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八佾》之“礼乐”辨析
1
作者 安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80-86,共7页
礼乐,是孔子思想的基础,其与孔子的"礼""仁""中庸"的思想内涵及其审美思想、审美准则、正乐主张与实践、音乐社会功能等均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散见于《论语·八佾》中相关材料的分析,探析孔子礼乐... 礼乐,是孔子思想的基础,其与孔子的"礼""仁""中庸"的思想内涵及其审美思想、审美准则、正乐主张与实践、音乐社会功能等均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散见于《论语·八佾》中相关材料的分析,探析孔子礼乐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形成的原因。笔者认为:孔子的礼乐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周公制礼作乐,促进了音乐的制度化。很多考古材料在佐证周代礼乐文明程度的同时,也说明《论语·八佾》中体现的孔子的礼乐思想是有根据的。孔子强调礼乐规范的同时,又强调乐的"尽善尽美",造成了孔子礼乐思想的矛盾方面,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八佾》 孔子 礼乐思想
下载PDF
《论语·八佾》篇“易”字辨正
2
作者 徐峰 马廷中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4-69,共6页
历代诸家对"易"字的理解有简易说、和易说、和说说、弛易说、慢易说、治办说等。在《论语.八佾》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丧,与其易也,宁戚。""易",当作"更易、变易"解,训"易"之本义,... 历代诸家对"易"字的理解有简易说、和易说、和说说、弛易说、慢易说、治办说等。在《论语.八佾》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丧,与其易也,宁戚。""易",当作"更易、变易"解,训"易"之本义,表达丧礼中服装与礼俗的改变。在丧礼中,正是以这种外在衣服的变易来体现服丧者内心的悲哀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八佾》 “易”说 “易”义
下载PDF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疏解《论语·八佾》结构与逻辑,走进孔子精神
3
作者 董雪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69-176,共8页
所谓结构,即是将《论语》的独立篇章作为单元,探索其内容主旨的“结构形制”;所谓逻辑,即是将《论语》的独立章句作为单元,探索其意义背后的“逻辑关联”。通过疏解《论语·八佾》的结构与逻辑,得出“原点”、“毁废”、“维护”三... 所谓结构,即是将《论语》的独立篇章作为单元,探索其内容主旨的“结构形制”;所谓逻辑,即是将《论语》的独立章句作为单元,探索其意义背后的“逻辑关联”。通过疏解《论语·八佾》的结构与逻辑,得出“原点”、“毁废”、“维护”三层意象。推导出“礼”之后的“义”与“仁”,由此走进真正的孔子精神,以提升我们的家国认同与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八佾》 结构与逻辑 孔子精神
下载PDF
《论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所亡”辩证
4
作者 桂珍明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第3期53-59,共7页
《论语·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所亡"一句,历来歧见不少,其主要分歧有两点:一是夷狄落后,虽有君主,不如诸夏无君;二是夷狄尚有君长,不像华夏没有君长。针对此种情况,古今学者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讨,笔者将在此基... 《论语·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所亡"一句,历来歧见不少,其主要分歧有两点:一是夷狄落后,虽有君主,不如诸夏无君;二是夷狄尚有君长,不像华夏没有君长。针对此种情况,古今学者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讨,笔者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整个语篇的内在结构,考辩此句之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八佾》 夷狄 有君 诸夏 所亡
下载PDF
予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第三》
5
《海峡儿童(读写)(3-6年级)》 2011年第1期28-29,共2页
听故事—— 一天,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君主)约孔子和孔子的弟子宰我共同商讨祭土地神的事。鲁哀公问宰我:“古代的神社供奉土地神的牌位是用什么木料做的?”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
关键词 《论语·八第三》 小学生 阅读 语文学习
原文传递
“绘事后素”解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景志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77,共2页
'绘事后素'是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的一句话: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怕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关键词 孔子 《论语·八佾》 “绘事后素” 训诂 注释 《论语译注》古代汉语 《论语批注》
下载PDF
《山西献征》评介
7
作者 白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1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山西献征》是清代山西地区的人物传记集。“献”“征”二字同时出现,见《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这句话是说:夏、殷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 《山西献征》是清代山西地区的人物传记集。“献”“征”二字同时出现,见《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这句话是说:夏、殷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朱熹《论语集注》:征,证也。献,贤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传记 《论语集注》 《论语·八佾》 清代山西 能言 朱熹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孔子“六艺”
8
作者 胡晓地 池蕾 《求知》 2020年第5期57-59,共3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论语》中孔子有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论语》中孔子有关"六艺"的论述,意图"寓治于教、以教促治",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本土文化资源。据现有史料记载,"六艺"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孔子看来,"六艺"是君子养成所不可缺少的六种技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八佾》 君子之争
下载PDF
《论语》孔子“吾从周”解题
9
作者 王学理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21年第1期94-100,共7页
《论语·八佾》载:“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①)这段话的意思是:周代借鉴夏、商两代的礼仪及典章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这又有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所以我愿意追随周代。中国社会的朝... 《论语·八佾》载:“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①)这段话的意思是:周代借鉴夏、商两代的礼仪及典章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这又有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所以我愿意追随周代。中国社会的朝代更替有如昼夜交替,自是一种正常的历史现象。但处在春秋晚期的孔老夫子,缘何要发出如此欣羡“周文化”的感慨与意向追求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郁乎文 春秋晚期 《论语 吾从周 昼夜交替 孔老夫子 《论语·八佾》 典章制度
原文传递
《论语》河的相渡
10
作者 盛建东 《走进孔子》 2022年第3期89-95,共7页
多年以来,我特别喜欢《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孔子是深味音乐之妙的,这段用来讲述奏乐的过程,一层层的,让乐音不但入耳,而且入心了。
关键词 《论语 《论语·八佾》 鲁大师 孔子
原文传递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燕婴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关键词 《论语·八佾》 “周礼” 封建礼制 《论语 孔子
原文传递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建平 《古籍研究》 2003年第3期8-8,共1页
《论语·八佾》第五章:“子日: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P24)训为:“文化落后的国家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又引杨树达《论语疏证》:“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 《论语·八佾》第五章:“子日: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P24)训为:“文化落后的国家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又引杨树达《论语疏证》:“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认为“说亦可通”。但在特定语言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八佾》 文言文 汉语 语义
原文传递
孔孟的身份意识
13
作者 鲍鹏山 《走进孔子》 2022年第1期13-17,共5页
孔子是一个严格以礼自我约束的人,所以他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他不惜冒着别人说他谄媚的风险,也要严格谨守君臣之间的礼节。这个君臣之礼,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士”这样的等级之礼。子曰:“麻冕,礼也;... 孔子是一个严格以礼自我约束的人,所以他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他不惜冒着别人说他谄媚的风险,也要严格谨守君臣之间的礼节。这个君臣之礼,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士”这样的等级之礼。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礼制规定,臣子拜见国君,先在堂下跪拜行礼,然后升堂再跪拜一次。然而,孔子之时,一般人则直接在升堂时行一次跪拜礼就算了,孔子认为这是高傲轻慢的表现。所以,他仍然坚持先在堂下行跪拜礼,虽然为此违背众人,显得另类,招致“谄媚”之讥,他也在所不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意识 《论语·八佾》 跪拜 君臣 自我约束
原文传递
孔子创作的歌曲:《曳杖歌》
14
作者 梅庆吉 《走进孔子》 2022年第2期27-31,共5页
歌词: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译文:泰山快要倒塌了吧?柱梁快要断裂了吧?哲人快要死去了吧?这首歌只有三句词,可分两个层次,前两句是比兴,后一句是直陈。歌词先从泰山引入。泰山在孔子心目中是神圣的、崇高的。《论语·... 歌词: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译文:泰山快要倒塌了吧?柱梁快要断裂了吧?哲人快要死去了吧?这首歌只有三句词,可分两个层次,前两句是比兴,后一句是直陈。歌词先从泰山引入。泰山在孔子心目中是神圣的、崇高的。《论语·八佾》中有这样一段话:“季氏旅于泰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八佾》 哲人其萎 泰山其颓 孔子 歌词 神圣 歌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