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672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语》“贤贤易色”再考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霞
《语文教学研究》
2021年第9期51-54,共4页
关于《论语·学而》篇第七章“贤贤易色”的解释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梳理和概括前人对这句话的注疏观点发现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于对“易色”这个词语的理解上,于是笔者对“易”、“色”和“贤”三...
关于《论语·学而》篇第七章“贤贤易色”的解释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梳理和概括前人对这句话的注疏观点发现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于对“易色”这个词语的理解上,于是笔者对“易”、“色”和“贤”三个字进行了正本溯源,并结合本章上下文语境和三个字在《论语》其他篇章中的相关用例对“贤贤易色”这句话进行了再考证,最终认为将“贤贤易色”解释为“尊贤改色”是比较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贤贤易色”
正本溯源
训诂考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子夏的反讽与孔子的批评——《论语》“贤贤易色”“君子不重则不威”两章解诂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根希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9-88,共10页
子夏"贤贤易色"章承接上章,运用反讽质疑了孔子孝、悌的互文使用和文、质的轻重区分。子夏的观点是:孝、悌有内外之分而文、质应同时并重。随后的"君子不重则不威"章,孔子阐释了文、质的轻重关系,主张一种涵盖了孝...
子夏"贤贤易色"章承接上章,运用反讽质疑了孔子孝、悌的互文使用和文、质的轻重区分。子夏的观点是:孝、悌有内外之分而文、质应同时并重。随后的"君子不重则不威"章,孔子阐释了文、质的轻重关系,主张一种涵盖了孝、悌的忠信论,批评了子夏"吾必谓之"的修辞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
子夏
孔子
“贤贤易色
”章
“君子不重则不威”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帛《五行》与《论语》“贤贤易色”新释
被引量:
5
3
作者
牛鹏涛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0,共3页
简帛《五行》提出心是耳、目、鼻、口、手、足等身体器官的主宰,见知贤人时心有所动,则颜色莫敢不有所动,强调面对君子道和贤人时需要"色然",否则便是不聪不圣和不明不智。《五行》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为揭示《论语》"...
简帛《五行》提出心是耳、目、鼻、口、手、足等身体器官的主宰,见知贤人时心有所动,则颜色莫敢不有所动,强调面对君子道和贤人时需要"色然",否则便是不聪不圣和不明不智。《五行》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为揭示《论语》"贤贤易色"的语义提供了根据,故该句应解为"尊尚贤人,改易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色然
《论语
》
贤贤易色
原文传递
理雅各英译《论语》“贤贤易色”辨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丽琴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理雅各英译《论语》"贤贤易色"章,首先确立"为学之道"为本章的章旨,以此划定据以理解"贤贤易色"的意义视域,是儒门传统的"以色喻德"的劝贤之教。其次,通过对"易"的字面意义与内涵意...
理雅各英译《论语》"贤贤易色"章,首先确立"为学之道"为本章的章旨,以此划定据以理解"贤贤易色"的意义视域,是儒门传统的"以色喻德"的劝贤之教。其次,通过对"易"的字面意义与内涵意义的区分,理雅各回应了"好色安可易"的质疑,一方面对《论语》文本的真理要求予以辩护,另一方面维护了朱熹解释的规范权威性。在此,翻译作为一种特别的方式,实际地开启了文本得以运动的意义活动空间,使得圣人言语在一种更为清楚的理解中,显出一种特有的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论语
》
经学诠释学
贤贤易色
原文传递
清人《论语》笔记对前代的传承与超越
5
作者
刘毓庆
赵初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共7页
清代是笔记集大成的时代,清人《论语》笔记是清代学者带有强烈的自觉意识撰著而成的学术著作,不仅是今人研究清代《论语》的重要文献来源,也是考辨清代学术演进路径的关键文献资料。从释读方法看,清人《论语》笔记以传承汉、宋二学传统...
清代是笔记集大成的时代,清人《论语》笔记是清代学者带有强烈的自觉意识撰著而成的学术著作,不仅是今人研究清代《论语》的重要文献来源,也是考辨清代学术演进路径的关键文献资料。从释读方法看,清人《论语》笔记以传承汉、宋二学传统为主,分别从文字训诂、经文义理入手,以求对《论语》本义的确解。从解经思想看,清人笔记突破了前代《论语》研究篇幅冗长少有变通、严守家传与师说、治经手段单一的局限,无论是其灵活自由的条辨形式,还是实事求是的解经原则,抑或会通博洽的学术视野,都可谓是对汉代以来《论语》研究的发展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论语
笔记
传承
超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英译本海外传播效果及其启示
6
作者
冯亚利
黎慧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6,共8页
《论语》是儒家思想之经典大作,其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国传统典籍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发扬经典著作《论语》的国际影响力,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之举。基于Python爬虫技术,爬取美国知名书评网站“好读”...
《论语》是儒家思想之经典大作,其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国传统典籍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发扬经典著作《论语》的国际影响力,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之举。基于Python爬虫技术,爬取美国知名书评网站“好读”与“亚马逊”关于《论语》英译本读者的有效评论,构建语料数据库,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主题模型、情感分析的方法描摹读者评价的形貌和情感态度,分析海外读者对《论语》英译本的接受度,发现尽管一部分海外读者对少数《论语》英译本的翻译质量和水平等提出批评,但大部分海外读者对《论语》给予了正面的情感评价,积极的情感态度占比较大,而持中立和消极态度的读者比例总和不到40%。同时,读者评价主题不仅涵盖《论语》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孔子生平,还涉及儒家思想、教育观念、哲学道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
自然语言处理
文化软实力
海外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君子儒”与“小人儒”涵义考辨
7
作者
程碧英
熊明川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7-69,共13页
儒家经典《论语》言“儒”,仅见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一章,这很不寻常。学界诠释大多直陈观点而少有理据。要明确“君子儒”“小人儒”词义内涵,考察时代背景尤为重要。分析孔子时代“儒”之卑下地位和柔懦性格,诉诸孔子个人身...
儒家经典《论语》言“儒”,仅见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一章,这很不寻常。学界诠释大多直陈观点而少有理据。要明确“君子儒”“小人儒”词义内涵,考察时代背景尤为重要。分析孔子时代“儒”之卑下地位和柔懦性格,诉诸孔子个人身世抱负及对“新君子”理想人格的塑造,我们认为孔子时代之“儒”都是“小人儒”,即地位低下之儒,“女为君子儒”不过是孔子的期待与自励,希望儒者通过“修德取位”和“以德正位”,成为德位兼具、勇毅刚强的“君子儒”。经孔、孟、荀、董仲舒等历代儒者不断诠释,“君子儒”最终成为两千年来推进政治治理、推动文化发展的中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
儒
君子儒
小人儒
新君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中伤痛观念的哲学阐明
8
作者
曾海军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4期20-28,155,156,共11页
《论语》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表明,对于疾病的担忧在儒家文化中有着特殊性。一个人克服祸福的牵引与死亡的恐惧而保持内心的安宁,却不该对他人的生老病死保持淡然。从疾病之忧到亡故之痛,这种伤痛不容被克服,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意义...
《论语》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表明,对于疾病的担忧在儒家文化中有着特殊性。一个人克服祸福的牵引与死亡的恐惧而保持内心的安宁,却不该对他人的生老病死保持淡然。从疾病之忧到亡故之痛,这种伤痛不容被克服,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意义。恻隐之痛乃仁之为体最显豁的开端,乃至于径直地就是仁了。伤痛观念由此获得更为鲜明的哲学品格,其与仁的本体地位息息相关。既要肯定对他人生老病死怀抱的伤痛,同时也要着力加以节制,不能任由其陷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痛
恻隐
《论语
》
儒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以为己:《论语》论学习之道
9
作者
冯兵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论语》大量记载了孔子关于学习之道的言论。孔子强调人能弘道,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天赋等的差异,但学习既是可能的,也十分重要。同时,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完善自我,成就自己的德与才。而就学习的核心内容来说,从《论语》的记载看,主要...
《论语》大量记载了孔子关于学习之道的言论。孔子强调人能弘道,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天赋等的差异,但学习既是可能的,也十分重要。同时,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完善自我,成就自己的德与才。而就学习的核心内容来说,从《论语》的记载看,主要是指诗与礼。在学习方法上,《论语》重点提到了学无常师、一以贯之、学思结合等数个方面。在学习态度上,孔子最重视的是好学不厌,而乐学则是其极力推崇的最高学习境界。在这一点上,孔子自身即是典范。《论语》所呈现出的孔子关于学习之道的种种言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学习理论,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
孔子
学习之道
“为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的成书过程及其文体生成
10
作者
夏德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49-57,共9页
人们主要从编纂者、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三个层面来分析《论语》的生成,这些内容虽然与《论语》的生成密切相关,但就《论语》的编撰而言,还应考察其文献渊源与文体生成。无论是文献层面还是文体层面,《论语》都经历一个编纂过程。先秦语...
人们主要从编纂者、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三个层面来分析《论语》的生成,这些内容虽然与《论语》的生成密切相关,但就《论语》的编撰而言,还应考察其文献渊源与文体生成。无论是文献层面还是文体层面,《论语》都经历一个编纂过程。先秦语类文献经历由“国语”到“家语”的演变,“家语”文献以个体为编纂单位。由于个体身份的差异,“家语”又分为大夫“家语”与诸子“家语”。《论语》被视为诸子“家语”,其根本原因在于孔门编纂《论语》是为了学派建设。《论语》的命名,不仅表明儒门继承了先秦简册载录的神圣传统,而且也使孔子言论在“书”的形态下成为经典。《论语》的文体包括专书与篇章两个方面,在专书语体方面,《论语》创制了“语录体”。“语录体”虽为《论语》所开创,但“语录体”所具备的“言行两录”特征其实渊源于“乞言”仪式。就《论语》篇章文体而论,其格言体、对话体、事语体显然是编纂者综合使用黏合、扩充、原文迻录及改造等多种方式的结果。至于“子曰”,它的出现是编纂者接受“王若曰”“君子曰”影响的结果。从文体角度来说,“子曰”又主要呈现为“格言”,而《论语》中的“格言”也受到“乞言”传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
家语
语录体
乞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英译中的翻译规范——以理雅各英译本为例
11
作者
张小曼
周银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4-66,共13页
翻译规范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择与翻译策略的应用,对整个翻译过程都起到指导作用。从翻译规范的角度考察理雅各《论语》英译本,发现理雅各既遵循翻译规范,又违反翻译规范,其前提是翻译规范是否契合翻译目的,合则遵循,不合则违反。理雅各的...
翻译规范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择与翻译策略的应用,对整个翻译过程都起到指导作用。从翻译规范的角度考察理雅各《论语》英译本,发现理雅各既遵循翻译规范,又违反翻译规范,其前提是翻译规范是否契合翻译目的,合则遵循,不合则违反。理雅各的翻译实践表明,当翻译规范能帮助译者达成翻译目的时,译者应当固守翻译规范;反之,译者应当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译者主体性,译出原作的神韵,以达到传播源语文化的目的。翻译规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译出传世之作,译者既需要遵循规范,又需要从心所欲,不逾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
《论语
》英译
翻译目的
理雅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殿爵《论语》英译的社会翻译学研究
12
作者
张小曼
夏欣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6-104,共9页
刘殿爵《论语》英译本是早期为数不多的由中国译者所译的译本。此前的《论语》英译多由西方译者主导,刘殿爵译本处于《论语》英译场域随世界经济政治场域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刘殿爵翻译的时机恰巧融入这一场域,译者的资本和惯习也发挥...
刘殿爵《论语》英译本是早期为数不多的由中国译者所译的译本。此前的《论语》英译多由西方译者主导,刘殿爵译本处于《论语》英译场域随世界经济政治场域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刘殿爵翻译的时机恰巧融入这一场域,译者的资本和惯习也发挥了作用。场域、资本、惯习的联合,促成了译本的成功。且译者自身所拥有的丰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使其不仅能更好地解读文本,还获取了出版商的信任,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原文资本和出版商资本,为译本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同于西方译者总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翻译,刘殿爵对于源语文化和内容的忠实以及关注读者接受的惯习,既推动了《论语》英译场域的变化,又顺利积累了象征资本,使该译本在众多译本中脱颖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殿爵
《论语
》英译
场域
惯习
资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而好古——作为古典教育典范的孔子和《论语》
13
作者
李长春
《城市国学讲坛》
2024年第1期52-80,共29页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叫《信而好古--作为古典教育典范的孔子和〈论语〉》。这个题目可能大家听上去有些奇怪,因为别人虽然也讲孔子“信而好古”——这句话的确是孔子说的,但是别人讲孔子一般都不强调这句话...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叫《信而好古--作为古典教育典范的孔子和〈论语〉》。这个题目可能大家听上去有些奇怪,因为别人虽然也讲孔子“信而好古”——这句话的确是孔子说的,但是别人讲孔子一般都不强调这句话。我为什么要把这句话单独提出来做一个阐释?因为我们今天去读《论语》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教育
《论语
》
信而好古
孔子
〈
论语
〉
典范
老师
题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辜鸿铭《论语》英译的文化间性解读
14
作者
张小曼
范瑞瑞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6期76-83,共8页
间性关系以差异性为前提,彼此相异的对象因互补而交互。文化间性主张不同文化通过对话展开交流,达成共识;翻译中的文化间性包含文化主体之间平等和谐的交互式对话,文化主体在碰撞和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辜鸿铭的《论语》英译为中...
间性关系以差异性为前提,彼此相异的对象因互补而交互。文化间性主张不同文化通过对话展开交流,达成共识;翻译中的文化间性包含文化主体之间平等和谐的交互式对话,文化主体在碰撞和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辜鸿铭的《论语》英译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对话提供了间性的文化场域,双方就文化交叠与文化内在关联点建立联系,达成共识,实现文化共通;以文化价值共识为核心,吸收异质文化,加以本土化改造,使其积淀内化于自我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实现文化整合;在与他者文化的融合中对源语文化进行丰富和拓展,引导文化主体交互合作,为彼此注入异质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文化新质与文化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
》
文化间性
文化交叠
文化整合
文化共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董证孔:戴望《论语注》的一种经学新思路
15
作者
李有梁
邓青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7-39,共13页
以公羊释《论语》,这是晚清常州今文经学家及其后学所孜孜以求的,戴望的《论语注》亦是如此。该著对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及其《春秋繁露》以至《汉书·董仲舒传》等给予了特别关注,往往援引其中的公羊义例来阐发《论语》深意,凸显仁义...
以公羊释《论语》,这是晚清常州今文经学家及其后学所孜孜以求的,戴望的《论语注》亦是如此。该著对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及其《春秋繁露》以至《汉书·董仲舒传》等给予了特别关注,往往援引其中的公羊义例来阐发《论语》深意,凸显仁义宗旨,推原礼制之本,其经世取向十分鲜明。而戴望借董仲舒来阐释《论语》,与其人生经历、求学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变迁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戴望
《论语
注》
《春秋繁露》
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芬格莱特对《论语》的礼学诠释与现代重构
16
作者
李琳
李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芬格莱特从西方日常语言分析的哲学立场诠释研究《论语》,把“礼”看作人存在的本质,深刻阐释了“礼”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神圣意义。芬格莱特重视《论语》的原典分析,尽量避免引入诠释性文本,并试图纠正西方流行的“主观-心理”式...
芬格莱特从西方日常语言分析的哲学立场诠释研究《论语》,把“礼”看作人存在的本质,深刻阐释了“礼”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神圣意义。芬格莱特重视《论语》的原典分析,尽量避免引入诠释性文本,并试图纠正西方流行的“主观-心理”式解读方式,但由于矫枉过正反而陷入另一种偏见,因此并未寻得“礼”的最终价值依据和心理本原,也使神圣礼仪成为“无源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
《孔子:即凡而圣》
礼
儒学现代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最早法语全译本《论语导读》研究
17
作者
吕颖
孙梦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17-29,150,共14页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是“四书”中《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语译本,是儒家思想西传欧洲的奠基之作,与欧洲“中国热”及启蒙思想密切相关。该译本出版后,很快被转译为西方多国文字,其中最早出现的全译本是贝尼耶的法译本《论语导...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是“四书”中《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语译本,是儒家思想西传欧洲的奠基之作,与欧洲“中国热”及启蒙思想密切相关。该译本出版后,很快被转译为西方多国文字,其中最早出现的全译本是贝尼耶的法译本《论语导读》。由于所处背景不同,两部作品的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耶稣会士的拉丁语译本基于传教经历和需要,试图从哲学与宗教角度解读孔子思想,以在“礼仪之争”中为其采取的“适应政策”进行辩护。贝尼耶的法译本则援儒入政,意在从政治角度对孔子思想进行阐释,以培养欧洲君王的政治美德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论语
导读》
儒学经典法译本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十二章》的读法与教法
18
作者
李卓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6期94-97,共4页
执教《<论语>十二章》不能沿用一般文言文的教学思路,教参的教学指导脱离了学生学情、文本特点和历史情境。这一课是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语文课上最后一次学习《论语》文本,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论语》的阅读方法,即把《论语...
执教《<论语>十二章》不能沿用一般文言文的教学思路,教参的教学指导脱离了学生学情、文本特点和历史情境。这一课是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语文课上最后一次学习《论语》文本,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论语》的阅读方法,即把《论语》放在当时孔子的教学现场中来读,用平视的视角去看待圣人,用真实的思考去触摸哲思,进而亲近孔子并由此开启体认儒家传统文化之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
孔子
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目的论视域下辜鸿铭、苏慧廉的《论语》英译策略
19
作者
姚刚
淳丽容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2期32-34,共3页
文章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辜鸿铭及同时期汉学家苏慧廉所译的《论语》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二人不同的翻译策略,探讨促进典籍域外传播与接受的路径,为推动优秀中国文化走出去,用翻译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目的论
《论语
》
辜鸿铭
苏慧廉
英译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汲取《论语》文化精粹提升馆员人文素养
20
作者
门庭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5期158-160,共3页
儒家经典《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仁”“礼”“德”是孔子治国、修身思想的3个互相联结、互相支持的要点,为提升馆员人文素养,可以将《论语》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转化为馆员培养自身修养的思想源泉。启迪馆员精读经典,汲取...
儒家经典《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仁”“礼”“德”是孔子治国、修身思想的3个互相联结、互相支持的要点,为提升馆员人文素养,可以将《论语》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转化为馆员培养自身修养的思想源泉。启迪馆员精读经典,汲取其中的文化精粹,是馆员涵养道德品性、增进知识才能、强化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图书馆员
人文素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贤贤易色”再考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霞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21年第9期51-54,共4页
文摘
关于《论语·学而》篇第七章“贤贤易色”的解释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梳理和概括前人对这句话的注疏观点发现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于对“易色”这个词语的理解上,于是笔者对“易”、“色”和“贤”三个字进行了正本溯源,并结合本章上下文语境和三个字在《论语》其他篇章中的相关用例对“贤贤易色”这句话进行了再考证,最终认为将“贤贤易色”解释为“尊贤改色”是比较合理的。
关键词
《论语》“贤贤易色”
正本溯源
训诂考证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夏的反讽与孔子的批评——《论语》“贤贤易色”“君子不重则不威”两章解诂
被引量:
1
2
作者
唐根希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9-88,共10页
文摘
子夏"贤贤易色"章承接上章,运用反讽质疑了孔子孝、悌的互文使用和文、质的轻重区分。子夏的观点是:孝、悌有内外之分而文、质应同时并重。随后的"君子不重则不威"章,孔子阐释了文、质的轻重关系,主张一种涵盖了孝、悌的忠信论,批评了子夏"吾必谓之"的修辞方式。
关键词
《论语
》
子夏
孔子
“贤贤易色
”章
“君子不重则不威”章
Keyword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Zi Xia
Confucius
“ Cherish virtue rather than beauty ”
“A man cannot be authority without digni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帛《五行》与《论语》“贤贤易色”新释
被引量:
5
3
作者
牛鹏涛
机构
深圳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0,共3页
文摘
简帛《五行》提出心是耳、目、鼻、口、手、足等身体器官的主宰,见知贤人时心有所动,则颜色莫敢不有所动,强调面对君子道和贤人时需要"色然",否则便是不聪不圣和不明不智。《五行》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为揭示《论语》"贤贤易色"的语义提供了根据,故该句应解为"尊尚贤人,改易颜色"。
关键词
《五行》
色然
《论语
》
贤贤易色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理雅各英译《论语》“贤贤易色”辨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丽琴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10&ZD108)
文摘
理雅各英译《论语》"贤贤易色"章,首先确立"为学之道"为本章的章旨,以此划定据以理解"贤贤易色"的意义视域,是儒门传统的"以色喻德"的劝贤之教。其次,通过对"易"的字面意义与内涵意义的区分,理雅各回应了"好色安可易"的质疑,一方面对《论语》文本的真理要求予以辩护,另一方面维护了朱熹解释的规范权威性。在此,翻译作为一种特别的方式,实际地开启了文本得以运动的意义活动空间,使得圣人言语在一种更为清楚的理解中,显出一种特有的新活力。
关键词
理雅各
《论语
》
经学诠释学
贤贤易色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人《论语》笔记对前代的传承与超越
5
作者
刘毓庆
赵初阳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共7页
文摘
清代是笔记集大成的时代,清人《论语》笔记是清代学者带有强烈的自觉意识撰著而成的学术著作,不仅是今人研究清代《论语》的重要文献来源,也是考辨清代学术演进路径的关键文献资料。从释读方法看,清人《论语》笔记以传承汉、宋二学传统为主,分别从文字训诂、经文义理入手,以求对《论语》本义的确解。从解经思想看,清人笔记突破了前代《论语》研究篇幅冗长少有变通、严守家传与师说、治经手段单一的局限,无论是其灵活自由的条辨形式,还是实事求是的解经原则,抑或会通博洽的学术视野,都可谓是对汉代以来《论语》研究的发展与超越。
关键词
清代
论语
笔记
传承
超越
Keywords
Qing Dynasty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cademic notes
inheritance
transcendence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06.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英译本海外传播效果及其启示
6
作者
冯亚利
黎慧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6,共8页
基金
2023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项目“ChatGPT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技能创新教学及其反拨效应研究”(20233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论语》是儒家思想之经典大作,其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国传统典籍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发扬经典著作《论语》的国际影响力,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之举。基于Python爬虫技术,爬取美国知名书评网站“好读”与“亚马逊”关于《论语》英译本读者的有效评论,构建语料数据库,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主题模型、情感分析的方法描摹读者评价的形貌和情感态度,分析海外读者对《论语》英译本的接受度,发现尽管一部分海外读者对少数《论语》英译本的翻译质量和水平等提出批评,但大部分海外读者对《论语》给予了正面的情感评价,积极的情感态度占比较大,而持中立和消极态度的读者比例总和不到40%。同时,读者评价主题不仅涵盖《论语》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孔子生平,还涉及儒家思想、教育观念、哲学道理等方面。
关键词
《论语
》
自然语言处理
文化软实力
海外传播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君子儒”与“小人儒”涵义考辨
7
作者
程碧英
熊明川
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7-69,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君子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20XKS018)。
文摘
儒家经典《论语》言“儒”,仅见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一章,这很不寻常。学界诠释大多直陈观点而少有理据。要明确“君子儒”“小人儒”词义内涵,考察时代背景尤为重要。分析孔子时代“儒”之卑下地位和柔懦性格,诉诸孔子个人身世抱负及对“新君子”理想人格的塑造,我们认为孔子时代之“儒”都是“小人儒”,即地位低下之儒,“女为君子儒”不过是孔子的期待与自励,希望儒者通过“修德取位”和“以德正位”,成为德位兼具、勇毅刚强的“君子儒”。经孔、孟、荀、董仲舒等历代儒者不断诠释,“君子儒”最终成为两千年来推进政治治理、推动文化发展的中坚。
关键词
《论语
》
儒
君子儒
小人儒
新君子
Keyword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fucianism
Confucians of high noble morality
Confucians of low estate
new gentleman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中伤痛观念的哲学阐明
8
作者
曾海军
机构
四川大学哲学系
出处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4期20-28,155,156,共11页
文摘
《论语》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表明,对于疾病的担忧在儒家文化中有着特殊性。一个人克服祸福的牵引与死亡的恐惧而保持内心的安宁,却不该对他人的生老病死保持淡然。从疾病之忧到亡故之痛,这种伤痛不容被克服,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意义。恻隐之痛乃仁之为体最显豁的开端,乃至于径直地就是仁了。伤痛观念由此获得更为鲜明的哲学品格,其与仁的本体地位息息相关。既要肯定对他人生老病死怀抱的伤痛,同时也要着力加以节制,不能任由其陷溺。
关键词
伤痛
恻隐
《论语
》
儒家
Keywords
pa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fucianism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以为己:《论语》论学习之道
9
作者
冯兵
机构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华人宗教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8ZDA235)。
文摘
《论语》大量记载了孔子关于学习之道的言论。孔子强调人能弘道,虽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天赋等的差异,但学习既是可能的,也十分重要。同时,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完善自我,成就自己的德与才。而就学习的核心内容来说,从《论语》的记载看,主要是指诗与礼。在学习方法上,《论语》重点提到了学无常师、一以贯之、学思结合等数个方面。在学习态度上,孔子最重视的是好学不厌,而乐学则是其极力推崇的最高学习境界。在这一点上,孔子自身即是典范。《论语》所呈现出的孔子关于学习之道的种种言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学习理论,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论语
》
孔子
学习之道
“为己”
Keywords
Analects
Confucius
the way of learning
“for yourself”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的成书过程及其文体生成
10
作者
夏德靠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49-5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录类文献整理与儒家话语体系建构及传承的研究(20&ZD265)。
文摘
人们主要从编纂者、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三个层面来分析《论语》的生成,这些内容虽然与《论语》的生成密切相关,但就《论语》的编撰而言,还应考察其文献渊源与文体生成。无论是文献层面还是文体层面,《论语》都经历一个编纂过程。先秦语类文献经历由“国语”到“家语”的演变,“家语”文献以个体为编纂单位。由于个体身份的差异,“家语”又分为大夫“家语”与诸子“家语”。《论语》被视为诸子“家语”,其根本原因在于孔门编纂《论语》是为了学派建设。《论语》的命名,不仅表明儒门继承了先秦简册载录的神圣传统,而且也使孔子言论在“书”的形态下成为经典。《论语》的文体包括专书与篇章两个方面,在专书语体方面,《论语》创制了“语录体”。“语录体”虽为《论语》所开创,但“语录体”所具备的“言行两录”特征其实渊源于“乞言”仪式。就《论语》篇章文体而论,其格言体、对话体、事语体显然是编纂者综合使用黏合、扩充、原文迻录及改造等多种方式的结果。至于“子曰”,它的出现是编纂者接受“王若曰”“君子曰”影响的结果。从文体角度来说,“子曰”又主要呈现为“格言”,而《论语》中的“格言”也受到“乞言”传统的影响。
关键词
《论语
》
家语
语录体
乞言
Keyword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Jiayu
Yulu-style
begging for word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英译中的翻译规范——以理雅各英译本为例
11
作者
张小曼
周银枝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4-66,共13页
基金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论语》儒家思想英译及其跨文化意义研究”(17YJA740070)
2020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英语融合研究”(SK2020A0798)。
文摘
翻译规范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择与翻译策略的应用,对整个翻译过程都起到指导作用。从翻译规范的角度考察理雅各《论语》英译本,发现理雅各既遵循翻译规范,又违反翻译规范,其前提是翻译规范是否契合翻译目的,合则遵循,不合则违反。理雅各的翻译实践表明,当翻译规范能帮助译者达成翻译目的时,译者应当固守翻译规范;反之,译者应当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译者主体性,译出原作的神韵,以达到传播源语文化的目的。翻译规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译出传世之作,译者既需要遵循规范,又需要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键词
翻译规范
《论语
》英译
翻译目的
理雅各
Keywords
translation norm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unyu
translation purpose
James Legge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殿爵《论语》英译的社会翻译学研究
12
作者
张小曼
夏欣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6-104,共9页
文摘
刘殿爵《论语》英译本是早期为数不多的由中国译者所译的译本。此前的《论语》英译多由西方译者主导,刘殿爵译本处于《论语》英译场域随世界经济政治场域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刘殿爵翻译的时机恰巧融入这一场域,译者的资本和惯习也发挥了作用。场域、资本、惯习的联合,促成了译本的成功。且译者自身所拥有的丰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使其不仅能更好地解读文本,还获取了出版商的信任,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原文资本和出版商资本,为译本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同于西方译者总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翻译,刘殿爵对于源语文化和内容的忠实以及关注读者接受的惯习,既推动了《论语》英译场域的变化,又顺利积累了象征资本,使该译本在众多译本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
刘殿爵
《论语
》英译
场域
惯习
资本
Keywords
D.C.Lau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field
habitus
capital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而好古——作为古典教育典范的孔子和《论语》
13
作者
李长春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
出处
《城市国学讲坛》
2024年第1期52-80,共29页
文摘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叫《信而好古--作为古典教育典范的孔子和〈论语〉》。这个题目可能大家听上去有些奇怪,因为别人虽然也讲孔子“信而好古”——这句话的确是孔子说的,但是别人讲孔子一般都不强调这句话。我为什么要把这句话单独提出来做一个阐释?因为我们今天去读《论语》也好.
关键词
古典教育
《论语
》
信而好古
孔子
〈
论语
〉
典范
老师
题目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辜鸿铭《论语》英译的文化间性解读
14
作者
张小曼
范瑞瑞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6期76-83,共8页
基金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英语融合研究”(SK2020A0798)。
文摘
间性关系以差异性为前提,彼此相异的对象因互补而交互。文化间性主张不同文化通过对话展开交流,达成共识;翻译中的文化间性包含文化主体之间平等和谐的交互式对话,文化主体在碰撞和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辜鸿铭的《论语》英译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对话提供了间性的文化场域,双方就文化交叠与文化内在关联点建立联系,达成共识,实现文化共通;以文化价值共识为核心,吸收异质文化,加以本土化改造,使其积淀内化于自我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实现文化整合;在与他者文化的融合中对源语文化进行丰富和拓展,引导文化主体交互合作,为彼此注入异质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文化新质与文化共生。
关键词
辜鸿铭
《论语
》
文化间性
文化交叠
文化整合
文化共生
Keywords
Ku Hungming
Lunyu
interculturality
cultural overlap
cultural integration
cultural coexistence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董证孔:戴望《论语注》的一种经学新思路
15
作者
李有梁
邓青红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7-39,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4BZW071)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0-0657)。
文摘
以公羊释《论语》,这是晚清常州今文经学家及其后学所孜孜以求的,戴望的《论语注》亦是如此。该著对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及其《春秋繁露》以至《汉书·董仲舒传》等给予了特别关注,往往援引其中的公羊义例来阐发《论语》深意,凸显仁义宗旨,推原礼制之本,其经世取向十分鲜明。而戴望借董仲舒来阐释《论语》,与其人生经历、求学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变迁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董仲舒
戴望
《论语
注》
《春秋繁露》
经学
Keywords
Dong Zhongshu
Dai Wang
Annotation of The Analects
Luxuriant Gem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lassics scholarship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芬格莱特对《论语》的礼学诠释与现代重构
16
作者
李琳
李想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
出处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文摘
芬格莱特从西方日常语言分析的哲学立场诠释研究《论语》,把“礼”看作人存在的本质,深刻阐释了“礼”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神圣意义。芬格莱特重视《论语》的原典分析,尽量避免引入诠释性文本,并试图纠正西方流行的“主观-心理”式解读方式,但由于矫枉过正反而陷入另一种偏见,因此并未寻得“礼”的最终价值依据和心理本原,也使神圣礼仪成为“无源之水”。
关键词
《论语
》
《孔子:即凡而圣》
礼
儒学现代化
Keyword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fucius:The Secular as Sacred
rites
Confucian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71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最早法语全译本《论语导读》研究
17
作者
吕颖
孙梦
机构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17-29,150,共14页
文摘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是“四书”中《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语译本,是儒家思想西传欧洲的奠基之作,与欧洲“中国热”及启蒙思想密切相关。该译本出版后,很快被转译为西方多国文字,其中最早出现的全译本是贝尼耶的法译本《论语导读》。由于所处背景不同,两部作品的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耶稣会士的拉丁语译本基于传教经历和需要,试图从哲学与宗教角度解读孔子思想,以在“礼仪之争”中为其采取的“适应政策”进行辩护。贝尼耶的法译本则援儒入政,意在从政治角度对孔子思想进行阐释,以培养欧洲君王的政治美德与智慧。
关键词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论语
导读》
儒学经典法译本
儒家思想
Keywords
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Confucius ou la science des princes
French transl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
Confucianism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G105 [文化科学]
H771 [语言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十二章》的读法与教法
18
作者
李卓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6期94-97,共4页
基金
2023年佛山市新课程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单元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SJY2023E10)研究成果。
文摘
执教《<论语>十二章》不能沿用一般文言文的教学思路,教参的教学指导脱离了学生学情、文本特点和历史情境。这一课是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语文课上最后一次学习《论语》文本,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论语》的阅读方法,即把《论语》放在当时孔子的教学现场中来读,用平视的视角去看待圣人,用真实的思考去触摸哲思,进而亲近孔子并由此开启体认儒家传统文化之大门。
关键词
《论语
》
孔子
教学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目的论视域下辜鸿铭、苏慧廉的《论语》英译策略
19
作者
姚刚
淳丽容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2期32-34,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20601549173910)
湖北省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国家叙事背景下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的国家意识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2Y016)
湖北省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多模态视域下荆楚非遗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Y01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章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辜鸿铭及同时期汉学家苏慧廉所译的《论语》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二人不同的翻译策略,探讨促进典籍域外传播与接受的路径,为推动优秀中国文化走出去,用翻译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目的论
《论语
》
辜鸿铭
苏慧廉
英译策略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汲取《论语》文化精粹提升馆员人文素养
20
作者
门庭
机构
滨州学院图书馆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5期158-160,共3页
文摘
儒家经典《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仁”“礼”“德”是孔子治国、修身思想的3个互相联结、互相支持的要点,为提升馆员人文素养,可以将《论语》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转化为馆员培养自身修养的思想源泉。启迪馆员精读经典,汲取其中的文化精粹,是馆员涵养道德品性、增进知识才能、强化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论语
图书馆员
人文素养
分类号
G251.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语》“贤贤易色”再考证
李霞
《语文教学研究》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子夏的反讽与孔子的批评——《论语》“贤贤易色”“君子不重则不威”两章解诂
唐根希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简帛《五行》与《论语》“贤贤易色”新释
牛鹏涛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原文传递
4
理雅各英译《论语》“贤贤易色”辨
李丽琴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
3
原文传递
5
清人《论语》笔记对前代的传承与超越
刘毓庆
赵初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语》英译本海外传播效果及其启示
冯亚利
黎慧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语》“君子儒”与“小人儒”涵义考辨
程碧英
熊明川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语》中伤痛观念的哲学阐明
曾海军
《天府新论》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学以为己:《论语》论学习之道
冯兵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语》的成书过程及其文体生成
夏德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语》英译中的翻译规范——以理雅各英译本为例
张小曼
周银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刘殿爵《论语》英译的社会翻译学研究
张小曼
夏欣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信而好古——作为古典教育典范的孔子和《论语》
李长春
《城市国学讲坛》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辜鸿铭《论语》英译的文化间性解读
张小曼
范瑞瑞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以董证孔:戴望《论语注》的一种经学新思路
李有梁
邓青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芬格莱特对《论语》的礼学诠释与现代重构
李琳
李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最早法语全译本《论语导读》研究
吕颖
孙梦
《国际汉学》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语>十二章》的读法与教法
李卓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目的论视域下辜鸿铭、苏慧廉的《论语》英译策略
姚刚
淳丽容
《海外英语》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汲取《论语》文化精粹提升馆员人文素养
门庭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