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新打开“阶级”的视野——长篇小说《艳阳天》再解读 |
张均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论《艳阳天》中的阶级斗争想像与乡村生活再现 |
叶君
|
《学术论坛》
|
2003 |
3
|
|
3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叙事结构的演变——以《三里湾》、《创业史》、《艳阳天》为例 |
李静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4
|
论《艳阳天》《金光大道》的经典化历程 |
刘晓红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1
|
|
5
|
《艳阳天》:权力斗争的日常传奇 |
阎浩岗
|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6
|
政治、民间与性别视角中的《艳阳天》乡村女性形象研究 |
李彦凤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7 |
1
|
|
7
|
政治文化视野中的乡村民间世界——浩然《艳阳天》的人物类型研究 |
李彦凤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4 |
1
|
|
8
|
《艳阳天》读解 |
吴迪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3 |
0 |
|
9
|
泛意识形态时代的英雄神话——从《艳阳天》、《金光大道》看文革时期小说的叙事策略 |
潘超青
|
《三明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0
|
从《艳阳天》人物塑造看浩然的真实观 |
刘晓红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1
|
《艳阳天》再解读史 |
杜秀珍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2
|
艺术中的“真实”、时间与风景——《艳阳天》再解读 |
李云雷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3
|
“日常”反抗:《艳阳天》与《弱者的武器》对比研究 |
王晓红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4
|
《艳阳天》的经典化再解读 |
王大威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5
|
长篇小说《艳阳天》创作的前前后后 |
熊坤静
郜雪群
|
《党史博采(上)》
|
2013 |
0 |
|
16
|
浩然的再发现与《艳阳天》的再评价 |
康斌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0 |
0 |
|
17
|
论农业合作化题材长篇小说的深层结构——以《创业史》、《艳阳天》、《金光大道》为例 |
惠雁冰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8
|
“十七年”乡村叙事的“神话”症候——以《三里湾》、《创业史(第一部)》、《艳阳天》为线索的考察 |
杨位俭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9
|
曹禺和他自编自导的影片《艳阳天》 |
舒晓鸣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0
|
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物”与“心”——关于《艳阳天》的一种读法 |
朱羽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