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聊斋自志》看蒲松龄对《聊斋志异》的诗性定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清平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蒲松龄40岁时写下了《聊斋自志》,表明他已有结集付梓的打算。《聊斋自志》篇首即对屈原和李贺极为推崇,开宗明义告诉世人,这是一部诗性小说,与传统的志怪、传奇都有所不同。蒲松龄的早期诗歌亦有营造屈原、李贺诗中意境的强烈倾向。蒲... 蒲松龄40岁时写下了《聊斋自志》,表明他已有结集付梓的打算。《聊斋自志》篇首即对屈原和李贺极为推崇,开宗明义告诉世人,这是一部诗性小说,与传统的志怪、传奇都有所不同。蒲松龄的早期诗歌亦有营造屈原、李贺诗中意境的强烈倾向。蒲松龄夜间创作的幽暗环境,决定了其小说凄苦悲凉的诗意特色。“诗性”是“聊斋体”小说的灵魂所在,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异》 《聊斋自志》 屈原 李贺 诗性小说
原文传递
《聊斋自志》俄英译本对比研究
2
作者 王晔 阎国栋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7年第3期122-129,共8页
汉学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不仅是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是异域学者解读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阿理克和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译本是俄语世界和英语世界中两个最经典的译本,两位译者都意识到蒲松龄所作序言《聊斋自志》在全书... 汉学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不仅是中外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是异域学者解读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阿理克和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译本是俄语世界和英语世界中两个最经典的译本,两位译者都意识到蒲松龄所作序言《聊斋自志》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皆不惧艰难,将全文译出,并辅以详尽的注释。通过对两篇译文的细致比读分析,以及宏观视角的译者动机、时代背景、读者定位等因素的考察,不仅可以管窥阿、翟二人对《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不同解读,而且可见微知著,探究两位汉学家如何接受和阐释中国文化,比较他们"中国观"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自志》 俄、英译文 阿理克 翟理斯 中国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