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
1
作者 李赋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5-15,共1页
王佐良和周珏良主编的《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已于1994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北京出版。这本书是五卷本英国文学史的最后一部,却最先出版。这本书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学术著作中较优秀的一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五卷本英国文学史... 王佐良和周珏良主编的《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已于1994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北京出版。这本书是五卷本英国文学史的最后一部,却最先出版。这本书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学术著作中较优秀的一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五卷本英国文学史凝聚了王佐良教授最后的心血。他为《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所写的“序”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模式这个重要问题。他主张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写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 书评 王佐良 周珏良 历史唯物主义
全文增补中
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英国文学史”课程为例
2
作者 张丹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跨校修读学分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促进校际间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力量优势互补,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文章以大连理... 跨校修读学分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促进校际间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力量优势互补,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英国文学史”课程开展的2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为例,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实施方案、研究成果等方面对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期为英美文学类课程建设及其他课程的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校修读学分 英国文学史”课程 研究意义 实施方案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二十世纪上半叶文学史观探寻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树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将建国前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并依次对各个时期中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进行描述,力图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流变过程的运行轨迹,探讨文学史家们在中国文学史观方面的优长和不足,着眼于21世纪文学史观的发展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进化史观 《中国文学史之宏观》 二十世纪上半叶 进化论 发展变迁 唯物史观 文学史 一般进化 文学现象
下载PDF
“秩序”的叙事新解——以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乔国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9,共11页
"秩序"(order)是构成文本世界维度和文化语义场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并因其具有直立的结构性隐喻特点而蕴含了地质学般的深刻寓意。不过,"秩序"在不同的叙事文类中所承担的功能和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学者们... "秩序"(order)是构成文本世界维度和文化语义场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并因其具有直立的结构性隐喻特点而蕴含了地质学般的深刻寓意。不过,"秩序"在不同的叙事文类中所承担的功能和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学者们对叙事文本中"秩序"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并不一致。本文以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从叙事学的角度,分别阐释"秩序"和"秩序"项下的时空、连接、嵌入与忽略三个层面及其意义,并且认为这种对"秩序"的新认识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更多、更深刻的叙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时空 嵌入与忽略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意识形态悖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时间”维度与文学史书写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希东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140,共6页
文学史是文学时空的再现,其变动主要源于文学观念的改变;1980年代中后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出台本意是对过去政治意识形态干预文学史书写的反拨,它带来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历史转型与巨大飞跃,这在文学史书写中具重要历史意... 文学史是文学时空的再现,其变动主要源于文学观念的改变;1980年代中后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出台本意是对过去政治意识形态干预文学史书写的反拨,它带来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历史转型与巨大飞跃,这在文学史书写中具重要历史意义;站在21世纪的今天,从时间的视角进一步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会发觉它照样建筑于意识形态之上,这是一个带矛盾、悖论的文学观念,它所深具的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积极意义与消极性相伴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时间”维度 文学史书写
下载PDF
“改造民族灵魂”能够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吗?——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魏韶华 武菲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38-43,共6页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民族灵魂"并不能敉平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政治、社会、文化断层,而传统文学史分期至今仍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改造民族灵魂 文学史分期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史理论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佴荣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23-29,共7页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文学史理论建设与史纂实践走向自觉的时期,是多种文学史观念方法共存并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时期。本文概述了这个时期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史理论内容,重点回顾了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文学史理论发展的联系,考察了...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文学史理论建设与史纂实践走向自觉的时期,是多种文学史观念方法共存并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时期。本文概述了这个时期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史理论内容,重点回顾了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文学史理论发展的联系,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种现代思想潮流和方法对我国文学文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史理论研究,编写出更科学更多样的文学史著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上半叶 文学史理论 建设与实践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中的文学史叙述和其构形考察--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文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洪承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124,共9页
一 文学的历史是史家笔下的历史和文学的记录,客观性和主观性、史实与史识孰重孰轻争论已久。文学史有多种多样的叙述方式,文学史也有一定时代社会的基本诉求。重要的是,文学史在多元和统一之间应该有规约文学和历史表述的时问空间... 一 文学的历史是史家笔下的历史和文学的记录,客观性和主观性、史实与史识孰重孰轻争论已久。文学史有多种多样的叙述方式,文学史也有一定时代社会的基本诉求。重要的是,文学史在多元和统一之间应该有规约文学和历史表述的时问空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叙述 延安文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空间意识 构形 视域 叙述方式 主观性
下载PDF
个人文学史的视角与方法——关于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当代叙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董之林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2期20-22,共3页
与内地流行的集体写作方式不同,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①是个人的文学史,因此也明显地表现出个人文学史的特点。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 小说 作家作品 叙述 具体分析 建国初期 德国汉学家 文学作品
下载PDF
学术诉求与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化——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少数民族文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翠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51-56,共6页
文学史是对文学秩序进行排列和定位的学术样态,它以"入史册"、"排座次"和"进教材"等方式确立经典作家和经典文本,显然,这种被封圣和加冕的抉择中必然含有话语权力的博弈。因为"经典的确立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问题,与之相关... 文学史是对文学秩序进行排列和定位的学术样态,它以"入史册"、"排座次"和"进教材"等方式确立经典作家和经典文本,显然,这种被封圣和加冕的抉择中必然含有话语权力的博弈。因为"经典的确立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问题,与之相关的还有对经典确立的历史环境及其需要"。具体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史 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 学术 经典化 著作 诉求 文学秩序
下载PDF
文学史研究的学科重构价值——以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
11
作者 韦济木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9-122,共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从萌芽阶段开始,就有许多根本问题困扰学术界。德国汉学家顾彬所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译本2008年9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进一步思考、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参照系。他的这部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从萌芽阶段开始,就有许多根本问题困扰学术界。德国汉学家顾彬所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译本2008年9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进一步思考、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参照系。他的这部文学史还不能真正全面科学地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全貌,对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家的论述也缺乏应有的深度。但他对中国文学的深厚感情,他独特的文风和学术个性,对未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国外汉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主体论文学史观批判——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例
12
作者 仲红卫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70,共8页
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为代表的主体论文学史观,是20世纪80年代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阐释范畴。主体论文学史观强调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将“文学史从社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主体论文学史观... 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为代表的主体论文学史观,是20世纪80年代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阐释范畴。主体论文学史观强调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将“文学史从社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主体论文学史观的这一诉求是针对革命文学史观而提出的,它是主体论文艺学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具体化,也是新启蒙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进化论的历史观,以及隐含于这一范畴中的意识形态属性,导致主体论文学史观在90年代后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革命文学史 主体论文学史 主体论文艺学
下载PDF
粗制滥造与胡拉乱扯——再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下册)
13
作者 王鹏程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3期68-73,共6页
严家炎先生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是近年文学史写作中颇有影响的一部。其上、中两册确如"介绍语"所言,"提出了诸多富有开创性、启发性的论点,有些资料和见解在学术上... 严家炎先生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是近年文学史写作中颇有影响的一部。其上、中两册确如"介绍语"所言,"提出了诸多富有开创性、启发性的论点,有些资料和见解在学术上属于首次发现,带来重要的突破。"但是"下册"(当代部分)中的一些章节却令人不敢恭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 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文学史写作 严家炎 开创性
下载PDF
“文学系列”与文学现代性——读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14
作者 刘涵之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92,共3页
这里所提出的“文学系列”概念来自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理论家尤·迪尼亚诺夫。在1927年写的《论文学的演变》一文当中,迪尼亚诺夫对文学史研究做出了划分。他说:“采取什么样的观点决定着历史研究的类型。这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类... 这里所提出的“文学系列”概念来自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理论家尤·迪尼亚诺夫。在1927年写的《论文学的演变》一文当中,迪尼亚诺夫对文学史研究做出了划分。他说:“采取什么样的观点决定着历史研究的类型。这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类型:一是关于文学现象起源的研究,一是关于文学变化性的研究,也就是这个系列演变的研究”。他认为,“文学系列”是在文学演变的历史空间中呈现出来的功能和形式要素组合,文学现象的价值直接构成“演变的性质和意义”,“研究具体事物及其结构的规律而不考虑历史的方面(这就等于取消了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现代性 二十世纪 严家炎 文学演变 主编 俄国形式主义 历史研究
下载PDF
论文学史论文集的编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个案评析
15
作者 凌郁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49-253,共5页
在文学史研究中,论文选编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也体现了选编者的学术眼光和治学风格。王锺陵教授以独到的眼光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论文进行了选编,阅读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可以引起我们对文学史论文集的编纂方式和特... 在文学史研究中,论文选编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也体现了选编者的学术眼光和治学风格。王锺陵教授以独到的眼光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论文进行了选编,阅读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可以引起我们对文学史论文集的编纂方式和特色等方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文学史 选本 特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 论文
下载PDF
论台湾学者皮述民等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史》
16
作者 张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39-143,共5页
至今,大陆已经编撰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可说是种类繁多,相关述评也是随之繁盛,但由于大多编撰及相关研究对台港及海外的同类文学史著视而不见,欠缺平行比照的视野,这无疑使得我们的文学史编撰始终是自说自话。而台湾学者皮述... 至今,大陆已经编撰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可说是种类繁多,相关述评也是随之繁盛,但由于大多编撰及相关研究对台港及海外的同类文学史著视而不见,欠缺平行比照的视野,这无疑使得我们的文学史编撰始终是自说自话。而台湾学者皮述民等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史》在文学史命名与整体流变的勾勒,台湾与大陆文学的并行书写,历史性与文学性的融汇等方面所进行的努力,或可作为我们的镜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编撰 皮述民
下载PDF
对旧文学史观和建构模式的反思──谈“二十世纪俄语文学史”的新构架
17
作者 陈建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7-59,56,共4页
对旧文学史观和建构模式的反思──谈“二十世纪俄语文学史”的新构架陈建华目前国内的外国文学工作者正在讨论的“文学史重构”的问题,与近年来俄苏文学界所关心的架构新的“20世纪俄语文学史”的设想是一致的。出于改变旧的俄苏文... 对旧文学史观和建构模式的反思──谈“二十世纪俄语文学史”的新构架陈建华目前国内的外国文学工作者正在讨论的“文学史重构”的问题,与近年来俄苏文学界所关心的架构新的“20世纪俄语文学史”的设想是一致的。出于改变旧的俄苏文学史研究模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文学 文学史 建构模式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俄罗斯文学 文学现象 中国学派 文学关系 显流文学
下载PDF
评《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
18
作者 孙妮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英国文学 读者 作家 欧洲文学 英国小说 小说研究 文学研究 现代主义小说 《吉姆爷》 《印度之行》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二十世纪
下载PDF
二十世纪初英国文学里乌托邦中国形象的复兴
19
作者 陈蔚 《文教资料》 2016年第4期17-18,共2页
二十世纪初,不少英国作家塑造了乌托邦式的中国形象,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中国是历史、文化、美学意义上的中国,与当时中国的现实无关。实际上这些形象是对自身文明危机进行精神救赎的一种"文化利用"策略,对今天的中国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英国文学 乌托邦 二十世纪
下载PDF
评《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修订本
20
作者 全展 《荆楚学刊》 2014年第2期61-63,共3页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修订本,个性鲜明,亮点颇多,充分体现了我国学者"重写文学史"的创新热情,不仅为文学史的重构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而且为文学史研究的深化提出了一种值得参照的范式转换。
关键词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修订本 开放性 整体性 主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