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历史题材话剧《苏东坡》:烟雨平生与一笑春温
1
作者 周云汇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4期65-66,共2页
5月下旬,四川人艺的原创话剧《苏东坡》作为“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参演剧目来沪巡演,并参与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角逐。苏轼是镌刻在所有中国人记忆中的文学泰斗,是千载... 5月下旬,四川人艺的原创话剧《苏东坡》作为“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参演剧目来沪巡演,并参与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角逐。苏轼是镌刻在所有中国人记忆中的文学泰斗,是千载以来无数知识分子追慕的精神偶像。四川人艺历时八年之久、六易其稿演绎本地先贤的《苏东坡》将会呈现怎样的舞台形象?满怀期待观摩完演出,从中看到了新时代历史题材话剧创作的几个新特点。区别于宏大叙事的个体命运观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北宋文坛领军人物的一代文豪苏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创作 中国文学史 个体命运 舞台形象 《苏东坡 舞台艺术 一代文豪 历史题材
下载PDF
真性情的精神偶像——读《苏东坡传》
2
作者 尹南 《成功密码(综合版)》 2023年第4期127-127,共1页
在一声声微信的“叮咚”声中要静下心来读上一本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前,苏东坡就已是我最喜爱的古代诗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凄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然开朗... 在一声声微信的“叮咚”声中要静下心来读上一本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前,苏东坡就已是我最喜爱的古代诗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凄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然开朗,“拣尽寒枝不可栖,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卓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洒脱,都让我沉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传》 飞鸿踏雪 寂寞沙洲冷 真性情 古代诗人 苏东坡 林语堂 精神偶像
下载PDF
快乐天才:林语堂对苏东坡人格的现代演绎 被引量:2
3
作者 施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118,共8页
关键词 《苏东坡传》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 演绎 现代 人格 天才 快乐 GENIUS 《京华烟云》
下载PDF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古诗词翻译的归化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霞 杨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204-205,共2页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把苏东坡流传后世的千百篇诗词、文章、书信及笔记等都直接翻译成英文成段地引用,体现了他深厚的中英文功底以及翻译上的造诣。《苏东坡传》这样一部以中国宋朝为背景的传记小说能顺利地被西方读者接受,很大程度...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把苏东坡流传后世的千百篇诗词、文章、书信及笔记等都直接翻译成英文成段地引用,体现了他深厚的中英文功底以及翻译上的造诣。《苏东坡传》这样一部以中国宋朝为背景的传记小说能顺利地被西方读者接受,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林语堂对归化策略的成功运用。本文对林语堂在该书中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归化策略的运用从文体、词汇、句式以及意象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古诗词 归化策略
下载PDF
《苏东坡》——英国汉学对苏轼的最早接受 被引量:1
5
作者 薛超睿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9-123,共5页
《苏东坡》刊载于近代重要的英文汉学刊物《中国评论》第一期,也是英国人包腊《广东历史》的开篇之作,这些都表明苏轼逐渐被英国汉学界关注。作者在研读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苏轼晚年流寓岭南的行迹和诗文创作成果,立足岭南,放眼... 《苏东坡》刊载于近代重要的英文汉学刊物《中国评论》第一期,也是英国人包腊《广东历史》的开篇之作,这些都表明苏轼逐渐被英国汉学界关注。作者在研读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苏轼晚年流寓岭南的行迹和诗文创作成果,立足岭南,放眼苏轼一生,文献翔实,学术严谨。据笔者所见,这是英国汉学中对苏轼最早的专题论文,特别是其中对苏轼诗文的译介,是之前研究者所未提及的,对于研究苏轼在英国的接受史,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和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英国汉学 苏轼接受
下载PDF
从叙事学角度探究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施途径——以《苏东坡传》阅读为案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立琼 《教师》 2019年第27期29-30,共2页
阅读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优秀人格。但是,当前学生在阅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碎片化、肢解性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长期采用这样的方式... 阅读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优秀人格。但是,当前学生在阅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碎片化、肢解性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长期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很难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为此,新课程改革后,整本书阅读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实施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使过去没有深度,过于浮躁的阅读方式得到改善,还能够在语文教学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文章以《苏东坡传》阅读为案例,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施途径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实施途径 《苏东坡传》
下载PDF
语料库视角下《苏东坡传》汉译显化比较研究
7
作者 张淑华 吴建伟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68-75,共8页
学界对显化翻译的研究,较少有基于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比较研究。通过借助语料库,运用功能语篇分析框架对《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本和宋碧云译本中的显化翻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如下:在概念系统显化方面,张译本比宋译本更加注重对动作参与者... 学界对显化翻译的研究,较少有基于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比较研究。通过借助语料库,运用功能语篇分析框架对《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本和宋碧云译本中的显化翻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如下:在概念系统显化方面,张译本比宋译本更加注重对动作参与者的明示;在人际系统显化方面,张译本更注重对苏东坡个人遭遇和情绪的描写,宋译本更加注重明示人物间的等级关系;在语篇系统显化方面,张译本较注重代词的显化,明确翻译出指代对象,宋译本则倾向于直译。总结人物传记类文本显化翻译特征,分析两译本显化差异动因,对人物传记类文学作品显化翻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苏东坡传》 人物传记 显化
下载PDF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良好 张璐 《闽台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82-90,共9页
林语堂在他的英文著作《苏东坡传》中为西方现代读者呈现了一个将快乐演绎到极致的中国古代名人苏东坡。"快乐"超越时间、地域、文化、种族,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苏东坡传》能够引起广泛共鸣与此不无关联。基于《苏东坡传》... 林语堂在他的英文著作《苏东坡传》中为西方现代读者呈现了一个将快乐演绎到极致的中国古代名人苏东坡。"快乐"超越时间、地域、文化、种族,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苏东坡传》能够引起广泛共鸣与此不无关联。基于《苏东坡传》的文本,从享受的人生态度、宽厚的人间情怀和旷达的快乐哲学三个层面来诠释林语堂笔下"快乐天才"苏东坡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快乐
下载PDF
论引文校核的重要性——以林语堂《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本变化为视角
9
作者 张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68-76,共9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是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人物传记。国内流行的林语堂《苏东坡传》的两个译本(宋碧云本、张振玉本),张振玉本后出,且出版有多个版本。对照不同版本,可以看出译者,特别是编者在引文等方面的改进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其中... 林语堂《苏东坡传》是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人物传记。国内流行的林语堂《苏东坡传》的两个译本(宋碧云本、张振玉本),张振玉本后出,且出版有多个版本。对照不同版本,可以看出译者,特别是编者在引文等方面的改进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其中既有作者本人疏漏的因素,也有译本的编校质量欠佳之故,这给作者和编辑都提出了警示:一方面作者应该对引文的真实可靠负责,即遵循权责对等原则下的文责自负;另一方面,编辑应该要求作者提供权威版引文原件,或者自己寻找权威版本,做好核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张振玉译本 百花版 湖南版 引文错误 引文校核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苏东坡传》两汉译本比较
10
作者 施建刚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对《苏东坡传》张振玉和宋碧云译文语料库在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旨在客观描述和对比其语言特征差异。研究发现:1)宋译用词更为丰富,重复率较低;2)宋译受到英语名物化特征影响,比张译使用更多的名词,实词密度... 对《苏东坡传》张振玉和宋碧云译文语料库在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旨在客观描述和对比其语言特征差异。研究发现:1)宋译用词更为丰富,重复率较低;2)宋译受到英语名物化特征影响,比张译使用更多的名词,实词密度更高;3)张译更多地使用虚词,使语句间语法意义与逻辑关系更为明晰;4)张译在翻译过程中增加了原来隐含的信息,补充了略述的事物。研究表明,译者风格会对译文的语言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语言学 《苏东坡传》 张振玉 宋碧云 语言特征
下载PDF
《苏东坡传》汉译本中“把”字句应用及动因分析
11
作者 吴建伟 张淑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7-63,共7页
通过创建小型人物传记翻译语料库,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苏东坡传》中“把”字句在张振玉译本和宋碧云译本中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把”字句在两译本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在语料库中大多数汉语原创人物传记中的使用频率;张译本和宋... 通过创建小型人物传记翻译语料库,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苏东坡传》中“把”字句在张振玉译本和宋碧云译本中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把”字句在两译本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在语料库中大多数汉语原创人物传记中的使用频率;张译本和宋译本中“把”字句使用频率分别为1.619/千字和1.306/千字,张译本中“把”字句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宋译本(p=0.017*)。从图式理论和翻译策略两个方面分析上述差异,以期为“把”字句的理解和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传》 汉译本 “把”字句 图式理论
下载PDF
由电视剧《苏东坡》看现代影像中的苏轼形象
12
作者 王凡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
作为我国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苏轼及其历史事迹在2008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拍摄成为电视剧《苏东坡》。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苏轼勤政爱民形象的有意凸显、苏轼才情的独特彰显以及女性形象的侧面烘托等艺术手法对... 作为我国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苏轼及其历史事迹在2008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拍摄成为电视剧《苏东坡》。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苏轼勤政爱民形象的有意凸显、苏轼才情的独特彰显以及女性形象的侧面烘托等艺术手法对苏轼这一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合理而又不乏创新意义的影像式塑造,使剧中这一艺术形象更为丰满、立体和复杂,不仅较好体现出历史真实感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融合,更为苏轼形象的现代影像传播作出了具有筚路蓝缕意义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电视剧《苏东坡 人物形象 历史真实 艺术虚构
下载PDF
秦岭雪叙事长诗《苏东坡》诗思之巧
13
作者 李秋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79-181,共3页
苏东坡是历史上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家,也是历来被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吟哦的对象。秦岭雪的《苏东坡》选择以诗为苏东坡作传,在"史实"与"想象"之间、"叙事"与"抒情"之间求取平衡与协调,其... 苏东坡是历史上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家,也是历来被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吟哦的对象。秦岭雪的《苏东坡》选择以诗为苏东坡作传,在"史实"与"想象"之间、"叙事"与"抒情"之间求取平衡与协调,其诗思之巧可见一斑,堪称文学史上关于苏东坡的又一"可资讨论的精彩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雪 叙事长诗《苏东坡 诗思之巧
下载PDF
近情:林语堂与苏东坡精神的契合点
14
作者 赵焕亭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6,共6页
“近情”就是指做人近乎情理、通情达理,它是人文主义的核心精神。“近情”论是林语堂的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一种鲜明的美学追求。他在《生活的艺术》中专门就“近情”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近情”精神。林语堂为自... “近情”就是指做人近乎情理、通情达理,它是人文主义的核心精神。“近情”论是林语堂的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一种鲜明的美学追求。他在《生活的艺术》中专门就“近情”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近情”精神。林语堂为自己的“近情”理论寻找到的注脚人物就是苏东坡。林语堂著《苏东坡传》借以表达自己对苏东坡的精神认同。林语堂和苏东坡在对待家人和他人方面都体现了一种“近情”精神。“近情”是二人精神的一个契合点,也是二人均受世人敬爱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苏东坡 近情 《苏东坡传》
下载PDF
评林语堂《苏东坡传》
15
作者 张瑞君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8-22,共5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是很精彩的一部文学家传记。它尽力展示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并深入挖掘形成伟大人格的原因。作者学贯中西,知识丰富,因此该书文笔纵横开合,善用对比来揭示苏东坡的独特个性。透辟的分析与独到的见识,令人耳目一新。... 林语堂《苏东坡传》是很精彩的一部文学家传记。它尽力展示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并深入挖掘形成伟大人格的原因。作者学贯中西,知识丰富,因此该书文笔纵横开合,善用对比来揭示苏东坡的独特个性。透辟的分析与独到的见识,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思维通脱而不拘泥,辩证法被运用得很自如。既忠实于传记史料的严肃性,而又能妙笔点染,随境成趣。善于通过苏东坡生活经历的变化展示其文学风格的发展演进轨迹。作者的语言自然流畅,有一种摒弃铅华的大气。总之,这本书是富有创见,别具一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苏东坡传》 王安石变法 中国书法 辩证法 演进轨迹 文学风格 抽象画 欧阳修 西湖
下载PDF
“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16
作者 时鹏寿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2期16-19,共4页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特别的书。它是中国人用英文写作的又被翻译为中文的一本书。著者林语堂1895生于福建龙溪,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特别的书。它是中国人用英文写作的又被翻译为中文的一本书。著者林语堂1895生于福建龙溪,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国际笔会副会长等,1976年在香港逝世。其主编过《论语》半月刊,创办过《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著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多用英文写作。另外,《苏东坡传》还有张振玉、宋碧云等译本。这是一本著名的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林语堂 《苏东坡传》 王安石变法
下载PDF
从《苏东坡传》看林语堂叙述者身份的丢失
17
作者 郭有婧 《甘肃高师学报》 2013年第1期39-44,共6页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1947年用英文完成的一部历史传记。他用个人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的观念对苏东坡的生活及其年代进行了解读,他的这种史观又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相结合,使他在解读历史的同时失去了历史传记作家必须的叙述者的身份。...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1947年用英文完成的一部历史传记。他用个人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的观念对苏东坡的生活及其年代进行了解读,他的这种史观又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相结合,使他在解读历史的同时失去了历史传记作家必须的叙述者的身份。比起建设社会的功德,林语堂更关心生命的理想及人类的品性,他的解读又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暗合着,成就了《苏东坡传》被读者喜爱和流传社会的一个助缘,同时也构成了对历史真实的某种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叙述者 身份丢失 新历史主义
下载PDF
不倦·固志·以启山林——王启鹏新著《苏东坡寓惠探幽》序
18
作者 朱靖华 《惠州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46-48,共3页
本文从文学理论研究角度出发,分析评论了王启鹏的新著《苏东坡寓惠探幽》,指出全、新。
关键词 苏东坡《苏东坡寓惠探幽》惠州
下载PDF
赵孟頫《苏东坡小像》艺术分析
19
作者 张一平 《爱尚美术》 2019年第5期68-75,共8页
'东坡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曾被宋代以来的诸多画家绘制。本文重点分析赵孟頫《苏东坡小像》的艺术特征,梳理两宋'东坡像'图式传统,进而阐释元代文化情境之下赵孟頫的'苏轼情结',力求探寻画家绘制此... '东坡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曾被宋代以来的诸多画家绘制。本文重点分析赵孟頫《苏东坡小像》的艺术特征,梳理两宋'东坡像'图式传统,进而阐释元代文化情境之下赵孟頫的'苏轼情结',力求探寻画家绘制此像的深层心理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小像》 《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 东坡 文人画 东坡
原文传递
《苏东坡突围》——对历史的离奇阐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子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6-72,共7页
在肯定余秋雨散文总体实绩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余先生在创作中有时采取了对历史事实过分轻佻的态度,在《山居笔记》中的《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与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史实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以适应"文化探讨&qu... 在肯定余秋雨散文总体实绩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余先生在创作中有时采取了对历史事实过分轻佻的态度,在《山居笔记》中的《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与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史实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以适应"文化探讨"的创作目的的需要。这种现象,从一定侧面反映了文本与事实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的矛盾,以及中国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在当今的延续。笔者本着实证的治学方针以及探讨切磋的精神,就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乌台诗案 线性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