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道岬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摹本溯源——日本知恩院藏本图像分析与现状模写
1
作者 蓝帅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4期117-125,共9页
日本知恩院藏朝鲜初期《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是流失于海外的朝鲜时期佛画之一,画面参照《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绘制了“拔苦”“与乐”以及“成愿”场面。经考证,“知恩院藏本”画面构成多借鉴于我国明朝早期的《普门品》... 日本知恩院藏朝鲜初期《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是流失于海外的朝鲜时期佛画之一,画面参照《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绘制了“拔苦”“与乐”以及“成愿”场面。经考证,“知恩院藏本”画面构成多借鉴于我国明朝早期的《普门品》版画,并通过画面的再组合,形成了富有特点的独幅普门品经变形式。其山水排布继承了李郭派的画风,即鬼面石、蟹爪枝的绘画风格,但山石的皴法多运用短线与墨点堆积的皴法方式让岩石显得更加厚重且富有质感,被认为是受朝鲜时期安坚画派影响下而出现的独特画法。本尊为朝鲜时期典型的正面像水月观音绘制方式,与我国法海寺水月观音有一定的亲缘性。韩国道岬寺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为2005年韩国梵海文化财研究所绘制的知恩院藏本的现状模写摹本,底稿绘制、色表调制等皆在日本境内完成,并运用了传统的模写技术。虽然现代科技可以使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但是绘画类文物的模写仍具有不可替代性。“道岬寺摹本”为韩国乃至整个东亚圈的绘画类文物临摹提供了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帧》 道岬寺 知恩院 朝鲜佛画 现状模写 绘画类文物
下载PDF
俄藏敦煌《觀世音經》寫本綴合與定名
2
作者 張炎 《中国四库学》 2023年第1期212-250,共39页
《觀世音經》是從《妙法蓮華經》獨立出來的單行本,因首題、經文内容與《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相同,敦煌文獻中常難以區分。以俄藏敦煌《觀世音經》寫本爲中心,通過殘字契合、内容相續、行款相同、書風字迹近似、卷面印記... 《觀世音經》是從《妙法蓮華經》獨立出來的單行本,因首題、經文内容與《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相同,敦煌文獻中常難以區分。以俄藏敦煌《觀世音經》寫本爲中心,通過殘字契合、内容相續、行款相同、書風字迹近似、卷面印記拼合等不同角度的比較分析,可將該經敦煌寫本83號綴合爲23組,區判目前敦煌文獻圖録中誤定爲《妙法蓮華經》的《觀世音經》殘卷或殘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觀世音經》 敦煌寫本 綴合 定名
下载PDF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词语札记 被引量:4
3
作者 范崇高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是在我国久已失传而新近从日本介绍回国的南朝小说 ,书中保存了不少南北朝时期使用的较为特殊的词语。本文考释了十一条这类词语 ,同时对《汉语大词典》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 词语 小说 佛教 语法 词义 注释 “居” “旱燥” “人骑” “主人母” “越”
下载PDF
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感应征验母题——以《观世音经》的盛行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惠卿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7-30,共4页
将一些神奇事件的发生归因于佛与众生的心有灵犀,这是佛教感应观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与中土早已有之的感应学说相契合,在佛教大盛的六朝对士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直接表现就是六朝小说中产生了感应征验母题,这一母题一般由民众陷入困厄... 将一些神奇事件的发生归因于佛与众生的心有灵犀,这是佛教感应观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与中土早已有之的感应学说相契合,在佛教大盛的六朝对士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直接表现就是六朝小说中产生了感应征验母题,这一母题一般由民众陷入困厄,归心释氏乞求保佑解救,菩萨显灵使其脱离困厄三个环节构成,对后来的感应小说创作影响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文学 六朝小说 感应 《观世音经》 母题
下载PDF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副词定量分析研究
5
作者 毛元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6-50,共5页
以《观世音应验记三种》中的副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调查的静态描写、举例说明的动态分析以及共时历时的比较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定量研究,旨在揭示中古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副词发展和运用的某些特点。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中古副词 继承和发展
下载PDF
观世音
6
作者 了明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10年第1期59-59,共1页
智慧的目光,日月也没她明亮;悲悯的情怀,海洋也比不上她宽广;她有求必应,慈威如绵绵不绝的佛光度化众生离苦得乐。她宝相庄严,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为我们指引通向般若彼岸的解脱大道。念一声神奇的咒语“畔玛尼呗美畔”,让我... 智慧的目光,日月也没她明亮;悲悯的情怀,海洋也比不上她宽广;她有求必应,慈威如绵绵不绝的佛光度化众生离苦得乐。她宝相庄严,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为我们指引通向般若彼岸的解脱大道。念一声神奇的咒语“畔玛尼呗美畔”,让我们漂泊的心找到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 私人收藏 大化石 陈标
下载PDF
古籍整理的精品——评董志翘先生的《〈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建华 《泰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41-144,共4页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凭借国内难得一见的版本,融会中古汉语语言文字研究的成果,后出转精。对于中古的新词和新义,是书大多举出一二个时代相近的他书例证,可谓尽词汇研究之能事。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古籍整理 中古汉语
下载PDF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量词研究
8
作者 郭乃鑫 丁雪梅 《文教资料》 2013年第32期132-134,共3页
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本文选取中古时期语料《观世音应验记三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量词进行分类描写,力求展现各类量词在书中的使用情况,并以此来管窥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的部分特征。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量词 分类描写
下载PDF
观音传说丝路传承的历史见证——从《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谈起
9
作者 王锦刚 翟风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3期35-42,共8页
《观世音应验记》是日本保留的我国六朝时期观音应验传说故事集。它的发现成为观音传说在丝绸之路上不断传入、传承、演变的历史见证。《观世音应验记》从"观世音"名号的流传,到《观音经》《高王经》等佛教伪经的流行,以及《... 《观世音应验记》是日本保留的我国六朝时期观音应验传说故事集。它的发现成为观音传说在丝绸之路上不断传入、传承、演变的历史见证。《观世音应验记》从"观世音"名号的流传,到《观音经》《高王经》等佛教伪经的流行,以及《观世音应验记》本身流传日本的事实,都证明了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对于观音传说本土化的重大影响。《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表明,中国观音传说的产生、传承和演变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互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 观音传说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试谈《观世音应验记三种》中“大”、“相”作状语的情况
10
作者 施璟玥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4期112-113,共2页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通过列举和分析材料,试谈书中“大”和“相”作状语时的情况。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语法现象 “大” “相” 状语
下载PDF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的宗教史意义探赜
11
作者 谷文彬 《中国佛学》 2021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作为六朝佛教灵验类小说的代表作,不仅为研究这类小说乃至佛教文学提供了鲜活样本,还作为建构佛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使一度为上层社会垄断的佛教文化知识,以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流播于民众之间。既推广、普及...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作为六朝佛教灵验类小说的代表作,不仅为研究这类小说乃至佛教文学提供了鲜活样本,还作为建构佛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使一度为上层社会垄断的佛教文化知识,以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流播于民众之间。既推广、普及了佛教,也见证了佛教在六朝的发展,勾勒出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轨迹。与此同时,它还为道教弘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样本,在宗教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佛教中国化 宗教史意义
下载PDF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刊刻及相关问题
12
作者 吴海萍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1,共7页
通过对观音变相图《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刊刻过程及施资刊刻者程大约的深入研究,本文认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的刊刻经历了万历末期初刻、天启初年补刻及1939年增刻的历史过程;该书现存内容包括丁云鹏对李龙眠画观... 通过对观音变相图《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刊刻过程及施资刊刻者程大约的深入研究,本文认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的刊刻经历了万历末期初刻、天启初年补刻及1939年增刻的历史过程;该书现存内容包括丁云鹏对李龙眠画观音三十二相的临摹、焦竑撰写的《李龙眠画观世音菩萨三十二赞》两个方面;而将《大悲心忏》与观音菩萨三十二相赞合本刊刻则是程大约基于个人佛教信仰的首创性宗教信仰实践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 程大约 焦竑 顾起元
原文传递
山西省和顺县沙峪摩崖造像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共18页
山西省和顺县境内,分布着大量北朝至隋代的摩崖造像,沙峪摩崖造像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处,从现存造像铭文看,开始营建的时间上限是北魏永安二年(529),下限是隋开皇十年(590)。该摩崖造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造像保存相对完好,有大量... 山西省和顺县境内,分布着大量北朝至隋代的摩崖造像,沙峪摩崖造像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处,从现存造像铭文看,开始营建的时间上限是北魏永安二年(529),下限是隋开皇十年(590)。该摩崖造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造像保存相对完好,有大量的题记铭文;二、北魏永安二年张还香等人所刻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品经文,是目前国内已知有确切纪年的早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刻经,对研究中国早期的佛教刻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隋开皇年间的塔形龛,其独特的造型样式,在国内佛教造像题材中少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四、家族性的造像铭文,对于研究山西境内北朝、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以及地理、行政沿革提供了新的资料。该处摩崖造像暴露于野外,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风化剥落严重,亟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顺县 沙峪摩崖造像 北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刻经 隋代塔形龛
下载PDF
Music in Prehistoric Armenia
14
作者 Ani Petrosyan Arsen Bobokhy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4期259-265,共7页
Within the syncretic world view of prehistoric people, there was an inseparable link between word, song, and dance Hence it is not easy for the modern researcher to outline the border between these spheres. Using inte... Within the syncretic world view of prehistoric people, there was an inseparable link between word, song, and dance Hence it is not easy for the modern researcher to outline the border between these spheres. Using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s, present paper touches the case of Armenian monodic music. Through analysis of song types (concerning labour, funeral, wedding, belief, worship, magic, mythology, epic, and dance), music representatives, music performance place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an attempt is made to consider the phenomenon within certain temporal borders. It turns out that the folk and folk-professional realistic music is simple and static in its essence and includes the invariant component of local culture, going back to the period of formation of early farming communities. Meanwhile with emerging social complexity since the Bronze Age, new and various forms of musical performance come to ex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music ethno-historical approach ARMENIA
下载PDF
Musical Traditions of Tengrianism
15
作者 Bakhtiyar Amanzhol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期46-54,共9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usical tradition, widespread in the giant habitat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from theUrals in the east to the Pacific and even capturing the regions of North America. The author considers mu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usical tradition, widespread in the giant habitat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from theUrals in the east to the Pacific and even capturing the regions of North America. The author considers music as areflection of worldview and religion. For this purpose the author uses a method of comparison of a mythological picture of the world and properties of musical language. An important element linking the two areas is vertical. In mythology, this is turning the world on several floors in which the world of people occupies the middle one. At the level of music--it is the vertical of overtone sound row. The initial timbre ideal of this tradition are th esounds of throat singing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vertical of the universe and consciousness used as an important formativ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Model.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considers a materialization of musical consciousness in musical instruments. For this purpose, eight instruments under different names are selected andpresented in musical cultures of people. This allows the author to create the card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engri conscious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ical language vertical of overtone sound row worldview of Tengry throat singing
下载PDF
“芳判”再辨
16
作者 董志翘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5-610,640,共7页
齐梁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中有“槛外墙上大有芳判,见道人在芳上行”一语。其中的“芳判”,有人认为是“旁通(蒺藜)”之音转,有人认为是“芳刺”之,有人认为是“茅刺”之讹,迄今莫衷一是。今从俗字字形、汉语词汇史、语境、写本用字... 齐梁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中有“槛外墙上大有芳判,见道人在芳上行”一语。其中的“芳判”,有人认为是“旁通(蒺藜)”之音转,有人认为是“芳刺”之,有人认为是“茅刺”之讹,迄今莫衷一是。今从俗字字形、汉语词汇史、语境、写本用字等方面进一步证明:“芳判”当为“棘刾”之俗写“芳刾”之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观世音应验记》 芳判 芳刾 棘刺
原文传递
南朝人撰三种《观世音应验记》词义琐记六则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一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由孙昌武先生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出版的《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是20世纪40年代才在日本发现、近年来始介绍回我国的久佚的南朝小说,作者分别是南朝宋傅亮(撰《光世音应验记》7条,下简称《光》)、张演(撰《续光世音应验记)10条,... 由孙昌武先生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出版的《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是20世纪40年代才在日本发现、近年来始介绍回我国的久佚的南朝小说,作者分别是南朝宋傅亮(撰《光世音应验记》7条,下简称《光》)、张演(撰《续光世音应验记)10条,下简称《续》)和南朝齐陆杲(撰《系观世音应验记》69条,下简称《系》)。其中一些故事已见载于同时或稍后一些的《宣验记》、《冥祥记》(均已佚,《古小说钩沉》有辑本)等中土小说以及《高僧传》、《观音义疏》、《法苑珠林》、《续高僧传》、《法华传记》等佛典,可与这些作品作比较研究。①另有不少内容系首次披露,属于新近的语料,为此前研究者及辞书编纂者所未见,弥足珍贵。原写卷错误较多,感谢点校者的努力和辛勤劳动,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 词义 南朝时期 古代词语 中华书局
原文传递
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 被引量:2
18
作者 辛德勇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明朝万历帝王皇后在万历二十年刊刻的《观世音感应灵课》,附有王皇后的一篇刊刻题记。《观世音感应灵课》的万历原刻本,今未见著录,或者已经佚失不传,亦未可知。本文使用民国徐乃昌影印本,通过分析相关历史事实,指出这篇题记反映了在“... 明朝万历帝王皇后在万历二十年刊刻的《观世音感应灵课》,附有王皇后的一篇刊刻题记。《观世音感应灵课》的万历原刻本,今未见著录,或者已经佚失不传,亦未可知。本文使用民国徐乃昌影印本,通过分析相关历史事实,指出这篇题记反映了在“争国本”事件中,王皇后所处的危险境地及其心态,是研究“争国本”事件一份难得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感应灵课》 明朝 “争国本”事件 万历时期 常洛
原文传递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疑难词句试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崇高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0,共5页
南朝人撰写的三种《观世音应验记》是在我国久已失传而新近从日本介绍回国的与佛教有关的小说。本文就其中尚有疑问的九条词句进行考释,以期对该书语言和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词句 校勘 考释
原文传递
再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
20
作者 张雪松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5,共7页
本文在辛德勇教授《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一文的研究基础上,从民国年间翻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出发,讨论了民国年间高僧印光法师与民间占卜信仰的关系;以及晚明围绕万历皇帝立储问题展开的宫廷斗争,明末高僧... 本文在辛德勇教授《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一文的研究基础上,从民国年间翻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出发,讨论了民国年间高僧印光法师与民间占卜信仰的关系;以及晚明围绕万历皇帝立储问题展开的宫廷斗争,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紫柏真可都牵扯其中,德清发配岭南,真可竟冤死于妖书案中。笔者希望管中窥豹,向读者展现佛教游走于中国大、小传统中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感应灵课》 印光 妖书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