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差别——德尔图良《论灵魂》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晓朝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灵魂观念就象宗教的基因 ,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各种宗教神学理论的基本倾向。本文通过解读古罗马基督教作家德尔图良的《论灵魂》来揭示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特征与差别 ,指出德尔图良坚持旧约圣经“灵肉整全论”的基调 ... 灵魂观念就象宗教的基因 ,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各种宗教神学理论的基本倾向。本文通过解读古罗马基督教作家德尔图良的《论灵魂》来揭示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特征与差别 ,指出德尔图良坚持旧约圣经“灵肉整全论”的基调 ,批判了柏拉图主义灵肉二元论的截然对立的倾向 ,赋予人的肉体以恰当的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哲学 基督教 德尔图良 《论灵魂》 灵魂 灵肉整全论 灵肉二元论 柏拉图主义
下载PDF
《论灵魂》与《自然诸短篇》关系评析
2
作者 黄传根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
《论灵魂》与《自然诸短篇》是亚里士多德阐释灵魂思想的核心著述。学界对它们关系的解读可归结为四种:(1)基于对亚氏灵魂思想的发展脉络,将二者嵌入到不同的思想阶段之中,认为《自然诸短篇》早于《论灵魂》(阶段论);(2)基于对亚氏论述... 《论灵魂》与《自然诸短篇》是亚里士多德阐释灵魂思想的核心著述。学界对它们关系的解读可归结为四种:(1)基于对亚氏灵魂思想的发展脉络,将二者嵌入到不同的思想阶段之中,认为《自然诸短篇》早于《论灵魂》(阶段论);(2)基于对亚氏论述中所禀赋的特征差异,认为《自然诸短篇》比《论灵魂》更具经验性(特征论);(3)基于对亚氏对问题的论述逻辑,认为《自然诸短篇》是对《论灵魂》的推进(逻辑论);(4)基于整体性、融合性视角,认为《自然诸短篇》与《论灵魂》所阐释的思想是相互支撑与加强(互惠论)。这些解读各有千秋,不仅对深入理解亚氏灵魂思想具有启发性的意义,而且也对诠释亚氏整体思想体系具有方法论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自然诸短篇》 关系
下载PDF
“灵魂”与皈依——奥古斯丁对灵魂精神性的论证
3
作者 汪聂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2,共7页
对于奥古斯丁来说,无法理解上帝形而上的精神本性问题是阻碍他皈依基督教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而奥古斯丁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依托于对灵魂的认识来进行的。在其早期关于"灵魂"的哲学对话录中,奥古斯丁就指认出一条通过认识灵... 对于奥古斯丁来说,无法理解上帝形而上的精神本性问题是阻碍他皈依基督教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而奥古斯丁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依托于对灵魂的认识来进行的。在其早期关于"灵魂"的哲学对话录中,奥古斯丁就指认出一条通过认识灵魂来认识上帝的路径。在《论灵魂的宏量》中,奥古斯丁深化了他对灵魂的认识:一方面,奥古斯丁深受柏拉图主义影响,采用哲学论辩的方式,借助于理性论证而非依靠权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灵魂乃是无广延的精神性实体,反驳了唯物主义的灵魂观;另一方面,奥古斯丁在这篇对话录中第一次建构了其灵魂学说的本体论,同时也对其自身皈依基督教之前的思想历程进行反思与审视。可以看到,对"灵魂"的思考既帮助奥古斯丁解决上帝的本性问题,也成为其皈依之旅中重要的思想转折点。由此在柏拉图主义哲学思想训练和基督教信仰的双重影响下,奥古斯丁完成了最终的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论灵魂的宏量》 灵魂 上帝 皈依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研讨会精彩辩论实录
4
作者 田书锋(整理) 张文霞(整理) +2 位作者 王楚标(整理) 范启明(整理) 陈初阳(整理) 《伦理学术》 2022年第2期140-168,共29页
一、探讨灵魂的方法论与身心关系问题葛天勤(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与《论灵魂》2.2探究灵魂的方法论——如何将《后分析篇》的探究方法应用到《论灵魂》?”。第一,《后分析篇》中的灵魂... 一、探讨灵魂的方法论与身心关系问题葛天勤(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与《论灵魂》2.2探究灵魂的方法论——如何将《后分析篇》的探究方法应用到《论灵魂》?”。第一,《后分析篇》中的灵魂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无法继续被分析为一个谓述结构,也就无法通过三段论的形式加以研究,但《论灵魂》中的灵魂却可以通过证明法加以探究。第二,在《后分析篇》中,原因是三段论的中项,它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优先于被解释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灵魂》 亚里士多德 探究方法 身心关系 方法论 谓述 本体论 三段论
原文传递
《论灵魂》水手与船类比再考察:新柏拉图主义的水手能否登上漫步派的船?
5
作者 赵越 《外国哲学》 2019年第2期25-55,共31页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卷二中水手与船在灵魂学研究中的类比,因其与漫步派灵魂定义的复杂关系引起了许多古代评注者的注意。本文试图结合现代研究,通过比较阿弗洛狄西亚的亚历山大与菲洛庞努斯两位古代作者对这一类比的不同态度并讨论其...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卷二中水手与船在灵魂学研究中的类比,因其与漫步派灵魂定义的复杂关系引起了许多古代评注者的注意。本文试图结合现代研究,通过比较阿弗洛狄西亚的亚历山大与菲洛庞努斯两位古代作者对这一类比的不同态度并讨论其背后哲学论证的背景,指出亚历山大拒斥这一类比的做法,相比后者运用可分离的现实性这一概念来接受这一类比的做法,既能够在释经立场上更好地解释亚历山大文本中的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哲学上更合乎漫步派观点的理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阿弗洛狄西亚的亚历山大 菲洛庞努斯 类比 现实性
原文传递
笛卡尔《论灵魂的激情》中的论证结构分析与图解
6
作者 李宪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23-33,共11页
基于比尔兹利图及托马斯、戈维尔等人的改进标准模型分析《论灵魂的激情》中的论证结构,呈现《论灵魂的激情》中所包含的前提、结论及其相互的支持关系。论证图解显示该著作的复合论证包含线性结构、收敛结构与组合结构,亦含有省略论证... 基于比尔兹利图及托马斯、戈维尔等人的改进标准模型分析《论灵魂的激情》中的论证结构,呈现《论灵魂的激情》中所包含的前提、结论及其相互的支持关系。论证图解显示该著作的复合论证包含线性结构、收敛结构与组合结构,亦含有省略论证与权衡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形式逻辑 《论灵魂的激情》 论证结构 论证图解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论感知:物理运动抑或精神活动 被引量:2
7
作者 曹青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5-142,共8页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二卷第十二章的开篇说"感知是接受可感形式而不带有质料",这个描述的确切涵义一直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可以整合成两大类型:一类可称之为"物理主义的解释",持此解释的学者们认为这个短...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二卷第十二章的开篇说"感知是接受可感形式而不带有质料",这个描述的确切涵义一直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可以整合成两大类型:一类可称之为"物理主义的解释",持此解释的学者们认为这个短句说的是感觉器官接受可感形式的物理运动;另一类可称之为"精神主义的解释",持此解释的学者们认为这个短句指的是一种不包含任何物理变化的精神活动和认知过程。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感知既不是感官"在字面意义上"接受并复制可感性质的普通的物理运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发生在感官中的特殊的运动。感知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灵魂作为内在的原因在身体器官中产生的,因此它既是物理运动又是灵魂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感知 灵魂 运动 《论灵魂》
下载PDF
伊本·西那论教育
8
作者 盖双 《阿拉伯世界》 2004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伊本·西那 阿拉伯地区 《治国策》 《论灵魂》 商务印书馆 教育思想 教育阶段 教师条件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人的心理·难解之谜
9
作者 黄希庭 《青少年心理健康》 2005年第5期1-1,共1页
基本粒子理论、天体演化、生命起源、意识起源是现代科学的四大前沿问题。就问题的难度而言,探究大脑如何产生意识的问题绝不比研究其他三个问题更容易。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机构。没有人脑的活动,就没有科学技术、文学哲学、艺... 基本粒子理论、天体演化、生命起源、意识起源是现代科学的四大前沿问题。就问题的难度而言,探究大脑如何产生意识的问题绝不比研究其他三个问题更容易。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机构。没有人脑的活动,就没有科学技术、文学哲学、艺术音乐,也不会有社会交往和人类情感。我们有时快乐,有时悲伤,有时专心致志,有时心猿意马,有时疑信参半,有时悲喜交集……人的心理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自有史以来,人的意识活动是最难解之谜。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就写过《论灵魂》一书,对心灵活动作过探讨。这个谜仍是当代心理学家所要探讨的问题。《青春期心理健康》勇敢地担负起这一命题部分内容的探讨,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家 意识活动 生命起源 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基本粒子 现代科学 组织机构 科学技术
下载PDF
Small Production,Big Impact
10
作者 CHEN SI 《China Today》 2007年第6期60-63,共4页
IT'S the local characters and landscape that I usually find most interesting about Chinese films. But it was the plot of Tuya's Marriage that captured my attention, regardless of its being Chinese." This ... IT'S the local characters and landscape that I usually find most interesting about Chinese films. But it was the plot of Tuya's Marriage that captured my attention, regardless of its being Chinese." This comment by a German critic is possibly the best compliment Wang Quan'an, director of Tuya's Marriage, could hope for. He and other young Chinese film makers have been doing their utmost to produce works that touch the Western soul rather than presenting a visual oriental fe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ilms plot German critic Tuya's Marriage director Western soul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的主动理性与神圣实体
11
作者 曹青云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1,共11页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中提出了“主动理性”的概念。关于“主动理性是什么”以及“主动理性与人的理性是何种关系”的争论从古代的漫步学派延续至当代,从未停歇。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人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中提出了“主动理性”的概念。关于“主动理性是什么”以及“主动理性与人的理性是何种关系”的争论从古代的漫步学派延续至当代,从未停歇。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人的理性灵魂的内在部分,以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为代表的解释认为主动理性是与人的灵魂和身体相分离的神圣实体,而当代的物理主义者认为主动理性仅仅是亚里士多德解释理性活动的理论预设。本文支持一种经过更新的“主动理性是神圣实体”的解释。它表明,《形而上学》十二卷第6—9章补充了《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的内容;主动理性不是形式和知识的全体,也不是理性活动的普遍动力原则,而是在作为宇宙的“原初动力因”和“最终目的因”的意义上“制造”了可思对象和人的理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灵魂》 主动理性 神圣实体
原文传递
论亚里士多德对情感的考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博超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78,共6页
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涉及到情感的部分主要出现在《尼各马可伦理学》[1](以下简称EN.)Ⅱ.5、《优台谟伦理学》[2](以下简称EE.)Ⅱ.1220b8开始、《论灵魂》E33(以下简称De an.)1.9.403a2开始和《修辞术》[4](以下简称Rhet.... 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涉及到情感的部分主要出现在《尼各马可伦理学》[1](以下简称EN.)Ⅱ.5、《优台谟伦理学》[2](以下简称EE.)Ⅱ.1220b8开始、《论灵魂》E33(以下简称De an.)1.9.403a2开始和《修辞术》[4](以下简称Rhet.)Ⅱ.1.8—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 情感 《论灵魂》 简称 修辞术
原文传递
论加强大学生的理性精神建设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小英 《思想教育研究》 2005年第10期2-5,共4页
关键词 “理性” 精神建设 大学生 中国古代哲学 思维方式 西方哲学史 《论灵魂》 亚里士多德 认识活动
原文传递
欧洲13世纪“介质中感觉种相”问题溯源
14
作者 晋世翔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5年第1期322-341,共20页
'介质中感觉种相(species sensibiles in medio)'问题是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关于灵魂感觉活动的自然哲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澄清可感事物如何作用于感觉器官,以及感觉种相在介质和器官中的存在样态。这两个问题严格... '介质中感觉种相(species sensibiles in medio)'问题是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关于灵魂感觉活动的自然哲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澄清可感事物如何作用于感觉器官,以及感觉种相在介质和器官中的存在样态。这两个问题严格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开启的讨论灵魂感觉活动的方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索拉布吉和伯恩耶特围绕亚氏感觉理论所展开的争论,高水准地展示了该问题所包含的复杂性。因此,从亚氏感觉理论的当代哲学讨论出发,历史地追溯'介质中感觉种相'问题的古代、中世纪早期根源是准确理解十三世纪中期思想家关于该问题展开争论的思想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中感觉种相 感觉活动 《论灵魂》 视觉意向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感觉理论中的生理要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冀 《理论界》 2016年第6期36-41,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亚里士多德心灵哲学的功能主义解释一度大行其道。功能主义立场坚持对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字面解释,而意向性解释立足于对文本的意会理解(spiritual reading)。本文力图调和这两种立场,在维护意向性解释的同时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亚里士多德心灵哲学的功能主义解释一度大行其道。功能主义立场坚持对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的字面解释,而意向性解释立足于对文本的意会理解(spiritual reading)。本文力图调和这两种立场,在维护意向性解释的同时肯定生理过程在亚里士多德感觉理论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感觉理论 意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