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背景下节日文化空间的现代转向研究——以瞿昙寺“花儿”会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智环 金佳宇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在上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瞿昙寺“花儿”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适,以应对外界的变化。近年来,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瞿昙寺“花儿”会的变迁发展迅速又剧烈,活动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其所承载的... 在上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瞿昙寺“花儿”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适,以应对外界的变化。近年来,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瞿昙寺“花儿”会的变迁发展迅速又剧烈,活动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其所承载的传统社会功能也随之改变。与此同时,其对周边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多民族共同参与的文化空间,既具有民族融合、多元共存的文化特征,又是各族人民历史文化长期积淀、交融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花儿”会 变迁
下载PDF
受众意识下青海“花儿”翻译实践与策略研究
2
作者 朱喜奎 张夕 《青藏高原论坛》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青海“花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西北各民族传唱的民歌,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青海“花儿”翻译工作必将促进民族间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本文从受众意识出发探讨青海“花儿”的翻译实践,进而提... 青海“花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西北各民族传唱的民歌,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青海“花儿”翻译工作必将促进民族间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本文从受众意识出发探讨青海“花儿”的翻译实践,进而提出青海“花儿”翻译中处理不同文化差异的策略,旨在提高青海“花儿”对外翻译的接受度,促进青海“花儿”在国外广泛传播,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意识 花儿 翻译 实践 策略
下载PDF
民俗艺术助力地域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以西北花儿产业化的经验借鉴与思考为例
3
作者 霍明宇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西北多民族共创共享的山歌“花儿”有着独特的品牌形象。它既是民俗艺术的珍贵活化石,又代表着一种极具包容性、创造性的民俗文化艺术现象;它既是多民族间艺术交流、文化融汇的结晶,也是促成... 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西北多民族共创共享的山歌“花儿”有着独特的品牌形象。它既是民俗艺术的珍贵活化石,又代表着一种极具包容性、创造性的民俗文化艺术现象;它既是多民族间艺术交流、文化融汇的结晶,也是促成西北地区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国家“双创”路线的有力指导下,“花儿”作为地区艺术品牌在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不断尝试,获得成效,但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包括创新活化程度不够,难以在产业化过程中形成长效机制等等。问题的出现,提示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文化艺术产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在民俗艺术的保护、传承、产业化过程中,把握好艺术性和市场化之间的冲突矛盾,为民俗艺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学术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花儿品牌 双创 区域特色
下载PDF
新疆“花儿”与西北其他地区“花儿”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杜瑶 唐玉颜 《当代音乐》 2024年第5期7-9,共3页
新疆“花儿”是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民歌艺术形式,兼具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独特的地域风格。为深入理解新疆“花儿”的艺术特征,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从唱词内容、唱词格律、曲调结构等方面系统比较了新疆“花儿”与我国西北其他... 新疆“花儿”是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民歌艺术形式,兼具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独特的地域风格。为深入理解新疆“花儿”的艺术特征,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从唱词内容、唱词格律、曲调结构等方面系统比较了新疆“花儿”与我国西北其他地区“花儿”的异同。研究发现,新疆“花儿”在唱词方面以本土语言描述当地社会生活,格律结构保留古体但添加地域韵味;在曲调方面吸收多种民族音乐元素,形成浑厚朴实的风格;在演唱方面融汇多种民族语言,体现多元文化内涵。通过比较研究厘清新疆“花儿”的艺术特征,有助于挖掘其艺术价值,促进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花儿 比较研究 唱词 曲调 演唱
下载PDF
张谷密与花儿音乐传播
5
作者 叶长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中国传媒大学赵志安教授提出音乐的两种传播模式概念——音乐的“现场”传播模式和音乐的“媒介”传播模式。在条件艰苦、没有任何录音设备的20世纪50年代,张谷密先生凭借自己的双足走遍土族的村寨,他深入到土族、回族、撒拉族、藏族、... 中国传媒大学赵志安教授提出音乐的两种传播模式概念——音乐的“现场”传播模式和音乐的“媒介”传播模式。在条件艰苦、没有任何录音设备的20世纪50年代,张谷密先生凭借自己的双足走遍土族的村寨,他深入到土族、回族、撒拉族、藏族、哈萨克族以及汉族群众中间去收集素材、体验生活并进行音乐创作,产生了青海花儿的“自然性”音乐现场传播行为。于此同时,他又与各地的民歌手进行音乐信息的交流沟通,做到音乐现场传播实践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面对面,促进了青海各民族花儿的融合交汇与传播。在音乐理论方面,张谷密经过归纳和提炼提出了极具代表性的“徵商花儿”,得到了民族音乐理论家们的广泛认同并被沿用。该理论研究方法为学者们更深入地了解研究花儿音乐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同时也证明了张谷密先生对于花儿调式理论的直接性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传播 花儿音乐 张谷密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六盘山花儿理论创新概述
6
作者 郑晓婷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六盘山花儿口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北花儿的三大体系之一。研究六盘山花儿口头文学可以促进民族文化团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笔者在对六盘山花儿的理论研究成果... 六盘山花儿口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北花儿的三大体系之一。研究六盘山花儿口头文学可以促进民族文化团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笔者在对六盘山花儿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以卜锡文、屈文焜、武宇林等为代表的六盘山花儿研究近年来正在逐渐走向深入,研究成果丰硕,涉及语言文学艺术、音乐学和文化领域。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三位学者对六盘山花儿的历史贡献和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三位学者提出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文学角度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花儿 口头文学 保护传承 理论研究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交互共存:从甘青“花儿”看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7
作者 蔡秀清 周毛吉 李以泓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花儿”是生长在西北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基质。在中华文化的大熔炉中,“花儿”是其中的瑰宝,它的旋律流淌过... “花儿”是生长在西北大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也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基质。在中华文化的大熔炉中,“花儿”是其中的瑰宝,它的旋律流淌过岁月的文化长河,歌词浸染着各民族文化的鲜明色彩,以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涤荡着千千万万民众的心灵,真正彰显了各民族交融共生的社会理路。文章以传唱在甘青地区最为广泛的河州“花儿”为例,以交互共存的文化特质为切入点,探讨甘青“花儿”中呈现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养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多民族 河州“花儿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花儿”与党:西北民歌中的百年中国共产党形象
8
作者 马萍 马志鹏 《新闻知识》 2024年第4期18-25,93,共9页
“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本文选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649首“花儿”曲目,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花儿”曲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脉络中,“花儿”的叙事话语随着时代而变... “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本文选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649首“花儿”曲目,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花儿”曲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脉络中,“花儿”的叙事话语随着时代而变迁,与社会议题关联紧密;在传唱议题方面,“花儿”歌词主要通过符号象征、领袖感召、呼吁劳动的角度反映和歌唱中国共产党;从歌词所反映的空间角度进行分析发现,“花儿”主要通过地理构造的意义空间来塑造社会认同。“花儿”适切地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当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与社会风貌,为了解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民歌 中国共产党 内容分析
下载PDF
文化与认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相关思考
9
作者 郑长铃 林淑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非遗保护和传承实践尤与非遗自身存续、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充分认识其被不断地再创造之规律特性,回到文化本身认识和阐释诸如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必要。既要坚持以民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主体,又要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 非遗保护和传承实践尤与非遗自身存续、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充分认识其被不断地再创造之规律特性,回到文化本身认识和阐释诸如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必要。既要坚持以民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主体,又要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新兴的社会人文生态中获得长足发展和健康延续:一方面,要修复或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和延续的文化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应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文环境变化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传承和保护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真正激发其内在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属性 非遗保护
下载PDF
“花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笑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5,共13页
“花儿”是西北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在多民族地域流传、在多民族间传唱,是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承载着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花儿”的广泛流传,对其流传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要从“第二个... “花儿”是西北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在多民族地域流传、在多民族间传唱,是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承载着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花儿”的广泛流传,对其流传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要从“第二个结合”理论高度对其加以继承发扬,特别是深入发掘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发挥好“花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好“花儿”与时俱进的歌词创作功能,利用好“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结各民族情感的纽带作用,利用好“花儿”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功能,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各民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载体 文化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青海民族歌谣“花儿”的传播研究
11
作者 黄雨 李笑妍 周鸿 《今传媒》 2024年第4期109-112,共4页
“花儿”是青海地区较为流行的民歌种类,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而民族民谣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通常带有自身独特的魅力。青海... “花儿”是青海地区较为流行的民歌种类,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而民族民谣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通常带有自身独特的魅力。青海的“花儿”是一种极具自身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民族歌谣,但是由于民族性较强、文化较为小众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力、影响力不够高,再加上新媒体时代新颖的音乐形式逐渐充斥音乐市场,使得新业态趋于饱和,其传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本文对青海民族歌谣“花儿”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探究了新媒体视域下“花儿”的传播现状及困境,并针对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为我国民族歌谣的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花儿 民族歌谣 新媒体
下载PDF
歌中有真情:甘青“花儿”助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12
作者 赵悦 马成俊 《青藏高原论坛》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花儿”是一种民间歌谣,在甘青地区的回族、汉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藏族、土族等十多个民族中广为传唱。它不仅是各民族愉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也扮演着沟通民族情感的重要角色。这种民间口耳相传的精神文化,呈现出一幅多民族交... “花儿”是一种民间歌谣,在甘青地区的回族、汉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藏族、土族等十多个民族中广为传唱。它不仅是各民族愉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也扮演着沟通民族情感的重要角色。这种民间口耳相传的精神文化,呈现出一幅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图谱。研究发现,各民族通过“花儿”传唱建立共享空间、创造共享成果、共育多层传承机制,为彼此在精神上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捷径。新时代,“花儿”交流的主要形式为花儿直播、唱片、比赛、影视剧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花儿 情感共鸣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文旅综艺破圈路径分析--以《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叶清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由湖南卫视、芒果TV推出的文旅综艺《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以“重走丝绸之路”为主题,聚焦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通过记录明星嘉宾们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旅程,实现了综艺节目与国家战略的融合互动、娱乐属性与文化价值的良性互动,成... 由湖南卫视、芒果TV推出的文旅综艺《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以“重走丝绸之路”为主题,聚焦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通过记录明星嘉宾们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旅程,实现了综艺节目与国家战略的融合互动、娱乐属性与文化价值的良性互动,成功实现了破圈。本文从价值立意、内容构建、嘉宾选择、拍摄剪辑、传播策略等方面探究其破圈路径,以期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文旅综艺 花儿与少年·丝路季》 破圈
下载PDF
文化出海:《花儿与少年·丝路季》的传播策略与价值重构
14
作者 朱梦圆 刘保庆 《视听》 2024年第7期71-74,共4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将主题定为丝路游学之旅,整季旅程横跨亚欧大陆耗时28天,历经沙特阿拉伯、克罗地亚、冰岛三个国家,领略不同国家的秀丽风景和迥异人文,实地参观了解麦麦高铁、佩列沙茨大...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将主题定为丝路游学之旅,整季旅程横跨亚欧大陆耗时28天,历经沙特阿拉伯、克罗地亚、冰岛三个国家,领略不同国家的秀丽风景和迥异人文,实地参观了解麦麦高铁、佩列沙茨大桥等众多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走进沿途的中国建造,学习中国方案,领悟中国智慧。该节目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传播策略,在宏大主题与个性表达、新时代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寻得小切口、近视角、有记忆点的表达,有效增强了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花儿与少年·丝路季》 文化传播 传播策略
下载PDF
非遗“花儿”作为区域特色艺术融入高校教学的价值研究
15
作者 程雪彬 《当代音乐》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以及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增长,各高校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高等教育的高地,各高校都在寻找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强化学科特色或进行特色学科建设,然而青海地方高校在区域性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以及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增长,各高校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高等教育的高地,各高校都在寻找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强化学科特色或进行特色学科建设,然而青海地方高校在区域性民族特色学科建设上却略显滞后。“花儿”是西北区域特有的传统民间曲种,也是国家级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之一,被誉为“西北之魂”。本文通过探讨“花儿”在融入高校特色学科建设中的价值,为青海地方高校如何构建特色艺术教学模式和特色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花儿 传承发展 特色学科 价值
下载PDF
丝路民歌“花儿”译介中的丰厚翻译现象
16
作者 赵紫渊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英译本《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旨在向英语世界译介世界非遗民歌“花儿”。书中对“花儿”的译介主要采用了丰厚翻译的策略。其中,该书丰厚翻译的形式包括译前概论式介绍、译后段落式评析、脚注、插图、注音原文附录等;丰厚翻... 英译本《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旨在向英语世界译介世界非遗民歌“花儿”。书中对“花儿”的译介主要采用了丰厚翻译的策略。其中,该书丰厚翻译的形式包括译前概论式介绍、译后段落式评析、脚注、插图、注音原文附录等;丰厚翻译的对象包括“花儿”的概论性背景信息,如“花儿”的起源、发展、流派、主题、方言特色、比兴修辞、形式特点、民族特色等,“花儿”英译中难以保留的特征,如其方言“土味”、音韵、形式特征等,还有译文读者难以理解的文化意象;其丰厚翻译的程度多为“厚”译、“较厚”翻译,偶尔也出现“超厚”翻译。该书的丰厚翻译打造了“花儿”的多维认知空间,方便译文读者充分、深入地了解“花儿”及“花儿”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丰厚翻译 形式 对象 程度 效果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文旅综艺的创新路径探究——以《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为例
17
作者 张露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6期0087-0089,共3页
面对复杂的国际传播生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行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已成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课题。文旅综艺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集旅游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媒介形式,其在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上扮演着... 面对复杂的国际传播生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行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已成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课题。文旅综艺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集旅游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媒介形式,其在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以《花儿与少年 ?丝路季》为例,深入探究文旅综艺节目的跨文化传播路径,旨在为同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综艺节目 跨文化传播 花儿与少年·丝路季》
下载PDF
声乐作品中的音乐美学分析——以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
18
作者 陶梦雅 《当代音乐》 2024年第9期128-130,共3页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理论课程,在音乐艺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声乐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部分,其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规律性,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声乐美学相关的论著不多,我们在学习声乐作品时,更应该秉持严谨认真...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理论课程,在音乐艺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声乐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部分,其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规律性,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声乐美学相关的论著不多,我们在学习声乐作品时,更应该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联系民族实际,加强系统研究,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放在首位。作为一名声乐工作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要想更加准确地演绎好一部作品,需要从其背景、旋律、歌词以及内在情感等方面进行艺术实践体验,将声乐中的美学更大程度地传播出来。本文通过分析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音乐元素和审美效果,更深层次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达到音乐美学对作品起到的艺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音乐美学 音乐元素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临夏花儿剧传承与交流路径研究
19
作者 马路明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4期34-36,共3页
花儿剧是一种集歌、舞、剧、道白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戏剧艺术,其以独特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受到西北地区群众的喜爱。“花儿”作为非遗文化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融通民心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 花儿剧是一种集歌、舞、剧、道白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戏剧艺术,其以独特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受到西北地区群众的喜爱。“花儿”作为非遗文化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融通民心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指引下,花儿剧对保护和传承“花儿”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促进花儿剧与地方文旅产业的有机融合,是促进临夏地区花儿剧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地区 花儿 非遗文化 交流路径
下载PDF
旅游慢综艺情感传播隐忧及对策——以《花儿与少年》为例
20
作者 武亭亭 《海河传媒》 2024年第4期44-47,65,共5页
在各类型综艺的竞争中,旅游类慢综艺一直以情感叙事的人文魅力吸引着观众,但在情感传播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情感表达的效果不能总是尽如人意。作为一档播出十年的旅游慢综艺,《花儿与少年》在第三、四季节目IP热度下降后于第五季播出后焕... 在各类型综艺的竞争中,旅游类慢综艺一直以情感叙事的人文魅力吸引着观众,但在情感传播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情感表达的效果不能总是尽如人意。作为一档播出十年的旅游慢综艺,《花儿与少年》在第三、四季节目IP热度下降后于第五季播出后焕发了新生。本文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综艺节目的播出历程进行分析,探讨旅游慢综艺中情感传播的隐忧,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能为旅游慢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与少年》 旅游慢综艺 情感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