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陈田鹤在近代两部同名歌剧《荆轲》创作中的特色与贡献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再生 吴可畏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77,2,共15页
陈田鹤是近代两部同名歌剧《荆轲》的曲作者与配器者。以往,史学界由于史料匮乏或其他原因,对他在中国歌剧史上的地位缺乏应有认知。本文在搜集手稿与史料基础上,对两部《荆轲》歌剧的时代意义和艺术特色进行了较为翔实的分析。同时提出... 陈田鹤是近代两部同名歌剧《荆轲》的曲作者与配器者。以往,史学界由于史料匮乏或其他原因,对他在中国歌剧史上的地位缺乏应有认知。本文在搜集手稿与史料基础上,对两部《荆轲》歌剧的时代意义和艺术特色进行了较为翔实的分析。同时提出,对于陈田鹤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应做进一步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田鹤 歌剧《荆轲》 创作背景 艺术特色 重新评价
原文传递
一诺从来许杀身──读《荆轲刺秦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学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6-27,共2页
一诺从来许杀身──读《荆轲刺秦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王学泰“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是陶渊明《咏荆轲》中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两千年来人们读完荆轲故事(包括《战国策》《史记》《淮南子》中关于荆轲的种种记载)后的共同... 一诺从来许杀身──读《荆轲刺秦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王学泰“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是陶渊明《咏荆轲》中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两千年来人们读完荆轲故事(包括《战国策》《史记》《淮南子》中关于荆轲的种种记载)后的共同感受。古今游侠刺客,可谓众矣,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史记》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战国策》 平民百姓 武士 正面价值 “虎狼之国” 始作俑 秦统一中国
下载PDF
《燕丹子》与《荆轲传》叙事艺术之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湘兰 《求索》 CSSCI 2004年第8期191-193,共3页
《燕丹子》与《荆轲传》均为我国古代早期相对成熟的叙事文。尽管二者的题材相同 ,但它们的叙事视角、主题和结构有很大差异 ,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文体意识。《燕丹子》的叙事视角为个性视角 ,目的在于叙述太子丹复仇这一历史事件 ,叙事呈... 《燕丹子》与《荆轲传》均为我国古代早期相对成熟的叙事文。尽管二者的题材相同 ,但它们的叙事视角、主题和结构有很大差异 ,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文体意识。《燕丹子》的叙事视角为个性视角 ,目的在于叙述太子丹复仇这一历史事件 ,叙事呈“线状结构”;《荆轲传》采用历史视角 ,主要为荆轲这一英雄人物立传。其叙事建构以荆轲为叙事中心 ,向四周辐射出去。后代文人以司马迁的叙事艺术为圭臬 ,同时继承《燕丹子》采摭异闻 ,虚构故事的传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丹子》 《荆轲传》 叙事视角 叙事主题 叙事结构
下载PDF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陆精康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7,51,共3页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两国关系 公元前 太子 战国策
下载PDF
从历史角度解读影片《荆轲刺秦王》中的刺客和赵女
5
作者 吴志玮 赵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3-74,共2页
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刺客荆轲在《史记.刺客列传》中确有记载,而赵女纯属虚构。但刺客与赵女确实是战国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群体,他们之间有颇多的共通之处:他们是乱世的产物,具有浓重的依附性特征,却... 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刺客荆轲在《史记.刺客列传》中确有记载,而赵女纯属虚构。但刺客与赵女确实是战国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群体,他们之间有颇多的共通之处:他们是乱世的产物,具有浓重的依附性特征,却又崇尚和践行着自由,其活跃也是燕赵"慷慨悲歌""游媚富贵""喜好乐舞"民风民俗的反映。故从历史角度分析,这部影片不失为真实历史背景基础上的艺术再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角度 《荆轲刺秦王》 刺客 赵女
下载PDF
一场矛盾重重的刺杀——读《荆轲刺秦王》 被引量:1
6
作者 章桂周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第10期31-33,共3页
《荆轲刺秦王》的文本内容多有矛盾龃龉之处,如荆轲是要直接杀死秦王还是活捉秦王,荆轲是文士还是刺客,秦武阳是勇士还是懦夫,究竟是太子丹过于急切还是荆轲行动迟缓,易水送别究竟是为荆轲壮行还是提前送葬等等,这些都让人疑惑不解。只... 《荆轲刺秦王》的文本内容多有矛盾龃龉之处,如荆轲是要直接杀死秦王还是活捉秦王,荆轲是文士还是刺客,秦武阳是勇士还是懦夫,究竟是太子丹过于急切还是荆轲行动迟缓,易水送别究竟是为荆轲壮行还是提前送葬等等,这些都让人疑惑不解。只有认真梳理和仔细辨析这些矛盾,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的艺术张力和把握荆轲的真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矛盾 辨析
下载PDF
刺客亦是好说客——荆轲说辞细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红亚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2年第10期37-38,共2页
《荆轲刺秦王》塑造的荆轲形象之所以须眉欲活,栩栩如生,-4-重要原因是人物语言描写极为出色,一字一词,皆露个性;一言一语,尽显灵魂。其中以荆轲劝说樊於期自刎的一段话最为突出,它显示了作为刺客的荆轲,同时又是一个杰出的说客。
关键词 荆轲形象 刺客 《荆轲刺秦王》 细读 说辞 人物语言描写
下载PDF
图文互证:惊心动魄的那一刻及其他——《荆轲刺秦王》备课札记
8
作者 冯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32,共5页
古人形容藏书多曰“左图右史”,实际上,古代不少图书的确是图文互参的,早的如《诗经》,可以在政治、外交、文化等功能之外,帮助读者“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近的如明清时期一些书的卷头画有书中人物,称为“绣像”;而有些书,书页上面是插图... 古人形容藏书多曰“左图右史”,实际上,古代不少图书的确是图文互参的,早的如《诗经》,可以在政治、外交、文化等功能之外,帮助读者“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近的如明清时期一些书的卷头画有书中人物,称为“绣像”;而有些书,书页上面是插图,下面是文字,称为“出相”,近年一些古籍社翻印的《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就保留了“出相”,读者可以一面诵读诗句,一面赏玩图像.这些都说明“读图”不是现在发生的事,不过,全民进入“读图时代”却是现代技术带来的结果.“读图”是一种自然选择,因为图片、影像比文字生动、有趣,读图还能节省阅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备课札记 图文 “读图时代” 《唐诗三百首》 互证 《千家诗》 《诗经》
下载PDF
《荆轲刺秦王》的教材、教学问题
9
作者 刘凌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42,共4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面对《荆轲刺秦王》这类兼具文学性和史学性的教材,不可因注重语言、文学教育.而放弃历史教育机会。文史哲浑融,本为吾邦人文传统。尤其像此类内涵复杂、全息性强的文本,也许比历史教材更易提供鲜活历史观。评价...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面对《荆轲刺秦王》这类兼具文学性和史学性的教材,不可因注重语言、文学教育.而放弃历史教育机会。文史哲浑融,本为吾邦人文传统。尤其像此类内涵复杂、全息性强的文本,也许比历史教材更易提供鲜活历史观。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应力避简单化和儒家成见,宜从战争论尤其从战争伦理视角切入,全面考察事件大语境,尽力复原历史现场,并将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相结合。拙文拟就此略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历史教材 教学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 历史事件 道德评价 历史观 教育机会
下载PDF
华语影视剧中的秦朝记忆与银屏重构——以《秦始皇》《秦颂》《荆轲刺秦王》等作品为例
10
作者 谷利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47,共4页
经典的价值不在于僵死在时间流逝之中,成为凭吊的遗迹,而在于穿越千年之后,仍然“活”在当下。秦始皇,这位备受万众敬仰的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活”在当代影视中的最为古老的经典人物之一,他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的故事,流传在中国的... 经典的价值不在于僵死在时间流逝之中,成为凭吊的遗迹,而在于穿越千年之后,仍然“活”在当下。秦始皇,这位备受万众敬仰的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活”在当代影视中的最为古老的经典人物之一,他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的故事,流传在中国的历史、文学和影视文本中,历久不衰。新时期之后,华语影视剧作一方面从西方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土壤、追溯中国的历史,从古老的历史文化中发掘新的叙事资源,让尘封的历史在影像化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化 影视文本 吸取营养 经典人物 当代影视 秦王朝 《荆轲刺秦王》 华语影视
下载PDF
历史题材电影应准确体现历史的核心文化精神——以战国历史题材电影《荆轲刺秦王》为例
11
作者 魏红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1,共3页
中国是一个历史资源极为丰富、历史意识极为浓厚的国家,随着20多年来“国学热”的持续升温,经典的历史故事更是不断引起中国电影人的关注,根据经典历史故事改编的电影也不时引发观众的兴趣。纵观近年来推出的历史题材电影,虽然叙事... 中国是一个历史资源极为丰富、历史意识极为浓厚的国家,随着20多年来“国学热”的持续升温,经典的历史故事更是不断引起中国电影人的关注,根据经典历史故事改编的电影也不时引发观众的兴趣。纵观近年来推出的历史题材电影,虽然叙事方式、人物造型、美工道具、光影运用等诸多方面不乏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 《荆轲刺秦王》 电影人 文化精神 战国 历史故事 “国学热” 历史资源
下载PDF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
12
作者 曹小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31,共1页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安徽滁州师专曹小云一、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教材注“深”为“刻毒”。这是今人注本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如王伯祥《史记选》“刻酷”,刘盼遂《中国历代散文选》“刻毒”,人民大学《历代文选》“刻毒”,施... 《荆轲刺秦王》注商二则安徽滁州师专曹小云一、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教材注“深”为“刻毒”。这是今人注本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如王伯祥《史记选》“刻酷”,刘盼遂《中国历代散文选》“刻毒”,人民大学《历代文选》“刻毒”,施瑛《活页文选·史记》“残酷”,天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没” 《史记·平准书》 《汉书·刑法志》 安徽滁州 先秦文献 先秦文学 历代文选 孤臣孽子 《孟子》
下载PDF
历史回响 民族记忆——两部抗战主题歌剧《荆轲》比较研究
13
作者 牛蕊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4-177,183,共5页
抗日战争期间,处于发展期的中国歌剧艺术成为宣传抗日的重要手段,产生了众多以抗战为主题的作品,这其中包括两部以"荆轲刺秦"为题材的同名歌剧《荆轲》。笔者在现存手稿与出版稿基础上,从剧作家身份、剧本构建、音乐创作、时... 抗日战争期间,处于发展期的中国歌剧艺术成为宣传抗日的重要手段,产生了众多以抗战为主题的作品,这其中包括两部以"荆轲刺秦"为题材的同名歌剧《荆轲》。笔者在现存手稿与出版稿基础上,从剧作家身份、剧本构建、音乐创作、时代特征几个方面出发,对这两部歌剧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当下的抗战主题歌剧作出更多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抗战主题 《荆轲》
原文传递
论《史记·荆轲传》的叙事结构及其创作根源
14
作者 李泽需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年第7期139-142,共4页
叙事结构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从表层结构看,《荆轲传》围绕荆轲刺秦王这一中心事件,塑造了一个志向远大、深沉多谋、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从深层结构看,《荆轲传》暗含着荆轲始终不被人们理解的人生悲剧。《荆轲传》的表层结构... 叙事结构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从表层结构看,《荆轲传》围绕荆轲刺秦王这一中心事件,塑造了一个志向远大、深沉多谋、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从深层结构看,《荆轲传》暗含着荆轲始终不被人们理解的人生悲剧。《荆轲传》的表层结构源于司马迁志存高远的人生态度,其深层结构则蕴涵着司马迁在现实中得不到理解的人生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传》 叙事结构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下载PDF
《荆轲刺秦王》知识背景新探
15
作者 赵运涛 李婷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7年第1期98-100,共3页
图穷匕见,荆轲突然左手拉住秦王嬴政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刺向他。秦王一惊,使劲地向后一转身,袖子就挣断了。接下来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因剑太长,秦王拔不出来,只能跑,荆轲就跟在后面追,“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后来秦... 图穷匕见,荆轲突然左手拉住秦王嬴政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刺向他。秦王一惊,使劲地向后一转身,袖子就挣断了。接下来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因剑太长,秦王拔不出来,只能跑,荆轲就跟在后面追,“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后来秦王终于找到机会把剑拔了出来,击荆轲,刺伤了他,荆轲见大势已去,张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地坐在地上说,我之所以不杀你,本是想劫持你,以完成和太子的约定,“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知识背景 戏剧性 太子
下载PDF
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
16
作者 刘党桦 李兆林 《语文天地》 2009年第9期35-37,共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选了《荆轲刺秦王》一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笔者在分析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这个问题课本上是提出来让学生进行归纳思考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选了《荆轲刺秦王》一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笔者在分析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这个问题课本上是提出来让学生进行归纳思考的.教师指导用书虽有说明。但不够清楚。于是笔者就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一些资料。在第二天上课时再作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高中语文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教师指导 人教版 战国策 学生
下载PDF
论《荆轲刺秦王》的对比艺术
17
作者 李功连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7期48-50,共3页
历史绝对不是枯燥的数字、年份、人物,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段传奇的故事。为了让历史永恒,让历史说话,历史家们都会对历史事件进行修饰和雕琢,用尽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以突显历史之美,实现历史"真"和文学"美"的有机结合。所以... 历史绝对不是枯燥的数字、年份、人物,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段传奇的故事。为了让历史永恒,让历史说话,历史家们都会对历史事件进行修饰和雕琢,用尽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以突显历史之美,实现历史"真"和文学"美"的有机结合。所以,才有了《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左传》的"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对比艺术 历史事件 文学创作 艺术手法 《史记》 《左传》 史家
下载PDF
《荆轲刺秦王》备教策略
18
作者 周健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2年第3期27-28,共2页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选文《荆轲刺秦王》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荆轲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战国策》写荆轲写得沉雄悲壮,叙事中有着很强烈的抒情笔触。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人物形象刻画 《战国策》 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司马迁 叙事
下载PDF
《荆轲刺秦王》词义三探
19
作者 夏松平 《语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1期54-56,共3页
一、此“今”何意《荆轲刺秦王》有云:“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关于“今有一言”之“今”的解释,《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是这样的:“现在”;《中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一、此“今”何意《荆轲刺秦王》有云:“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关于“今有一言”之“今”的解释,《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是这样的:“现在”;《中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是这样的:“如果”。那么,“今有一言”之“今”到底该作何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教学用书》 词义 “今” “如果” 中学教材
下载PDF
故事背后的波澜与玄机——《荆轲刺秦王》重读三得
20
作者 朱卫国 《语文知识》 2015年第2期29-30,共2页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名篇,扣人心弦,常读常新。多次研读,愈觉文字背后波诡云谲,满目风雨。细细玩摩,竞读出了阳谋下的手腕、言语中的侠客风骨、作者的迎合之笔。现不揣浅陋分析如下:一、太子丹“阳谋”取人头,逢场作戏玩...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名篇,扣人心弦,常读常新。多次研读,愈觉文字背后波诡云谲,满目风雨。细细玩摩,竞读出了阳谋下的手腕、言语中的侠客风骨、作者的迎合之笔。现不揣浅陋分析如下:一、太子丹“阳谋”取人头,逢场作戏玩手腕燕国将遇灭顶之灾,太子丹除了施荆卿刺杀秦王之计外,别无他法,生死攸关之际,太子丹其实无路可走,且此计谋划至今,只等关键时一试定乾坤,留给太子丹的可打之牌只剩这一张,在此危急之时,依荆卿分析:“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也就是说,行刺之计的前提条件是取樊将军首,这一点太子丹是心知肚明的,且国之存亡大计不能因任何小因素受阻,没有什么比谋之多年的行刺大计更重要,在听荆卿之言后,其实太子丹已默认此计,但太子丹以不忍之由否定了荆卿之言,似乎是仁君慈主,通达人情:“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重读 玄机 故事 《战国策》 太子 将军 手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