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蕙的风》诗案与闻一多
1
作者 雷世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9,共9页
汪静之的新诗集《蕙的风》以"情诗"扬名于文学史,也因"情诗"引来道德争议。《蕙的风》诗案中,闻一多是站在了胡梦华一边,他不认为胡梦华所说的"《蕙的风》是不道德"的观点是错误的,闻氏对《蕙的风》的否... 汪静之的新诗集《蕙的风》以"情诗"扬名于文学史,也因"情诗"引来道德争议。《蕙的风》诗案中,闻一多是站在了胡梦华一边,他不认为胡梦华所说的"《蕙的风》是不道德"的观点是错误的,闻氏对《蕙的风》的否定甚至比胡梦华更尖锐,闻氏用"诲淫"、"只诲淫而无诗"、"没有诗而只淫"等语汇评定《蕙的风》,足见他对《蕙的风》的厌恶程度。另外,闻一多基于艺术本位观念的信仰,判定《蕙的风》是"粗劣的玩艺儿"。闻一多对《蕙的风》"情诗"的批评,与胡适、朱自清、周作人、鲁迅为代表的主流批评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但是,由于主流批评的强势影响,人们几乎没有注意到闻一多对《蕙的风》的否定意见和对胡梦华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的风》 诗案 情诗 诲淫 辩护 闻一多
下载PDF
汪静之《蕙的风》的版本变迁及得失
2
作者 王鸣剑 《求索》 CSSCI 2003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关键词 汪静之 《蕙的风》 诗集 湖畔诗社 版本
下载PDF
《蕙的风》版本校释与普通话写作
3
作者 颜同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6-92,共7页
早期白话诗集《蕙的风》是湖畔诗人汪静之的代表作,一共有若干版本,1922年亚东版、1957年人文版与1992年增订本具有较高的版本学价值。在这三个版本的校释与还原中,既彰显了对应于不同时代的白话式口语写作与普通话写作的内容,也反映了2... 早期白话诗集《蕙的风》是湖畔诗人汪静之的代表作,一共有若干版本,1922年亚东版、1957年人文版与1992年增订本具有较高的版本学价值。在这三个版本的校释与还原中,既彰显了对应于不同时代的白话式口语写作与普通话写作的内容,也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与50年代初、90年代初这些阶段中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变迁。《蕙的风》数个版本名同而实异,折射出诗人不同时期的审美心态与时代应对,是新诗史上诗集异动序列中的一个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的风》 白话诗集 普通话写作 版本比较
下载PDF
新旧文学的交锋——关于《蕙的风》的错位论争
4
作者 张勇 《阅江学刊》 2010年第3期142-147,共6页
中国新诗史上关于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的论争是一场偏离旨归的新旧文学的交锋。最初新文学阵营内部对《蕙的风》的诗体、内容、感情基调等方面褒贬不一,随后由新文学倡导者鲁迅、周作人等共同针对所谓的"学衡派"嫡系弟子... 中国新诗史上关于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的论争是一场偏离旨归的新旧文学的交锋。最初新文学阵营内部对《蕙的风》的诗体、内容、感情基调等方面褒贬不一,随后由新文学倡导者鲁迅、周作人等共同针对所谓的"学衡派"嫡系弟子胡梦华展开论辩,论争内容由白话诗歌审美标准延伸到新旧文学观念、文化取向和道德标准。论争过程中出现了因人废言的状况,胡梦华所提到的诗集缺点早在胡适、朱自清等人的序言中已有提及,但由于胡梦华的学术背景,导致论争偏离了文学,演变成新旧文化之争,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新旧文学争斗白热化态势,也展示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偏狭敏感的文学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的风》 学衡派 新旧交锋
下载PDF
“《蕙的风》论争”及其它
5
作者 耿宝强 《关东学刊》 2016年第4期108-113,共6页
《蕙的风》论争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与学衡派论争的延续与余绪,是文化转型时期各种文化与文学思想冲突的结果,是一代新人在新旧交替时期摸索前行的矛盾体现。周氏兄弟的唱和,是对青年诗人汪静之的保护,更是对个性解放精神的弘扬。对于促进... 《蕙的风》论争是五四新文化阵营与学衡派论争的延续与余绪,是文化转型时期各种文化与文学思想冲突的结果,是一代新人在新旧交替时期摸索前行的矛盾体现。周氏兄弟的唱和,是对青年诗人汪静之的保护,更是对个性解放精神的弘扬。对于促进青年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的风》 汪静之 胡梦华 周氏兄弟
下载PDF
湖畔诗人汪静之沉寂之原因探析——以作品《蕙的风》为视角
6
作者 张雨童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94-97,共4页
湖畔诗人汪静之自20世纪20年代初版了他轰动一时的代表作《蕙的风》之后,便沉寂于诗坛了,一生笔耕不辍的他为何不再引人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汪静之一生各时期的诗歌创作得出结论:诗人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应把握好诗歌创作的规律,在试验自己... 湖畔诗人汪静之自20世纪20年代初版了他轰动一时的代表作《蕙的风》之后,便沉寂于诗坛了,一生笔耕不辍的他为何不再引人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汪静之一生各时期的诗歌创作得出结论:诗人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应把握好诗歌创作的规律,在试验自己诗歌创作观之外更要尊重诗本身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畔诗派 汪静之 沉寂 《蕙的风》
下载PDF
爱情诗的青春品格——浅析《蕙的风》
7
作者 孙万娜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4-36,40,共4页
五四时期是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的时期。在新诗创作中,湖畔诗人的爱情诗集中体现了五四风貌。汪静之的代表作《蕙的风》描述了年轻的作者笑中含泪的恋爱历程,表现了作者直爽大胆的恋爱追求,在意象塑造、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展现了爱情诗的... 五四时期是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的时期。在新诗创作中,湖畔诗人的爱情诗集中体现了五四风貌。汪静之的代表作《蕙的风》描述了年轻的作者笑中含泪的恋爱历程,表现了作者直爽大胆的恋爱追求,在意象塑造、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展现了爱情诗的青春品格,为五四诗坛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的风》 爱情诗 青春品格
下载PDF
“只剪枝,不接木”——汪静之《蕙的风》版本变迁孔见
8
作者 王鸣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76-78,94,共4页
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在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同寻常的。它是鲁迅先生一生中亲手修改过的唯一诗集。初版前,得到叶圣陶、朱自清的关心;出版时,胡适、朱自清、刘延陵亲自为之作序;出版后,引起封建卫道士们的疯狂反击,鲁迅、周作人等专门... 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在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同寻常的。它是鲁迅先生一生中亲手修改过的唯一诗集。初版前,得到叶圣陶、朱自清的关心;出版时,胡适、朱自清、刘延陵亲自为之作序;出版后,引起封建卫道士们的疯狂反击,鲁迅、周作人等专门撰文为之辩诬。它的版本变化虽不复杂,作者的修改态度却不同一般:只剪枝,不接木。本文围绕《蕙的风》初版前后引起的反响、版本的变迁及其利弊,在遵循史料的基础上作一粗浅的管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的风》 汪静之 朱自清 1957年 接木 初版本 刘延陵 新版本 增订本 卫道士
下载PDF
冲破虚伪的真爱体验——试论汪静之的《蕙的风》
9
作者 杨泉良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34-39,共6页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又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力作。本文从《蕙的风》一书两种观念抗衡的写作背景、真诚直率的爱情内容、自由活泼的诗体形式以及在当时社会尤其是文学界产生的巨大反响等几个...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又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力作。本文从《蕙的风》一书两种观念抗衡的写作背景、真诚直率的爱情内容、自由活泼的诗体形式以及在当时社会尤其是文学界产生的巨大反响等几个方面,客观地评价了《蕙的风》在中国情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静 《蕙的风》 爱情诗 现代文学 新诗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汪静之的诗到底缠绵否?——《蕙的风》的出版运作与各家序言之校读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怀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当下许多文学史论著在评论湖畔诗人汪静之诗作风格时,往往引述不同的权威观点,特别是朱自清在《蕙的风》序言中认为汪静之书写的是"非缠绵"的恋爱,但又在《读〈湖畔〉诗集》的评论中说汪静之等四诗人的诗歌大体上具有"缠... 当下许多文学史论著在评论湖畔诗人汪静之诗作风格时,往往引述不同的权威观点,特别是朱自清在《蕙的风》序言中认为汪静之书写的是"非缠绵"的恋爱,但又在《读〈湖畔〉诗集》的评论中说汪静之等四诗人的诗歌大体上具有"缠绵"的风格。由于援引者各取所需,于是就众说纷纭了。本文通过对《蕙的风》出版运作过程的分析和作者诗风演变的辨析,揭示了造成朱自清两种相互矛盾的判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静之 《蕙的风》 序言 缠绵 引述 出版运作
原文传递
朱大枬新诗观念探究——以佚作《读〈蕙的风〉》《诗的意境》为中心
11
作者 李朝平 周长慧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0-59,共10页
1920年代初汪静之《蕙的风》曾引发一场著名的文艺论战,朱大枬《读〈蕙的风〉》亦参与其间,却长期被遗忘。文章在还原历史现场、钩沉佚文的同时,以《读〈蕙的风〉》和《诗的意境》为中心,重点探究了朱大枬的新诗观念。其本位主义文学立... 1920年代初汪静之《蕙的风》曾引发一场著名的文艺论战,朱大枬《读〈蕙的风〉》亦参与其间,却长期被遗忘。文章在还原历史现场、钩沉佚文的同时,以《读〈蕙的风〉》和《诗的意境》为中心,重点探究了朱大枬的新诗观念。其本位主义文学立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新诗本质观、有机谐和的美学观与诗性语言观以及主张新诗小说化、戏剧化的技法论自成体系、颇具特色,是对新诗理论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大枬 佚文 《蕙的风》论争 新诗观念
下载PDF
从《〈蕙的风〉序言》看文学论争的话语空间争夺
12
作者 张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97-103,共7页
胡适、朱自清、刘延陵同时为汪静之《蕙的风》作序,是想以此为平台表达各自对新诗的意见,希望以林纾、严复为代表的守旧派顺应时代潮流,改变对新诗的敌视态度,停止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这几篇序言表现了新文化运动同仁对文学论争话语空... 胡适、朱自清、刘延陵同时为汪静之《蕙的风》作序,是想以此为平台表达各自对新诗的意见,希望以林纾、严复为代表的守旧派顺应时代潮流,改变对新诗的敌视态度,停止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这几篇序言表现了新文化运动同仁对文学论争话语空间争夺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的风》 文学论争 话语空间
下载PDF
周氏兄弟与早期新诗的写作伦理——以《蕙的风》论争为视角
13
作者 宋夜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2年第3期294-305,共12页
“五四”前后,对于被“新文化”“运动”起来的“新青年”而言,新诗构成了一种广泛的吸引。思想革命造就了青年开放性的社会心理和人格想象,而新诗被认为是“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20世纪20年代初,... “五四”前后,对于被“新文化”“运动”起来的“新青年”而言,新诗构成了一种广泛的吸引。思想革命造就了青年开放性的社会心理和人格想象,而新诗被认为是“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20世纪20年代初,草创的新诗很快从白话的“实验室”里走向更为开阔的社会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兄弟 早期新诗 表现自我 写作伦理 “五四”前 《蕙的风》 社会场域 社会氛围
原文传递
湖畔风景蕙的风——汪静之致胡适札
14
作者 许宏泉 《中国书画》 2012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汪静之(1902~1996年),安徽绩溪人。参与创办晨光文学社及湖畔诗社,早期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在军中任编纂国文教官,曾任上海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江苏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静之(1902~1996年),安徽绩溪人。参与创办晨光文学社及湖畔诗社,早期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在军中任编纂国文教官,曾任上海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江苏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等。1956年后定居杭州,从事专业文学写作。著有《湖畔》(合著)、《蕙的风》、《诗歌原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静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 胡适 安徽大学 特约编辑 商务印书馆 《蕙的风》
下载PDF
汪静之《蕙的风》
15
作者 汪静之 《金桥》 2019年第8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汪静之 《蕙的风》
原文传递
也说章衣萍与鲁迅 被引量:1
16
作者 散木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68,共2页
也说章衣萍与鲁迅●散木龚明德先生《章衣萍及鲁迅》(《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12期)述章、鲁两人文事,读后有一点补充和商榷。章衣萍“五四”前后到北京,先结识了胡适(同乡)、鲁彦、孙伏园等,后来在北大旁听兼为胡适做秘... 也说章衣萍与鲁迅●散木龚明德先生《章衣萍及鲁迅》(《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12期)述章、鲁两人文事,读后有一点补充和商榷。章衣萍“五四”前后到北京,先结识了胡适(同乡)、鲁彦、孙伏园等,后来在北大旁听兼为胡适做秘书,直到1924年9月28日才由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衣萍 《鲁迅生活中的女性》 《蕙的风》 汪静之 孙伏园 鲁迅日记 有妇之夫 阿尔志跋绥夫 高长虹 许广平
下载PDF
湖畔诗人诗集版本流变及传播效果
17
作者 张元珂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28-37,共10页
湖畔诗人诗集有的仅有初版本,有的不仅有初版本,还有各种再版本或修订本。从初版到再版,其版本内部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在1920年代,其传播渠道大都是以出版社营销、个人赠阅为主,接受对象基本为文学界同仁、青年学生... 湖畔诗人诗集有的仅有初版本,有的不仅有初版本,还有各种再版本或修订本。从初版到再版,其版本内部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在1920年代,其传播渠道大都是以出版社营销、个人赠阅为主,接受对象基本为文学界同仁、青年学生和新市民,这样很容易地构成了一个由新文学作家、新式读者和出版社三方合力形成的'场域'。那么,在这个'场域'中,其接受与传播效果如何?本论文结合第一手的资料,侧重从版本和传播角度,对上述问题逐一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畔诗人 版本 传播 《湖畔》 《蕙的风》
下载PDF
蕙的风
18
作者 汪静之 《扬子江(诗刊)》 CSSCI 2017年第3期1-1,F0002,共2页
《蕙的风》,汪静之著,亚东图书馆1922年8月出版。收《蕙的风》《过伊家门外》《一对恋人》等诗100首(组),分为4辑。
关键词 《蕙的风》 亚东图书馆 汪静之 出版
原文传递
湖畔诗社汪静之
19
作者 薛家柱 《杭州》 2017年第11期48-49,共2页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在杭州大学读中文系时,就狂热地爱上诗歌,几乎阅尽中外著名诗集。当时我就知道,在西湖边诞生了我国“五四”以来最早的第一个诗歌团体一一“湖畔诗社”。由当时就读于“浙江两级师范”(后为杭州高级中学)的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在杭州大学读中文系时,就狂热地爱上诗歌,几乎阅尽中外著名诗集。当时我就知道,在西湖边诞生了我国“五四”以来最早的第一个诗歌团体一一“湖畔诗社”。由当时就读于“浙江两级师范”(后为杭州高级中学)的冯雪峰、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等四个人自发组织。当时,我从图书馆借来了我国第一本白话爱情诗集——汪静之《蕙的风》,认真拜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静之 诗社 杭州大学 《蕙的风》 50年代 “五四” 高级中学 中文系
下载PDF
我上高一那一年
20
作者 肖复兴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2年第1期7-7,共1页
主持人寄语读完《梦幻中的蓝色》,你的心灵一定会被神奇的艺术力量震撼吧。这种震撼的力量,除了来自于艺术作品和它的故事,还来自于作家肖复兴那细腻准确的感受和语言文字的传达。那么,肖复兴是怎样成长为作家的呢?在高一那年,他得到了... 主持人寄语读完《梦幻中的蓝色》,你的心灵一定会被神奇的艺术力量震撼吧。这种震撼的力量,除了来自于艺术作品和它的故事,还来自于作家肖复兴那细腻准确的感受和语言文字的传达。那么,肖复兴是怎样成长为作家的呢?在高一那年,他得到了一生中最初也是最及时最丰富的营养,这都缘于他以书为友。古语云:“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无花空折枝”。初中生朋友,相信你读了下面这篇文章,一定会获得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五四时期 《蕙的风》 郁达夫 初中生 《红烛》 《春水》 徐志摩 文化大革命 语言感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