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1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涵泳其中 放宽著心——评《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与中国文化》
1
作者 皮德敏 何正兵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5-158,共4页
郑燕虹教授的著作《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与中国文化》启发于张隆溪先生关于中西理论对话的建议和庞德的诗人论诗之妙悟,将雷克思罗斯的诗作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以符合文学运动规律的"整体研究"和"明澈细节"的独... 郑燕虹教授的著作《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与中国文化》启发于张隆溪先生关于中西理论对话的建议和庞德的诗人论诗之妙悟,将雷克思罗斯的诗作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以符合文学运动规律的"整体研究"和"明澈细节"的独特视角,钩沉隐没在历史、文化、知识、心理背景之下的诗学要素,实现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还原,其价值不仅在于填补研究空白,更在于从文本阐释中引申出个案研究的普遍性意义,得出符合实际的理论思考,修正学界"理论先行"的局限。这种极具朴学色彩的研究旨趣既具有从跨学科理论的套用返归文学本质研究的意义,又具有融汇中西、升华传统的开拓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燕虹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与中国文化》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诗歌中的中国文化因素考量——从认知诗学观照下的原型理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迟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4-80,共7页
从泰勒利用原型解释原始文化现象开始,原型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将近150年。认知诗学观照下的原型理论是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它让原型理论与文学研究再一次结合在一起。"原型"将不再被当作一种中介,也不仅仅拘泥... 从泰勒利用原型解释原始文化现象开始,原型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将近150年。认知诗学观照下的原型理论是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它让原型理论与文学研究再一次结合在一起。"原型"将不再被当作一种中介,也不仅仅拘泥于神话等文学范畴,它常表现为对诗学话语的特定的认知过程。"垮掉派"之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诗歌蕴含的中国文化因素已经被读者和研究者广泛接受和认可。从诗学观照下的原型理论视角重新考量作为读者的雷克思罗斯对中国文化的领悟,同时重新审视雷氏诗歌对中国读者心理影响后产生的共鸣与误读,将为认知科学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提供崭新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原型理论 中国文化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下载PDF
诗意的文化对话——郑燕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与中国文化》述评
3
作者 黎志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154,共4页
郑燕虹在其新著《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与中国文化》中从汉诗英译、诗歌创作、道家思想、禅佛文化等各个角度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雷克思罗斯所受到的汉语诗歌以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且探究了雷氏热爱中国文化的原因。雷氏在作为"他... 郑燕虹在其新著《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与中国文化》中从汉诗英译、诗歌创作、道家思想、禅佛文化等各个角度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雷克思罗斯所受到的汉语诗歌以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且探究了雷氏热爱中国文化的原因。雷氏在作为"他者"的中国文化中修养自己,并且在中国文化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美国诗人。郑燕虹对雷氏的研究,不仅大大加深了国内学界对雷氏的理解,而且为中西文化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文化 郑燕虹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原文传递
共情传播视域下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建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真真 王相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126,共9页
中国体育故事存在国际认同不足等困境,如何基于文化陌生感的语境建构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是亟待思考的现实议题。该研究以共情传播为理论,指出了中国体育故事中的共情元素、共性历史、共同诉求和共通价值,为跨文化传播中... 中国体育故事存在国际认同不足等困境,如何基于文化陌生感的语境建构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是亟待思考的现实议题。该研究以共情传播为理论,指出了中国体育故事中的共情元素、共性历史、共同诉求和共通价值,为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国际认同提供了共情可能。并以国际认同的建构为导向,构建了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中的共情传播模式,认为承载不同价值观、不同主题的中国体育故事,在相应的跨文化传播场域,能够经由共情传播建构国际认同。基于这一模式提出了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国际认同的路径:提炼中国体育故事与世界的共情元素,消解认知偏差;从平民视角和他者视角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强化情感认同;强化中国体育交流故事传播中的聚合效应,以共识促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故事 文化传播 共情传播 国际认同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五重逻辑与重要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瑞 宋昌耀 胥英伟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3,共15页
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和旅游强国的重要任务。要解决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价值导向不突出、推进方式碎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治理水平不高、学理支撑不强... 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和旅游强国的重要任务。要解决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价值导向不突出、推进方式碎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治理水平不高、学理支撑不强等问题,须将文化和旅游及其融合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和历史进程中加以理解、审视和推进。文章在扼要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系统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亟须重点关注的8个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和旅游融合 逻辑体系 重要议题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审视 被引量:2
6
作者 颜隆忠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通过文化强国建设来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也需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充实国家的精神力量。对于文明古国的中国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文化强国,实质上就是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再创中华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通过文化强国建设来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也需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充实国家的精神力量。对于文明古国的中国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文化强国,实质上就是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再创中华文明新辉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根本遵循和基本要求。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应着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提升文化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强国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建军 耶旭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新命题,是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文化使命”是党领导人民所担负的文化责任和文化任务,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推动... 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新命题,是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文化使命”是党领导人民所担负的文化责任和文化任务,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文化繁荣”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丰富多样和蓬勃兴盛,“建设文化强国”指现代化建设中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文化发展的升华与远景目标,意味着中华文明迈向现代化。新时代文化使命的3个方面相互依存、逐步扩大、逐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新征程上担当和践行新的文化使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实现从文化建设到文明建设的跃升,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繁荣 文化强国 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国电影文化的伦理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智忠 田鹏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在全球化时代,视觉文化转向、价值观多元化等趋势将中国电影文化不断推向未知与尴尬的境地。因此,中国电影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伦理的引导与规训。在“三大体系”建设的时代呼声中,中国电影文化应以传统伦理为基底,强调“文以载道”“以... 在全球化时代,视觉文化转向、价值观多元化等趋势将中国电影文化不断推向未知与尴尬的境地。因此,中国电影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伦理的引导与规训。在“三大体系”建设的时代呼声中,中国电影文化应以传统伦理为基底,强调“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价值观念,沿着电影文化的生成肌理,通过思想文化层面的共同体美学价值理念传续、叙事文化层面“手段善”与“目的善”的统一、镜头文化层面的诗性镜头建构,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伦理价值体系的建构,助力中国电影自主知识体系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伦理 文化伦理建构 镜头文化 叙事文化 思想文化
下载PDF
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提升路径探析——以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波 邱均平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 [目的/意义]目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学术话语权正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术话语权评价有助于促进中国学术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国际化和本土化,明晰未来中国学术话语权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文献与网络调研、比较研究、科学计量学等方法,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术话语权的基本理论、实践脉络,立足于中国学术话语权国内外发展实践,基于学术主体视角,参照相关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分析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现实路径。[结论/发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由学术引领力、学术竞争力、学术创新力和学术传播力4部分组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多数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比较低。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国际影响和地位可从这4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中国 学术话语权 评价体系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
下载PDF
文化锚定物:中国文化有效传播的路径探索——基于东盟五国青年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孟伟 刘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3,共12页
面向传播对象国受众的高质量内容输出、有效到达和正向且持续性的影响,是我国国际传播力提升的重要目标。对5个东盟国家青年(n=118)的半结构访谈和研究显示,“中国概念”和“中国形象”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突显文化特质、标识性特征与内... 面向传播对象国受众的高质量内容输出、有效到达和正向且持续性的影响,是我国国际传播力提升的重要目标。对5个东盟国家青年(n=118)的半结构访谈和研究显示,“中国概念”和“中国形象”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突显文化特质、标识性特征与内涵定位等议题的重点突破口,“文化锚定物”可看作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内容策略,以传播内容为核心的整体性对策和文化锚定物设计五要素是实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东盟 文化锚定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从中国到世界:剪纸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被引量:2
11
作者 乔晓光 《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剪纸悠久的历史,以及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实,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为剪纸成为世界普遍性文化现象提供了可能。《世界剪纸艺术》两卷本图书展现了世界各地不同剪纸的样貌,以及剪纸作为一种跨文化现象的文化多样性。从中国剪纸看... 剪纸悠久的历史,以及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实,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为剪纸成为世界普遍性文化现象提供了可能。《世界剪纸艺术》两卷本图书展现了世界各地不同剪纸的样貌,以及剪纸作为一种跨文化现象的文化多样性。从中国剪纸看世界,从世界剪纸反观中国,这应当是一个双向互补的文明认知观与方法观,以“一带一路”的文化精神,去探索人类剪纸艺术的文明互鉴之路,用剪纸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世界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剪纸艺术 丝绸之路 中国剪纸 文化现象 文明互鉴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问题——国家文化结构视野下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
13
作者 傅才武 李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7,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天然联系,国家文化议程与国家政治议程纽结在一起,造成了国家建构中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路径锁定”。进入近代,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将中国这样一个以历史文化传统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强行塞进现代民族国家的“强迫性框架”之中,极大弱化了中国经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传统纽带,导致了从传统文化危机到国家认同危机的链式反映,动摇了国家结构的稳定性,其影响深广。通过梳理西方民族认同型国家与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之间的差异,阐述历史长周期内中国作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建构逻辑与转型困境,深入揭示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属性与形态特征,进而阐明全球化视野下以文化认同统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建构路径,从中西方现代化启动的初始文化条件差异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内涵和根本特征,更加深入地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内涵,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文化转型 国家文化结构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边境旅游增进文化认同的路径研究——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
14
作者 刘民坤 邓小桂 《广西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消除国际误解、构建话语体系、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开展边境旅游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形式,利用边境旅游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边境旅游者的文化认同,对于传播中国形象具有重大的作用。基于文化认同理论... “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消除国际误解、构建话语体系、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开展边境旅游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形式,利用边境旅游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边境旅游者的文化认同,对于传播中国形象具有重大的作用。基于文化认同理论,旅游者的文化认同过程会经历文化认同初始阶段、文化认同理解阶段和文化认同升华阶段,并形成间接性认同、直接性认同、社会性认同、反思性认同和情感性认同等文化认同结果。在边境旅游开展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发挥“中国故事”在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传播弘扬中国形象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从加快文化认知、推动社会交往、引起情感共鸣等方面加速和推进边境旅游者认同中国文化。因此,应加强统筹规划,精心策划边境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导游人员的讲解技能;加强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之间的统筹合作,形成合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能够深入人心,推进边境旅游者快速认知、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并主动传播和弘扬,最终实现传播良好中国形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旅游 文化认同 中国故事 旅游体验 中国文化 中国形象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亚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宏莉 刘奇 《新疆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136-146,166,共12页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全球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留学生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依据国家形象四维模型和跨文化适应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将中亚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形象解构...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全球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留学生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依据国家形象四维模型和跨文化适应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将中亚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形象解构为国家责任感、国家综合实力、国家吸引力、对国家的情感四个维度进行剖析。研究表明,教育经历、接触群体、大众传媒、社会支持和文化接触时间等因素影响中亚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在全球传播的语境下,应着力提升中国媒体和孔子学院在中亚的影响力,通过“课程思政”促进中亚留学生的价值认同,加强他们与中国社会的良性互动,促进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中亚留学生 认知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智媒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化传播的价值及进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劼刚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而熠熠生辉,然而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智媒时代,借助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传统文...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而熠熠生辉,然而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智媒时代,借助短视频等新兴传播方式,传统文化重新获得生机。中国传统文化和短视频相互借助,走上了一条共生之路。传统文化借助短视频的传播方式,不仅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更重要的是,通过短视频的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传播范围的拓展、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力度的深化、传播效果的提高以及传播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传统文化和短视频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 短视频 传播价值
下载PDF
北京“双奥会”中的中国文化符号表达及外宣译写策略研究
17
作者 冀倩 方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中国文化符号随处可见,主要有艺术形态、自然资源、生活方式、人文资源等四大类。北京“双奥会”上中国文化符号的特色词译写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异化中有归化,归化中有异化,体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中国文化符号随处可见,主要有艺术形态、自然资源、生活方式、人文资源等四大类。北京“双奥会”上中国文化符号的特色词译写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异化中有归化,归化中有异化,体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双奥会”上中国文化符号的呈现及译写折射出自信开放的国家形象,也彰显出中国人真诚友善的可贵品质,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北京冬奥会 冬残奥会 中国文化符号 中国文化特色词
下载PDF
中国启蒙主义文化批判的历史经验
18
作者 杨春时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7,共12页
中国文化是恩德文化,它以施恩—报恩责任规定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中国恩德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是爱的属性,施恩—报恩是双向的爱的互动,恩爱是爱的一种形态;二是控制性,即管理者通过施恩而拥有了支配被管理者的权力,被管理者由于要报恩... 中国文化是恩德文化,它以施恩—报恩责任规定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中国恩德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是爱的属性,施恩—报恩是双向的爱的互动,恩爱是爱的一种形态;二是控制性,即管理者通过施恩而拥有了支配被管理者的权力,被管理者由于要报恩而负有了依附性的责任。中国恩德文化与西方传来的现代性相遇,产生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五四前后发生了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主义思潮,开展了对恩德文化的批判。中国启蒙主义主要在家庭伦理领域批判了孝道的恩德观念,从而撼动了恩德文化的根基。但是,启蒙主义的文化批判也有重要缺陷,主要有两点:一是没有在整体上聚焦于恩德。启蒙主义没有抓住中国文化的基本构成--恩德,而是以科学批判传统文化的迷信,以民主批判传统文化的专制,都没有伤其要害,即没有揭示恩德文化的两重性,没有批判恩德的软性奴役问题。二是激进主义。启蒙主义把中国文化归结为专制主义,批判其为吃人的文化,从而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恩德文化具有控制性,抹杀了个体价值,因此这种定性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恩德文化还具有爱的属性,这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启蒙主义全面否定了中国文化,也抹杀了其爱的属性,具有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恩德 启蒙主义 文化批判
下载PDF
中国特色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景观叙事
19
作者 吴焜 李林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自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自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范围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热潮。在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产生了趋同化、形式化、格式化、过度设计与设计不足等问题。从景观叙事视角探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出从“本体向度”“时间向度”“空间向度”三重景观叙事向度建设中国特色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期延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研究视角,促进新时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中国特色 城市文化 景观叙事
下载PDF
中国-东盟视域下藤球文化交融价值研究
20
作者 李广文 孙浩 石俊杰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藤球是与中国蹴鞠有渊源并于当代发展于东南亚的体育项目,也是东南亚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自1987年现代藤球进入中国,1990年成为亚运会正式项目以来,藤球一直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的重要载体...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藤球是与中国蹴鞠有渊源并于当代发展于东南亚的体育项目,也是东南亚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自1987年现代藤球进入中国,1990年成为亚运会正式项目以来,藤球一直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视域下,对藤球文化以及历史渊源进行深入探索,以现代藤球开展比较好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家的藤球历史和地域文化关系进行溯源研究,深入挖掘藤球项目的文化交融价值;藤球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和东南亚诸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碰撞点;藤球的“马六甲起源说”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泰国、缅甸的藤球可能要早于“马六甲”的藤球,中国的蹴鞠是否与藤球有关系,还需要更详实的资料证实。“一带一路”建设给藤球带来了发展机遇,鉴于藤球在东南亚的重要地位,对东南亚的藤球文化进行全面实地调查,深层次挖掘藤球文化内涵和价值,全方位研究以藤球为载体的体育文化互鉴交流交融价值,对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藤球 文化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