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康式审视下的红字——从《被窃的信》到《红字》
1
作者 何畅 陈娇娥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86-292,共7页
霍桑是美国19世纪颇有争议的重要作家之一。当代霍桑研究开始指向象征主义研究,并开始大量引用现代及后现代结构主义理论。本文将以拉康对爱伦.坡的短篇小说《被窃的信》的解构为借鉴,以索绪尔、拉康和德里达的符号学理论为指导,对霍桑... 霍桑是美国19世纪颇有争议的重要作家之一。当代霍桑研究开始指向象征主义研究,并开始大量引用现代及后现代结构主义理论。本文将以拉康对爱伦.坡的短篇小说《被窃的信》的解构为借鉴,以索绪尔、拉康和德里达的符号学理论为指导,对霍桑的成名作《红字》中的表征——红字,进行解构,并探索此独特表征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即能指"A"的位移所赋予文本的现代感、象征感和节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红字》 拉康 《被窃的信》 能指 所指
下载PDF
结构的重复:拉康解读《被窃的信》
2
作者 刘立平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4-76,共3页
拉康通过解读爱伦.坡《被窃的信》,分析了小说中的三角型结构,这种结构不断重复出现,体现了唯实论者的无能;想象的脆弱和象征的眼力,为以后解构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 结构重复 能指 主体 《被窃的信》 小说
下载PDF
由《谈一封被窃的信》到《蝴蝶君》:对黄哲伦作品的拉康式解读
3
作者 宋美琼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6期49-51,共3页
本文通过对《谈〈被窃的信〉》与《蝴蝶君》这两个文本的分析比较,用拉康在《谈〈被窃的信〉》中所运用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后者进行解构,以避开对《蝴蝶君》的传统后殖民主义与东方主义解读,试图从个人心理的角度阐释戏剧中错综复杂的人... 本文通过对《谈〈被窃的信〉》与《蝴蝶君》这两个文本的分析比较,用拉康在《谈〈被窃的信〉》中所运用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后者进行解构,以避开对《蝴蝶君》的传统后殖民主义与东方主义解读,试图从个人心理的角度阐释戏剧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基于无意识控制下"菲勒斯"如何作用于伽里玛二十年对"蝴蝶"的畸形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君》与《被窃的信》 菲勒斯 重复场景 能指与所指
下载PDF
拉康美学的三个主题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拉康思想标志着西方哲学和美学在多方面的演进:在精神分析上的演进,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演进,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演进,从文本向图像的演进,从无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的演进。拉康对爱伦.坡的小说《被窃的信》的分析和对与视觉美学... 拉康思想标志着西方哲学和美学在多方面的演进:在精神分析上的演进,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演进,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演进,从文本向图像的演进,从无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的演进。拉康对爱伦.坡的小说《被窃的信》的分析和对与视觉美学有重要影响的观悟(gaze)理论的提出和分析,显出了其在美学上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美学位置 《被窃的信》 观悟理论
下载PDF
拉康的“三界说”与文学批评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洪霖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3-78,共6页
拉康在《被窃的信》研讨班中应用“三界说”做了最具代表性的批评实践。他将充满误认的想象界、符号主导下的象征界与不可知的实在界分别与盲目自信的王后/大臣、识破符号象征价值的大臣/迪潘和无序无知的国王/警察相对应,在文本内搭建... 拉康在《被窃的信》研讨班中应用“三界说”做了最具代表性的批评实践。他将充满误认的想象界、符号主导下的象征界与不可知的实在界分别与盲目自信的王后/大臣、识破符号象征价值的大臣/迪潘和无序无知的国王/警察相对应,在文本内搭建起文学场域内的三界,从而揭示出真正的主体正是那封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三界说 《被窃的信》 精神分析文学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