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慧琳“音义”校读札记
1
作者 黄仁瑄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慧琳“音义”见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至卷八,约占全书8%的篇幅,其中存在许多文字问题。详其讹误原因,或因形近,或有脱漏,或是衍倒,或违文例。勘正这些问题,对促进和深化慧琳《一切经音义》的研究和利用有着积...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慧琳“音义”见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至卷八,约占全书8%的篇幅,其中存在许多文字问题。详其讹误原因,或因形近,或有脱漏,或是衍倒,或违文例。勘正这些问题,对促进和深化慧琳《一切经音义》的研究和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慧琳 音义 校读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中“何所”的用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幼军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7,93,共5页
“何所”在东汉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中有九种用法。其意义原本是“何处” ,是一个名词性短语 ,后扩大到“何” ,相当于“什么”“哪个”“为何” ,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此外 。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何所” 语法 疑问代词 类关系代词
下载PDF
论“格义”手法在《般若经》中的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买小英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24-26,共3页
"格义"作为中国思想界理解印度佛教思想的第一种方法,在中国早期的佛教传播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就以"般若"典籍为例,说明早期"格义"手法在应用中的一些特点,既而阐述... "格义"作为中国思想界理解印度佛教思想的第一种方法,在中国早期的佛教传播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就以"般若"典籍为例,说明早期"格义"手法在应用中的一些特点,既而阐述其最终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义 佛经翻译 《般若经》 格义佛教
下载PDF
由“空”入“有”——僧叡对《般若经》《法华经》态度的转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0-94,共5页
僧叡是中国佛教思想由"空"入"有"转换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僧叡在其一生佛教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由尊崇《般若》到扬《法华》而抑《般若》,不断突出了《法华》所呈现的实体意义。僧叡思想的转变,是由以般若"毕竟空... 僧叡是中国佛教思想由"空"入"有"转换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僧叡在其一生佛教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由尊崇《般若》到扬《法华》而抑《般若》,不断突出了《法华》所呈现的实体意义。僧叡思想的转变,是由以般若"毕竟空"思想为主导,渐次离开,逐渐走向"佛性有宗"的方向。他的转变对南北朝时期般若与涅槃的合流起到了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叡 “空” “有” 《般若经》 《法华经》
下载PDF
三论宗创立者吉藏与般若中观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卫群 《中华文化论坛》 1995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三论宗创立者吉藏与般若中观思想姚卫群三论宗是中国隋唐时期较有影响的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弘扬佛教正统的般苦中观思想为主,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论宗的形成与印度龙树、提婆自然有密切的关系;与中国东晋16国时期翻译... 三论宗创立者吉藏与般若中观思想姚卫群三论宗是中国隋唐时期较有影响的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以弘扬佛教正统的般苦中观思想为主,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论宗的形成与印度龙树、提婆自然有密切的关系;与中国东晋16国时期翻译、阐释般苦中观经论的鸠摩罗什、僧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中观 三论宗 《成实论》 中观思想 吉藏 中观派 大乘佛教 《般若经》 创立者 小乘
下载PDF
华严宗与般若中观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卫群 《中华文化论坛》 1996年第4期74-78,共5页
华严宗与般若中观思想姚卫群华严宗是中国佛教中的重要宗派。它以《华严经》为其学说的主要依据,努力在中国传播弘扬这一系统的佛教思想。然而该宗属大乘佛教,如同一般的大乘佛教学说都或多或少地与般苦思想有关联一样,华严宗亦受般... 华严宗与般若中观思想姚卫群华严宗是中国佛教中的重要宗派。它以《华严经》为其学说的主要依据,努力在中国传播弘扬这一系统的佛教思想。然而该宗属大乘佛教,如同一般的大乘佛教学说都或多或少地与般苦思想有关联一样,华严宗亦受般若思想的影响,而且受般若思想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宗 华严经 般若中观 《般若经》 金师子章 中观思想 般若思想 无分别 中观学 无自性
下载PDF
《坛经》与般若思想
7
作者 姚卫群 《中华文化论坛》 1994年第4期35-39,共5页
《坛经》与般若思想姚卫群在中国佛教的名宗派里,禅宗是影响较大的一宗,而且相对于其它主要佛教宗派来说,中国特色又更突出一些。这一点在学界已有共识,讨论得也较充分。然而在肯定这一点时,还要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即禅宗虽为中... 《坛经》与般若思想姚卫群在中国佛教的名宗派里,禅宗是影响较大的一宗,而且相对于其它主要佛教宗派来说,中国特色又更突出一些。这一点在学界已有共识,讨论得也较充分。然而在肯定这一点时,还要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即禅宗虽为中国佛教宗派,中国特色较鲜明,但它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般若经》 般若思想 般若 中观派 无分别 中道思想 印度佛教 小乘佛教 《金刚经》
下载PDF
《般若经》中的菩萨地与菩萨位 被引量:1
8
作者 小泽宪珠 辛放(译) 《佛学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33-38,共6页
一大品系《般若经》中以'过声闻辟支佛位入菩萨位'定型的文句很多。菩萨地对于菩萨而言指的是修行的次第,在此处文中所用的是'菩萨位'而非'菩萨地'。作为声闻辟支佛二地的对应语,此处所用的菩萨位看来是有特别... 一大品系《般若经》中以'过声闻辟支佛位入菩萨位'定型的文句很多。菩萨地对于菩萨而言指的是修行的次第,在此处文中所用的是'菩萨位'而非'菩萨地'。作为声闻辟支佛二地的对应语,此处所用的菩萨位看来是有特别的意思。菩萨位被认为是大品《般若经》所引入的概念,因此,明确菩萨地与菩萨位的关系,以求有助于理解菩萨的行位体系。首先,笔者想对小品系《般若经》中的出现菩萨位与菩萨地的文句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品般若经》 无生法忍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般若经》
下载PDF
《般若經》早期傳播史實辨證
9
作者 陳志遠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8年第1期99-116,共18页
《般若經》的譯出是早期漢傳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湯用彤指出,漢魏佛教分屬兩大系統。在漢代,佛教被視爲道術之一種,與黄老方技相通。魏晉玄學興起,《般若經》的主旨與之相近,二者互相激蕩,遂開啓佛教玄學化的時代[1]。4—5世紀之交,鳩... 《般若經》的譯出是早期漢傳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湯用彤指出,漢魏佛教分屬兩大系統。在漢代,佛教被視爲道術之一種,與黄老方技相通。魏晉玄學興起,《般若經》的主旨與之相近,二者互相激蕩,遂開啓佛教玄學化的時代[1]。4—5世紀之交,鳩摩羅什在長安重譯《般若經》,並以三論和《大智度論》爲扶翼,對般若性空做了全面的解釋,從而澄清了此前的誤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士行 白石神 北天竺 《般若經》 南天竺
下载PDF
指空在中韩两国传播佛教文化的业绩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耀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5-61,共7页
指空在中韩两国传播佛教文化的业绩何耀华1963年著《武定凤氏本末笺证》,将印度高僧指空在云南武定狮山造寺度人,写经塑像,向罗婺部彝族传播佛教文化的史事、作了简要著录[1],惟不获其到高句丽后的史料。中央民族大学的祁庆... 指空在中韩两国传播佛教文化的业绩何耀华1963年著《武定凤氏本末笺证》,将印度高僧指空在云南武定狮山造寺度人,写经塑像,向罗婺部彝族传播佛教文化的史事、作了简要著录[1],惟不获其到高句丽后的史料。中央民族大学的祁庆富教授近年在韩国讲学,与韩国精神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指空 韩国 《般若经》 大乘佛教 彝族 云南省 自然宗教 云南武定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浅论释慧远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发义 《沧桑》 2003年第6期40-41,4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释慧远 佛教戒律 《弘明集》 《沙门不敬王者论》 《般若经》 释道安 《出三藏记集》 庐山 本土化
下载PDF
“不定教”的源流与天台智顗的“不定教”观
12
作者 屈大成 《佛学研究》 1996年第0期204-209,共6页
传统以来谈论智教判者,皆只以智分立了“显露”和“秘密”两种“不定教”。本文追溯“不定教”的源流,指出智对“不定教”有多种不同的论述,而且体现了其“圆融”和“教观并重”的教学精神,以补传统讲法之不足。
关键词 《大正藏》 “渐” 偏方 金光明经 “顿” 《般若经》 玄义 教法 佛陀 智顗
下载PDF
烦恼即菩提
13
作者 华方田 《竞争力》 2008年第1期71-71,共1页
烦恼与菩提本来是正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传统佛教认为,只有灭除烦恼,才能证得菩提。但自从《般若经》、《维摩诘经》等大乘佛教经典开始,强调世间与出世间、生死与涅粲、色与空、众生与佛的相即不二,认为这些表面上正相对立的概念,... 烦恼与菩提本来是正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传统佛教认为,只有灭除烦恼,才能证得菩提。但自从《般若经》、《维摩诘经》等大乘佛教经典开始,强调世间与出世间、生死与涅粲、色与空、众生与佛的相即不二,认为这些表面上正相对立的概念,实际上都是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烦恼”与“菩提”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烦恼” 菩提 《维摩诘经》 佛教经典 《般若经》 概念 大乘 生死
下载PDF
“庄严”一词梵汉对勘
14
作者 张幼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庄严”这个词的意义比较复杂。鸠摩罗什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庄严”出现了46次,经过梵汉对勘,确认其意义有与现有解释相同的,也有少许不同的。这一对勘的结果表明,研究佛经词语的意义,仅用汉文佛典材料是不够的。
关键词 庄严 大庄严 自庄严 汉梵对勘 《小品般若波罗密经》
下载PDF
鲁迅藏碑拓研究(三) 被引量:1
15
作者 强英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2-64,共13页
关键词 鲁迅 《日记》 《华严经》 《般若经》 摩崖刻石 武安市
下载PDF
初期中国佛教判教思想的展开
16
作者 菅野博史 张文良 《佛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一、中国佛教判教思想形成的必然性一方面由于中国佛教徒没有关于印度佛教历史展开的正确知识,另一方面也由于无论大乘经典还是小乘经典都以'如是我闻'开头,这使得中国佛教徒都认为大小乘经典都是由释尊直接所说(如下所述,也有... 一、中国佛教判教思想形成的必然性一方面由于中国佛教徒没有关于印度佛教历史展开的正确知识,另一方面也由于无论大乘经典还是小乘经典都以'如是我闻'开头,这使得中国佛教徒都认为大小乘经典都是由释尊直接所说(如下所述,也有个别例外)。'如是我闻'是说,经文的内容都是以阿难为代表的佛弟子直接从释尊那里听到、然后转达给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经》 《涅槃经》 《法华经》 阿罗汉 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
下载PDF
佛教的“涅”与婆罗门教的“解脱”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卫群 《南亚研究季刊》 1997年第2期58-64,4,共8页
佛教的“涅”与婆罗门教的“解脱”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佛教的最高修行目的是达到“涅”;婆罗门教的最高修行目的则是获得“解脱”。“涅”与“解脱”虽是两个不同宗教追求的最高目的,但它们却有着密切... 佛教的“涅”与婆罗门教的“解脱”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佛教的最高修行目的是达到“涅”;婆罗门教的最高修行目的则是获得“解脱”。“涅”与“解脱”虽是两个不同宗教追求的最高目的,但它们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二者的同异与关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婆罗门 奥义书 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 商羯罗 世俗世界 解脱观 《般若经》 吠檀多 拉达克里希南
下载PDF
论密教的起源与形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建福 《佛学研究》 1994年第0期85-92,共8页
关键词 陀罗尼 密教 大乘佛教 部派佛教 印度教 根本说一切有部 起源与形成 《般若经》 婆罗门 咒术
下载PDF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与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中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4-38,共5页
阿弥陀佛”是人尽皆知的一句口头禅,它来源于佛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据1980年《大英百科年鉴》统计,佛教现拥有信徒25500万人。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因其为释迦族人,... 阿弥陀佛”是人尽皆知的一句口头禅,它来源于佛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据1980年《大英百科年鉴》统计,佛教现拥有信徒25500万人。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因其为释迦族人,又称释迦牟尼,牟尼,指明珠,喻为圣人。释迦牟尼的生活年代,约与我国的大思想家孔子相当,他本是古印度迦毗罗王国净饭王之子,但他没有承袭父业,而是出家苦行修道,殚精竭虑,创立了佛教。据佛教经典记载他14岁时,一次外出郊游,见农夫在炎炎烈日曝晒下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躬身耕作,十分可怜,牛的颈上勒着粗绳,不断受鞭挞,以至皮破血流,田间的蜚虫,被飞来的小鸟争相啄食,而耕田人全然没有顾及生命之可贵,他哀叹之余猛然感悟到,原来人世间是何等残酷,生命又是何等悲戚啊!后来他又见到步履艰难,老态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痛苦万状的病人,以及失去生命,尸体僵硬的死人,更感人生的苦痛悲惨。为寻找人生痛苦的根源和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他陷入了无限的感伤、惶惑,烦恼和痛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佛教禅宗 人生痛苦 《洛阳伽蓝记》 朱士行 伊斯兰教 汉魏 《般若经》 菩提达摩 佛经
下载PDF
尼姑下山与佛教意识——兼论《风月锦囊》本与《群音类选》本《尼姑下山》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建明 《黄梅戏艺术》 1995年第1期38-55,共18页
明嘉靖年间重刊的《风月锦囊》(全称《新刊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正杂两科全集》,别名《全家锦囊》,简称《锦》本)续补杂科中载有《尼姑下山》,杂科系做曲别称。该曲曲牌简单,仅有[引]、[山坡羊]二支,无[尾声],但有下场诗四句,此结构... 明嘉靖年间重刊的《风月锦囊》(全称《新刊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正杂两科全集》,别名《全家锦囊》,简称《锦》本)续补杂科中载有《尼姑下山》,杂科系做曲别称。该曲曲牌简单,仅有[引]、[山坡羊]二支,无[尾声],但有下场诗四句,此结构形式类似南戏散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月锦囊》 尼姑 佛教意识 天台宗 《金刚经》 “自我”意识 艺术特点 《般若经》 《目连救母》 音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