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小序》诗学理论中的妇女伦理与婚姻伦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延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43-48,共6页
《诗小序》作为解说《诗经》诗歌的文化遗存 ,属于古典诗学的范畴。《小序》论诗 ,理性判断多于情感判断 ,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礼法性的原初特征。我们把它概括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和宗教伦理。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序》诗学体系中社会伦... 《诗小序》作为解说《诗经》诗歌的文化遗存 ,属于古典诗学的范畴。《小序》论诗 ,理性判断多于情感判断 ,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礼法性的原初特征。我们把它概括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和宗教伦理。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序》诗学体系中社会伦理的妇女伦理和婚姻伦理。两者不仅延续着至少自西周以来所形成的社会文化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小序 诗学理论 妇女伦理 婚姻伦理
下载PDF
《诗小序》作于子夏——张澍《诗小序翼题辞》述评
2
作者 崔云胜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5-84,共10页
《诗小序》的作者问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纷如聚讼","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清代一些学者,从清初的陈启源,中经钱大昕、翁方纲、张澍,到晚清的陈奂等,一改宋代学者轻率攻击《诗序》的做法,实事求是地对... 《诗小序》的作者问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纷如聚讼","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清代一些学者,从清初的陈启源,中经钱大昕、翁方纲、张澍,到晚清的陈奂等,一改宋代学者轻率攻击《诗序》的做法,实事求是地对《诗小序》的作者进行了辨析,肯定《诗小序》出于子夏。其中张澍在其《诗小序翼》的序言《诗小序翼题辞》中,以出自班固《汉书·艺文志》、郑玄《毛诗笺》等的直接证据与自左丘明《左传》以来历代学者引用《诗小序》的间接证据相结合,论述了《诗小序》为子夏所作,显得全面而系统,令人信服。当代学者在"走出疑古时代"的背景下对《诗小序》作者问题的研究,肯定了"子夏序《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小序 子夏 张澍 《诗小序翼题辞》
下载PDF
清华简《(旨阝)夜》《蟋蟀》诗献疑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成群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6-149,共4页
据《清华简〈(旨阝)夜〉》所记载,《蟋蟀》一诗为周公在武王八年伐耆后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为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之士运用的一种... 据《清华简〈(旨阝)夜〉》所记载,《蟋蟀》一诗为周公在武王八年伐耆后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为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之士运用的一种史事比附。《诗小序》是战国至汉初有关《诗》的"教学提纲",其自身也蕴涵有一种附会历史情节的解《诗》倾向,《诗小序》既然可以运用史事比附,那么《(旨阝)夜》同样也可以。基于以上种种,我们对清华简《(旨阝)夜》中的《蟋蟀》诗为周公所作之说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旨阝)夜》 《蟋蟀》 周公 《诗小序
下载PDF
王质和他的《诗总闻》 被引量:2
4
作者 郝桂敏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8-20,共3页
王质的《诗总闻》首创总闻体 ,丰富了解《诗》体式 ,在言《诗》中废序不观 ,其所论诗旨与《小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词语训释中 ,多体察细密 ,并十分注重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
关键词 王质 《诗总闻》编排特点 《体式》 《诗经》 《诗小序 注释
下载PDF
《蒹葭》:过程哲学的诗意展开
5
作者 汤天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0,共3页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朦胧诗。因其故事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及意境的隐喻,诗出以降,解诗者争讼不已。一是刺襄说,《诗小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二是招贤说...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朦胧诗。因其故事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及意境的隐喻,诗出以降,解诗者争讼不已。一是刺襄说,《诗小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二是招贤说,《诗沈》道:“盖下游为雒京,士之在周者,如见其在水中央,而不可得也。上游为开渭,士之在秦者,道阻且长而可致也。”清人姚际恒也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葭》 诗意 过程哲学 中国诗歌史 《诗小序 朦胧诗 姚际恒 诗经
下载PDF
《毛詩》闡釋體系中“后妃之德”的設定、淵源及影響
6
作者 白如 《中国经学》 2022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對於《關雎》“后妃之德”,《傳》《箋》的設定各有側重:《毛傳》理解爲“夫婦有别”,《毛詩箋》則照應《關雎》小序續序部分的觀點理解爲“不嫉妒”。這兩種設定皆有其經學淵源:《毛傳》的“夫婦有别”説與三家《詩》的共性特徵十分明... 對於《關雎》“后妃之德”,《傳》《箋》的設定各有側重:《毛傳》理解爲“夫婦有别”,《毛詩箋》則照應《關雎》小序續序部分的觀點理解爲“不嫉妒”。這兩種設定皆有其經學淵源:《毛傳》的“夫婦有别”説與三家《詩》的共性特徵十分明顯;“不嫉妒”之説雖在《魯詩》及《齊詩》的相關文獻中有所體現,但並非主流觀點,東漢初期衛宏編修小序時,爲了貼合現實政治的需求,才將這一觀點正式納入到《關雎》的詩旨闡説體系中。《關雎》“后妃之德”的理解亦影響到《詩經》其他一些詩篇的詩旨設定:在《二南》體系内的幾首詩皆取用“不嫉妒”説;而在《國風》其他一些詩篇之中,則多數取用“夫婦有别”説。“后妃之德”理解與闡釋的參差正體現出《毛詩》闡釋體系幾經增益的建構過程。從《傳》《序》《箋》的差異入手,聯繫兩漢經學發展的背景,可更爲清晰地展現這一闡釋體系中的文本層次以及不同觀念的區隔與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妃之德” 《關雎》 《詩小序》 闡釋體系 衛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