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文化学建构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柳 罗生全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第6期59-67,共9页
中国特色课程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建构是抒写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时代命题的核心要义。从文化学视角来审视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建构脉络,需要明晰文化学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逻... 中国特色课程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建构是抒写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时代命题的核心要义。从文化学视角来审视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建构脉络,需要明晰文化学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逻辑指向和在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建构过程中强调文化主体回归、推动价值转向以及创新研究方法上的价值存在,以此为契机实现二者之间在"为人"的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具价值理性以及理论发展多元中的中国话语建构等命题上的内在勾连。中国特色课程理论文化学建构的过程是艰辛的,漫漫建构之路需要研究者始终把握"和合"导向的特色课程理论建构价值标准、文化实践与创生的课程理论建构选择以及文化情境中问题解决的课程理论体系化建构方向,以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具有文化学品性的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建构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课程理论建构 文化学
下载PDF
跨学科视野下的城市雕塑理论建构——评《关于中国城市雕塑的调研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峰 鱼苗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I0035-I0035,共1页
中国城市化的突飞猛进催生了城市雕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大规模的雕塑建设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城市雕塑的快速建设难免泥沙俱下,诸如制作粗糙、形式雷同、公共性缺乏等方面的... 中国城市化的突飞猛进催生了城市雕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大规模的雕塑建设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城市雕塑的快速建设难免泥沙俱下,诸如制作粗糙、形式雷同、公共性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关于中国城市雕塑的调研与思考》一书针对中国城市雕塑发展进行理论建构,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雕塑发展道路,对中国城市雕塑的建设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雕塑 调研与思考 跨学科视野 理论建构 中国城市 公共性 中国国情
下载PDF
城市文化学理论研究须密切联系实践
3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6-236,共1页
朱逸宁、刘士林撰文《论中国城市文化学理论的建构》指出,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城市文化学的研究必须从书斋里走出来,面对现实问题。首先,城市建设要转变思路,重视文化建设。内地的很多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确很快,市政建设也日新月... 朱逸宁、刘士林撰文《论中国城市文化学理论的建构》指出,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城市文化学的研究必须从书斋里走出来,面对现实问题。首先,城市建设要转变思路,重视文化建设。内地的很多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确很快,市政建设也日新月异,但如何认识和对待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何将自己的传统和现代城市文化结合起来。其次,如何看待城市文化记忆的留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朱逸宁 刘士林 《论中国城市文化学理论的建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阈中城市治理主体建构改革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13,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阈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度解剖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城市治理主体建构模式在理论上的异同点与优缺点,在实践上的经验与教训。以西方治理理论的话题体系和机制模式为切入口,利用对比论证分析方法,通过对于西... 在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阈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度解剖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城市治理主体建构模式在理论上的异同点与优缺点,在实践上的经验与教训。以西方治理理论的话题体系和机制模式为切入口,利用对比论证分析方法,通过对于西方城市治理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技术方法的嵌入式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做出新的甄别与启示。利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的立场对西方治理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结合中国城市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应用实践的效果,归纳出党群关系、政府角色塑造和治理成效的监督与评估三个着力点,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城市治理主体建构的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中国城市理论 城市治理 主体建构
下载PDF
中国文学文化学理论的当代构建及发展
5
作者 李西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208,共8页
中国文学文化学理论的当代构建,是新时期以来体现中国话语特色和研究范式探索的形态之一,成为与当代社会文化交融互动、吸收借鉴中外理论资源、创构中国本土文学理论的重要代表。新时期文学文化学研究经历了学术观念创立、理论形态构建... 中国文学文化学理论的当代构建,是新时期以来体现中国话语特色和研究范式探索的形态之一,成为与当代社会文化交融互动、吸收借鉴中外理论资源、创构中国本土文学理论的重要代表。新时期文学文化学研究经历了学术观念创立、理论形态构建及研究方法拓展等阶段,多元、丰富和跨文化的研究视野,促进了文学文化学研究观念的确立,产生文化阐释、文化解读、文化分析、文化透视、文化人类学、文学地理学、文化图像学等研究方法,在文学研究领域广泛运用。文学文化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理论,特别强调文学是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文学植根于广泛的文化结构中,关联着人类的文化精神、心理和人格,有普遍的文化品格和属性;文学依存于特定的语言形态和美感形式,关联着人类的情感、心智和精神,有独特的审美品格和文化属性。在新时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从构建中华文明新形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出发,“文学文化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努力创建具有中国思想背景、中国文化根基、中国话语体系和特色的理论形态及批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化学 理论建构 范式创造 中国特色 文化根基
原文传递
再论建构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以宋代为案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功正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18,共6页
选择宋代作为建构中国美学史学科体系的典范案例,是一种研究方式和叙事行为,属于撰述实证化和经验化范畴。它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位的美学史基点,实现人学与美学、心态史与美学史的统一型机制。在具体的美学理论与审美实践相并重的基本... 选择宋代作为建构中国美学史学科体系的典范案例,是一种研究方式和叙事行为,属于撰述实证化和经验化范畴。它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位的美学史基点,实现人学与美学、心态史与美学史的统一型机制。在具体的美学理论与审美实践相并重的基本学术框架建构中所探求的是其运用方式:从艺术事实、社会历史背景、文化学切入,实现整合。切实地进行美学史地位的实际定位,在微观解读中把握宏观史像。其书写程序中所要进行的是历史与美学的整合、个体与时代的互构,尤其是突出思潮特征和演变轨迹,从个体进入思潮扫描,再以思潮为屏幕考量个体的审美意义和价值。美学史还应当与教科书的美学理论知识相沟通,用美学知识的系统解读美学史上所出现的经验现象及其载体,而不是脱节疏离;重视撰述主体对于对象的直接考察和由此所获得的感受体验,保证美学史著的当下语境性质和撰述主体的个体经验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学科体系 建构 案例 宋代 社会历史背景 研究方式 具体表现 运用方式 审美实践 美学理论 演变轨迹 审美意义 理论知识 美学知识 个体经验 语境性质 实证化 心态史 文化学 思潮 教科书 解读 主体 入学
下载PDF
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方向的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兵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1-7,共7页
文章依据功能———互动的分析框架 ,通地实地调查和分析 ,对中国大陆社会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作了探讨 。
关键词 转型期 中国 城市 社区服务 发展方向 理论框架 建构 产业化
下载PDF
“零距离现象”的理论意义——代“本刊策划”导读
8
作者 朱寿桐 《视听界》 2004年第6期4-6,共3页
由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精心打造的全国闻名栏目《南京零距离》,不仅以持续飙升的收视率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以卓然不俗的业绩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而且也以非常成功的实践开拓了一种创新型新闻理论建构的可能性。
关键词 “民生新闻” 导读 建构 《南京零距离》 城市频道 新闻理论 栏目 中国 业绩 策划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35
9
作者 张鸿雁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共7页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没有形成中国本土化的城市化发展理论与模式,而且也没有一个完善而有系统的本土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更为严重的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解决根本性的目标问题,即面对中国未来30年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没有形成中国本土化的城市化发展理论与模式,而且也没有一个完善而有系统的本土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更为严重的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解决根本性的目标问题,即面对中国未来30年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理论和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有的经验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能否在制度层面上总结发达国家城市化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中国式的城市化模式。认为在城市化理论本土化的层面上,必须对中国的城市化理论与模式加以建构,并据此对中国的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实践型发展战略,提出了十个方面的理论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理论 中国城市化道路 本土化理论 理论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