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选与摄取:五山禅僧的《庄子》受容研究
1
作者 张三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9-82,共4页
《庄子鬳斋口义》作为新的注本的出现及盛行,体现了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日本文化中经历师承与受容、滤选与摄取的过程,并使其转化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本体文化。禅僧惟肖是日本最早展开《庄子鬳斋口义》研究的人,此后,重视《庄子... 《庄子鬳斋口义》作为新的注本的出现及盛行,体现了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日本文化中经历师承与受容、滤选与摄取的过程,并使其转化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本体文化。禅僧惟肖是日本最早展开《庄子鬳斋口义》研究的人,此后,重视《庄子》口义本的研究支配了五山,五山禅僧对《庄子》的理解与吸收主要体现在众多语录、文集和传法活动中。惟肖对《庄子鬳斋口义》的重视和研究,大大促进了日本老庄思想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哲学 五山禅僧 《庄义》东传
下载PDF
林希逸讀《莊子》“五難”説析論
2
作者 暴慶剛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95-113,共19页
林希逸認爲讀《莊子》有“五難”:一是所言仁義性命之類,字義與儒書不同;二是意欲與孔子争衡,故其言多過當;三是爲最上根器之人而説,故言每每過高;四是筆端多有鼓舞變化處,不能以尋常文字蹊徑求之;五是多有如禪家之機鋒,爲儒書中所無。... 林希逸認爲讀《莊子》有“五難”:一是所言仁義性命之類,字義與儒書不同;二是意欲與孔子争衡,故其言多過當;三是爲最上根器之人而説,故言每每過高;四是筆端多有鼓舞變化處,不能以尋常文字蹊徑求之;五是多有如禪家之機鋒,爲儒書中所無。故林希逸主張通過辨析字義以解莊,識其言多“過當”和“過高”以解莊,辨其文字“鼓舞變化”以解莊,悟其“語脉機鋒”以解莊,並將之運用到注解《莊子》的過程中。溝通儒道是林希逸注解《莊子》的根本目的,其解莊方法及運用,體現出明確的儒家立場,並引佛理入莊,進行佛道互釋,溝通莊禪,反映出南宋時期莊學儒釋道融合的鮮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希逸 《莊 《莊子鬳齋口義》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