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简介
1
作者 丰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77,共1页
《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为16开精装本,正文共246页,有线图172幅,另有9个插页,文后附黑白图版440幅,定价200元。本书收录了考古研究所20世纪50年代在西安西北郊(汉长安城南郊)
关键词 《西汉礼制建筑遗址》 历史文化 大土门遗址 王莽九庙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早期礼制建筑群--芦山峁遗址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华 《丝绸之路》 2021年第2期28-29,共2页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这里曾经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是早期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是人类文明和国家起源的重要摇篮之一。根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延安境内有8545处文化遗址,仅史前遗址就有1573处。延安、榆林史前遗存数量巨...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这里曾经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是早期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是人类文明和国家起源的重要摇篮之一。根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延安境内有8545处文化遗址,仅史前遗址就有1573处。延安、榆林史前遗存数量巨大、内涵丰富,甚至超过土地条件良好的关中平原地区。据统计,每2.4平方公里就有一处史前文化遗存,位于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遗址就是典型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史前遗存 史前遗址 建筑 宝塔区 芦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说汉阳陵“罗经石”遗址的建筑设计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零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60,共10页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al plan of the so-called"Stone of Compass"Site of the Han Dynasty,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Mausoleum of Han Emperor Jing.Based on new archaeological finds published i...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al plan of the so-called"Stone of Compass"Site of the Han Dynasty,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Mausoleum of Han Emperor Jing.Based on new archaeological find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the author concludes three points:First,the square building on the site is very similar to the design of the board of Liu Bo game that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Han dynasty;Second,it also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the Han mirror with Liu Bo pattern;Third,this site has a similar layout to a famous ritual building,i.e.Wang Mang’s Ming Tang Hall. Finally,the author explores the nature of this site,and suggests that it should be the Mausoleum Temple of Han Emperor Jing,i.e.De Yang Temple,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ly plan of the Ming Tang Hall before Emperor Jing and later Mausoleum te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风格 仪性建筑 汉阳陵 "罗经石"遗址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宫殿遗址考古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庆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4-30,共7页
A capital of a dynasty was the epitome of its whole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of a dynasty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 of ancient capital site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field of Chinese historic archaeology.Imperial p... A capital of a dynasty was the epitome of its whole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of a dynasty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 of ancient capital site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field of Chinese historic archaeology.Imperial palace was the political center of the capital,so the research of palace sites could be taken as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tudy of capitals.As the main arena of the national political life,palaces were always the symbolic buildings of kingship and imperial power.Taking the character of archaeclogy into account, palaces can be chosen as a cut- in pointto study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emergence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and the forming of ancientstates. In historical studies,great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shapes of palaces in different times,the evolvement of palace layou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alace and the whole city,etc.The architectural plane of ancientpalace is mainly designed to be oblong, square and roundness ( or polygon) .The former was always chosen as the plane shape of palaces.the imperial mausoleum buildings,and the religious buildings.while the latter two were always applied to ceremonial buildings (礼制建筑 ) .Ceremonial buildings could be distinguitshed from palaces during the later period of Xia dynasty(夏代 ) at the latest.It was during the Shang dynasty (商代 ) that palaces and ceremonial buildings began to be placed in different districts.This custom was followed by most states of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东周时期 ) Through Qin(秦代 ) and Han dynasty(汉代 ) ,it was practiced as a rule in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of capitals.This process shows us that religious authority gradually became an appendage of the kingship and imp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殿遗址 考古研究所 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 二里头遗址 发掘简报 建筑 中国社会科学院 汉长安城 考古队
下载PDF
陕西三原天井岸汉代礼制建筑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5
作者 何家欢 薛程 段清波 《西部考古》 2021年第2期18-33,共16页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于2016—2017年对陕西三原天井岸汉代礼制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对天井岸遗址的地上和地下遗迹分布情况有了初步了解。遗址主体为五座呈“十”字形分布的夯土台基,在台基周边有圆形或方形的环形壕沟...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于2016—2017年对陕西三原天井岸汉代礼制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对天井岸遗址的地上和地下遗迹分布情况有了初步了解。遗址主体为五座呈“十”字形分布的夯土台基,在台基周边有圆形或方形的环形壕沟,在壕沟内外又发现数量不等的坑类遗迹、墓葬、窑址及踩踏面等。结合勘探调查中发现的绳纹板瓦、筒瓦及瓦当残片判断,该遗址可能为西汉时期一处规模宏大的国家祭祀礼制建筑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井岸遗址 汉代 建筑 壕沟 夯土
原文传递
《汉魏洛阳故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1962~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简介
6
作者 叶知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6-96,共1页
《汉魏洛阳故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1962-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本书为16开本,共456页,彩色图版4页,黑白图版196页,定价450元。
关键词 发掘报告 建筑遗址 考古 洛阳 汉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物出版社
原文传递
河南永城市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52,共6页
一、发掘的基本情况 2006年7月,河南永城市政府在芒砀山主峰上修建汉高祖刘邦的塑像时发现一处汉代大型礼制建筑基址。基址残存有平面近方形的石台基,东西长31.5、南北长33.5米.面积为1055平方米,其东北部已遭到破坏。台基四边... 一、发掘的基本情况 2006年7月,河南永城市政府在芒砀山主峰上修建汉高祖刘邦的塑像时发现一处汉代大型礼制建筑基址。基址残存有平面近方形的石台基,东西长31.5、南北长33.5米.面积为1055平方米,其东北部已遭到破坏。台基四边用凿制规整的条石垒砌成石墙,中间为原始岩体,顶部为夯土(图版拾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芒砀山 建筑 西汉时期
原文传递
汉代四神图像在礼制建筑上的应用
8
作者 宋昊 《文物天地》 2023年第12期61-65,共5页
中国古代社会崇尚礼仪,并以礼仪制度来约束臣民,区分社会阶级,权利、规范伦理道德、衣食住行无一不被礼制所约束,建筑自然是礼制中的组成部分。根据文献与现代考古研究,墓葬、门阙、宫室等建筑都属于礼器(礼制建筑)。在近年汉代考古工作... 中国古代社会崇尚礼仪,并以礼仪制度来约束臣民,区分社会阶级,权利、规范伦理道德、衣食住行无一不被礼制所约束,建筑自然是礼制中的组成部分。根据文献与现代考古研究,墓葬、门阙、宫室等建筑都属于礼器(礼制建筑)。在近年汉代考古工作中,汉代建筑上的四神图像极多,且常见于墓葬、门阙、宫室等礼制建筑上,通过研究可知,四神图像应是作用于礼制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四神 建筑 汉长安城遗址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学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展岳 张建民 《考古》 1960年第7期36-39,73+8,共6页
一汉长安城南郊(今西安西郊)汉代礼制建筑遗址群,早在1956年就被发现了,当时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作过钻探,并写出报导。及至1958年10月,才由我队开始进行发掘。在发掘期间,又有新的发现。直到现在,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由于各方... 一汉长安城南郊(今西安西郊)汉代礼制建筑遗址群,早在1956年就被发现了,当时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作过钻探,并写出报导。及至1958年10月,才由我队开始进行发掘。在发掘期间,又有新的发现。直到现在,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由于各方面的关切与支持,我们曾把发掘消息先后在科学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上作过简短报导,并经北京新华社发出新闻稿。这些报导,都嫌过于简略,为着使各方面同志对其中已发掘的一组建筑群有个较具体的了解,有助于共同研究讨论,特作如下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汉长安城 建筑技术 发掘简报 建筑形式 柱础 遗址 厅堂 围墙 陕西省
原文传递
陕西发现以汉长安城为中心的西汉南北向超长建筑基线 被引量:60
10
作者 秦建明 张在明 杨政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15,共12页
1993年10月,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文物调查研究室组成调查组,对三原县嵯峨乡天井岸村的古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几组西汉大型建筑群的轴线竟与汉长安城南北轴线相合。调查结果证实,西汉时期曾经存在一条超长距离的南北向建筑基线。... 1993年10月,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文物调查研究室组成调查组,对三原县嵯峨乡天井岸村的古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几组西汉大型建筑群的轴线竟与汉长安城南北轴线相合。调查结果证实,西汉时期曾经存在一条超长距离的南北向建筑基线。这条基线通过西汉都城长安中轴线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基线 超长建筑 子午谷 西汉初期 建筑 都城 地理坐标 陕西省 考古调查
原文传递
关于王莽九庙的问题——汉长安城南郊一组建筑遗址的定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展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1-268,共8页
五十年代后期,我们在今西安城西北郊、原汉代长安城南郊发掘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群,其中有一组建筑遗址非常引人注目。这组建筑遗址位于汉长安城安门和西安门南出一公里许的平行线内,由十一个大小相仿的"回"字形建筑所组成。在... 五十年代后期,我们在今西安城西北郊、原汉代长安城南郊发掘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群,其中有一组建筑遗址非常引人注目。这组建筑遗址位于汉长安城安门和西安门南出一公里许的平行线内,由十一个大小相仿的"回"字形建筑所组成。在这十一个建筑的四周,还环以大围墙。紧靠南边大围墙的正中,又有一个比这十一个建筑约大一倍的建筑。为了便于叙述,我们把北边的十一个依次编为1—11号建筑遗址,南边的大遗址编为12号(图一)。 1960年,当这组建筑遗址发掘基本结束时,我们曾发表一个简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汉长安城 遗址 王莽 建筑 遗址 发掘 定名 围墙 明堂
原文传递
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宽 《文物》 1982年第1期31-37,共7页
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的出土,引起了考古学界对于先秦墓上建筑的重视。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殷代墓地上已有建筑出现,有些殷墓上有夯土台基和柱洞、砾石柱础等建筑遗迹,例如安阳小屯的妇好墓(即小屯5号墓)和大司空村的311号、312号墓... 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的出土,引起了考古学界对于先秦墓上建筑的重视。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殷代墓地上已有建筑出现,有些殷墓上有夯土台基和柱洞、砾石柱础等建筑遗迹,例如安阳小屯的妇好墓(即小屯5号墓)和大司空村的311号、312号墓等等。当时墓地上还没有高起的坟丘(封土堆),建筑就在墓圹上面和填土相连的夯土台上。西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寝 已有建筑 祭祀 陵墓 西汉 宗庙 先秦 春秋时代 享堂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毓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2-75,55,共5页
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李毓芳汉长安城是西汉王朝的首都,是西汉一代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张骞通西域后,又成为著名的国际城市,与西方的历史名城罗马并称为当时世界上东、西方两个大都会。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西... 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李毓芳汉长安城是西汉王朝的首都,是西汉一代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张骞通西域后,又成为著名的国际城市,与西方的历史名城罗马并称为当时世界上东、西方两个大都会。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西汉初年,刘邦定都长安,首先以秦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未央宫 考古发掘 甘泉宫 遗址 上林苑 昆明池 夯土台基 建筑 宫城
下载PDF
灵台辩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春萍 《古建园林技术》 1995年第1期34-35,19,共3页
灵台辩曹春萍明堂、辟雍和灵台是两汉的重要礼制建筑,但长期以来对于灵台这一概念的解释一直有着歧义,对灵台的发展、演变也模糊不清,因而对其用途、性质的阐述出颇多不确切之处。本文就有关灵台的发展、演变及西汉灵台的建置略作分... 灵台辩曹春萍明堂、辟雍和灵台是两汉的重要礼制建筑,但长期以来对于灵台这一概念的解释一直有着歧义,对灵台的发展、演变也模糊不清,因而对其用途、性质的阐述出颇多不确切之处。本文就有关灵台的发展、演变及西汉灵台的建置略作分析。以求教于方家。一、《诗·大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台 建筑 夯土台基 王莽 《诗》 观察天文 西汉长安 汉明帝 性质和用途 《诗序》
下载PDF
陕西三原天井坑遗址坑底结构的天文意义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曲安京 段清波 陈镱文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9-52,共4页
关于陕西三原天井坑遗址的讨论,最早见于秦建明等学者的文章。该作者发现,天井坑与秦岭山麓子午谷口的连线是一条长74公里的正南北方向的直线,与汉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重合。由此推测,这是一条西汉时期人为设计的正南北方向的超长的建筑... 关于陕西三原天井坑遗址的讨论,最早见于秦建明等学者的文章。该作者发现,天井坑与秦岭山麓子午谷口的连线是一条长74公里的正南北方向的直线,与汉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重合。由此推测,这是一条西汉时期人为设计的正南北方向的超长的建筑基线。同时,将天井坑定位为汉代礼制建筑遗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子午谷 南北中轴线 西汉时期 建筑 陕西三原 天井 遗址
原文传递
西安“大土门遗址”为汉末“元始明堂”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瑞 《秦汉研究》 2007年第1期151-184,共34页
上世纪50年代,随着西安地区建国后第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来临,位于汉长安城南郊的一系列汉代礼制建筑在大规模建设中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在经过艰苦科学的清理后,它们成为今天研究汉代礼制建筑最重要的学术资料③。在这些经钻探或发掘的礼... 上世纪50年代,随着西安地区建国后第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来临,位于汉长安城南郊的一系列汉代礼制建筑在大规模建设中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在经过艰苦科学的清理后,它们成为今天研究汉代礼制建筑最重要的学术资料③。在这些经钻探或发掘的礼制建筑遗址中,位于最东侧的建筑过去学者在讨论时一般称之为'大土门遗址'。它位于'现西安市郊的西北部,东距玉祥门约1.5公里,北距汉代长安城故址约1公里余,南邻大土门村。'其于1956年7月开始发掘,到1957年10月发掘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经济 长安城 土门 建设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直根系”的考古学新解——兼谈牛河梁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笑冰 王轩龙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虽然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地处史书记载的中心之外,活跃在这一区域的红山文化的重要特征却显示其不仅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精神内涵的贡献者,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从古代礼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筑特征与规范... 虽然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地处史书记载的中心之外,活跃在这一区域的红山文化的重要特征却显示其不仅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精神内涵的贡献者,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从古代礼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筑特征与规范两个方面入手,结合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的最新收获,以新的考古资料论证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直根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牛河梁遗址新的考古发现显示,红山社会对祭祀礼仪和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完善的礼制雏形;第一地点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是传统大型礼仪建筑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直根系 牛河梁遗址 红山社会 建筑
原文传递
汉长安城未央宫布局形制初论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庆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115-1124,共10页
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从某种角度说形成于汉代。汉代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大多创立或形成于这一时期。因而可以说,汉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西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从某种角度说形成于汉代。汉代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大多创立或形成于这一时期。因而可以说,汉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汉长安城是西汉王朝首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央宫 汉长安城 宫城 建筑 古代都城 西汉王朝 遗址 周长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舞阳贾湖遗址发掘的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汝祚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的史前考古,近年来有着重大的突破,主要的有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发现有50多平方公里,规模巨大的坛、庙、冢礼制建筑遗迹,并且还发现了铜器和炼铜遗址。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大墓都埋葬在面积有数千平方米的土筑高台上,还可能... 中国的史前考古,近年来有着重大的突破,主要的有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发现有50多平方公里,规模巨大的坛、庙、冢礼制建筑遗迹,并且还发现了铜器和炼铜遗址。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大墓都埋葬在面积有数千平方米的土筑高台上,还可能有一定规律的礼制性建筑和刻划在陶器上的象形符号或原始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湖遗址 原始文字 陶器 裴李岗文化 红山文化 随葬器物 炼铜遗址 仰韶文化 建筑 龟甲
原文传递
余杭反山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像形纹新释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汝祚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40,共6页
余杭反山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像形纹新释吴汝祚中国玉器的产生,在时代上以辽宁阜新查海和内蒙赤峰市兴隆洼两遗址发现的玉器为最早,距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了。查海发现的玉器已作鉴定,全是真玉(软玉)①,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已能识... 余杭反山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像形纹新释吴汝祚中国玉器的产生,在时代上以辽宁阜新查海和内蒙赤峰市兴隆洼两遗址发现的玉器为最早,距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了。查海发现的玉器已作鉴定,全是真玉(软玉)①,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已能识别玉石的不同。器形有匕、管、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墓地 河姆渡遗址 福泉山 太阳神 玉琮 建筑 地质考古学 玉器 巫术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