,卓然成一家之言。近些年来学界对马一浮"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儒学观及以佛证儒,儒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老子注 以佛解老 般若学 华严宗 阿赖耶识 如来藏 道法自然 妙明真心 诸法实相
下载PDF
陈柱《老子注》论略
8
作者 郭玉贤 《桂学研究》 2018年第1期80-88,共9页
广西北流国学大家陈柱的《老子注》是其老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呈现了与同时期其他老学训诂校勘著作不同的特点。《老子注》不仅停留在老子与《老子》研究本身,而且将老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贯通起来研究,并在其中融入西学研究方法,使其... 广西北流国学大家陈柱的《老子注》是其老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呈现了与同时期其他老学训诂校勘著作不同的特点。《老子注》不仅停留在老子与《老子》研究本身,而且将老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贯通起来研究,并在其中融入西学研究方法,使其老学研究体现出道家法家贯通、中西结合、见解精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柱 《老子注 老子 民国
下载PDF
王安石的《老子注》探微 被引量:4
9
作者 尹志华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3-48,共6页
王安石的《老子注》颇具理论特色。他以元气释“道”,对《老子》的“道”作了唯物主义的阐释。他以“穷理”解“为学”,以“尽性”解“为道”,从而掀起了以性命之理解释《老子》的时代潮流。他主张有无并重,并对无为与有为作了辩证的理... 王安石的《老子注》颇具理论特色。他以元气释“道”,对《老子》的“道”作了唯物主义的阐释。他以“穷理”解“为学”,以“尽性”解“为道”,从而掀起了以性命之理解释《老子》的时代潮流。他主张有无并重,并对无为与有为作了辩证的理解,从而超越了魏晋玄学“贵无”、“崇有”之争以及道家纯任“自然无为”的弊端。他关于先王有尚贤之迹而无尚贤之心的说法,则试图调和儒、道两家在“尚贤”问题上的不同主张。他还提出“圣人无我”的说法,意图约束帝王的个人意志。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阐述“天地不仁”、“圣人不仁”时,提出了“与时推移,与物运转”的思想,从而为他的变法主张作了理论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老子注 元气
下载PDF
王雱《老子注》与佛教探析
10
作者 熊凯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本文结合王雱现存《老子注》文本,从佛家用语、援佛解老两个层面,对王雱《老子注》与佛教的思想关联加以考察,并进而对王雱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以及融会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特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王雱 《老子注 佛教 老子
下载PDF
浅析王弼《老子注》对《老子》的创造性注解
11
作者 赵雅文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1期352-353,共2页
在众多对老子思想进行注解的作品中,王弼的注释影响最大,成果最丰富。王弼作为一个主导时代潮流的思想家,他是通过注释《老子》的形式来建立“以无为本”的思想体系的,因此他在对老子思想有所继承的基础上,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创造... 在众多对老子思想进行注解的作品中,王弼的注释影响最大,成果最丰富。王弼作为一个主导时代潮流的思想家,他是通过注释《老子》的形式来建立“以无为本”的思想体系的,因此他在对老子思想有所继承的基础上,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王弼对《老子》的创造性诠释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将老子的本源论思想改造为《老子注》中的本体论思想;其二是将老子思想的核心“道”进行改造和发展,发展为《老子注》中的核心思想“无”。这些创新和发展体现出了在经学的解读与研究上后人对前人的继承与创新,表明了经典具有历史性的同时,还更应具有时代性,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王弼 《老子注 创造性
下载PDF
王弼《老子注》首章释义
12
作者 吴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23-26,共4页
王弼认为,《老子》首章所说的"可道之道"与"可名之名",因为是"指事造形"层面的"有",因此不足以为通贯终始、万古一揆的常道、常名。当万物还未得以形显,"道"为始物之由;当万物有形... 王弼认为,《老子》首章所说的"可道之道"与"可名之名",因为是"指事造形"层面的"有",因此不足以为通贯终始、万古一揆的常道、常名。当万物还未得以形显,"道"为始物之由;当万物有形有名之时,"道"仍然培育之。因此,以"无欲""有欲"来并观世界的方式是对"道"以及"有"与"无"关系的正确落实。王弼对于"有"与"无"关系的理解是其解读和论证《老子》的重要资源,其贯穿于《老子注》首章的注文之中,并且反复强调相对于"有"的"无"的宗主、本体之意,其是王弼"以无为本"思想的印证和详细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注 王弼
下载PDF
减损与奠基:再论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
13
作者 秦晋楠 《江汉学术》 2016年第4期91-96,共6页
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显示出了由一个两层结构展示出来的复杂性。王弼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是"无为"与"自然"两个概念:王弼所讲的"无为"一方面有"减少作为"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有"以... 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显示出了由一个两层结构展示出来的复杂性。王弼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是"无为"与"自然"两个概念:王弼所讲的"无为"一方面有"减少作为"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有"以无为用"的含义;王弼所讲的"自然"一方面有万物按照自己所是的样子存有、活动,以至于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种秩序的无善无恶的自然之意;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至善的状态,一种仁德、礼敬且大美无华的状态的自然之意。这样的不同可以分别被归纳为"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而这两点都属于王弼的政治哲学。"崇本息末"突出了对政治治理本身的批判,它为政治治理划定界限;而"崇本举末"是王弼政治哲学的应用,是方法论。王弼的这一诠释基于《老子》文本本身的两种可能诠释方向,王弼《注》十分清晰地展开了《老子》思想的两方面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注 政治哲学 无为 自然 崇本息末 崇本举末 抱-
下载PDF
王弼《老子注》與王夫之《老子衍》的比較與評述
14
作者 馮達文 《道家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334-357,共24页
王弼的《老子注》主要承接老子哲學的本體論取向,通過分析共相與殊相、内涵與外延的區别與關聯,以共相指稱"道"時,建立起"貴無論"。憑借"貴無"的本體論,王弼一方面得以把個人的精神追求從雜亂的現實世界... 王弼的《老子注》主要承接老子哲學的本體論取向,通過分析共相與殊相、内涵與外延的區别與關聯,以共相指稱"道"時,建立起"貴無論"。憑借"貴無"的本體論,王弼一方面得以把個人的精神追求從雜亂的現實世界抽離出來往上提開;與此同時,"無"的境界對各别萬有必無所給定,又得以成全各别萬有的自我與自由追求。這就爲魏晉風度奠定了理論基礎。王夫之《老子衍》對老子之"道"無取於"有"、"無"説,而反視之爲"規則"。他的形上建構認同"氣仕"宇宙論。在他借這種宇宙論確認個别萬有的實存性和人追求欲望的正當性時,他開始把哲學帶回到經驗世界中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自由追求 《老子注 王弼 老子
下载PDF
论汉代《老子注》对自然的诠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3,共6页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汉代三大《老子注》都对《老子》中的“自然”概念作了诠释。《老子指归》从本体论和生成论层面均突出了“自然”的重要性,突出了道对万物的生化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同时又着重强调道并...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汉代三大《老子注》都对《老子》中的“自然”概念作了诠释。《老子指归》从本体论和生成论层面均突出了“自然”的重要性,突出了道对万物的生化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同时又着重强调道并非主宰万物的实体,万物是自生自成的,这是对西汉中后期流行的天人感应等神学目的论的反动。《老子河上公章句》提出“道性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性自然导致万物自成,也没有说万物是自生的,主要突出“道”的作用,与《老子河上公章句》修道长生的主旨是相关的。《老子想尔注》中的“自然”只是“道”的一个代名词,其实质是有意消解了“自然”的含义以及“自然”在《老子》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不再说道的本性是自然,而是将“道”神化,所凸出的是道的至高无上性,《老子想尔注》是完全从宗教角度来诠释《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指归》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想尔 自然 诠释
下载PDF
论《老子想尔注》对儒家的态度及其成因
16
作者 石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13,共6页
作为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老子想尔注》表现出对儒家思想颇为复杂的态度。它既有站在宗教立场上排斥儒家、诋毁五经的部分,也有站在传统立场上迎合忠孝、容纳仁义的内容。分析《老子想尔注》对儒家态度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早期... 作为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老子想尔注》表现出对儒家思想颇为复杂的态度。它既有站在宗教立场上排斥儒家、诋毁五经的部分,也有站在传统立场上迎合忠孝、容纳仁义的内容。分析《老子想尔注》对儒家态度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早期道教思想的演变路径,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儒道融合的内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想尔 五斗米道 儒家 儒道融合
下载PDF
王安石《老子注》再评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欣复 纪燕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84,共6页
宋代名相王安石《老子注》是一部儒家注老的代表性名作,在我国老子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该书至今颇有争议,质疑者疑其断句有误,释义欠酌;肯定者视其为出色之作,颇多新发现、新见解。本文认为这作为援道入儒代表作,既有儒道互通相得... 宋代名相王安石《老子注》是一部儒家注老的代表性名作,在我国老子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该书至今颇有争议,质疑者疑其断句有误,释义欠酌;肯定者视其为出色之作,颇多新发现、新见解。本文认为这作为援道入儒代表作,既有儒道互通相得益彰的优点,也有强老就儒之片面性与不足,其最成功之处在于对老子哲学首章基本观念和重要字词句之高水平解读。明乎此,不仅有关争议可致解决,尤可对其在老子研究史上之地位、价值作出公正、恰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老子注 援道入儒 儒道相通
原文传递
从道家到道教——论《老子想尔注》的阐释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20,167,共8页
《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曲解等手段系统地改造了《老子》,将“道”神格化,突出其“布道诫”的训示意义,引导人们追求长生成仙的道教理... 《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曲解等手段系统地改造了《老子》,将“道”神格化,突出其“布道诫”的训示意义,引导人们追求长生成仙的道教理想。通过这样的诠释,将哲学文本改造成了宗教经典,为道教的形成及传播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是道教创立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道德经》 《老子想尔 老子
下载PDF
《老子想尔注》杂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昭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4-99,共6页
本文对敦煌写本S.6825《老子想尔注》中涉及的练形“伪伎”、谶纬学说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老子想尔 杂考
下载PDF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运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17,11,共7页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张运华广东五邑大学《老子想尔注》是继《太平经》之后的又一部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五斗米道从张修开始就有修习《老子》书的传说,如今残存的《老子想尔注》就是张鲁在众多祭酒讲解《老子》文义的...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张运华广东五邑大学《老子想尔注》是继《太平经》之后的又一部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五斗米道从张修开始就有修习《老子》书的传说,如今残存的《老子想尔注》就是张鲁在众多祭酒讲解《老子》文义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不过,关于《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尔 《老子想尔 道家思想 长生不死 《老子 《太平经》 道教 道德修养 神学化 信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