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成于孝宗初年说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周本淳
-
出处
《文学遗产》
198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
文摘
宋代诗话总集中《苕溪渔隐丛话》允推杰构,以其涔例之善、取材之博、辨析之专及影响之深广,均远过于《诗话总龟》及《诗人玉屑》也。故成书之后,即有川本、麻沙本等刻(见方回《桐江集·渔隐丛话考》)。
-
关键词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总龟》
宋代诗话
孝
麻沙本
总集
诗人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苕溪渔隐丛话》成书情况考辨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刘孔伏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9-82,共4页
-
文摘
南宋胡仔所著《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共一百卷,是一部研究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评价说: “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阅书惟采摭旧文,无所考正,此则多附辨证之语。
-
关键词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此则
总龟
阮阅
后集
前集
门目
夷坚志
闽中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也说“许浑千首湿”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郭宝军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琼州大学学报》
2002年第5期88-91,共4页
-
-
关键词
"许浑手千首湿"
诗歌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水"字
意象
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说“欵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家英
-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3-95,共3页
-
文摘
“欸乃”一词,可注意者有三:一是它的释义问题,二是它的读音问题,三是它的词类归属问题。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而以释义为其中心环节。自从唐人诗中出现了“欸乃”一词之后,宋人对它的读音与释义即表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胡元任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里,有过如下一段记载。
-
关键词
苕溪渔隐丛话
唐人诗
元次山
前集
胡元
驹父
黄山谷
《乐府诗集》
郭茂倩
履斋示儿编
-
分类号
G52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苕溪渔隐词话辑录
- 5
-
-
作者
鄧子勉
-
出处
《词学》
CSSCI
2008年第1期290-347,共58页
-
文摘
胡仔(一一一○—一一七○),字符任,徽州绩溪(今安徽)人,以父荫授迪功郎,官至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曾卜居苕溪之上,达二十余年,自号苕溪渔隐。编有《苕溪渔隐丛话》,为现存宋人编辑的三部大型集成性的诗话之一。分前、后集,前集六十卷,成于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后集四十卷,成于孝宗干道三年(一一六七)。所论上自《诗经》,下迄南宋初,广为辑录,间为折衷,并附以已说。所录虽以诗歌为主,也有论及词的。如前集卷五十九、后集卷三十九专论长短句,凡四十九则,而此书所载词话实不止此。后人曾有辑录之举,据清康熙年间编的《钦定词谱》
-
关键词
苕溪渔隐词话
瑞鹧鸪
集卷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后集
及词
迪功郎
秦少游
前集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脱略尘世的孤吟低唱——苏轼《西江月》
- 6
-
-
作者
李康化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6期11-12,18,共3页
-
文摘
苏轼于元丰二年因诗系狱,过了130天"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的惶恐惊悸的牢狱生涯。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流放到黄州。《西江月》作于到达黄州贬所的第一个中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正是指此。
-
关键词
古今词话
西江月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中秋夜
东坡
集卷
硬语盘空
驱车上东门
朱希真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影与影的背后——宋词写影的文化诠释
- 7
-
-
作者
周桂峰
-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20-25,共6页
-
文摘
一北宋词人张先曾以“张三影”自矜,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诗话》。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目:“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轻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后山诗话》亦云:“……世称诵之,号‘张三影’。”而在生活交际之中,上流社会亦常以张子野的写影妙句为雅谑。《遁斋闲览》云:“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
-
关键词
后山诗话
古今诗话
遁斋闲览
苕溪渔隐丛话
张子野
张先
宋子京
《全宋词》
集卷
豪放词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黄庭坚四条诗话考辩
- 8
-
-
作者
刘枕石
石麟
-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70-73,共4页
-
文摘
有四条后山诗话,并见于黄山谷的集子。其中一条见于《山谷集》卷二十六,另三条均见于《山谷外集》卷九杂书类。早在南宋初,胡仔在编《苕溪渔隐丛话》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怀疑是误编。但至今无人加以考辩,兹逐条予以考释。 第一条。《后山诗话》云:“余评李白诗,如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吾友黄介读《李杜优劣论》曰:‘论文正不当如此’。余以为知言。”(《后山先生集》卷第二十三)而山谷《题李白诗草后》云:“
-
关键词
考辩
李白诗
山谷集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黄山谷
李杜
知言
陈师道
洞庭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清水出芙蓉——李白《静夜思》浅析
- 9
-
-
作者
彦均
-
出处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119-121,共2页
-
文摘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说:“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五)这是赞美李白诗的清新、自然。《静夜思》就是一首绝去雕采,纯出天然,以朴素见长的作品。全诗都是平常话,口头语,字面上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构思也并不怎么奇崛。然而,深挚的感情藏在平淡之中,经得起咀嚼和回味,受得住时间的洗磨,动人的正是那种平淡,“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
关键词
《静夜思》
清水出芙蓉
苕溪渔隐丛话
举头望明月
李白诗
疑是地上霜
前集
天然去雕饰
思乡之情
太原早秋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主题新探
- 10
-
-
作者
张淑良
-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8-25,共8页
-
文摘
一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一首中秋词,历来腾播人口,撼人心魄。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李冶《敬斋古今注》卷八云:“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关键词
《水调歌头》
秋词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李冶
古今注
超然台
东坡
后集
首词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文章之“波澜”的美学透视
- 11
-
-
作者
李登建
-
出处
《滨州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23-25,共3页
-
文摘
文章要有波澜,要写得层波叠浪,峰起岭伏,回环错落,曲折跌宕。这是传统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尺度。如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长短句》中说:“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
-
关键词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后集
传统文论
情感历程
行文结构
中说
石遗室诗话
重峦复嶂
意象群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推敲
- 12
-
-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2009年第7期56-56,共1页
-
文摘
解释:指反复斟酌字句,也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故事: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到京城应举,一日他在驴背上忽然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他想用“推”字,又想改用“敲”字,犹豫不定。他在驴背上反复吟咏.并不时伸出手作出推敲的样子。由于精神太投入。驴闯入了吏部京兆韩愈的仪仗队里,而他还没有发觉。韩愈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以后,在马上沉思了好久,才对贾岛说,用“敲”字较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录》)
-
关键词
推敲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反复
“推”
仪仗队
贾岛
诗人
韩愈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何谓"杀风景"
- 13
-
-
-
出处
《出版视野》
2013年第5期43-44,共2页
-
文摘
“杀风景”是个成语,意为破坏美好景色。现比喻为败坏兴致。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二引《西清诗话》,说唐代李商隐的《杂纂》云:“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日杀风景。谓:清溪濯足,花上晒裨,背山起楼,焚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关键词
“杀风景”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西清诗话》
李商隐
胡仔
滑稽
琴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自出新意
- 14
-
-
作者
纵横
-
出处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9-30,共2页
-
文摘
例文: 宋子京①《笔记》云:“文章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②,信然。陆机曰:‘谢朝华于巳披,启夕秀于未振。’③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④此乃为文之要。”苕溪渔隐⑤曰:“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鲁直⑥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最忌随人后。’诚至论⑦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
关键词
自出新意
苕溪渔隐丛话
体规画圆
屋下架屋
胡仔
随人作计
前集
宋子京
诗云
至论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勘诗小记(十三)
- 15
-
-
作者
舒芜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2期38-39,共2页
-
文摘
四十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引《洪驹夫诗话》云:“山谷至庐山一寺,与群僧围炉,因举《生公讲堂》诗,末云:‘一方明月可中庭。’一僧率尔云:‘何不云一方明月满中庭?’山谷笑去。” 陈师道《后山诗话》云:“黄词……云:‘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明人散。’谓思相离之忧,则不得不尽。而俗士改为‘留连’,遂使两句相失。正如论诗云‘一方明月可中庭’,
-
关键词
后山诗话
陈师道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诗云
集卷
升庵诗话
论诗
若溪
二字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勘诗小记(七)
- 16
-
-
作者
舒芜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6期33-33,共1页
-
文摘
十五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引《郡阁雅言》云:“王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御沟》为卷首,云:‘一派御沟水,绿槐相荫清。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全缨。鸟道来谁险,龙池到自平。朝宗本心切,愿向急流倾。’自为冠绝无瑕,呈僧贯休。休公曰:‘此甚好。
-
关键词
御沟水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贯休
集卷
唐末
茂秦
《唐诗纪事》
宗本
《全唐诗》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勘诗小记(一)
- 17
-
-
作者
舒芜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37-37,共1页
-
文摘
古今诗话常记名家诗稿涂乙之迹,探其意匠;或举诸本异文,辨其长短;或手夺胎换骨,出蓝点铁,究其所以然;或更嗤点前贤,较胜一字:并能启钥诗思。今略举偶涉所及,附以部见,为《勘诗小记》。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引《漫叟诗话》云:“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然豆箕,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辨之者。” 舒芜按:漫叟以为孰工孰拙,语意未明。然《七步诗》实有六句四句二本,漫叟所举“然萁”
-
关键词
漫叟
七步诗
古今诗话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诗稿
集卷
诗眼
咏贫士
曹子建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勘诗小记(三)
- 18
-
-
作者
舒芜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34-34,共1页
-
文摘
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八引《漫叟诗话》云:“诗中有一字,人以私意窜易,遂失一篇之意,若“相公亲破蔡州来,,今‘亲’字改作‘新’字是也。”胡仔曰:“《酬王十二舍人雪中见寄》云:“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前平满白皑皑。今朝踏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今‘从’字改作‘仙’字,则失诗题‘见寄”之意也。” 舒芜按:二首皆韩诗;杨慎《升庵诗话》卷五亦有论“诗从”
-
关键词
升庵诗话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漫叟
集卷
韩诗
宿巾子山禅寺
秀野堂
说诗
春江花月夜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曲阑小阁闲情多——晏殊《浣溪纱》浅析
- 19
-
-
作者
钟陵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7年第6期28-30,共3页
-
文摘
晏殊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晁元咎曾称其词'风调闲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上面这首词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清王士俊纂修的《河南通志·河南府·陈州》'西园'条记载:西园'在州城西,宋知州张咏创。中有七亭,曰:流芳、中燕、流杯、香阴、环翠、洗心、望京。有阁曰吟风,堂曰清思。又筑台曰望湖。宋晏殊以故相居此,于隙地有莎丛生,作《庭莎记》。据晏殊《庭莎记》记述:'介清思堂、中燕亭之间隙地,其纵七八步,其横南八步,北十步,以人迹罕践,有莎生焉。'他命人移植莎草,建为莎场,于是'光风四泛,纤尘不惊',环境甚为幽美。词人'偃藉吟讽,无施不谐'。
-
关键词
介清
苕溪渔隐丛话
望湖
南八
首词
王士
后集
河南通志
七八
凉波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编辑部报告
- 20
-
-
作者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
文摘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云:“仲先诗有‘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仲先既没,集其诗者嫌‘烧叶’贫寒太甚,故改‘叶’为‘药’。不唯坏此一字,乃并一句亦无气味,所谓求益反损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云:“东坡《四月十三日初食茘枝诗》注云:‘予尝谓茘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珧柱、河豚鱼近之耳。’又曰:‘仆尝问:茘枝何所似?或曰:茘枝似龙眼。客皆笑其陋,寔无所似也。仆曰:茘枝似江珧柱。应者皆怃然,仆亦不辨。’此可谓善于比类者,若魏文帝、庾信方之蒲萄,乃至谬耳。《艺苑雌黄》殊无鉴裁,遂言东坡比类仅与魏文帝、庾信等同科,若言闽广茘枝高下不同则可,若言东坡不善比类则不可也。”
-
关键词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后集
庾信
比类
河豚鱼
司马光
东坡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