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经》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地位变迁看小说意蕴的转换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胜 赵毓龙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0-165,共6页
《心经》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或隐或显,近乎无处不在。然而,其地位和作用却随着文本性质的转变而有所升降和转移。这种升降和转移正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取经故事由宗教、历史故事蜕变为文学故事的轨迹。通过《心经》地位的变迁,我们... 《心经》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或隐或显,近乎无处不在。然而,其地位和作用却随着文本性质的转变而有所升降和转移。这种升降和转移正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取经故事由宗教、历史故事蜕变为文学故事的轨迹。通过《心经》地位的变迁,我们可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由百回本小说最终实现的意蕴转换,即在围绕小说文学意蕴而生成的"交流渠道"中,创作者、文本、读者之间是如何实现一种"自觉的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经》 《西游记》成书 意蕴转换
下载PDF
西方文论视阈中的《西游记》成书考察
2
作者 竺洪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9,共7页
《西游记》成书研究面临困境:既有的阶段划分不为认同,相关"新史料"遭到质疑,对其经典化机制的认识至今模糊不清。在这一背景下,引入当下西方文论的新视阈、新方法成为必要的选择。"互文六法"和拼贴法在文学理念与... 《西游记》成书研究面临困境:既有的阶段划分不为认同,相关"新史料"遭到质疑,对其经典化机制的认识至今模糊不清。在这一背景下,引入当下西方文论的新视阈、新方法成为必要的选择。"互文六法"和拼贴法在文学理念与创作技法两方面揭示出《西游记》演化的内部机制,现代经典理论从"经典的修复"与"经典的再生"两重流向印证了《西游记》长达千年的演化史和作为伟大文学经典的当代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成书 互文性 拼贴法 经典的修复 经典的再生
下载PDF
说唱“宝卷”对《西游记》成书影响的再思考
3
作者 张增赋 《明清小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3,共9页
宝卷是明清时期民间活动的说唱音乐之底本,也昭示了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取经故事渊源有自。本文援引《销释真空宝卷》《佛门取经道场》《佛门西游慈悲宝卷道场》《佛门取经道场》《瑜伽取经道场》等说唱宝卷所记西游题材故事,与吴承... 宝卷是明清时期民间活动的说唱音乐之底本,也昭示了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取经故事渊源有自。本文援引《销释真空宝卷》《佛门取经道场》《佛门西游慈悲宝卷道场》《佛门取经道场》《瑜伽取经道场》等说唱宝卷所记西游题材故事,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杨景贤杂剧《西游记》等互相印证,还原明代宝卷中所载民间西游题材故事与文人西游作品之间的交叉互渗,进一步阐发宝卷等民间说唱作品对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成书的影响,以期梳理出从民间西游题材故事到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一条演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宝卷” 活化石 交叉互渗 《西游记》成书 演进线索
原文传递
新见石刻画像《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辨识 被引量:3
4
作者 蔡铁鹰 吴明忠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9-31,共3页
悄然现身的《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虽然缺失了确凿的年代证据,但仍可判为金代石刻画像,它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幅四人一马取经图,对于《西游记》成书研究有重要意义。判其为金代画像的证据:一是山西金元《礼节传簿》中的队戏《唐僧西天取... 悄然现身的《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虽然缺失了确凿的年代证据,但仍可判为金代石刻画像,它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幅四人一马取经图,对于《西游记》成书研究有重要意义。判其为金代画像的证据:一是山西金元《礼节传簿》中的队戏《唐僧西天取经》和元代磁枕取经图证明,四人一马取经图在元代之前已经产生;二是该图表现的是明确的归程故事,以白马驮经为主要特征,至元代白马的功能已开始向骑乘转化,因此它无疑为早期作品;三是孙悟空头戴的"东坡巾"盛行在宋金,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元代变异汉服,已经少有这种巾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僧师徒取经归程图》 《西游记》成书研究 金代石刻画像
下载PDF
论陈毓罴先生的学术研究
5
作者 孙丽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85,共5页
在20世纪60至90年代,红学研究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跌宕,陈毓罴先生见证了这一过程。其红学研究独立不倚,能够摆脱时政影响,潜心深入探讨关于《红楼梦》的版本、成书以及作者身世等基础性课题,获得扎实厚重的研究成果,就并非偶然。从陈毓罴... 在20世纪60至90年代,红学研究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跌宕,陈毓罴先生见证了这一过程。其红学研究独立不倚,能够摆脱时政影响,潜心深入探讨关于《红楼梦》的版本、成书以及作者身世等基础性课题,获得扎实厚重的研究成果,就并非偶然。从陈毓罴先生治学路径与方法来看,他是秉承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唯实精神,也汲取了域外文艺理论精髓,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又辅之以周全翔实的文献考证,这使他的研究既大处落墨又针脚细密,总是能够把握红学研究的前沿问题。陈毓罴先生的红学研究立足于历史文化和民俗的土壤,为我们发掘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微内蕴,保持着传统的延续递嬗性。陈先生的《西游记》、《浮生六记》研究也别开生面,影响广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研究 文献考证 《西游记》成书 《浮生六记》残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