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言诵读古诗对声韵的作用和在当代的社会意义——以华容方言诵读《观刈麦》为例
1
作者 王珏 余丞林 +3 位作者 唐成 肖海斌 刘惠娟 隗宁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期49-51,共3页
方言诵读古诗能带给人有别于普通话诵读古诗的独特感受,其对古诗声韵的作用和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值得我们的探索和研究。本论文以华容方言诵读古诗《观刈麦》为例,分析了华容方言诵读古诗与普通话诵读古诗的区别及其原因。通过华容方言与... 方言诵读古诗能带给人有别于普通话诵读古诗的独特感受,其对古诗声韵的作用和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值得我们的探索和研究。本论文以华容方言诵读古诗《观刈麦》为例,分析了华容方言诵读古诗与普通话诵读古诗的区别及其原因。通过华容方言与古代韵书《广韵》的比较,探寻了华容方言对《观刈麦》历史诵读的还原。还有通过对方言诵读古诗在当代社会具体意义的举例,用以增强人们对方言诵读古诗这一形式的认同,从而为研究方言诵读古诗的内在意蕴和对方言诵读古诗的推广,提供积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刈麦》 声韵 华容方言 诵读古诗
下载PDF
浅切、平俗表象下的艺术暗潮——白居易《观刈麦》艺术表现力赏析
2
作者 汲安庆 陈晓霞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4-48,共5页
对白居易的新乐府讽喻诗,人们历来看重其时代意义、人民性之类,对艺术表现力则多不以为然。这从“浅切”“俗”“老妪能解”“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平直有余而含蓄不足”等评价中,不难一窥消息。白氏在《和答诗十首序》中也承认“患... 对白居易的新乐府讽喻诗,人们历来看重其时代意义、人民性之类,对艺术表现力则多不以为然。这从“浅切”“俗”“老妪能解”“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平直有余而含蓄不足”等评价中,不难一窥消息。白氏在《和答诗十首序》中也承认“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意即不够蕴藉,缺乏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力 “俗” 《观刈麦》 白居易 赏析 表象 讽喻诗 新乐府
下载PDF
《观刈麦》教学设计
3
作者 郭斌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3年第9期27-28,共2页
一、基本思路《观刈麦》是白居易作的一首叙事讽喻诗。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田中拾麦的可怜与悲苦,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字句通俗,但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可供教者大... 一、基本思路《观刈麦》是白居易作的一首叙事讽喻诗。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田中拾麦的可怜与悲苦,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字句通俗,但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可供教者大胆尝试、自由发挥的余地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课改试教素材。教者可以跳出框框,打破常规,书上有的和学生会的少讲少练,大胆取舍,尽量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当好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尽可能不落俗套,上出个性。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刈麦》 教学设计 讽喻诗 自由发挥 学生会 白居易 感染力 设计者
下载PDF
《观刈麦》课堂实录及点评
4
作者 李凤 郭志明 《基础教育课程》 2015年第11期36-42,共7页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还记得这段文字吗?生表情备异,似乎很生疏。 师:提醒一下,上学期,我们曾读过一篇散文。
关键词 《观刈麦》 课堂实录 上学期 同学
下载PDF
从《观刈麦》看白居易的农税思想
5
作者 孟祥光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很多言及农民在重税之下的困境,且不乏晓畅易读的佳作,《观刈麦》即为其中之一,通过解读诗歌背后的创作心境当能以小窥大,揭示作者农税思想之一斑。该文即试图分析白居易在本诗创作过程中,体认民生疾苦的同时...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很多言及农民在重税之下的困境,且不乏晓畅易读的佳作,《观刈麦》即为其中之一,通过解读诗歌背后的创作心境当能以小窥大,揭示作者农税思想之一斑。该文即试图分析白居易在本诗创作过程中,体认民生疾苦的同时所表达的农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观刈麦》 农税思想
下载PDF
诗画同源尽抒民间悲苦 异曲同工彰显人文关怀——对白居易诗《观刈麦》与米勒画《拾穗者》的比较
6
作者 王军 王琦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7期106-108,共3页
我国9世纪唐代诗人白居易和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一位用诗,一位用画,虽然时隔千年,远隔万水千山,却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一幅惊人相似的麦农的现实生活图景。这就是白居易的《观刈麦》和米勒的《拾穗者》。诗画所反映出的是相似的现实... 我国9世纪唐代诗人白居易和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一位用诗,一位用画,虽然时隔千年,远隔万水千山,却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一幅惊人相似的麦农的现实生活图景。这就是白居易的《观刈麦》和米勒的《拾穗者》。诗画所反映出的是相似的现实图景,相同的人文情结使这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伟大艺术家得以神遇。诗画同源尽抒民间悲苦,异曲同工彰显人文关怀,是《观刈麦》和《拾穗者》给我们的现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穗者》 《观刈麦》 人文关怀 异曲同工 诗画 米勒 悲苦 同源
下载PDF
为人正直善良 为官廉政清明——白居易诗《观刈麦》导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樟清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第11期3-3,共1页
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人正直善良.为官廉政清明,有诗为证,《观刈麦》便是一例。该篇写于公元807年。时年36岁,时任周至县尉(帮助知县审判案子)。全诗共26句。根据诗意内容可划分四个段落:句1-4为小序。句5-12观刈麦。句13—20访拾麦... 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人正直善良.为官廉政清明,有诗为证,《观刈麦》便是一例。该篇写于公元807年。时年36岁,时任周至县尉(帮助知县审判案子)。全诗共26句。根据诗意内容可划分四个段落:句1-4为小序。句5-12观刈麦。句13—20访拾麦穗者,句21-26观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刈麦》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善良 正直 清明 廉政 导读
下载PDF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8
作者 蔡向红 《语文知识》 2015年第12期22-23,共2页
白居易的诗歌向来以“老妪都解”著称,《观刈麦》就是如此。今天的读者依然认为其主题清晰明了,然而常忽视其平淡处的奥妙。笔者以为该诗中几组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对于其主题的理解很有帮助,却常为人所忽略。
关键词 《观刈麦》 衬托手法 对比 白居易 诗歌
下载PDF
巧借夸张添讽谕——赏《观刈麦》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先东 《学周刊(下旬)》 2012年第8期119-119,共1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为了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如果在文中通过巧妙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为了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如果在文中通过巧妙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这样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物体.用清晰的笔法勾勒出物体.给人以逼真的感觉.从而能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刈麦》 语文教学 教材 课外阅读
下载PDF
谈语文教学中课堂拓展的时机问题——以王君《观刈麦》教学为例
10
作者 陈丹婷 吴妙琴 张优欢 《中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36期20-21,共2页
把握课堂拓展的时机十分重要,对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意义重大:在课始可激发兴趣,铺垫知识;在课中可搭建支架,突破重难点;在课尾可深化情感,启示思考。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拓展 时机 《观刈麦》
下载PDF
用生活解读诗歌——《观刈麦》教学笔记
11
作者 张振莲 《语文天地》 2016年第3期48-49,共2页
白香山有诗《观刈麦》《卖炭翁》,杜工部有诗"三吏""三别",皆现实主义之名作也。现实主义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观刈麦》写的是唐朝农民的辛苦与不幸遭遇,并寄予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对... 白香山有诗《观刈麦》《卖炭翁》,杜工部有诗"三吏""三别",皆现实主义之名作也。现实主义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观刈麦》写的是唐朝农民的辛苦与不幸遭遇,并寄予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对唐朝"安史之乱"中百姓遭受兵役、劳役苦难以及有家难归、夫妻分离的忠实描述,表现出诗人心忧天下百姓的胸怀。历史已经远去,但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为后世的每一位作家、诗人所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刈麦》 诗歌 教学笔记 解读 生活 现实主义 《卖炭翁》 安史之乱
下载PDF
《观刈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12
作者 卞恩鸿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71,共1页
想到前一段时间听的《观刈麦》那三节异构课,笔者以为其主题值得商榷。 一般认为,诗中描写的是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想到前一段时间听的《观刈麦》那三节异构课,笔者以为其主题值得商榷。 一般认为,诗中描写的是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忙”,说明人民勤劳,热爱劳动。不然,忙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刈麦》 农民生活 爱劳动 描写
原文传递
《观刈麦》教学四步谈
13
作者 赵义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3年第9期72-73,共2页
教学古诗《观刈麦》(见七年级语文下册),我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采取“一疏、二抓、三看、四背”的教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观刈麦》 教学 七年级 语文 古诗 学生
原文传递
读出现场感 收获真理趣——以《观刈麦》阅读教学为例
14
作者 沈庆九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5年第10期24-25,46,共3页
阅读《观刈麦》时,学生对该文的内容和主旨很容易理解,但只要一读诗句,头脑中便会自然启动习惯性思维方式:这首诗就是描写劳动人民命运的悲惨,批判统治者的租税繁重,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教师如果再从这方面着力,
关键词 《观刈麦》 阅读教学 现场感 理趣 劳动人民 思维方式 习惯性 统治者
原文传递
优课积累显功夫 教学波澜于细微——部优课《观刈麦》的三步寻踪
15
作者 张西娟 《宁夏教育》 2018年第2期30-31,共2页
文章以教学《观刈麦》为例谈一节优课需从三个层面入手,即最大化积累原始阅读、最细微设计教学过程、最优化处理课堂教学。作者回顾并梳理执教《观刈麦》的过程,作三点感悟。
关键词 《观刈麦》 优课 原始阅读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原文传递
风吹麦浪时,陪你观刈麦
16
作者 尼娜 《小学生学习指导》 2023年第14期16-17,共2页
我们每天都要吃粮食,可是并非所有人都亲眼见过收割粮食。诗人白居易任■厔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时,看到了人们收割麦子的场景,触景生情写成了下面这首《观刈麦》。
关键词 诗人白居易 触景生情 陕西周至 粮食 收割 《观刈麦》
原文传递
观刈麦
17
作者 白居易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2012年第5期48-50,95,共4页
【品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意激言直,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作者兼济天下,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 【品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意激言直,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作者兼济天下,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精神 《观刈麦》 兼济天下 白居易 劳动 人民 贫困
原文传递
诗歌教法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士宽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3年第9期29-30,共2页
(一) 郭斌老师的《观刈麦》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先学后教”“少讲少练”的原则,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和“适时点拨”进行课堂教学。教者在个性化阅读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在继承基础上... (一) 郭斌老师的《观刈麦》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先学后教”“少讲少练”的原则,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和“适时点拨”进行课堂教学。教者在个性化阅读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既传统又时尚,还有语文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 个性化设计 教法 诗歌 《观刈麦》 课改精神 教学设计 尊重学生
下载PDF
诵读是诗意的启蒙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峥嵘 胡根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4,共7页
一、字正腔圆——诗意诵读的第一重境界师: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刈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麦,刈。收割的意思。师:谁在观呢?生:自居易。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听录音。(课件展现竖行楷体诗作,同时播... 一、字正腔圆——诗意诵读的第一重境界师: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刈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麦,刈。收割的意思。师:谁在观呢?生:自居易。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听录音。(课件展现竖行楷体诗作,同时播放朗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诵读 《观刈麦》 字正腔圆 白居易 自居易 意思 学习
下载PDF
白居易诗中的平民意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边厚敏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7期24-24,共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了白居易的两首诗,一首是著名的《琵琶行》,一首是置课后练习供课外阅读的《观刈麦》,都是写底层平民女子的,一个是年老色衰独守空船令人浮想联翩的琵琶女,一个是背小孩悬敝筐拾麦穗叫人动侧隐之心的贫...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了白居易的两首诗,一首是著名的《琵琶行》,一首是置课后练习供课外阅读的《观刈麦》,都是写底层平民女子的,一个是年老色衰独守空船令人浮想联翩的琵琶女,一个是背小孩悬敝筐拾麦穗叫人动侧隐之心的贫穷妇人,她们一同见证了白居易对社会最底层生活的观照,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怨惆怅,表现出白居易诗中浓厚的平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意识 白居易 诗人 语文教材第三册 《琵琶行》 《观刈麦》 课外阅读 课后练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