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渊明《荣木》的作年和篇旨——以末章为重点的重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归青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
关于《荣木》的作年,很多陶学研究者都根据末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句,判定作于作者40岁时。但此二句只是对孔子原话的引述,不能当作作者的自述直接作为本篇作于作者40岁时的依据。根据陶渊明在诗中表露的内心焦虑推测,本篇应作于陶渊... 关于《荣木》的作年,很多陶学研究者都根据末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句,判定作于作者40岁时。但此二句只是对孔子原话的引述,不能当作作者的自述直接作为本篇作于作者40岁时的依据。根据陶渊明在诗中表露的内心焦虑推测,本篇应作于陶渊明40岁将至而未至时。对于本诗的篇旨,一般多解为作者急欲建功立业的心情表露,但更确切的理解,应该是抒发了作者因学道未成而产生的焦虑心情,表达了他想要在为时不多的时间里达到学道有成境界的渴望。从陶渊明40岁前后的思想和出处行为看,这一时期的陶渊明并不存在强烈的事功观念,回归田园、独善其身、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他的理想。归隐田园,求道独善,二者相辅相成,正反映了陶渊明儒道兼综的思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荣木》 作年 篇旨
下载PDF
从《荣木》诗看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2
作者 马荣江 刘香兰 《青海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42-44,共3页
本文通过阐述《荣木》诗的主旨,“荣木”的象征意味,及陶集中其他诗篇,论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功业意识及其与现实人生的矛盾冲突,力图从“矛盾”这一角度来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关键词 《荣木》 陶渊明 诗歌 生命意识 功业意识 文学评论
下载PDF
陶渊明《荣木》诗系年——兼论《荣木》诗与嵇含赋的关系
3
作者 王亚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荣木》诗不应作于陶渊明四十岁时。此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与陶渊明四十岁时的心态不吻合,而且学者对诗中"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理解也有失偏颇。根据古代进学传统和陶渊明的思想发展脉络,《荣木》诗应作于陶渊明二十... 《荣木》诗不应作于陶渊明四十岁时。此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与陶渊明四十岁时的心态不吻合,而且学者对诗中"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理解也有失偏颇。根据古代进学传统和陶渊明的思想发展脉络,《荣木》诗应作于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江州祭酒之前。从题材、主题思想等方面看,《荣木》诗与嵇含《朝生暮落树赋》和《白首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荣木》 系年 嵇含
下载PDF
《戏剧人生》油画创作随感
4
作者 王诗群 《艺术教育》 2010年第9期33-33,共1页
《汉书·苏武传》曰:“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荣木》诗曰:“人生若寄,憔悴有时。”人生的酸甜苦辣,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和原则... 《汉书·苏武传》曰:“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荣木》诗曰:“人生若寄,憔悴有时。”人生的酸甜苦辣,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和原则。造型和色彩可以表达人丰富的心理感觉,可以说,人的一生是由色彩交织而成的,有善良的白、沉静的蓝、热情的红、朝气的绿和温柔的紫。人的一生也可以是一杯香醇的酒,需要慢慢地享受、细细地品味,自然也可以品出生命的味道。或者说人的一生也可以是一部戏,每个人都是自己那出戏的主角。沃尔特·迪斯尼说过:“当你还年轻时,最好能经历一次惨痛的失败。因为年轻,有扭转悲剧的机会,一旦我们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那么我们的未来将不再是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油画创作 随感 戏剧 《荣木》 解读方式 心理感觉 迪斯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