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联合国宪章》第103条面临的挑战——以2013年欧洲初审法院两起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季华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安理会制裁决议对国际社会成员施加的义务是《联合国宪章》所指的义务,其制裁决议对国际社会具有国际法约束力。《联合国宪章》第103条确立了会员国宪章义务优先于其依任何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2013年欧洲初审法院对伊朗国民银行/出口... 安理会制裁决议对国际社会成员施加的义务是《联合国宪章》所指的义务,其制裁决议对国际社会具有国际法约束力。《联合国宪章》第103条确立了会员国宪章义务优先于其依任何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2013年欧洲初审法院对伊朗国民银行/出口银行诉欧盟理事会两起案件的判决再次强化了欧洲人权保护优先于安理会制裁决议的司法判断标准。该标准直接对《宪章》第103条构成了挑战,即遵守安理会制裁决议的国际义务让位于欧盟内部人权保护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章103 安理会制裁 联合国 国际 欧盟法
下载PDF
《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公约有关条款
2
《兰台世界(上旬)》 1999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联合国宪章》 国际关系 应受国际保护人员 外交代表 十二 私人寓所 使馆馆舍 维也纳 暴力攻击 国内法
下载PDF
《联合国宪章》有一处英汉不符
3
作者 许建忠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11,共1页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组织的总章程,其中文本、法文本、俄文本、英文本和西班牙文本均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近来,笔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对照研读了《联合国宪章》的英文本和中文本。在研读过程中,发现有一处英文和中文不相符合,...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组织的总章程,其中文本、法文本、俄文本、英文本和西班牙文本均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近来,笔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对照研读了《联合国宪章》的英文本和中文本。在研读过程中,发现有一处英文和中文不相符合,在此笔者斗胆提出来,以求教于大家。 《联合国宪章》第三十八条的英文如下: Without prejudice to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33 to 37, the Security Council may, if all the parties to any dispute so request,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parties with a view to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宪章》 英文本 联合国组织 PARTIES 翻译水平 REQUEST provisions DISPUTE PACIFIC
下载PDF
从《联合国宪章》第2(4)条的解释来看人道干涉的法律依据——基于准备资料和嗣后实践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杰 《国际法研究》 2014年第4期5-21,共17页
人道干涉是否存在相应的法律基础,涉及到其合法性问题,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就人道干涉的条约基础而言,如何解释《联合国宪章》第2(4)条是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宪章的准备资料,还是从大会和安理会有关本条的解释与适用过程来看,围绕人道... 人道干涉是否存在相应的法律基础,涉及到其合法性问题,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就人道干涉的条约基础而言,如何解释《联合国宪章》第2(4)条是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宪章的准备资料,还是从大会和安理会有关本条的解释与适用过程来看,围绕人道干涉是否符合该条规定,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从今后的国际法发展趋势来看,强化对宪章第2(4)条的扩张解释以为人道干涉提供合法性基础,似乎并非不可能。中国学者有必要注意到此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人道干涉的合法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干涉 合法性 《联合国宪章》第2.4 准备资料 嗣后实践
原文传递
联合国军队构想的缘起及命运——《联合国宪章》第43条的实施进程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长青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60,158-159,共12页
为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联合国各会员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第43条等条款的规定提供军队供安理会支配,这是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关键环节。在联合国创立之初,安理会为创设军事参谋团和制定联合国军队基本原则取得... 为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联合国各会员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第43条等条款的规定提供军队供安理会支配,这是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关键环节。在联合国创立之初,安理会为创设军事参谋团和制定联合国军队基本原则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随着战时同盟关系的逐步解体,各大国之间因各自根本利益及对外政策的不同而引发了矛盾冲突,使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付诸东流。联合国军队始终没有建立,《联合国宪章》有关条款对于威胁和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为的应对手段在实践中无从实施,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实际效能因此遭受严重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宪章》第43 军事参谋团 联合国军队 冷战起源
原文传递
不平等条约与“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被引量:3
6
作者 邱在珏 《河北法学》 1984年第1期15-20,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地国家纷纷挣脱了束缚、压迫和奴役它们的法律枷锁——不平等条约,非殖民化运动和新独立国家的出现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关系变动的一个显著因素,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也以此为特征,强烈地影响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地国家纷纷挣脱了束缚、压迫和奴役它们的法律枷锁——不平等条约,非殖民化运动和新独立国家的出现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关系变动的一个显著因素,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也以此为特征,强烈地影响到传统国际法的各个方面.不平等条约与“条约必须遵守”原则这两个法律概念的解释、适用及其相互间的矛盾、冲突,也必然要在世界历史的冲击下否定或发展,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有人却还在妄图挽回殖民主义的雄风业绩,维护不等条约带来的既得利益,大声疾呼“国际法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际法 《维也纳约法公约》 不平等 殖民主义 新独立国家 《联合国宪章》 取得领土 近代国际法 习惯准则 国际法学家
下载PDF
国际强行法的基本法理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海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13-19,共7页
国际强行法的出现改变了国际法体系纯粹由任意法组成的局面,使得国际法获得了"公法"属性,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公法"。国际强行法的约束力并非根源于主权同意,其法律渊源与传统国际法大相径庭。国际强行法与《联合... 国际强行法的出现改变了国际法体系纯粹由任意法组成的局面,使得国际法获得了"公法"属性,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公法"。国际强行法的约束力并非根源于主权同意,其法律渊源与传统国际法大相径庭。国际强行法与《联合国宪章》第103条共同促使国际法律体系出现了一定规范的等级秩序,前者在于维护所确立的法律关系之排他性,后者在于确保宪章义务之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强行法 约束力根源 法律渊源 《联合国宪章》第103条
下载PDF
从旧金山到里约:阿瑟·范登堡与战后美洲区域集体安全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宏谋 黄正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5,共9页
美国在规划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时,面临着普遍安全机制与区域性集团的关系问题。1945年联合国制宪大会通过了以"集体自卫权"为核心的宪章第51条,为美国建立区域性集团开辟了道路。1947年美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美洲国家互助条约》... 美国在规划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时,面临着普遍安全机制与区域性集团的关系问题。1945年联合国制宪大会通过了以"集体自卫权"为核心的宪章第51条,为美国建立区域性集团开辟了道路。1947年美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美洲国家互助条约》,建立了战后第一个美国领衔的以"集体自卫"为名义的区域性集团。参议员阿瑟·范登堡作为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参与了这些重大的外交活动,积极施加影响,为实现美国的政策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集体安全 阿瑟·范登堡 《联合国宪章》第51 《美洲国家互助约》
下载PDF
论对非国家行为体的越境打击
9
作者 任侃健 《研究生法学》 2011年第6期124-131,共8页
在现代国际社会,一国如果成为他国境内非国家行为体所实施的打击行为的受害国,常常会对该非国家行为体实施越境打击。基于国家主权神圣和尊重他国领土完整的原则,这种越境打击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违反国际法规定,不符合《联合国宪章》要... 在现代国际社会,一国如果成为他国境内非国家行为体所实施的打击行为的受害国,常常会对该非国家行为体实施越境打击。基于国家主权神圣和尊重他国领土完整的原则,这种越境打击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违反国际法规定,不符合《联合国宪章》要求,应当被禁止的。然而在遇到母国违反国际义务支持其境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对受害国袭击行为的时候,受害国的越境打击行为则有其存在的合法与合理基础。可见,对非国家行为体实施袭击行为时,母国所持不同态度的剖析,是论证受害国实施越境打击的合法性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家行为体 《联合国宪章》51 国家自卫权 越境打击
下载PDF
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
10
作者 《国际展望》 1984年第21期25-,共1页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苏、英、美)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任期两年,交替改选,即每年改选5国,任期届满不能连选连任。鉴于选举时“宜充分斟酌地域上之公匀分配”(《联合国宪章》第...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苏、英、美)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任期两年,交替改选,即每年改选5国,任期届满不能连选连任。鉴于选举时“宜充分斟酌地域上之公匀分配”(《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其分配原则是:非洲和亚洲5国,拉丁美洲2国,东欧1国,西欧及其他国家2国。1984年的非常任理事国是:巴基斯坦、尼加拉瓜、津巴布韦、马耳他、荷兰、埃及、印度、秘鲁、乌克兰和布基纳法索,其中前5国任期至1984年底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宪章》 任期届满 二十三 分配原则 外电报道
下载PDF
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背后
11
作者 桥本隆则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4年第7期I0008-I0010,共3页
所谓集体自卫权,即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简而言之,即一个联盟所有成员在其中一个成员遭受攻击时进行相互武装援助。根据1945年制定的联合国宪章第5... 所谓集体自卫权,即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简而言之,即一个联盟所有成员在其中一个成员遭受攻击时进行相互武装援助。根据1945年制定的联合国宪章第51条规定,主权国家拥有“单独或集体自卫的固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自卫权 武力攻击 解禁 日本 主权国家 联合国宪章 第51 权利
下载PDF
从国际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看强行法与习惯法的区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万鄂湘 《法学评论》 1984年第3期69-72,共4页
传统国际法中国际条约对第三国(即非缔约国)的效力一直受古老的罗马法"约定对第三者既无损,也无益"(the principle pacta tertiis nec nocent nec prosunt)的原则的限制,并逐步形成了"条约不约束第三国"的习惯法则... 传统国际法中国际条约对第三国(即非缔约国)的效力一直受古老的罗马法"约定对第三者既无损,也无益"(the principle pacta tertiis nec nocent nec prosunt)的原则的限制,并逐步形成了"条约不约束第三国"的习惯法则.但是,在现代国际条约实践中却有不少条约为第三国规定义务的现象,许多国际法学家在论述"条约不约束第三国"原则时,曾频繁地举证《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六款给非会员国规定义务是该原则的重要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习惯法 非会员国 国际 强行法 联合国宪章 习惯国际法规则 拘束力 约法公约 法律效力 义务
原文传递
南极条约体系与第三国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克渊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1-46,共6页
一、引言 在对本文的主题展开讨论之前,有必要对“南极条约体系”和“第三国”这两个基本概念作一说明。南极条约体系是指以1959年的《南极条约》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国际法律制度,它以南极大陆及其沿海,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为... 一、引言 在对本文的主题展开讨论之前,有必要对“南极条约体系”和“第三国”这两个基本概念作一说明。南极条约体系是指以1959年的《南极条约》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国际法律制度,它以南极大陆及其沿海,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为规范对象。该体系除《南极条约》外,还包括与《南极条约》相联系却又独立的许多法律文件,如1972年的《南极海豹保护公约》、1980年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以及根据《南极条约》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如1964年的《南极动植物保护议定措施》。南极条约体系的最新发展是1991年10月通过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第三国”是国际条约法上的一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约体系 第三国 约法公约 区域性国际法 当事国 联合国宪章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缔约国 矿物资源 保护公约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加入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杰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27,共6页
关于我国加入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探讨徐杰当代的"条约法法典"──(196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1969年5月23日由联合国维也纳外交会议通过并开放签字,并于1980年... 关于我国加入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探讨徐杰当代的"条约法法典"──(196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1969年5月23日由联合国维也纳外交会议通过并开放签字,并于1980年1月27日生效。截至1995年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法公约 国际法委员会 强行法规则 国际法院 缔结 维也纳 联合国宪章 国际社会 当事国 合法权益
原文传递
论国际法框架下的自卫权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广梅 《中国军事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2,81,共6页
自卫权的行使是国际关系中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的例外。《联合国宪章》第51条对此做了规定,但不十分明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释就成了各国指导其实践的出发点。本文从现有的国际法框架出发,从法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较... 自卫权的行使是国际关系中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的例外。《联合国宪章》第51条对此做了规定,但不十分明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释就成了各国指导其实践的出发点。本文从现有的国际法框架出发,从法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目的在于追求国际法的价值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使每个国家的利益得到均衡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自卫权 框架 《联合国宪章》 禁止使用 国际关系 第51 公平正义 国际社会 最大限度 价值目标 出发点 武力 法理 国家
原文传递
国际法视角下的“网络战”及中国的对策——以诉诸武力权为中心
16
作者 黄志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1期193-193,共1页
在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与“网络战”有关的国际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从诉诸武力权角度说,特定网络攻击可否构成《联合国宪章》第2.4条所禁止的使用武力行为,以及受攻击国可否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1条对攻击者行使武... 在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与“网络战”有关的国际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从诉诸武力权角度说,特定网络攻击可否构成《联合国宪章》第2.4条所禁止的使用武力行为,以及受攻击国可否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1条对攻击者行使武力自卫权,是两个争议最大的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战” 国际法 武力 《联合国宪章》 中国 网络攻击 安全威胁 第51
原文传递
安倍急于解禁集体自卫权,图谋何在?
17
作者 吴怀中 《世界知识》 2014年第14期27-29,共3页
2014年7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并开始着手完善有关自卫队行动范围的法律。按照《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集体自卫权的定义为"即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 2014年7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并开始着手完善有关自卫队行动范围的法律。按照《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集体自卫权的定义为"即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自卫权 《联合国宪章》 解禁 安倍 武力攻击 宪法解释 日本政府 第51
原文传递
国际法上的善意原则 被引量:23
18
作者 M.维拉利 刘昕生 《国外法学》 1984年第4期54-57,共4页
国际法学普遍认为,在国际法各个领域内要求"善意"是一项业已确立的国际法原则,甚至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二款(它得到联合国大会关于指导国家间友好关系及合作原则第2625(XXV)号决议的支持)及《维也纳... 国际法学普遍认为,在国际法各个领域内要求"善意"是一项业已确立的国际法原则,甚至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二款(它得到联合国大会关于指导国家间友好关系及合作原则第2625(XXV)号决议的支持)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二十六条和第三十一条第一款有关善意的规定,都可据以说明在国际实践中达一原则业已得到承认。按照达些条款(顺便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律秩序 善意原则 约法公约 国际法院 联合国宪章 法律义务 合作原则 行为者 国际实践 一般法律原则
原文传递
网络攻击构成“使用武力”的判定
19
作者 刘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4期155-156,共2页
《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作为国际法中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基础性规则,规定禁止国家在国际关系上使用武力,但没有对“武力”一词的内涵做出具体界定。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将“武力”等同于武装力量。因此探讨由国家发起的网络攻击,应以武... 《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作为国际法中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基础性规则,规定禁止国家在国际关系上使用武力,但没有对“武力”一词的内涵做出具体界定。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将“武力”等同于武装力量。因此探讨由国家发起的网络攻击,应以武装力量作为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宪章》 使用武力 禁止使用武力原则 网络攻击 国际法 第2 武装力量 基础性
原文传递
大千世界(文摘专版)
20
《法学天地》 1999年第5期42-43,共2页
既不合法 也不人道 北约空袭无视四项国际法 北约袭击塞尔维亚既不合法,也不人道。至少有四项国际法遭到了无视。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禁止在一个主权国家没有侵略别国的情况下对其动武。北约自己的条约声称它是一个防御性组织,只有在其成... 既不合法 也不人道 北约空袭无视四项国际法 北约袭击塞尔维亚既不合法,也不人道。至少有四项国际法遭到了无视。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禁止在一个主权国家没有侵略别国的情况下对其动武。北约自己的条约声称它是一个防御性组织,只有在其成员国遭到侵略的情况下才必须动武。还有1980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它禁止动用强迫手段和武力来迫使任何国家签订一项条约或协定。另外,1975年的赫尔辛基协议最后文件保障欧洲各国领土边界不受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卡 国际法 人民警察 赫尔辛基协议 拒不执行判决 被告人 商业银行 姓名权 联合国宪章 约法公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