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瑞斯》:福斯特艰难的同性恋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区林 何昌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135,共5页
《莫瑞斯》折射出福斯特漫长艰难的对同性恋本质和内涵的探索历程。《莫瑞斯》的三个主角莫瑞斯、克莱夫和阿列克映射出了福斯特人生不同阶段对同性恋伦理观探索的侧影,表征了传统社会的异性恋主流话语和价值取向对同性恋的重压,同性恋... 《莫瑞斯》折射出福斯特漫长艰难的对同性恋本质和内涵的探索历程。《莫瑞斯》的三个主角莫瑞斯、克莱夫和阿列克映射出了福斯特人生不同阶段对同性恋伦理观探索的侧影,表征了传统社会的异性恋主流话语和价值取向对同性恋的重压,同性恋者自身的焦虑和困惑以及痛苦的身份认同过程。作者生前拒绝出版此书和书中对同性恋行为描述所体现的含蓄陈述的风格、那欲言又止的情感表征了那不言之下的蕴藉:同性恋有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特征和双重诉求,但其身份认同不是一蹴而就的,焦虑和困惑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特 《莫瑞斯》 同性恋 焦虑 困惑
下载PDF
反叛与规训:解读E.M.福斯特《莫瑞斯》中的同性恋再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静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39-342,355,共5页
福斯特的《莫瑞斯》对男同性恋的再现是理解其反叛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他以同性恋欲望作为重塑中产阶级男性的突破口,在打破异性恋与同性恋对立的同时仍无力甩脱传统的性别头盔。虽然积极开放出多元化的男同性恋情,却只能以乌托邦的... 福斯特的《莫瑞斯》对男同性恋的再现是理解其反叛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他以同性恋欲望作为重塑中产阶级男性的突破口,在打破异性恋与同性恋对立的同时仍无力甩脱传统的性别头盔。虽然积极开放出多元化的男同性恋情,却只能以乌托邦的形式赋予男同性恋情以合理性与未来。总之,它体现了在对意识形态的反叛与规训之间暧昧交织的复杂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特 《莫瑞斯》 同性恋 反叛
下载PDF
影片《莫瑞斯》文学改编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艳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6期112-114,共3页
在美国众多的电影人中,詹姆斯·艾弗里是独树一帜的一位导演。他是一位地道的美国人,却偏爱拍摄英国性的电影,且他的电影多改编自表现英国的文学名著。影片《莫瑞斯》是詹姆斯·艾弗里福斯特三部曲的第二部,在詹姆斯·艾弗... 在美国众多的电影人中,詹姆斯·艾弗里是独树一帜的一位导演。他是一位地道的美国人,却偏爱拍摄英国性的电影,且他的电影多改编自表现英国的文学名著。影片《莫瑞斯》是詹姆斯·艾弗里福斯特三部曲的第二部,在詹姆斯·艾弗里对众多文学名著的改编中,《莫瑞斯》不算是特别成功的一部,只能称得上是中规中矩。但是《莫瑞斯》的价值不在于此,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它们的存在本身便有其自身的价值,它们见证了一种诚实、一种勇气,并且对两个创作者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且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艾弗里 《莫瑞斯》 改编
下载PDF
从反成长角度看《莫瑞斯》中的克莱夫
4
作者 张宁 汤媛芳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作为成长小说的反面,反成长与成长小说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但是结果走向却与成长小说相反。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的小说《莫瑞斯》中就塑造了一位反成长的人物形象—克莱夫。本文从反成长的角度结合文本对这一人物进行分析,揭示该人物从... 作为成长小说的反面,反成长与成长小说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但是结果走向却与成长小说相反。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的小说《莫瑞斯》中就塑造了一位反成长的人物形象—克莱夫。本文从反成长的角度结合文本对这一人物进行分析,揭示该人物从同性恋到压抑同性恋心理的逆转过程。这部反成长小说通过克莱夫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折射了作家的隐秘的心理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世俗社会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成长 福斯特 《莫瑞斯》 克莱夫
下载PDF
困惑和期盼——论《莫瑞斯》中的同性恋主题
5
作者 文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福斯特(E.M.Forster,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莫瑞斯》是其以同性恋为主题的小说,被评论家称为"政治小说"。小说反映出福斯特的同性恋伦理观,即对同性恋的困惑、理解和关注。
关键词 福斯特 《莫瑞斯》 同性恋
下载PDF
同志文學的翻譯、再版與重譯:一個叙事建構的視角
6
作者 李波 《岭南学报》 2019年第2期-,共15页
同性戀一直以來都是敏感話題,甚至是社會禁忌;同志文學的境遇亦然。雖然近年西方翻譯研究學界愈來愈關注同志文學翻譯議題,相關研究在中文學界卻並未得到重視。同志文學的書寫和翻譯始終是在文化與意識形態紛繁衝突的語境下進行。本文... 同性戀一直以來都是敏感話題,甚至是社會禁忌;同志文學的境遇亦然。雖然近年西方翻譯研究學界愈來愈關注同志文學翻譯議題,相關研究在中文學界卻並未得到重視。同志文學的書寫和翻譯始終是在文化與意識形態紛繁衝突的語境下進行。本文探討同志文學的奠基之作Maurice的中文翻譯。英國作家E·M·福斯特(E.M.Forster)於1913年寫下的頗具自傳色彩的同名小説,按照作者意願直到1971年作者去世之後纔正式出版。原作中的很多同性戀互文性符號在建構作品主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中文翻譯中,譯者通過腳注等方法,重新建構了主題的呈現。另外,出版商通過譯者的"譯後記"和其它副文本,對小説的同性戀主題進行了重新建構。通過分析Maurice的中譯,我們考察於21世紀初,當譯入文化對同性戀接受程度提高,小説原文中的互文性符號如何於譯文中得到"同志主題強化"(gayed translation)的處理。同時,因應讀者和其他社會因素影響,當Maurice的中譯文再版時,譯者同出版商如何對譯作進行重新建構以做出回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志文學 翻譯 再版和重譯 《莫瑞斯》 建構策略
下载PDF
克莱夫:福斯特笔下的柏拉图式同性恋——从小说和电影的比较看同性恋身份的不同建构 被引量:5
7
作者 许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包括《莫瑞斯》在内的五部福斯特小说被相继改编成电影,福斯特电影改编也相应成为福斯特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先前文学研究和改编批评对克莱夫身份问题认识的不足,本文将从互文对话的角度对小说...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包括《莫瑞斯》在内的五部福斯特小说被相继改编成电影,福斯特电影改编也相应成为福斯特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先前文学研究和改编批评对克莱夫身份问题认识的不足,本文将从互文对话的角度对小说和电影《莫瑞斯》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考察影片在塑造克莱夫这一人物形象上对小说文本所做的修改、增删来讨论二者在同性恋身份建构方面所涉及的社会历史根源、个人创作意图和相应叙事模式。借助影片对恐同社会情绪的强调及对克莱夫作为受害者身份的重塑,本文将反观小说在克莱夫身份建构问题上所存在的表面矛盾性和深层统一性,进而揭示小说对柏拉图式同性恋观进行嘲讽和批判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特 《莫瑞斯》 改编 同性恋身份建构 恐同社会情绪 柏拉图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