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微子》八乐人“鲁哀公时人说”考议
1
作者 郭珂 赵璞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1,共7页
《论语·微子》八乐人流走年代"鲁哀公时"一说,始出于《论语》"孔注"。联系《论语》各篇注文可知"孔注"是参照《春秋》鲁史展开的说解。其先以鲁十二公前几任国君损害礼乐事做铺垫,后以末任鲁哀公时&... 《论语·微子》八乐人流走年代"鲁哀公时"一说,始出于《论语》"孔注"。联系《论语》各篇注文可知"孔注"是参照《春秋》鲁史展开的说解。其先以鲁十二公前几任国君损害礼乐事做铺垫,后以末任鲁哀公时"礼坏乐崩"而论乐人的出走。后世学者未从"孔注"的内在逻辑入手考量"鲁说",否定者视"孔注"为伪作而直接排除,赞同者则只关注"孔注"设定的"礼坏乐崩"命题,力陈"崩坏"事的严重性,进而申论乐人流走的必然性。赞同者杂增史事证"崩坏"的做法其实无法验明"鲁说"正确,但其尊八乐人为隐逸贤人则切中了《微子》主题。后世赞同者因个体经验与乐人相类似,在彰"贤"过程中并融入对当世不良时事的批判及自我人生取向的思索。由此,乐人自觉出走以示抗拒的形象代言了论者避隐的真意。通过梳理后世论述,尤其是关注"乐人流走"特殊的时间节点,可以深化对先秦乐人功能及"礼坏乐崩"内涵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微子》八乐人 鲁哀公时说 贤人避走
原文传递
天子失权下的隐逸——郑玄注《论语·微子》八乐人是周平王乐官考议
2
作者 郭珂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9,共10页
《论语·微子》篇记有太师挚等八位乐官流散各处事,因《论语》未细述其供职对象及流散年代,后世学者对此问题注有多说。《汉书·古今人表》注文存见一条郑玄《论语注》佚文,颜师古称郑玄注八乐人是周平王时人。因郑玄《论语注... 《论语·微子》篇记有太师挚等八位乐官流散各处事,因《论语》未细述其供职对象及流散年代,后世学者对此问题注有多说。《汉书·古今人表》注文存见一条郑玄《论语注》佚文,颜师古称郑玄注八乐人是周平王时人。因郑玄《论语注》早亡,郑注具体内容记载不详,学者多据《汉书注》直称郑说有误,但对此注之缘由鲜作推究。综合分析唐写本《郑玄论语注》残卷、传世文献所见《郑玄论语注》佚文以及郑玄其他著述之相关内容,可知郑玄是以周平王失权致天下无道释乐人流散,以乐人是为隐避混乱无道的政治局面而流走。郑玄对乐人的注说中融入了本人对社会时局、政治状况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微子》八乐人 郑玄注 周平王乐人
原文传递
试探《论语》的结构性——以《微子》篇为例
3
作者 董雪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学界一般认为《论语》没有结构性,是随意编排而成的。如果抱着《论语》有结构性的心理去读《论语》,可以层层推导出其中的义理以及蕴含的孔子精神。通过分析《论语·微子》篇的结构,可以看出此篇是孔子一生的一个隐喻式缩影,体现了... 学界一般认为《论语》没有结构性,是随意编排而成的。如果抱着《论语》有结构性的心理去读《论语》,可以层层推导出其中的义理以及蕴含的孔子精神。通过分析《论语·微子》篇的结构,可以看出此篇是孔子一生的一个隐喻式缩影,体现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微子》 结构 义理
下载PDF
“楚狂接舆歌”的文学演变路径
4
作者 李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庄子·人间世》“接舆歌”与《论语·微子》所载版本不一,前者的楚人文法特色更为浓厚。两处文本的思想差异关键在于“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庄子·人间世》与楚系文献中出现的相似... 《庄子·人间世》“接舆歌”与《论语·微子》所载版本不一,前者的楚人文法特色更为浓厚。两处文本的思想差异关键在于“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庄子·人间世》与楚系文献中出现的相似文本同属于未来“不可待”的传统,并将指涉对象具体到“人间世”之“世”,表明现世的明哲保身及未来的不可期待。《论语·微子》加以改造,与汉系文献同属于未来“犹可追”的传统。以“接舆歌”为主体内容的楚狂接舆歌孔子故事,经历“楚系文献—《庄子·人间世》—《论语·微子》”的文学演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人间世》 《论语·微子》 文学演变
下载PDF
孔子“使子路问津”故址考
5
作者 黄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孔子问津故址之说,见仁见智,各持所论,或曰问津之地"在黄",或曰问津之地"在叶"。经过考证,可以肯定:孔子使子路问津之地,只能"在黄",而不能"在叶"。而过去之所以有人误为&qu...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孔子问津故址之说,见仁见智,各持所论,或曰问津之地"在黄",或曰问津之地"在叶"。经过考证,可以肯定:孔子使子路问津之地,只能"在黄",而不能"在叶"。而过去之所以有人误为"在叶",那是由于今本《史记·孔子世家》错简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津 《论语·微子》 《史记·孔世家》
下载PDF
“植其杖而芸”新解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如泉 《船山学刊》 2006年第2期57-58,共2页
本文通过对古代农书和出土文物中相关资料的认真考查,对《论语·微子》中所述“植其杖而芸”一语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此语实是对我国古代水稻种植过程中特有的中耕除草培苗活动的实录,并据此对文中几个关键词语重新加以解释。
关键词 出土文物 水稻种植 古代 “植其杖而芸” 《论语·微子》
下载PDF
“四体不勤”解
7
作者 周俊勋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126-126,128,共2页
关键词 '四体不勤' 《论语·微子》 释义 理解 语义
下载PDF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新解
8
作者 王玉娇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2期17-18,共2页
《论语·微子》中"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一句的解释历来为学术界广泛争议,学者们对于此句的解释众说纷纭.本文从"省略的主语""不"的解释、"分"的含义三方面展开... 《论语·微子》中"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一句的解释历来为学术界广泛争议,学者们对于此句的解释众说纷纭.本文从"省略的主语""不"的解释、"分"的含义三方面展开分析,对其意义予以分析,认为这句话的解释应该是:丈人说:"你这人(即子路),四肢不勤劳,甚至都不到田里去除草,谁知道谁是你的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微子》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不" "分"
下载PDF
格言小喇叭
9
《格言(校园版)》 2022年第6期4-5,共2页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礼你知道抱拳礼吗?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礼”!中国是礼仪之邦,《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从文化角度,握手不是中国的东西,而抱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一些节目中嘉宾...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礼你知道抱拳礼吗?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礼”!中国是礼仪之邦,《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从文化角度,握手不是中国的东西,而抱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一些节目中嘉宾和选手都在做抱拳礼,好多人甚至在世界各地将这种礼仪积极传播。今天,你get抱拳礼了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微子》 礼仪之邦 积极传播 名副其实
下载PDF
“孔子日”之入世还是归隐?
10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 2019年第4期73-76,共4页
高字文本阅读1.《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日:“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日:“为孔丘。”日:“是鲁孔丘与?”日:“是也。”日:“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日:“子为谁?”日:“为仲由。”日:“是鲁... 高字文本阅读1.《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日:“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日:“为孔丘。”日:“是鲁孔丘与?”日:“是也。”日:“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日:“子为谁?”日:“为仲由。”日:“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日:“然。”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丘 文本阅读 桀溺 《论语·微子》 归隐
原文传递
君子不施其亲
11
作者 耕之 《走向世界》 2014年第49期92-92,共1页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原文: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关键词 论语 《论语·微篇第十八》 个人
原文传递
群己观集萃
12
作者 李壮 《历史评论》 202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关键词 交相利 兼相爱 《论语·微子》
原文传递
你能分清“五谷”吗
13
作者 张崇琛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20年第7期65-66,共2页
据《论语·微子》记载,子路随孔子周游列国,一次,与孔子失散,便去问田头的一位扛着农具的老人,是否看到他的老师。老人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意思是说,你这人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晓得你的老师是什么... 据《论语·微子》记载,子路随孔子周游列国,一次,与孔子失散,便去问田头的一位扛着农具的老人,是否看到他的老师。老人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意思是说,你这人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晓得你的老师是什么人?当年的子路五谷不分,今天的人们就能分得清"五谷"吗?怕也未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游列国 《论语·微子》 五谷 老师 老人
原文传递
试说《荷蓧丈人》中的“植杖而芸”与“以杖荷蓧”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庸谦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传统解释对《论语·微子·荷蓧丈人》中的“植其杖而芸”、“以杖荷蓧”的理解欠确切。在分析探讨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 植杖而芸 以杖荷葆 传统解释 《荷蓧丈人》 《论语·微·荷蓧丈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