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状物体空间关系的自然语言理解的双语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许珺 张晶 +1 位作者 司望利 孙红玖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2-369,共8页
人们用语言描述空间关系时所选用的词汇反映了他们对于物体空间状态的认识。语言如何表达空间关系与很多因素有关,除了空间实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描述者个人的特征也影响到描述的语言,例如描述者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性... 人们用语言描述空间关系时所选用的词汇反映了他们对于物体空间状态的认识。语言如何表达空间关系与很多因素有关,除了空间实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描述者个人的特征也影响到描述的语言,例如描述者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本文将通过认知实验,比较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对线状物体空间关系描述的理解。主要对比了两组人群:母语为英语的人群和母语为汉语的人群。共进行了3组实验:母语为英语的人群对英语描述的线状物体空间关系的理解;母语为汉语的人群对英语描述的线状物体空间关系的理解;以及母语为汉语的人群对汉语描述的线状物体空间关系的理解。采用相同的题目,比较了3组实验的结果。结果表明语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空间关系描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关系 自然语言 线状物体 认知实验
下载PDF
自然物体分类的ERP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买晓琴 罗跃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功能。该文主要就近年来自然物体分类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情况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与自然物体分类有关的ERP早晚期成分;接着讨论了快速视觉分类的加工机制,认为前馈机制在这种复杂分类任务... 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功能。该文主要就近年来自然物体分类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情况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与自然物体分类有关的ERP早晚期成分;接着讨论了快速视觉分类的加工机制,认为前馈机制在这种复杂分类任务的视觉加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最后详细介绍了两个分离的视觉加工机制,认为自然物体的视觉分类在不同时程涉及不同机制即首先是任务无关的早期知觉加工过程,其次是任务相关的、类别无关的加工机制,与被试的决策有关。也讨论了这两个分离的加工过程涉及的神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分类 视觉加工 自然物体
下载PDF
基于人造物体直线段结构特征的不变性识别
3
作者 危辉 裘禛宇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8-1099,共12页
传统的用假设验证法进行三维物体识别的方法需要通过一组非线性方程组求解从模型到场景的坐标系变换,具有非常高的复杂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能够表明物体几何构造的直线段特征的人造物体识别方法,将假设验证法中对于全局坐标系变换的... 传统的用假设验证法进行三维物体识别的方法需要通过一组非线性方程组求解从模型到场景的坐标系变换,具有非常高的复杂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能够表明物体几何构造的直线段特征的人造物体识别方法,将假设验证法中对于全局坐标系变换的求解分散在各个平面单应性变换的求解中,降低了求解的复杂度.该方法首先利用几何不变量预匹配特征点,进而假设并求出场景和模型平面之间的单应矩阵,随后通过模型与场景之间直线段特征匹配的结果进行验证.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含有较多共面直线段特征的人造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物体识别 直线段特征 假设验证法 平面单应性 特征匹配
下载PDF
利用轮廓分形区别人工目标与自然物体算法研究
4
作者 任世宏 朱贵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6期723-728,共6页
根据人工目标和自然物体的固有差异,提出了一种在轮廓链码基础上提取轮廓粗糙性曲线的算法.在实际得到的水杯、车辆及岩石图像中,利用Variation算法进行了计算物体轮廓粗糙性曲线分维的实验.实验表明,水杯及车辆轮廓的分... 根据人工目标和自然物体的固有差异,提出了一种在轮廓链码基础上提取轮廓粗糙性曲线的算法.在实际得到的水杯、车辆及岩石图像中,利用Variation算法进行了计算物体轮廓粗糙性曲线分维的实验.实验表明,水杯及车辆轮廓的分形维数较低,岩石则具有较高的分形维数,通过同二维结果的对比,从计算量和分形维数两方面证明用所提出的算法计算轮廓分形维数区别人工目标和自然物体是可行的.该算法快捷简便,能比较好地反映物体轮廓的粗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模式识别 图像处理 人工目标 自然物体
下载PDF
室内物体及热源对多层建筑自然通风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陈融波 艾正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4期374-377,共4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室内物体及热源对多层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所用数值模型首先使用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分析有无室内物体和热源以及有无阳台等6种工况下房间通风量及室内工作面平均风速发现:阳台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室内物体及热源对多层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所用数值模型首先使用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分析有无室内物体和热源以及有无阳台等6种工况下房间通风量及室内工作面平均风速发现:阳台的存在可以减弱室内物体及热源对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房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通风量;室内物体的存在能够进一步增强阳台对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提高,而热源的存在则具有相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室内物体 室内热源 阳台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利用形状特征的三维人造物体模型正朝向识别算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姜玻 曾鸣 刘新国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99-1106,共8页
仅从三维模型的几何信息推测模型正朝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中针对三维人造物体模型,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的正朝向识别算法.首先分析模型本身面片朝向、模型对称性及模型三维凸包的面片朝向,找出若干组朝向三元组,使得组内3个朝向两... 仅从三维模型的几何信息推测模型正朝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中针对三维人造物体模型,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的正朝向识别算法.首先分析模型本身面片朝向、模型对称性及模型三维凸包的面片朝向,找出若干组朝向三元组,使得组内3个朝向两两正交;然后将每组朝向三元组构成的标架旋转到标准坐标系,通过对模型面片的法向和面积进行统计,投票筛选出唯一标架,使得模型能够与标准坐标系对齐;最后基于静力学平衡原理、模型可见性等准则,从标准坐标系的6个候选朝向中选取正确的正朝向.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上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该算法可以很好地处理绝大部分模型,包括目前最好的非监督方法不能处理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朝向 三维人造物体 主轴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人造物体载体透视 被引量:1
7
作者 詹昌平 《教育探究》 2017年第2期78-87,共10页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有许多载体,而人造物体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在这类承载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人造物体中,又可以再分为建筑物载体、构筑物载体和制作物载体等三大类型。在建筑物载体中,祠堂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而在祠堂文化中也具有浓重...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有许多载体,而人造物体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在这类承载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人造物体中,又可以再分为建筑物载体、构筑物载体和制作物载体等三大类型。在建筑物载体中,祠堂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而在祠堂文化中也具有浓重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在构筑物载体中,处于庄园附属物地位的构筑物比较突出,并且以丰富、生动的形式传递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信息。在制作物载体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小物体,不过这些物体能够'以小见大',承载着中国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寄寓着历代先祖对于后代子孙的人生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家训文化 人造物体 载体
下载PDF
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旅行者1号
8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52-52,共1页
2013年9月13日凌晨2:00(北京时间),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正式确认旅行者1号(Voyager1)探测器已于2012年8月25日飞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这是目前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也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是人类太空探索... 2013年9月13日凌晨2:00(北京时间),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正式确认旅行者1号(Voyager1)探测器已于2012年8月25日飞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这是目前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也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壮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空间 人造物体 旅行者 国家航天局 人造飞行器 北京时间 太空探索 太阳系
下载PDF
论自然物体的地质力学模拟
9
作者 Р.,ВН 沈德富 《地震地质译丛》 1990年第2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自然物体 地质力学 模拟
下载PDF
帕克刷新人造物体接近太阳最新记录
10
《科学24小时》 2018年第12期33-33,共1页
美国宇航局近日宣称,帕克太阳探测器于北京时间11月6日11点28分,抵达距离太阳表面仅距2400万千米的地点,刷新了人造物体接近太阳的最新记录.
关键词 太阳探测器 人造物体 刷新 美国宇航局 北京时间 太阳表面
下载PDF
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旋转速度最快的人造物体
11
《机械》 2013年第9期I0008-I0008,共1页
这项研究是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的,它能够让一个微观球体悬浮并且以高达每分钟6亿转的速度旋转。这种旋转速度是家用洗衣机的50万倍,是牙钻速度的1000多倍。
关键词 旋转速度 科学家 人造物体 世界 家用洗衣机 安德鲁斯
下载PDF
等温小尺寸物体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值计算
12
作者 朱光俊 《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在三维附面层的概念及方程组基础上,对不同尺寸的等温小加热块自然对流换热进行进一步的简化计算,计算结果与前人的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相符。
关键词 小尺寸物体 自然对流换热 数值计算 边缘效应
下载PDF
中班数学活动:“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
13
作者 易冰 王欣 《教育家》 2010年第5期62-62,共1页
一、备课的重点是备孩子 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依据的。好的教学设计依据的并不仅是书本知识,更不是自己的凭空想象。要想教学活动设计得适宜恰当,我们平时应注意多从孩子身上学习,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注意多观察、多倾... 一、备课的重点是备孩子 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依据的。好的教学设计依据的并不仅是书本知识,更不是自己的凭空想象。要想教学活动设计得适宜恰当,我们平时应注意多从孩子身上学习,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注意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从中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幼儿的数学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了解孩子的经验基础。尽管真实情境中的孩子总会有些“不确定性”,但多一分观察了解就多一分教学顺利进行的把握。也就是说,作为今天的幼儿教师,我们应重视研究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活动 自然 物体 测量 学会 中班 教学活动设计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意大利心脏病学研究的新成果——首例人造整体心脏在动物体内成功植入
14
作者 孙成永 《国外医学情报》 1996年第14期6-7,共2页
1996年3月13日,在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GNR)总部,由CNR主席Garaci、大学科研部(MURST)科研局局长Tallarita代表Salvini部长 FIAT公司总裁Romiti等联合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意大利首例人造整体心脏成功植入动物体内的消息。
关键词 意大利 人造心脏 国家研究委员会 心脏病学 大学科研 临床研究 植入 物体 生物医学 设计生产
下载PDF
回归自然的课堂——“物体分类”教学设计与思考
15
作者 漆昌琼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1年第10期30-31,共2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中的“物体分类”一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一猜他是谁。
关键词 “认识物体 教学设计 回归自然 分类 课堂 北师大版教材 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下载PDF
从分子中医学论能与生物体交流自然界信息网络体系
16
作者 潘武刚 潘莉莉 《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 2005年第3期15-17,共3页
从分子中医学研究证实了《自然界信息网络体系》。在自然界存在一定长度范畴内在相差N个A级长度中具有能量的各种磁力才段组合成形形式式的信息,其载体可气体、液体、固体;可金属、非金属,可为有机物。如碱基对,各种脂肪酸和糖链,... 从分子中医学研究证实了《自然界信息网络体系》。在自然界存在一定长度范畴内在相差N个A级长度中具有能量的各种磁力才段组合成形形式式的信息,其载体可气体、液体、固体;可金属、非金属,可为有机物。如碱基对,各种脂肪酸和糖链,并包含了有机物在内的各种微量元素的离子流、电子流等运动形式的交结各种组合形式网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体系 分子中医学 自然 物体 中医学研究 微量元素 网络系统 运动形式 非金属 有机物
下载PDF
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一定大于零吗
17
作者 翁崇涛 游永永 +1 位作者 罗琬华 郭长江 《中学物理》 2014年第2期95-96,共2页
1引言 牛顿从开普勒三定律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再通过月地检验,推广到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具体表述为:自然界中任何两物体间存在相互吸引力,
关键词 万有引力定律 物体 开普勒 吸引力 自然 牛顿
下载PDF
从“身边的物体”学习创造
18
作者 孙秀娟 丁学政 《山东教育》 2005年第10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现代科技》 第二册 《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 《我们身边的物体》 小学 科学课 教学资源
下载PDF
怎样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凤芝 付晨曦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5年第3期31-31,共1页
小学自然第十册<声音的产生>一课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通过几种实验得出结论:声音可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接下来的验证实验是由教师来演示的.教科书是这样安排的:其一是教师敲击音叉并迅速用音叉接触水面.其二是教师敲击... 小学自然第十册<声音的产生>一课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通过几种实验得出结论:声音可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接下来的验证实验是由教师来演示的.教科书是这样安排的:其一是教师敲击音叉并迅速用音叉接触水面.其二是教师敲击音叉并迅速用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小球.虽然这两则实验都会出现一定的现象,但要使全班的学生都能有一个醒目的观察还是很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这两则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振动 《声音的产生》 小学 自然 第十册 验证性实验
下载PDF
基于白板技术下的教学设计——以《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为例
20
作者 张小勤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3年第2期26-27,共2页
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两大类。2.初步了解有生命的物体的基本特征。3.借助多种感官对有生命物体进行观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4.在观察有生命物体的过程中,会利用语言、文字和图画对观... 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两大类。2.初步了解有生命的物体的基本特征。3.借助多种感官对有生命物体进行观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4.在观察有生命物体的过程中,会利用语言、文字和图画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5.体会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意识到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世界 物体 教学设计 技术 白板 教学目标 自然 动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