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
1
作者 张应中 《学语文》 2023年第6期72-72,共1页
戴望舒1944年作《萧红墓畔口占》诗:“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余光中《评戴望舒的诗》一文称《萧红墓畔口占》语言纯厚自然,富于中国情韵。余光中独具只眼。此诗真有绝... 戴望舒1944年作《萧红墓畔口占》诗:“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余光中《评戴望舒的诗》一文称《萧红墓畔口占》语言纯厚自然,富于中国情韵。余光中独具只眼。此诗真有绝句风味,“口占”二字亦是旧诗中常用字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余光中 红山茶 旧诗 《萧红墓畔口占》 绝句
下载PDF
聚焦·激发·驱动:语文课堂教学的特质——以王世春《萧红墓畔口占》课堂教学为例
2
作者 黎炳晨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第25期40-42,共3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课堂要有真实的语用情境、积极的语言实践、思维的品质凸显、审美情趣的培养。王世春老师《萧红墓畔口占》教学,基于学科理性,紧扣文本特质,创设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彰显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课堂要有真实的语用情境、积极的语言实践、思维的品质凸显、审美情趣的培养。王世春老师《萧红墓畔口占》教学,基于学科理性,紧扣文本特质,创设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彰显了“内容聚焦、思维激发、任务驱动”的课堂特质,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墓畔口占》教学 聚焦 激发 驱动
下载PDF
聚焦意象 创设诗歌教学课堂任务——《萧红墓畔口占》教学实录
3
作者 王世春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第25期36-39,共4页
把握诗歌的意象是诗歌深度阅读的方法,是解锁诗歌语言凝练而含蓄、表意精致而隽永、思想深邃而丰富这一系列难点的金钥匙。《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聚焦意象,设置课堂任务,层层递进,学生在填词、比较、辨析、选择、阐述中理解意象在诗歌中... 把握诗歌的意象是诗歌深度阅读的方法,是解锁诗歌语言凝练而含蓄、表意精致而隽永、思想深邃而丰富这一系列难点的金钥匙。《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聚焦意象,设置课堂任务,层层递进,学生在填词、比较、辨析、选择、阐述中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妙处,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通过联想、想象等审美体验和评价,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墓畔口占》教学 意象 课堂任务
下载PDF
抗战时期悼亡诗歌的奇葩——重读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4
作者 王佳惠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7期36-38,共3页
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被称为中国新诗成熟的标志,但如果仅从这一首诗自身来看是无法完全理解的。因而只有将其置于整个抗战时期的悼亡诗歌创作中,就会发现《萧红墓畔口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地位。而这在初... 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被称为中国新诗成熟的标志,但如果仅从这一首诗自身来看是无法完全理解的。因而只有将其置于整个抗战时期的悼亡诗歌创作中,就会发现《萧红墓畔口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地位。而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萧红墓畔口占》的理解是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墓畔口占》 抗战时期 悼亡诗歌 政治意识 美学意识
下载PDF
多维度阐释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模永 《文教资料》 2013年第7期17-19,共3页
本文以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为例,阐述多维度阐释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多维度阐释 《大学语文》教学
下载PDF
隐喻、悖论与张力--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的文本细读
6
作者 陆情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凭吊萧红时写下的即兴作品,这首诗歌虽然仅有短短四句,但诗歌语言、结构安排,充满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经典。从新批评文本细读的角度来看,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中包含着隐喻、悖论、张力等特质,在情感、逻... 《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凭吊萧红时写下的即兴作品,这首诗歌虽然仅有短短四句,但诗歌语言、结构安排,充满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经典。从新批评文本细读的角度来看,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中包含着隐喻、悖论、张力等特质,在情感、逻辑和意义等方面展现了戴望舒诗作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隐喻 悖论 张力
下载PDF
彼岸无花——读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7
作者 潘宝 《阅读与写作》 2009年第2期34-35,共2页
戴望舒先生的《萧红墓畔口占》。没有了先前《雨巷》的潮湿与隐晦,凸显的是诗人人到中年的容智与从容、诗作洗尽铅华的本色与素朴之美。
关键词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雨巷》 诗人 诗作
下载PDF
《萧红墓畔口占》的本事和隐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彬 《东方丛刊》 2003年第4期220-228,共9页
戴望舒是一位经得起不断发掘的诗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余光中曾在台港和大陆多次批评戴望舒,说他的诗歌语言有许多缺陷,远没有达到成熟。臧棣在《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一文中,从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出发,对此提出针锋相... 戴望舒是一位经得起不断发掘的诗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余光中曾在台港和大陆多次批评戴望舒,说他的诗歌语言有许多缺陷,远没有达到成熟。臧棣在《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一文中,从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出发,对此提出针锋相对的意见。他指出,在新诗史上,戴望舒“就绝对语言才能而言,大概只有两三位诗人能和他匹敌”。他还举示戴氏的《萧红墓畔口占》(以下简称“口占”)一诗,认为这是“一颗无与伦比的明珠”,“在新诗史上,十行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能和它相媲美”,“它是新诗历史上最伟大的短诗之一”。笔者因整理编辑《戴望舒全集》的机缘,对“口占”一诗的本事和隐喻有所了解,献疑求疵,欲为他山之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语言 诗歌 艺术风格 隐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