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工具的“莎士比亚”——评《莎士比亚在近现代中国》
1
作者 温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386-393,共8页
《莎士比亚在近现代中国》以思想视角探讨莎士比亚的中国旅行,以整体视野观照莎士比亚中国化与近现代中国思想变迁的关系。该书另辟蹊径,围绕“莎士比亚”这一符码在中国复杂历史语境下的意义生成与衍变,清晰呈现了莎士比亚在与中国对... 《莎士比亚在近现代中国》以思想视角探讨莎士比亚的中国旅行,以整体视野观照莎士比亚中国化与近现代中国思想变迁的关系。该书另辟蹊径,围绕“莎士比亚”这一符码在中国复杂历史语境下的意义生成与衍变,清晰呈现了莎士比亚在与中国对话过程中的变化轨迹。这种研究路径打开了莎士比亚学术史研究的新空间,跳出了学科拘囿,本身便是一个超越工具性思维、融合学术性与社会价值诉求的研究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在近现代中国》 思想视角 工具性
下载PDF
国际贸易、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长期增长--基于近现代中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雯 庄嘉霖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31,共24页
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出口与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际贸易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综合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与铁路建设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增长,两者的影响具有替代性,该替代性在邻近历史口... 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出口与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际贸易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综合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与铁路建设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增长,两者的影响具有替代性,该替代性在邻近历史口岸或较早开通铁路的地区相对较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铁路一方面能够提升贸易区位劣势地区的企业出口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出口福利空间溢出,增强贸易区位劣势地区对劳动力迁移的吸引力,从而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起到替代性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的资源空间配置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中国统筹对外开放布局优化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增长 近现代中国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的接受
3
作者 郝田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36,共16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深受喜爱,诸如屠岸、梁宗岱等诗人译者,甚至终其一生,致力于十四行诗的翻译。十四行诗的翻译涉及跨文化理解。在诗歌形式上,莎氏十四行诗有两种汉译形式,即古体诗和白话诗。虽然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但整体而言,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深受喜爱,诸如屠岸、梁宗岱等诗人译者,甚至终其一生,致力于十四行诗的翻译。十四行诗的翻译涉及跨文化理解。在诗歌形式上,莎氏十四行诗有两种汉译形式,即古体诗和白话诗。虽然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但整体而言,白话诗形式已成主要翻译趋势。在过去一世纪的时间里,十四行诗这一诗歌形式已经成功中国化,中国十四行诗主要得益于对西方十四行诗作品的阅读与翻译,包括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作品。其中,莎士比亚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本文梳理莎氏十四行诗在中国的接受史,包括阅读、翻译和改写等方面,并辅以具体例证,说明莎士比亚如何影响了中国现代诗歌,成为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阅读 翻译 改写 中国现代诗歌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监察派驻机构的影响因素、演进特点及历史功能
4
作者 董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近现代监察派驻机构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历史梳理后不难发现,政治诉求、改革驱动、外部冲击和具体事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了近现代中国监察派驻机构的变革,形成其发展演进的迟缓性、改良性和断点性等特点,也客观造就... 近现代监察派驻机构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历史梳理后不难发现,政治诉求、改革驱动、外部冲击和具体事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了近现代中国监察派驻机构的变革,形成其发展演进的迟缓性、改良性和断点性等特点,也客观造就了派驻监督不受重视、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等局限。然而,即便如此,作为古代与当代衔接转型的近现代监察派驻机构对监察法的创新、二元行诉模式的摸索和边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局部探索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与当代启示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监察派驻机构 监督制衡 承上启下
下载PDF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刍议
5
作者 杨卫东 刘佳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的全民族抗战过程中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既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的全民族抗战过程中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既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也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针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政课程教育,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作用方面又有相互补充性,从而决定了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皆为可行。从教学内容、内涵及效果等处着眼,通过采取补充历史细节、把握精神实质、多策并用教学设计等策略,将大大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联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精神谱系
下载PDF
北京通州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6
作者 田湘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3-67,共5页
北京通州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与中国近现代史契合度高,这给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通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存在相关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难度大、整合利用的资源积累度不够、使用资源的自觉意识不强等现实困难。结合《... 北京通州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与中国近现代史契合度高,这给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通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存在相关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难度大、整合利用的资源积累度不够、使用资源的自觉意识不强等现实困难。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北京通州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的路径,即课程教育理念的强化和通州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切实推进高校思政课程的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通州 历史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高校思政教育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的说理能力与学科素养
7
作者 王淑琴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其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实效的形成依赖教师的说理能力。基于“纲要”课教师提升说理能力缘由的学理性分析,应当采用思维过程系统化、隐性联系外显化、辨析思维自觉化、史论结合一体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其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实效的形成依赖教师的说理能力。基于“纲要”课教师提升说理能力缘由的学理性分析,应当采用思维过程系统化、隐性联系外显化、辨析思维自觉化、史论结合一体化、话语表达多样化的“五化”思路提升教师的说理能力。“纲要”课教师应兼具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治学学科等多学科的学科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说理能力 提升路径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思政课教学的三维契合向度——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审思
8
作者 薛晓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101-105,共5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当和创新的高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更要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立德树人作用突出,理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理路,积极探释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间的多重契合向度,从而主动承担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契合向度 思政建设 文化建设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模式创新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9
作者 王国明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从一个理念不放水、教师学生双主体、课程教学三段论、教书育人四结合四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线上教学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研究述评
10
作者 薛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174-178,共5页
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的研究对象是以刊载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品、音乐理论、创作作品等为内容的主要平台。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是引领人们关注、研究中国音乐的载体,对我国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对近现代音乐期刊刊载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的研究对象是以刊载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品、音乐理论、创作作品等为内容的主要平台。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是引领人们关注、研究中国音乐的载体,对我国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对近现代音乐期刊刊载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相关期刊为中国音乐理论汇总、交融、变革搭建了平台,守护中国音乐根基,对中国音乐人才培育给予支持,坚守弘扬优秀音乐文化初心,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关注前沿动态,抓住发展机遇。该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解读,来审视近现代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体系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 音乐期刊 体系 发展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11
作者 陈静 边水燕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6期59-62,共4页
文章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首先概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然后分析了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原则,接着论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最后提出了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党的初心与使命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思政课 高校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沉浸式教学模式建构
12
作者 李慧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正在建设中的辽宁省一流课,探索了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的沉浸式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强调代入性和体验感,经由初步了解——系统认知——代入体验——共情共振的路径,让学生身心沉浸其中,破解思政课预期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正在建设中的辽宁省一流课,探索了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的沉浸式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强调代入性和体验感,经由初步了解——系统认知——代入体验——共情共振的路径,让学生身心沉浸其中,破解思政课预期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从四方面来构建沉浸式教学:以校史红色基因进课堂,引发价值共鸣;以问题链重构教学序列,激起思辨共振;以毛泽东诗词冠名教学专题,点燃艺术共情;以历史情景剧制作,形成实践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模式 沉浸式教学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重视党史文献的必要性分析
13
作者 孙锡芳 韩嫣婕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2-14,共3页
党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所产生的与党的历史有关的文献,是研究与中国共产党相关历史最基本、最权威的资料。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培养目标来看,研读党史文献对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十分必要。然而,通过... 党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所产生的与党的历史有关的文献,是研究与中国共产党相关历史最基本、最权威的资料。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培养目标来看,研读党史文献对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十分必要。然而,通过调查可发现,由于生源复杂等原因,该学科研究生的党史文献基础非常薄弱,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着手,加强研究生党史文献的学习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学科建设 党史文献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笔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伯聪 钟少华 +2 位作者 戴吾三 陈印政 王大明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3期208-219,共12页
2023年10月21日举办的“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学术研讨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教授、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钟少华研究员、清华大学戴吾三教授、天津大学陈印政副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大明教授等与会学者阐述了对于学科当前... 2023年10月21日举办的“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学术研讨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教授、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钟少华研究员、清华大学戴吾三教授、天津大学陈印政副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大明教授等与会学者阐述了对于学科当前研究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亟待研究的学术问题,并对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问诊把脉。由此可见,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研究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希望这组笔谈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方向、新思路,进而推动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研究向更为深入、全面的层次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聪 工程史 中国近现代 发展潜力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学科 笔谈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中国话语建构
15
作者 唐剑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中国话语是中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阐释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中国话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思政建设的实际要求,并且有完整的层次设计和路径安排。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 中国话语是中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阐释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中国话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思政建设的实际要求,并且有完整的层次设计和路径安排。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中国话语的内在关联解决的不仅是为什么需要中国话语的问题,还有如何用中国话语在历史教育中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实践当中需要用中国话语对历史教育进行重塑,为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叙事建立连续性,进而提炼出完整的中国叙事,将其体系化并纳入中国话语,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和解放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话语 叙事 中国现代 生产力
下载PDF
读图时代高校思政课形象化教学的“几何”分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良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读图时代的全面到来深刻改变了青年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带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深度变革。而人类赓续的图像基因、社会的图像化存在、技术赋能图像创作与传播以及图像内蕴的育人功能使高校思政课形象化教学成为可能。立足读图时代青年... 读图时代的全面到来深刻改变了青年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带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深度变革。而人类赓续的图像基因、社会的图像化存在、技术赋能图像创作与传播以及图像内蕴的育人功能使高校思政课形象化教学成为可能。立足读图时代青年学生的新特征、新期待,要从厘清视觉图像的效度与限度、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图像素养、加强视觉图像资源库建设、鉴别读图时代视觉图像真伪、构建图像育人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切实将高校思政课形象化教学向纵深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图像 思政课 形象化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纠错码”功能优化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17
作者 王建红 宋倩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噪声”干扰,不可避免却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史育人”的内容特点更易遭受信息“噪声”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引入信息论中“噪声”干扰难以消除时的纠... 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噪声”干扰,不可避免却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史育人”的内容特点更易遭受信息“噪声”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引入信息论中“噪声”干扰难以消除时的纠错码应对机制,有效降低新媒体“噪声”对它的影响。利用重塑“纠错码”防范功能、维护“纠错码”纠正反馈功能、革新“纠错码”建设功能等措施辩证发力,可以将新媒体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带来“噪声”干扰的“变量”转化为提升信息传输实效的“增量”,为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提供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新媒体 “纠错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下载PDF
关于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时间下限探讨
18
作者 于志勇 赵宇华 《时代人物》 2024年第7期256-258,共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在全国高校开设至今已有16年,迄今为止已进行了八次修订。本文认为《纲要》教材的时间下限应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从教材修改的特点、教材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在全国高校开设至今已有16年,迄今为止已进行了八次修订。本文认为《纲要》教材的时间下限应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从教材修改的特点、教材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材 下限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智慧教育路径探索
19
作者 陈芸 刘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7,53,共5页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和智慧教育发展的新机遇,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智慧化、信息化和技术化愈发紧迫。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依托马扎诺人类学习行为模式和OBE教育理念,凸显学生中心,在智慧教育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了解课情、学情...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和智慧教育发展的新机遇,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智慧化、信息化和技术化愈发紧迫。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依托马扎诺人类学习行为模式和OBE教育理念,凸显学生中心,在智慧教育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了解课情、学情和校情,重构系统化、梯次化、前沿化和实践化的内容体系,辅之以多类型服务的教学资源库支撑;在信息化背景教学与课堂研讨到课后衍生交互中,激发学习热情,增进深度学习,提升拓展能力,探索信息化交互式教学创新模式;在数据赋能理念下全程监测学习主客体的动态变化,以评价主体、策略、方式和量规的多元化,建构智慧教学评价体系,助力师生共同成长。新文科内涵式发展下智慧教育与思政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将全面助力思政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智慧教育 交互化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20
作者 孙迪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期0020-0023,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及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最近几年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质量与成效,成为了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及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最近几年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质量与成效,成为了各大高校所面临的重点问题。高校教师应该顺应教育领域改革趋势及社会整体发展趋势,及时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思维,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史学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有机融合,创新好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高校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