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空入有:论华严宗对中观学的继承与改造——以《肇论中吴集解令模钞》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建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150,共7页
《肇论集解令模钞》是宋代华严中兴教主晋水净源的作品,是对《肇论中吴集解》的再注释,后者虽然不是净源所着,但却是他理解《肇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故以此二书来考察净源是如何理解《肇论》的,并在阐释的过程中对于中观学又是如何继承... 《肇论集解令模钞》是宋代华严中兴教主晋水净源的作品,是对《肇论中吴集解》的再注释,后者虽然不是净源所着,但却是他理解《肇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故以此二书来考察净源是如何理解《肇论》的,并在阐释的过程中对于中观学又是如何继承与改造的。基于真如宗与般若宗的立场及机宜不同,僧肇与净源在观"不迁"上形成种种差别:僧肇的能观为般若,净源之能观为真心,两者皆非有非无,但是在论述过程当中,僧肇与净源根据机宜分别强调了非有与非无的一面,僧肇多以遮遣诸法自性为要,净源则更乐于肯定空性之真、常。两者所要遣除的对象也有差别,僧肇以遣除凡夫的虚妄分别为主,净源则认为二乘滞空故示"不迁"。之所以所破不同,原因在于真心与般若的所观不同,两者都以真谛"不迁"为所观,但是僧肇与净源阐发的真谛各有偏重,僧肇偏重于自性空,净源偏重于空性真、常,其理论基础在于两者的二谛观不同,僧肇以能观的凡、圣差别建立二谛,净源则以性相区分二谛。僧肇之所以依凡圣立二谛,是希望通过对作为真谛的"不迁"的论述,揭示诸法无自性,昭示空义;净源则以性不迁而依持因行、果报不迁,立修者之信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论集解令模钞》 晋水净源 物不迁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