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玄学派诗歌的意象张力和文本间性——以邓恩的《告别辞:莫伤悲》和劳伦斯的《虹桥》为例
1
作者 陈贵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6-70,89,共6页
玄学派诗歌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奇妙的诗学张力和强大的文本记忆力,玄学派诗歌不仅没有在英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的百花园中黯然凋谢,反而在历史的涤荡和沉淀中历久弥新,甚至大放异彩。作为玄学... 玄学派诗歌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奇妙的诗学张力和强大的文本记忆力,玄学派诗歌不仅没有在英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的百花园中黯然凋谢,反而在历史的涤荡和沉淀中历久弥新,甚至大放异彩。作为玄学派诗歌的先驱和大师,邓恩既为他的同辈诗人,又为他的后辈诗人提供了有本可依的范文。然而,生性敏感和超自觉的后辈诗人劳伦斯并未受传统的制约和束缚,反而在邓恩等前辈玄学派诗人"影响的焦虑"的集体作用下和充分施展个人才能的基础上,最终成了强力诗人,成了英国玄学派诗歌优良传统的继承人和开拓者,成了20世纪英国杰出的玄学派诗人。通过分析邓恩的经典玄学诗《告别辞:莫伤悲》和劳伦斯的玄学诗《虹桥》发现,邓恩所建构的天体意象、金箔意象和圆规意象与劳伦斯所建构的虹桥意象不仅具有强大的诗学张力,而且在文本的对话中呈现出明显的文本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派诗歌 意象张力 文本间性 《告别辞:莫伤悲》 《虹桥》
下载PDF
战时语境中的风景美学——论沈从文《虹桥》中的风景话语与艺教观念
2
作者 陈雪 刘泰然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沈从文的《虹桥》在战时语境中探讨风景的表征问题,作品通过奇景对主人公的启示与“自然”的再教育来打破现代艺术教育造成的区隔与遮蔽,隐含着对蔡元培、徐悲鸿等人的写实主义艺教模式的批评。无论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放弃绘画而选择民俗... 沈从文的《虹桥》在战时语境中探讨风景的表征问题,作品通过奇景对主人公的启示与“自然”的再教育来打破现代艺术教育造成的区隔与遮蔽,隐含着对蔡元培、徐悲鸿等人的写实主义艺教模式的批评。无论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放弃绘画而选择民俗研究、皈依自然,还是这一时期沈从文从民间工艺美术制作的角度重新定义写作,都意在消解文学(绘画)、民间工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界限,松动既有的艺术体制,呈现沉默的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风景话语 艺教观念 《虹桥》 沈从文
原文传递
工艺美术情境与写作的重新定位——论沈从文《虹桥》中的风景表征问题
3
作者 陈雪 刘泰然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4年第1期290-304,共15页
沈从文的《虹桥》主要取材于三位国立艺专高才生夏明、李霖灿、李晨岚在1939-1943年的一系列西南滇藏边地旅行。特别是李霖灿将边地考察时的所见所闻以书信形式随时报告给沈从文,激发了沈从文创作《虹桥》的灵感。作品中的四位主人公夏... 沈从文的《虹桥》主要取材于三位国立艺专高才生夏明、李霖灿、李晨岚在1939-1943年的一系列西南滇藏边地旅行。特别是李霖灿将边地考察时的所见所闻以书信形式随时报告给沈从文,激发了沈从文创作《虹桥》的灵感。作品中的四位主人公夏蒙、李粲、李兰和农学士小周分别以夏明、李霖灿、李晨岚以及沈从文自己为原型。根据1945年沈从文发表的《<断虹>引言》推测,《虹桥》应该是计划中的一个更大的作品《断虹》的第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创作 《虹桥》 李霖灿 国立艺专 工艺美术 重新定位 李晨 断虹
原文传递
《虹桥》——桃源梦断
4
作者 夏良清 《才智》 2009年第24期219-220,共2页
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探索是极其深刻而又富于特色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他的这种探索是不合时宜的。如果说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探索在整体上因为当时社会的巨变而归于"失败"的话,那么1946年《虹桥》的发表便象征了他的失败... 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探索是极其深刻而又富于特色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他的这种探索是不合时宜的。如果说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探索在整体上因为当时社会的巨变而归于"失败"的话,那么1946年《虹桥》的发表便象征了他的失败。对照"桃源寻梦——梦断桃源——桃源重构"这一中国作家百年精神历程模式思考,沈从文在《虹桥》之后,可以说是在这一模式之外,再次梦断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桥》 桃源 梦断
原文传递
《虹桥》内外:1940年代的边地旅行与观景主体--以李霖灿为中心
5
作者 苏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3-179,共17页
沈从文的小说《虹桥》取材于青年画家、民族学研究者李霖灿在1939—1943年进行的一系列旅行。本文以李霖灿的雪山书写为中心,说明两代作者虽都探讨了“如何表现风景”的问题,但因战时经历的不同,主体结构其实有着较大差异。对李霖灿来说... 沈从文的小说《虹桥》取材于青年画家、民族学研究者李霖灿在1939—1943年进行的一系列旅行。本文以李霖灿的雪山书写为中心,说明两代作者虽都探讨了“如何表现风景”的问题,但因战时经历的不同,主体结构其实有着较大差异。对李霖灿来说,风景的审美性逐渐转化为投入社会的激情;而沈从文则将“风景”作为永恒历史价值的象征。在写作中重思个体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这也是1940年代文学普遍的问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李霖灿 《虹桥》 风景 大后方
原文传递
“自然”的另一种解读:以沈从文《虹桥》为例
6
作者 汤骁晖 《郑州师范教育》 2014年第6期69-71,共3页
对于"自然"的关注构成了沈从文独特的文体样式,体现着作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对于现实生活的批判与理想,这一批判与理想基本指向以都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然而,在自然/乡村与现代/都市的二元对立中,人们对于"自... 对于"自然"的关注构成了沈从文独特的文体样式,体现着作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对于现实生活的批判与理想,这一批判与理想基本指向以都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然而,在自然/乡村与现代/都市的二元对立中,人们对于"自然"本身的理解势必难以摆脱这种对立结构之于"自然"意义探索的限定,且容易形成一种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需要厘清的是,作为沈从文精神文化资源的这种"自然"是怎样的?他于"自然"之中获得的启示到底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虹桥》这个文本显得非常特殊。在这里,沈从文笔下的"自然",从一种具体的自然景物不断抽象而成为启迪他理解世间秩序与原则的媒介,并最终指向对人自身的深切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虹桥》 “自然”
原文传递
观艾金梅表演有感
7
作者 邱敏舟 《剧影月报》 2004年第4期77-77,共1页
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CCTV.空中剧院》剧组进入“江苏行”,本人作为组委会成员之一,少不了对每场演出都参与组织和策划。当看到我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艾金梅演出的《虹桥赠珠》、《火凤凰》两出戏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 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CCTV.空中剧院》剧组进入“江苏行”,本人作为组委会成员之一,少不了对每场演出都参与组织和策划。当看到我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艾金梅演出的《虹桥赠珠》、《火凤凰》两出戏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愧是名家艺术,实在令人叫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金梅 京剧 表演艺术家 《虹桥赠珠》 《火凤凰》 人物塑造 演艺生涯
下载PDF
清宫朝贡故事戏《虹桥现大海》考述
8
作者 张义 《大舞台》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虹桥现大海》是典型的清宫朝贡故事戏,讲述众神仙搭起虹桥,帮助众番邦国王顺利渡海,前去神州朝贺的故事。目前所见,其剧本只有一种存世,是为嘉庆皇帝六旬万寿而准备的抄本,抄而未演。之后,道光三年对该抄本进行了贴黄、勾删两种方式... 《虹桥现大海》是典型的清宫朝贡故事戏,讲述众神仙搭起虹桥,帮助众番邦国王顺利渡海,前去神州朝贺的故事。目前所见,其剧本只有一种存世,是为嘉庆皇帝六旬万寿而准备的抄本,抄而未演。之后,道光三年对该抄本进行了贴黄、勾删两种方式的修改,供演出使用。该剧共演出四次,地点在圆明园与热河行宫的三层大戏楼,时间均为皇帝万寿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戏曲 朝贡戏 《虹桥现大海》 万寿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