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聊斋志异》:蒲松龄性灵抒写的舞台
1
作者 丁佐湘 王倩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
性灵文学是指张扬个性、抒发真性情的文学。蒲松龄是位极具个性的文人,其作品《聊斋志异》,可谓是蒲松龄尽情抒写性灵的舞台。《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借“异史氏”身份集中抒发性灵。在书中,蒲松龄抒发真性情,抒发的诸多情感中主导情感... 性灵文学是指张扬个性、抒发真性情的文学。蒲松龄是位极具个性的文人,其作品《聊斋志异》,可谓是蒲松龄尽情抒写性灵的舞台。《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借“异史氏”身份集中抒发性灵。在书中,蒲松龄抒发真性情,抒发的诸多情感中主导情感是孤愤之情。《聊斋志异》展现了蒲松龄的独特个性:崇尚“善良”“德行”“仁义”等美好品性,重视真挚情感,是个极具批判和抗争精神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情感 文言志怪小说
下载PDF
《聊斋志异》域外交流描写的类别、内涵与意义
2
作者 付岩志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聊斋志异》中有250余篇描写了山东以外的人或事,其中有20余篇甚至涉及域外交流。这些描写,有的单独成篇,有的构成篇中的某处情节,还有的只是提及某些域外物品名称等等。作为涉外交往现象的文学呈现,它包含着政治上和平共处、经济上互... 《聊斋志异》中有250余篇描写了山东以外的人或事,其中有20余篇甚至涉及域外交流。这些描写,有的单独成篇,有的构成篇中的某处情节,还有的只是提及某些域外物品名称等等。作为涉外交往现象的文学呈现,它包含着政治上和平共处、经济上互惠互利、文化上多元共生等多方面内涵。在今天看来,它有着理解蒲松龄内心世界中的情感与哲思、了解涉外交往时的猎奇心理、把握当时涉外交往的文化心态、增进当今的对外交流交往等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这些丰富内涵和多重意义,可以深化对当时涉外交流交往问题的认知,对现代条件下推进中外交流交往提供历史镜鉴和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域外交流 类别 内涵 价值
下载PDF
语料库范式下《聊斋志异》英译本微观词汇特征研究
3
作者 谢萌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通过词汇数量、平均词长和词汇长度、词频特征、词汇密度等参数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语料库范式下«聊斋志异»5个英译本具有不同的微观词汇特征。宋贤德译本的词汇参数值整体偏高,选词维度广,词汇多样性强,信息量大;翟理斯译本数... 通过词汇数量、平均词长和词汇长度、词频特征、词汇密度等参数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语料库范式下«聊斋志异»5个英译本具有不同的微观词汇特征。宋贤德译本的词汇参数值整体偏高,选词维度广,词汇多样性强,信息量大;翟理斯译本数据值较低,词汇丰富度偏低,长难词比重大,学术性特征明显;闵福德译本词汇数据值适中,词汇富于变化,词汇量丰富,信息量适中;莫若强译本的数据值居中,词汇密度偏低,词汇整体风格较简单、通俗;黄友义译本的词汇参数数值在5个译本中最低,倾向于短小、通俗、简单、更具口语化的词汇,词汇多样性低。分析发现选定的5个英译本适合不同的读者群体,典籍英译未来可尝试“对口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词汇特征 语料库 «聊斋志异»英译本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镜花缘》科举叙事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尚继武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1期80-95,共16页
《聊斋志异》《镜花缘》虽然一为文言小说一为章回小说,所叙科举考试故事中应试者的角色身份及应试结果差异较大,但是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科举心态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科举叙事存在的相似处,或许是古代小说科举... 《聊斋志异》《镜花缘》虽然一为文言小说一为章回小说,所叙科举考试故事中应试者的角色身份及应试结果差异较大,但是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科举心态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科举叙事存在的相似处,或许是古代小说科举叙事传统的影响所致,或许是李汝珍可能读过或者听人介绍过《聊斋志异》故事所致,或许是李汝珍与蒲松龄有相似的科场经历与见闻所致;其相异之处,则与各自的作者在家世家境、志趣遭际、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 比较研究 《聊斋志异 《镜花缘》
下载PDF
从青柯亭本到《择翻聊斋志异》——兼论《择翻聊斋志异》的价值
5
作者 柏秀叶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26-38,共13页
清道光年间,翻译进士布吉尔根·札克丹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部分作品翻译成了满文,称作《择翻聊斋志异》,因为是满汉对照本,又称《合璧聊斋志异》。这一满文翻译本不仅是满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该... 清道光年间,翻译进士布吉尔根·札克丹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部分作品翻译成了满文,称作《择翻聊斋志异》,因为是满汉对照本,又称《合璧聊斋志异》。这一满文翻译本不仅是满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该书自刊刻伊始,即在满、蒙、锡伯、达斡尔等民族广泛传播,学界对此已有很充分的认识,但对于此书的价值与汉文本《聊斋志异》的来源还认识不足。通过考查这一择翻本,我们不仅可以明确布吉尔根·札克丹选入的这一百二十九篇作品皆来自于清乾隆年间的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还可以发现,其之所以入选《择翻聊斋志异》,是出于“有功于名教”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爱奇幻曲折、文辞佳丽的作品,而这一选择标准,与他的人生阅历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翻聊斋志异 札克丹 青柯亭本 劝世
下载PDF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的叙事功能探析
6
作者 李奎 刘薇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聊斋志异》对唐人小说多有借鉴,有学者认为《莲花公主》是唐传奇《南柯太守传》的派生文本。而越南汉文小说《花国奇缘》的叙事与中国梦境小说多有关联,与《莲花公主》也有传承关系。从文本比对中可以发现,《花国奇缘》和《南柯太守... 《聊斋志异》对唐人小说多有借鉴,有学者认为《莲花公主》是唐传奇《南柯太守传》的派生文本。而越南汉文小说《花国奇缘》的叙事与中国梦境小说多有关联,与《莲花公主》也有传承关系。从文本比对中可以发现,《花国奇缘》和《南柯太守传》《莲花公主》三者间有相同的叙事情节要素,《莲花公主》一方面对《南柯太守传》借鉴吸收,另一方面又影响《花国奇缘》。同时,三者之间的文本内容与深层内涵也是不断递进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莲花公主》 《南柯太守传》 《花国奇缘》 叙事
下载PDF
浅析《聊斋志异·续黄粱》对《枕中记》的重构
7
作者 韩硕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62,共8页
《聊斋志异》中有些篇章改写自前人的作品,《续黄粱》即脱化自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仕途失意的沈既济借助《枕中记》的书写,用卢生入梦的题材表达了“如梦”的人生观。而蒲松龄对沈既济的原作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重构,一改“人生如梦... 《聊斋志异》中有些篇章改写自前人的作品,《续黄粱》即脱化自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仕途失意的沈既济借助《枕中记》的书写,用卢生入梦的题材表达了“如梦”的人生观。而蒲松龄对沈既济的原作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重构,一改“人生如梦”的主题,将其转变为了讽喻贪官污吏及黑暗官场的寓言。文章以《续黄粱》对《枕中记》的重构为视角,通过文本对读,从人物形象的设置、不同的梦境及其中寄寓的观念等几个维度,探讨沈既济与蒲松龄在书写过程中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构思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续黄粱 枕中记 重构
下载PDF
天使、妖妇及“人”——论《聊斋志异》中的三类女性
8
作者 李慧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上,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截然分为两大类型———“天使”与“妖妇”。“天使”一类的女性形象是男权社会审美理想的载体,而“妖妇”一类的女性形象则表达了男权社会对某些女性气质的厌恶。在《聊斋志异》...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上,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截然分为两大类型———“天使”与“妖妇”。“天使”一类的女性形象是男权社会审美理想的载体,而“妖妇”一类的女性形象则表达了男权社会对某些女性气质的厌恶。在《聊斋志异》这一男性文本中,“天使”与“妖妇”形象占据着重要位置,暗含了作者蒲松龄对男权文化的重申与强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还存在着一些“新女性”。这些“新女性”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有着强烈的女性解放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 妖妇 “人” 《聊斋志异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书生题材小说折射出的蒲松龄思想
9
作者 耿鑫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书生题材的小说,其描写了书生与狐鬼花妖相遇、相伴生发的一段段奇缘。这类文学作品折射出蒲松龄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包含了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体现了科举制度下士子的孤愤与执著;也流露出作者矛盾...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书生题材的小说,其描写了书生与狐鬼花妖相遇、相伴生发的一段段奇缘。这类文学作品折射出蒲松龄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包含了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体现了科举制度下士子的孤愤与执著;也流露出作者矛盾的女性观:既有对女性追求自我人生行为给予的肯定,又坚持用纲常礼教对女性进行严苛要求。蒲松龄是一个时代早觉者,他在封建社会里苦苦挣扎求变,虽不能完全摆脱封建社会落后观念的影响,但他对人文主义情怀和理想的坚守为黑暗的封建社会带来了道德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书生题材 科举 女性观 时代早觉者
下载PDF
二重视角下的《聊斋志异》乡村书写及其功能
10
作者 侯雨含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51-60,138,共11页
《聊斋志异》中明确涉及乡村空间的篇目多达109篇,根据其书写的视角,呈现出以底层百姓为生存主体的真实乡村和以文人外部想象下的虚幻乡村。前者着力通过空间书写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和反抗精神,后者则体现出文人身份认同和故土情节交织... 《聊斋志异》中明确涉及乡村空间的篇目多达109篇,根据其书写的视角,呈现出以底层百姓为生存主体的真实乡村和以文人外部想象下的虚幻乡村。前者着力通过空间书写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和反抗精神,后者则体现出文人身份认同和故土情节交织下的逃避心态。在叙事功能上,蒲松龄通过对乡村空间和其他空间的串联与对比引导作品的叙事意图,而乡村虚幻空间的隔绝和流通,则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乡村书写 空间
下载PDF
《聊斋志异·安期岛》与刘鸿训的朝鲜出使考
11
作者 张丰硕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本文重点考察了《聊斋志异·安期岛》的作品以及主人公刘鸿训的真实情况,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蒲松龄以故乡流传甚广的刘鸿训出使朝鲜之事为背景,结合中国人素日向往的理想之境,以出色的文采创作了文言小说《安期岛》。小说《安... 本文重点考察了《聊斋志异·安期岛》的作品以及主人公刘鸿训的真实情况,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蒲松龄以故乡流传甚广的刘鸿训出使朝鲜之事为背景,结合中国人素日向往的理想之境,以出色的文采创作了文言小说《安期岛》。小说《安期岛》将朝鲜描述成了神秘的国家。朝鲜拥有进入安期岛的通道,朝鲜国王拥有仙界的相关信息和宝物。朝鲜和明朝在时隔两百年后意外地重启了海路使行。第一次海路使行在没有事前计划的情况下突然实施,使行的中心人物是《安期岛》的主人公刘鸿训。刘鸿训在通过海路回国时曾两次遭遇海难事故,险些丧命。但这次海难事故后,他对于朝鲜出使时因贪欲所犯的错误表示了悔悟,后重振旗鼓,回归朝堂后尽忠职守,可以说这次海难是刘鸿训发生转变的良好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安期岛》 蒲松龄 刘鸿训 海难
下载PDF
《聊斋志异》的劝善主旨研究
12
作者 鲁仪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当代学者对《聊斋志异》的研究重心多在其才学方面,而缺少对其道德方面的关注,忽视了它的劝善目的。从小说内容看,其劝人向善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从书中“花妖狐媚、鬼魅精怪”幻想故事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看,其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寄... 当代学者对《聊斋志异》的研究重心多在其才学方面,而缺少对其道德方面的关注,忽视了它的劝善目的。从小说内容看,其劝人向善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从书中“花妖狐媚、鬼魅精怪”幻想故事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看,其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劝善思想。蒲松龄将自己对社会、家庭、个人所应具有的道德观念与奇闻异事相融合,通过《聊斋志异》传达给世人。小说通过一则则光怪陆离的短篇小说,以寓庄于谐的方式达成其劝善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劝善 主旨
下载PDF
同题写作的现代意蕴--论王秀梅的《聊斋志异》同题小说创作
13
作者 高媛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王秀梅以“同题写作”的方式,借用《聊斋志异》中部分篇目的题名,结合其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叙述的情节框架、建构的人物关系、使用的文学意象等,写作了全新时空背景中的人物故事,对现代社会的生活内容进行展示。在这些同题小说中,亲子... 王秀梅以“同题写作”的方式,借用《聊斋志异》中部分篇目的题名,结合其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叙述的情节框架、建构的人物关系、使用的文学意象等,写作了全新时空背景中的人物故事,对现代社会的生活内容进行展示。在这些同题小说中,亲子关系、底层生活以及养老问题等现实问题都得到重点体现,关涉现代历史的战争叙事以及与此相关的父系家族历史叙说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探求行为得以凸显。除此之外,写作者还在借鉴原文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兼及客观现实环境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飞升的人”“坠落的人”以及“桥”等重要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同题写作 现代内容
下载PDF
电影编剧视域下《聊斋志异》叙事艺术考察
14
作者 龚金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从电影编剧角度看,《聊斋志异》大量运用插叙、补叙,容易削弱小说的悬念感和吸引力,而一个叙事文本中出现多条情节线索时,作者未必仔细考虑了这些线索之间的互文或者对话关系,这就导致其文本缺乏情节设置上的严谨性和主题表达上的力度;... 从电影编剧角度看,《聊斋志异》大量运用插叙、补叙,容易削弱小说的悬念感和吸引力,而一个叙事文本中出现多条情节线索时,作者未必仔细考虑了这些线索之间的互文或者对话关系,这就导致其文本缺乏情节设置上的严谨性和主题表达上的力度;缺乏结构意识或者说对叙事节奏把握的不理想,导致《聊斋志异》的叙事要么铺垫阶段过长,要么人物在“对抗”阶段遇到的障碍没有强度和挑战性,其障碍的解决方式则过分依赖“神迹”。此外,《聊斋志异》的叙事重心在于“事”,尤其是关注“事”之“奇异”,而对人物刻画似乎并不在意,其人物刻画方式单一。《聊斋志异》的叙事手法在当时可能具有合理性甚至超前性,但在进行电影改编时,其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之后,才能符合电影编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电影改编 电影编剧 叙述方式 结构方式 人物刻画方式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节庆意象书写
15
作者 李永添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39-50,共12页
节庆,是指在某一时间节点,人们围绕特定活动主题而组织的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属于民俗学范畴。作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时间刻度,节庆亦会频繁地映射在文学作品中,并在文学作品中承担起一定的叙事功能,具备一定的文学内涵... 节庆,是指在某一时间节点,人们围绕特定活动主题而组织的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属于民俗学范畴。作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时间刻度,节庆亦会频繁地映射在文学作品中,并在文学作品中承担起一定的叙事功能,具备一定的文学内涵,进而上升为“节庆意象”。《聊斋志异》中有38篇文本描写节庆意象,涉及清明上墓、上元冶游、中秋团聚等15个节庆活动,除少数仅作为“背景”一笔带过外,多数在叙述过程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蒲松龄善于抓住节庆意象的出游和宴聚两个兴奋点展开叙事。在《聊斋志异》中,节庆意象在主题凸显、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把控节奏等方面承担起了一定的文学功能。《聊斋志异》中的节庆民俗是蒲松龄在淄川地区节庆日习俗的基础上,经过其他地域文化成分的合力,最终通过文人化的写作笔法呈现出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意象 《聊斋志异 出游 宴聚 文学功能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长亭》中的翁婿矛盾问题
16
作者 王文琪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61-71,共11页
《聊斋志异》的多篇作品都涉及了“翁婿矛盾”主题,其中以《长亭》最为典型。将《长亭》与《青凤》《陈锡九》《宫梦弼》等作品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对“夫与父两难抉择”的《左传》故事本事进行了改写。他强调了长亭的“母亲”身份,... 《聊斋志异》的多篇作品都涉及了“翁婿矛盾”主题,其中以《长亭》最为典型。将《长亭》与《青凤》《陈锡九》《宫梦弼》等作品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对“夫与父两难抉择”的《左传》故事本事进行了改写。他强调了长亭的“母亲”身份,从而表现女性处在“女儿”“妻子”“母亲”三重身份压抑下的伦理困境。此外,蒲松龄认为,“礼义”是解决翁婿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作者的叙事中,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发展、翁婿矛盾的产生和结局都与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义准则有极大的关系。但“礼”“义”在蒲松龄的书写中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同一个人物可能兼有“守礼有义”“无礼不义”双重特质,而人物行为本质的同与异决定了故事的喜剧或悲剧基调。从这一点来辨析,《长亭》的结局并非“大团圆”。蒲松龄所书写的翁婿矛盾主题作品,要么难题未解,要么解决策略存在缺憾。这既表现出蒲松龄理想的一面,也突出了现实的残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长亭》 蒲松龄 翁婿 困境 礼义 难题
下载PDF
论译者身份对典籍翻译过程的影响——以宋贤德译《聊斋志异》为例
17
作者 郭亮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791-798,共8页
随着中国国家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蓬勃发展。中华经典作品被诸多汉学家所青睐,在文化外宣的过程中,汉学家译者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几年,对汉学家译者作品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译本的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翻译方向进行研究,但是... 随着中国国家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蓬勃发展。中华经典作品被诸多汉学家所青睐,在文化外宣的过程中,汉学家译者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几年,对汉学家译者作品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译本的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翻译方向进行研究,但是鲜有对典籍翻译过程的探讨。本文以汉学家宋贤德的译作《聊斋志异》为例,从其翻译的动机和目的探讨其翻译的核心思想,同时探讨汉学家译者身份的独特视角,译者对书籍的大量注解等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身份 典籍翻译 翻译过程 《聊斋志异》英译
下载PDF
从“悉如常人”到“偶见鹘突”--《聊斋志异》中异类的人化与显形
18
作者 刘珂佳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聊斋志异》对于“异类”形象的塑造,真正做到了“悉如常人”“偶见鹘突”。这些异类在外在形貌、内在性格上“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并且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着人类特有的社会关系;其在显形的表现上也颇具特色:或由叙述者直接点明异类身... 《聊斋志异》对于“异类”形象的塑造,真正做到了“悉如常人”“偶见鹘突”。这些异类在外在形貌、内在性格上“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并且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着人类特有的社会关系;其在显形的表现上也颇具特色:或由叙述者直接点明异类身份,或因自身行为及其他外界因素暴露异类身份。本文以鲁迅对《聊斋志异》异类描写的评价为切入点,探析“异类”的人化与显形,总结异类形象塑造的独特之处,从中窥见作家在创作目的、创作手法及创作观念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悉如常人 异类人化 偶见鹘突 异类显形
下载PDF
赓续与革新:梦境叙事在当代网络小说中的继承与流变——以《龙族》《红楼梦》与《聊斋志异》为例
19
作者 郭文轩 蒋欢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9-84,共6页
梦境叙事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叙事方式之一,在故事情节的建构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媒介技术和市场导向的发展,网络小说作为古典小说在当代的赓续,对后者的梦境叙事手法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和革新。网络小说在古典小说梦境叙事循... 梦境叙事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叙事方式之一,在故事情节的建构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媒介技术和市场导向的发展,网络小说作为古典小说在当代的赓续,对后者的梦境叙事手法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和革新。网络小说在古典小说梦境叙事循环与回溯功能的基础上,对叙事视角和涵盖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创新,其在淡化古典小说中梦境叙事教化功能的同时,放大了梦境叙事在当代网络小说中的情节助力功用,进而完成了从梦境建构方式与梦境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梦境叙事手法进行的突破性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梦境叙事 比较研究 《红楼梦》 《聊斋志异 《龙族》
下载PDF
由新见日藏汉籍《十二家灯谜稿》论晚清灯谜对《聊斋志异》的措用
20
作者 任增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新见日本实践女子大学庋藏晚清《十二家灯谜稿》为国内缺藏的谜稿版本,共辑录十二位谜家所做灯谜。就所引小说而言,谜稿中与《聊斋志异》相关的灯谜数量最多,且措用形式多样,对《聊斋志异》的篇目、人物、文句与作者俱有涉及。《十二家... 新见日本实践女子大学庋藏晚清《十二家灯谜稿》为国内缺藏的谜稿版本,共辑录十二位谜家所做灯谜。就所引小说而言,谜稿中与《聊斋志异》相关的灯谜数量最多,且措用形式多样,对《聊斋志异》的篇目、人物、文句与作者俱有涉及。《十二家灯谜稿》体现了《聊斋志异》在晚清通俗化的接受取向,表明《聊斋志异》在晚清时期流传的广度与深度已非其他清代小说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藏汉籍 《十二家灯谜稿》 《聊斋志异 措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