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基于格雷马斯行动元及语义矩阵理论视角下《花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1-96,共6页
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格雷马斯提出了叙事程序、行动元、语义矩阵等理论和概念,成为揭示张爱玲的作品的深层结构一个有效的工具。本文以张爱玲的小说短篇小说《花凋》作为分析的范本,分析《花凋》中四个叙... 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格雷马斯提出了叙事程序、行动元、语义矩阵等理论和概念,成为揭示张爱玲的作品的深层结构一个有效的工具。本文以张爱玲的小说短篇小说《花凋》作为分析的范本,分析《花凋》中四个叙事程序阶段,即产生欲望或愿望阶段、具备实现欲望的能力阶段、实现目标阶段以及得到奖赏阶段。《花凋》中行动元关系表现为:主体(郑川嫦)与客体(章云藩)关系,发送者(郑川嫦的母亲及姐姐)与接收者(郑川嫦)之间的关系,支持者(缺失)与反对者(郑川嫦的父亲母亲以及姐姐们、郑川嫦身体上的病、郑川嫦主观能动性的消失)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花凋》的施动关系结构图。《花凋》的深层结构则表现为生与死的对立,自由与禁锢的对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格雷马斯 深层结构 行动元 语义矩阵 《花凋》
下载PDF
《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女畸人”创作之平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柯建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32-135,共4页
依据文化批评,对《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进行平行研究,分析中外两位刻画"畸人"的女作家在女畸人创作寓意和创作手法上的异同。通过象征主义手法,张爱玲对丑陋身体的刻画揭示了女性活着的困境和无奈,批判的是男权社会对女... 依据文化批评,对《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进行平行研究,分析中外两位刻画"畸人"的女作家在女畸人创作寓意和创作手法上的异同。通过象征主义手法,张爱玲对丑陋身体的刻画揭示了女性活着的困境和无奈,批判的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奥康纳对身体丑陋的意象书写更像是宗教启示录,揭示的是丑陋的人性本身,借以探索现代社会人性迷失的疗救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凋》 《善良的乡下人》 女畸人 平行研究
下载PDF
在现代社会中被放逐的女性——试论张爱玲小说《花凋》的悲剧主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雁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花凋》以凄美的文笔和出色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无比苍凉的故事,展现了在男权社会里被放逐的女性绝望无助的挣扎,无情地揭露了现代人冷漠自私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张爱玲 《花凋》 苍凉
下载PDF
同为畸人女写手 风格创意各不同——《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中畸人形象比较
4
作者 柯建华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3-85,共3页
对《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中畸人形象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在张爱玲苍凉的笔下,丑陋身体的刻画揭示的是那个吞没了人类正常感情的社会,但面对传统生存的苍凉与悲哀,她以守望为写作的基本语言态势以期人生的安稳与和谐;奥康纳对身体丑... 对《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中畸人形象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在张爱玲苍凉的笔下,丑陋身体的刻画揭示的是那个吞没了人类正常感情的社会,但面对传统生存的苍凉与悲哀,她以守望为写作的基本语言态势以期人生的安稳与和谐;奥康纳对身体丑陋的意象书写则更像宗教启示录,以文学的形式揭开人类心灵那块神秘面纱下的罪与恶,她以疗救为创作根柢以期为人类指出一条通往宁静祥和的"彼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研究 畸人 张爱玲 《花凋》 奥康纳 《善良的乡下人》
下载PDF
抹平文本的空白与悖谬——张爱玲《花凋》的重读与阐释
5
作者 陈婉 毛靖宇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5-69,92,共6页
现代文本批评理论认为,作者在编织文本时往往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空白与悖谬,为读者的阅读留下丰富的阐释空间。张爱玲《花凋》文本从深层揭示了郑川嫦以疾病与生命为代价向家庭与社会索取爱的无意识心理,展现了旧时代女性在追求现代性... 现代文本批评理论认为,作者在编织文本时往往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空白与悖谬,为读者的阅读留下丰富的阐释空间。张爱玲《花凋》文本从深层揭示了郑川嫦以疾病与生命为代价向家庭与社会索取爱的无意识心理,展现了旧时代女性在追求现代性自我时遭遇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凋》 文本 空白与悖谬 疾病 无意识
下载PDF
花自飘零水自流——张爱玲《花凋》与契诃夫《迟开的花朵》之比较
6
作者 黎荔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0-92,共3页
《花凋》是张爱玲撰写的经典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短暂且悲情的一生,犹如一朵没有绽放就凋零的花。《迟开的花朵》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展现了社会荒诞主体,依靠故事情节和隐喻的方式形成叙事空间,反映社会现实。... 《花凋》是张爱玲撰写的经典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短暂且悲情的一生,犹如一朵没有绽放就凋零的花。《迟开的花朵》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展现了社会荒诞主体,依靠故事情节和隐喻的方式形成叙事空间,反映社会现实。张爱玲和契诃夫所生活的时代不同,但作品各有千秋,《花凋》和《迟开的花朵》故事情节十分相似,且都具有荒诞意识,以“家”为角度的写实创作,表达了对旧社会女性的同情,在抨击人性阴暗的同时反映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花凋》 契诃夫 《迟开的朵》 张式苍凉
下载PDF
“全然不是那回事”——论张爱玲小说《花凋》中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彬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0-63,共4页
《花凋》是张爱玲小说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代表作之一。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辛辣而不失调侃的讽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洋场没落生活的真实图景。张爱玲的嘲讽是犀利的、辛辣的,但又是善意的、温情的,在冰冷的嘲... 《花凋》是张爱玲小说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代表作之一。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辛辣而不失调侃的讽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洋场没落生活的真实图景。张爱玲的嘲讽是犀利的、辛辣的,但又是善意的、温情的,在冰冷的嘲讽之下,掩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花凋》 讽刺艺术
下载PDF
“花凋”花落见“苍凉”——析张爱玲《花凋》苍凉风格之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汤雪颜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6-49,共4页
《花凋》是最能体现张爱玲苍凉风格的作品之一。小说主要记载了一位身患肺痨的少女如花般凋落于腐朽颓败的家庭,凋落于风雨飘摇的时代的全过程。对文中参差对照、辛辣讽刺等艺术手法及病态审美情趣的具体分析,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并把... 《花凋》是最能体现张爱玲苍凉风格的作品之一。小说主要记载了一位身患肺痨的少女如花般凋落于腐朽颓败的家庭,凋落于风雨飘摇的时代的全过程。对文中参差对照、辛辣讽刺等艺术手法及病态审美情趣的具体分析,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并把握张爱玲作品之苍凉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花凋》 苍凉风格 艺术手法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花凋》的叙事时间分析
9
作者 李小歌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花凋》是张爱玲的一篇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文章立足小说文本,运用叙事学理论,重点探究《花凋》中呈现出的叙事时间模式。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时序、时距和频率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掘作者处理话语时间的艺术魅力,进而探讨叙事时间对小说... 《花凋》是张爱玲的一篇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文章立足小说文本,运用叙事学理论,重点探究《花凋》中呈现出的叙事时间模式。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时序、时距和频率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掘作者处理话语时间的艺术魅力,进而探讨叙事时间对小说艺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花凋》 叙事时间
下载PDF
张爱玲《花凋》参差对照写法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是因为其"参差对照"写法形成的。在虚伪和真实之间并不是强烈的对比,而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样才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对《花凋》中的"参差对照"写法的具体...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是因为其"参差对照"写法形成的。在虚伪和真实之间并不是强烈的对比,而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样才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对《花凋》中的"参差对照"写法的具体分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参差对照"的写法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苍凉 参差对照 《花凋》
原文传递
张爱玲创作的内在意识和隐性基调——以《花凋》为例
11
作者 廖小勤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不少学者认为张爱玲颠覆了传统意义上至高无上的亲情和爱情,由此推知张爱玲热衷于挖掘人性的丑恶。其实大多数人忽视了她胸襟情怀的宽厚与慈悲。她的作品所秉持的主观态度是潜藏在小说的最深处的。笔者拟以张爱玲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另... 不少学者认为张爱玲颠覆了传统意义上至高无上的亲情和爱情,由此推知张爱玲热衷于挖掘人性的丑恶。其实大多数人忽视了她胸襟情怀的宽厚与慈悲。她的作品所秉持的主观态度是潜藏在小说的最深处的。笔者拟以张爱玲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另类的表现视角两个方面,探析张爱玲创作的内在意识和隐性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花凋》 内在意识 隐性基调
原文传递
独白与死亡──从安德森《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
12
作者 霍冬克 刘安军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没有泊舟的锚地。没有睡眠,也没有死亡。看上去死了的人还活着。(爱默生)在写作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行当中,历数一下留下名字的大多都是男性。虽然在男性的笔下留下了无数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女性形象,但女性创作的历史却在文明史上只... 没有泊舟的锚地。没有睡眠,也没有死亡。看上去死了的人还活着。(爱默生)在写作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行当中,历数一下留下名字的大多都是男性。虽然在男性的笔下留下了无数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女性形象,但女性创作的历史却在文明史上只是作为一种近乎猎奇的存在而被人们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舍伍德·安德森 《花凋》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美” 女性话语 埃莱娜·西苏 男权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花凋
13
作者 刘书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5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张爱玲 《花凋》 寒冻 兴趣 真如 公园 物质资本 生命精神 精神资本
下载PDF
幽默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艺术生成
14
作者 施文青 《阴山学刊》 2001年第2期33-36,共4页
《琉璃瓦》、《花凋》、《封锁》代表了张爱玲幽默生成的三级台阶 ,委婉的幽默———痛苦的幽默———尖刻的幽默 。
关键词 幽默 张爱玲 《琉璃瓦》 《花凋》 《封锁》
下载PDF
繁华滚滚 孤独无穷——从《琉璃瓦》看张爱玲如何演绎孤独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改桃 《沧桑》 2004年第3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琉璃瓦》 张爱玲 无穷 情感距离 张爱玲小说 冷冰 主人公 处世观 《花凋》 信仰
下载PDF
从母爱谈起——浅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与女
16
作者 黄晓峰 《当代继续教育》 1999年第4期62-64,共3页
张爱玲创作所取的独特视角及其非凡艺术表现力不仅使她在文坛自成一格,而且为她的作品赢得长久的生命力。在这之中,作者鲜明而独特的女性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其女性意识中一个方面——母爱入手,探讨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深层原因... 张爱玲创作所取的独特视角及其非凡艺术表现力不仅使她在文坛自成一格,而且为她的作品赢得长久的生命力。在这之中,作者鲜明而独特的女性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其女性意识中一个方面——母爱入手,探讨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深层原因及内在情由。 张爱玲对于母爱的认识,一方面肯定“自我牺牲的母爱是美德”,另一方面指出“女人似乎不能将这引以为自傲”,因为“这种美德是我们兽祖先遗传下来的,我们的家畜也同样具有的”,故本能的仁爱只是兽性的善,人之所以与禽兽者相异并不在此,“过于冷淡,总之,缺乏人性”——其实是比较“人性”的。张爱玲这种母爱认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金锁记》 母亲形象 张爱玲小说 《花凋》 小说创作 中国文化 七巧 悲剧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婚恋观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江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3期63-69,共7页
张爱玲小说中表现出的婚恋观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向人们诠释的是:内心有情而人间无情,真正的爱可望而不可得。故其爱情小说在内容上体现为三种基本走向:有情人不成眷属,以交易为目的而互相算计的爱和病态的乃至变态的... 张爱玲小说中表现出的婚恋观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向人们诠释的是:内心有情而人间无情,真正的爱可望而不可得。故其爱情小说在内容上体现为三种基本走向:有情人不成眷属,以交易为目的而互相算计的爱和病态的乃至变态的爱。她的家族的没落、童年的不幸所构成的内心双重失落感,直接影响了她的小说创造,因而其小说多以没落贵族家庭为场景,这种家庭中全无健康温馨的氛围,人物的爱情结局也都是悲剧性的。运用色彩来渲染悲剧气氛和通过意象来体现悲剧意识的内涵,则是她使用的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悲剧意识 婚恋观 基本走向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十八春》 婚姻 《花凋》 创作主体
下载PDF
母性精神之塔的坍塌——张爱玲小说中母亲形象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富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6期41-43,共3页
母性,在人类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背景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圣的形象,她赋予人类最彻底、最无私的博大之爱,她对塑造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美好的情感和普遍的人类同情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津津乐道而又不厌其烦... 母性,在人类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背景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圣的形象,她赋予人类最彻底、最无私的博大之爱,她对塑造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美好的情感和普遍的人类同情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津津乐道而又不厌其烦地歌颂着母性伟大的品行,咀嚼着母性赋予人类的涓涓甘泉。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冰心、萧红、白朗等一大批重塑女性神话的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以母性出现的女性,仿佛是赐与人类无私之爱的女神,没有任何男性能以丈夫的名义统驭她们的操行,命名她的品行,她赋予这冰冷的世界以爱的热量,赋予绝望和脆弱的人心以爱的抚慰。因为有了母性,才使我们每一个人因着母性的操行而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因为有了母性,才使我们的心灵有了一个温馨的港湾。然而在同时代的同是女性作家的张爱玲笔下,母性不再是温柔,慈爱,具有博大之爱的神,而更多地显出了冷漠、自私、变异、残暴的本性,是一种沾染了不良品行的寄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母性精神 母亲形象 五四运动 探析 女性作家 《花凋》 《金锁记》 母性神 男性中心
下载PDF
“通常的人生的回声”──论张爱玲的《传奇》世界
19
作者 周凌玉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张爱玲 《传奇》 《倾城之恋》 “奇” 《金锁记》 《花凋》 小说 旧文化 非理性 凌淑华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中精彩的人物肖像
20
作者 邓楚元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0年第4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肖像描写 《封锁》 《花凋》 人物肖像 黑眼睛 人物描写 形容不出 公众的注意 以形传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