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改编、经典重述与时代的“想象力消费”——从《聂小倩》到《倩女幽魂》的电影改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旭光 余宗霖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2期91-101,115,共12页
1960年至今,《聂小倩》文本的电影改编跨越了60余年,成为引人注目的电影现象。《聂小倩》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和不同媒介中的改编和再叙述,丰富了人们对鬼神的想象,也满足了各个时代观众不同的“想象力消费”需求。本文立足《聂小倩》的文... 1960年至今,《聂小倩》文本的电影改编跨越了60余年,成为引人注目的电影现象。《聂小倩》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和不同媒介中的改编和再叙述,丰富了人们对鬼神的想象,也满足了各个时代观众不同的“想象力消费”需求。本文立足《聂小倩》的文学文本,对李翰祥、程小东、叶伟信三位导演的电影版《倩女幽魂》进行研究,侧重主题流变、叙事手法、视觉元素等方面。文学的电影改编呼应着不同时代不同观众的诉求,也与不同时代不同的电影生产方式相关。三个版本的电影改编既有创新也有不足,对此的研究可为当下的电影创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倩女幽魂》 电影改编 文学原作 想象力消费。
下载PDF
读《聂小倩》散札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光福 王清平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0-42,共3页
《聂小倩》的结构形式,是采用先断后叙法,即先托出人物整体性格,然后对其进行证实,在证实过程中,又给性格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其既丰满动人,又中规中短,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运动,这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色。《聂小倩》的某些具体细节... 《聂小倩》的结构形式,是采用先断后叙法,即先托出人物整体性格,然后对其进行证实,在证实过程中,又给性格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其既丰满动人,又中规中短,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运动,这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色。《聂小倩》的某些具体细节,在民俗、科举、社会心理等方面,也有其认识价值。《聂小倩》体现着蒲松龄的美学现点和社会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 古典小说 情节 蒲松龄 社会心理 审美心理
下载PDF
论聊斋鬼狐小说《聂小倩》的电影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双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5-66,共2页
在长达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影视创作者都纷纷抓住文本《聂小倩》中的人鬼故事和鬼戏元素进行放大改编,其中李翰祥的电影改编尽量还原文本故事中的古典意韵;而程小东和叶伟信的电影改编则把人物的造型设计和人物关系放置在时代的背景中,并... 在长达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影视创作者都纷纷抓住文本《聂小倩》中的人鬼故事和鬼戏元素进行放大改编,其中李翰祥的电影改编尽量还原文本故事中的古典意韵;而程小东和叶伟信的电影改编则把人物的造型设计和人物关系放置在时代的背景中,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以文本《聂小倩》为原型,对其改编的三个版本的《倩女幽魂》进行分析,并从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异同出发,探析三部影像改编的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 1960年版《倩女幽魂》 1987年版《倩女幽魂》 2011年版《倩女幽魂》
下载PDF
从互文性看《聂小倩》的故事来源及其创作指向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中荣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历来把《聂小倩》主旨理解为"爱情故事"或由其延伸而来的"理想人格的颂歌"之说,遮蔽了在小说中甚为重要的"拯救"和"报恩"意旨。《聊斋志异》不仅以书生"自况",也存在以狐鬼精魅等&qu... 历来把《聂小倩》主旨理解为"爱情故事"或由其延伸而来的"理想人格的颂歌"之说,遮蔽了在小说中甚为重要的"拯救"和"报恩"意旨。《聊斋志异》不仅以书生"自况",也存在以狐鬼精魅等"美人""自况"的情况。通过对《聂小倩》中"一女、一男、一侠客"的故事结构及其语言细节的互文溯源,其与青楼文学中"妓女从良"的母题存在密切联系。结合明末清初士人心态、时代风气与创作环境,并与蒲松龄的人生遭际综合考察,认为《聂小倩》正是化用了"妓女从良"的故事结构,进行夺胎换骨的改造,以"渴望知遇,希求帮助"为深层创作指向的作品,融入于明末清初整个创作环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 互文性 故事来源 创作指向
下载PDF
《聂小倩》故事原型在香港电影中的发展与演变
5
作者 姜艳 苏同林 《剧影月报》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聂小倩》原是《聊斋志异》中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在经过香港电影的几次演绎之后,呈现出了不同的面目,焕发出不同的光彩。本文旨在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视听语言、思想主旨等方面对以这一原型为题材改编的香港电影的变化发展进行梳理... 《聂小倩》原是《聊斋志异》中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在经过香港电影的几次演绎之后,呈现出了不同的面目,焕发出不同的光彩。本文旨在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视听语言、思想主旨等方面对以这一原型为题材改编的香港电影的变化发展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创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电影 发展 演变
下载PDF
试用格雷马斯的“施动者模型”分析《聂小倩》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3-56,共4页
将格雷马斯的"施动者模型"符号学方法应用于《聂小倩》人物及叙事结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对结构较为复杂的叙事文本需要依据情节的变化画出几种不同的模型图,这是由叙事中共时与历时的矛盾所决定的;第二,与普洛普相比... 将格雷马斯的"施动者模型"符号学方法应用于《聂小倩》人物及叙事结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对结构较为复杂的叙事文本需要依据情节的变化画出几种不同的模型图,这是由叙事中共时与历时的矛盾所决定的;第二,与普洛普相比格雷马斯的图式更具逻辑性和概括力,但也更宏观和抽象;第三,读者为套用既在模型必须展开充分甚至过度的想象,难免产生对文本牵强或过度的阐释,此为该模型的弊端。这种方法可为结合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解读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提供一个独特视角,同时也可能面临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马斯 “施动者模型” 《聂小倩》 符号学
下载PDF
《聂小倩》戏评
7
作者 李希今 《蒲松龄研究》 2008年第4期97-106,共10页
通过对同一篇《聂小倩》改编而成的三个戏曲剧目得失的分析,证实改编工作不仅是考验改编者在运用改换的艺术形式所表现手段驾驭的能力;而且还考验他们在对原作内容的删减和增添的不同处理时,将个人经验、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的东西揉入... 通过对同一篇《聂小倩》改编而成的三个戏曲剧目得失的分析,证实改编工作不仅是考验改编者在运用改换的艺术形式所表现手段驾驭的能力;而且还考验他们在对原作内容的删减和增添的不同处理时,将个人经验、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的东西揉入母体模式中去的水平。成功者当是赋予古老的母题以新的启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 新编聊斋戏 传统聊斋戏
下载PDF
文学经典的跨媒介传播——以《聂小倩》为例
8
作者 刘艺璇 《新疆新闻出版广电》 2024年第4期86-88,共3页
学者亨利·詹金斯于2003年首次提出跨媒介叙事的概念,指故事系统性地散布于多个平台,各个平台以各自擅长的方式作出独特的贡献。经典文学作品的跨媒介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趋势,文字不仅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更拓展至戏曲、游戏等... 学者亨利·詹金斯于2003年首次提出跨媒介叙事的概念,指故事系统性地散布于多个平台,各个平台以各自擅长的方式作出独特的贡献。经典文学作品的跨媒介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趋势,文字不仅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更拓展至戏曲、游戏等多元化领域。这一跨界融合,预示着未来文字转型的主流趋势。《聂小倩》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著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卷三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女鬼聂小倩如何在书生宁采臣和剑客燕赤霞的鼎力相助下,成功摆脱凶恶妖物的桎梏,最终与宁采臣携手步入幸福生活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 跨媒介叙事 文学经典 聂小倩 经典文学作品 跨媒介传播 跨界融合 《聊斋志异》
下载PDF
《聂小倩》故事原型在香港电影中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姜艳 戴璐 《传媒与教育》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聂小倩》原是《聊斋志异》中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在经过香港电影的几次演绎之后,呈现了不同的面目,焕发出不同的光彩。本文旨在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视听语言、思想主旨等方面对以这一原型为题材改编的香港电影的变化发展进行梳理,... 《聂小倩》原是《聊斋志异》中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在经过香港电影的几次演绎之后,呈现了不同的面目,焕发出不同的光彩。本文旨在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视听语言、思想主旨等方面对以这一原型为题材改编的香港电影的变化发展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创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 原型 视听语言 发展 演变
原文传递
从聂小倩到《聂小倩》
10
作者 张玉山 《文学自由谈》 2022年第3期155-160,共6页
一夜,蒲松龄先生闭门读书,门外一弯月辉,如水如雾。灯头忽地摇曳起来,风声打窗,似有哭声隐约而来,起初以为风穿柳梢,听时,哭声若有若无,在门外徘徊不去。先生心中一喜,叫了声:“来也!”先生开门,一绺香魂立地化作一女,怀抱金华火腿,像... 一夜,蒲松龄先生闭门读书,门外一弯月辉,如水如雾。灯头忽地摇曳起来,风声打窗,似有哭声隐约而来,起初以为风穿柳梢,听时,哭声若有若无,在门外徘徊不去。先生心中一喜,叫了声:“来也!”先生开门,一绺香魂立地化作一女,怀抱金华火腿,像怀抱一面琵琶,欲语还休。蒲先生见怪不怪,问:“来者何人?”女子收了哭声,向先生敛衣而拜:“先生,我叫聂小倩,素闻先生善为鬼魂立传,请为我传名。”先生举灯看时,身边孑然一女,年十七八岁,“仿佛艳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语还休 聂小倩 金华火腿 《聂小倩》 蒲松龄 鬼魂
原文传递
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中国式创新”
11
作者 李忆 《北方音乐》 2019年第13期94-95,共2页
至今百年,音乐剧已在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美、英、德、日、韩都有了不错的成就,其中演出最频繁密集的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两地上演的剧目量大而精,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音乐剧风格。如今音乐剧的推广和发展状况已经通... 至今百年,音乐剧已在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美、英、德、日、韩都有了不错的成就,其中演出最频繁密集的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两地上演的剧目量大而精,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音乐剧风格。如今音乐剧的推广和发展状况已经通过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等方式在不断改善,音乐剧也将在中国迎来新的春天。以下本文将以《聂小倩与宁采臣》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聂小倩与宁采臣》 风格特点 人物设定
下载PDF
简约空灵的意境 写意象征的呈现——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创新
12
作者 杨沁文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聂小倩与宁采臣》以其独到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展现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独特魅力。通过剧本、音乐、舞台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和融合,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故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挖掘悲剧主题、塑造悲剧角色、设置悲剧情境以及提升悲剧审美... 《聂小倩与宁采臣》以其独到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展现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独特魅力。通过剧本、音乐、舞台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和融合,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故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挖掘悲剧主题、塑造悲剧角色、设置悲剧情境以及提升悲剧审美,让观众更加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使得该剧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这种创新和尝试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也为观众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故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该剧成为西方舶来音乐剧与中国传统民间志怪小说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与宁采臣》 原创音乐剧 民间志怪小说 创新融合
原文传递
《聊斋》美人 各具风韵(二)
13
作者 王同书 《蒲松龄研究》 2018年第2期77-82,共6页
聂小倩《聂小倩》中的聂小倩,虽用姓名为篇名,但在《聊斋》美人中似乎算不上前茅,小倩出场时在夜色迷蒙中"仿佛艳绝"。一直到随丈夫(宁生)回家,这个"艳绝"才显示其"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这一姿容,确属上乘。... 聂小倩《聂小倩》中的聂小倩,虽用姓名为篇名,但在《聊斋》美人中似乎算不上前茅,小倩出场时在夜色迷蒙中"仿佛艳绝"。一直到随丈夫(宁生)回家,这个"艳绝"才显示其"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这一姿容,确属上乘。但是,她的传奇经历,是由她的救星(燕生)营造的。燕生出场更比小倩平淡,容貌衣着,一无描绘,只是随宁生之后来的一个古庙的空房暂住客而已,想不到这位貌不惊人,语不压众的普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 美人 《聂小倩》 风韵 传奇经历 普通人 出场 夜色
下载PDF
蒲公的当代知音——读《周先慎细说聊斋》
14
作者 詹颂 《蒲松龄研究》 2017年第3期158-160,共3页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今天的读者并不陌生。《聊斋》中的《画皮》《聂小倩》等故事改编成影视作品,广为人知;有的篇章选入中学课本,成为经典的语文教材篇目。《聊斋志异》在清代即为人追摹,形成了仿作的风潮,三百多年后的今天,...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今天的读者并不陌生。《聊斋》中的《画皮》《聂小倩》等故事改编成影视作品,广为人知;有的篇章选入中学课本,成为经典的语文教材篇目。《聊斋志异》在清代即为人追摹,形成了仿作的风潮,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它的魅力仍然吸引着人们去体味与探究。北京大学周先慎教授嗜读《聊斋》,将多年阅读与研究的感悟与思考新撰成《周先慎细说聊斋》一书,深入蒲松龄创造的艺术世界,细绎其文心,可称蒲公的当代知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周先慎 知音 当代 《聊斋》 《聂小倩》 影视作品 《画皮》
下载PDF
倩女幽魂为哪般——张世勤的小说理想及其叙事动力
15
作者 鲁太光 《创作与评论》 2017年第10期48-53,共6页
《聂小倩》是一篇好小说。请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而是当代作家张世勤的短篇小说《聂小倩》。不过,要想把张世勤的短篇小说《聂小倩》的好处说清楚,还得从蒲松龄的《聂小倩》说起。
关键词 短篇小说 《聂小倩》 叙事 理想 《聊斋志异》 当代作家 蒲松龄
下载PDF
倩女幽魂为哪般——张世勤的小说理想及其叙事动力
16
作者 鲁太光 《百家评论》 2016年第6期62-67,共6页
(《聂小倩》是一篇好小说。请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而是当代作家张世勤的短篇小说(《聂小倩》。不过,要想把张世勤的短篇小说(《聂小倩》的好处说清楚,还得从蒲松龄的《聂小倩》说起。
关键词 短篇小说 《聂小倩》 叙事 理想 《聊斋志异》 当代作家 蒲松龄
下载PDF
封面人物 王超
17
作者 余小武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共1页
王超:成都市川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成都市青联委员。工文武小生。其嗓音圆润清纯、音域宽广、表现力强;表演儒雅气派、刚劲奔放,颇具川剧小生艺术特色。曾获全国地方戏曲调演(南方片)优秀表演奖、四川省振兴川剧调演比赛金奖、一等... 王超:成都市川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成都市青联委员。工文武小生。其嗓音圆润清纯、音域宽广、表现力强;表演儒雅气派、刚劲奔放,颇具川剧小生艺术特色。曾获全国地方戏曲调演(南方片)优秀表演奖、四川省振兴川剧调演比赛金奖、一等奖。在《欲海狂潮》《红梅记》《白蛇传》《刘氏四娘》《望娘滩》《春江月》《聂小倩》《装盒盘宫》《越王回国》《放裴》《访友》等一批代表剧目中,展示了不凡的艺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面人物 王超 成都市川剧院 《聂小倩》 《春江月》 《白蛇传》 艺术特色 《访友》
下载PDF
《狼》:一篇非典型《聊斋》作品的经典化
18
作者 陈恒舒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7-69,共3页
蒲松龄的《狼》,确切地说是《狼三则》(其二),就是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开头,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结束的那篇,是一篇有点特别的作品。一方面,比起《促织》《婴宁》《画皮》《聂小倩》等,《狼》并不是一篇典型... 蒲松龄的《狼》,确切地说是《狼三则》(其二),就是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开头,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结束的那篇,是一篇有点特别的作品。一方面,比起《促织》《婴宁》《画皮》《聂小倩》等,《狼》并不是一篇典型的《聊斋》作品——没有花妖狐怪,情节也不算离奇,大部分《聊斋》选本并未选它,研究《聊斋》的学者也很少关注它;另一方面,从1978年起的历套人教版教材到2016年统编教材都选入此篇,令其为广大师生所熟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界的经典篇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 《画皮》 统编教材 《婴宁》 《聂小倩》 《狼》 《促织》 蒲松龄
下载PDF
从动画电影《小倩》看中国志怪故事的当代性别叙事
19
作者 林芷含 《福建艺术》 2022年第6期45-47,共3页
围绕西游宇宙、封神宇宙以及聊斋宇宙的三大中国特色的志怪故事体系,被当代影视化作品奉为主流题材。而聊斋宇宙中,根植于《聂小倩》这一经典聊斋故事的优秀戏剧作品、影视作品更是数不胜数。20世纪60、70年代,电影《聊斋志异》的恐怖... 围绕西游宇宙、封神宇宙以及聊斋宇宙的三大中国特色的志怪故事体系,被当代影视化作品奉为主流题材。而聊斋宇宙中,根植于《聂小倩》这一经典聊斋故事的优秀戏剧作品、影视作品更是数不胜数。20世纪60、70年代,电影《聊斋志异》的恐怖元素成为卖点;80年代,中国志怪电影开始了动画片与真人版相结合的影视化探索;90年代,《聂小倩》故事的改编影视剧仍旧层出不穷、魅力不减。“聂小倩”这一形象发展至今,历经不断翻拍、不断重构,但其中最集当代艺术文化特征的创新之作,当属1997年的动画电影《小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作品 聂小倩 《聂小倩》 性别叙事 聊斋故事 动画电影 恐怖元素 《聊斋志异》
下载PDF
经典名著在音乐剧中的时代再现——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中民族元素的运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岳 隋筱鸥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80,共4页
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是原创音乐剧中具有民族元素的代表作品,作品将民族元素、文化特色与音乐剧的创作规律、思维和特点进行了大胆的融合与创新,丰富了创作的思路,用现代创作的视角重塑了经典著作,给音乐剧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 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是原创音乐剧中具有民族元素的代表作品,作品将民族元素、文化特色与音乐剧的创作规律、思维和特点进行了大胆的融合与创新,丰富了创作的思路,用现代创作的视角重塑了经典著作,给音乐剧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为观众带来对于经典名著情结和原著记忆具现化的渴望,更符合当代的审美思维和现实的生活。本文以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为例,通过对戏剧情节的架构、音乐创作的特点、表演创作的元素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来探究民族元素在音乐剧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元素 音乐剧 《聂小倩与宁采臣》 经典名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