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英译本对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1
作者 季红琴 刘海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通过目的语受众问卷调查发现《论语》英译本在国外传播的现状:传播主体多样化欠缺,传播的主流动力不足;传播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传播技术更新较慢;传播对象缺少清晰定位,读者阅读偏好不明;等等。基于这一现状,提出三个对策:一是丰富传播主... 通过目的语受众问卷调查发现《论语》英译本在国外传播的现状:传播主体多样化欠缺,传播的主流动力不足;传播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传播技术更新较慢;传播对象缺少清晰定位,读者阅读偏好不明;等等。基于这一现状,提出三个对策:一是丰富传播主体,官方主流引领;二是创新传播形式,更新传播技术;三是划分传播对象,满足不同偏好。通过这些传播策略可提升《论语》等中国典籍在国外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英译本 《论语》传播 外国读者 读者期待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典籍对外传播路径研究——基于《论语》英译本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2
作者 季红琴 刘海 《东南传播》 2023年第4期77-80,共4页
通过对外国受众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得知《论语》英译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读者基数少、受众分析匮乏、传播路径单一等,基于现状探索中国典籍的新型传播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典籍+商业化、典籍+新媒体、典籍+... 通过对外国受众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得知《论语》英译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读者基数少、受众分析匮乏、传播路径单一等,基于现状探索中国典籍的新型传播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典籍+商业化、典籍+新媒体、典籍+留学生、典籍+翻译出版、典籍+战略引领、典籍+价值理念这六种模式可以切实解决《论语》等中国典籍面临的传播困境,为中国典籍“走出去”提供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典籍 传播路径 《论语》英译本 受众需求
下载PDF
文化适应视角下《论语》英译本海外传播效果实证研究
3
作者 杨艳 肖辉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5,共8页
本文基于海外亚马逊网站《论语》英译本的读者评论进行情感分析,挖掘影响读者评价的关键因素,探究《论语》海外传播效果与其跨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论语》英译本具有较好的接受度,对孔子伦理思想和人生哲学观的认同,对翻译... 本文基于海外亚马逊网站《论语》英译本的读者评论进行情感分析,挖掘影响读者评价的关键因素,探究《论语》海外传播效果与其跨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论语》英译本具有较好的接受度,对孔子伦理思想和人生哲学观的认同,对翻译副文本形式的接受是正向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儒家制度文化的刻板印象,对译者风格、文本结构和排版设计的不满是负向评价的主要内容。文化观念、刻板印象、语言风格、叙事方式、审美偏好是影响海外读者评价的主要因素,这也进一步凸显了价值适应、言语适应、审美适应在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论语》英译本 海外传播 读者评论 情感分析
下载PDF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中的视界融合 被引量:8
4
作者 陈亚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重要概念"视域融合"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亦有其重要意义。以辜鸿铭翻译《论语》的实践为例,辜鸿铭考虑到当时的中国国情和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在追求视界融合的过程中作出较为积极、有效的选择,删除...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重要概念"视域融合"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亦有其重要意义。以辜鸿铭翻译《论语》的实践为例,辜鸿铭考虑到当时的中国国情和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在追求视界融合的过程中作出较为积极、有效的选择,删除源语文本中不利于视域融合的部分,重视西方文化历史以拓展儒家思想的精华,为典籍英译提供了一种颇具参考价值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论语》英译本 辜鸿铭 阐释学 视域融合
下载PDF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丹丹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58-61,共4页
《论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论语》各英译本庞杂繁芜,影响了其在世界的传播。阐述了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产生背景,并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予以解析,发现其无论是对译本的选择还是对当时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以及翻译实践... 《论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论语》各英译本庞杂繁芜,影响了其在世界的传播。阐述了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产生背景,并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予以解析,发现其无论是对译本的选择还是对当时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以及翻译实践中具体策略的多维选择与适应,皆印证了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现象的解释力与指导力,这也为中国经典作品在西方有效译介与传播提供了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英译本 生态翻译学 适应和选择 翻译生态环境 辜鸿铭
下载PDF
莱斯《论语》英译本中的通俗化改写
6
作者 何洋 韦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09-210,共2页
本文运用改写理论分析西蒙.莱斯翻译《论语》的动机及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指出莱斯为了实现面向普通读者的目的,采用了通俗化改写的翻译策略,达到了良好的翻译效果。因此,通俗化改写是莱斯译本的重要特征,这对当前典籍英译有着重要的参考... 本文运用改写理论分析西蒙.莱斯翻译《论语》的动机及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指出莱斯为了实现面向普通读者的目的,采用了通俗化改写的翻译策略,达到了良好的翻译效果。因此,通俗化改写是莱斯译本的重要特征,这对当前典籍英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莱斯 《论语》英译本 通俗化改写 典籍
下载PDF
《论语》英译本的海外读者接受状况调查
7
作者 张秀娟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1期175-176,共2页
本文以美国亚马逊网站《论语》英译本的销量和读者评价为数据来源,统计了各译本的星级评级和五星评价,梳理了销量最高译本的读者书评。通过对销售数据及书评内容的分析发现:刘殿爵《论语》英译本销量最高,在海外普通读者群中的接受度好... 本文以美国亚马逊网站《论语》英译本的销量和读者评价为数据来源,统计了各译本的星级评级和五星评价,梳理了销量最高译本的读者书评。通过对销售数据及书评内容的分析发现:刘殿爵《论语》英译本销量最高,在海外普通读者群中的接受度好评度甚佳;刘译本的成功接受对中国典籍外译提供一些启示:读者关注的核心要素是原作的思想内容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翻译的可读性、充分的背景知识介绍、译本编排、出版社等也是影响译本接受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英译本 读者接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以理雅各和韦利译本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惠娟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5期35-37,共3页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比研究理雅各和韦利的两个《论语》英译本,通过接受美学对翻译的启示,着重分析《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的能动性及其制约因素以及因制约因素而导致的误译。本文旨在减少《论语》英译的误译,扩大《论语》的阅读...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比研究理雅各和韦利的两个《论语》英译本,通过接受美学对翻译的启示,着重分析《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的能动性及其制约因素以及因制约因素而导致的误译。本文旨在减少《论语》英译的误译,扩大《论语》的阅读群体,从而加快儒家思想的传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论语》英译本 译者能动性 制约因素 误译
下载PDF
《论语》英译本海外传播现状与对策探讨——基于亚马逊网上书店以及Google Scholar数据统计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晓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典范,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通过统计《论语》英译本在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的被引情况以及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网上的销售情况与读者评论,分析影响其销...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典范,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通过统计《论语》英译本在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的被引情况以及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网上的销售情况与读者评论,分析影响其销量及传播的因素,为《论语》等中华传统典籍英译本成功融入欧美市场、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提供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英译本 海外传播 亚马逊网上书店 GOOGLE SCHOLAR
下载PDF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和”而不同的《论语》英译本
10
作者 雷敏 陈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年第9期0159-0161,共3页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出发,通过语篇衔接词去分析《论语》中所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现象,其主要目的是在《论语》英译本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的思想,研究分析发现《论语》英译本中体现了这种和谐思想。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论语》英译本 衔接手段 连接词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论语》英译本多维分析——以韦利和许渊冲译本为例
11
作者 赵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7-78,共2页
Biber提出的多维分析法在近二十多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不少学者将其应用于语言变异、语篇分析及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以Biber提出的多维度分析方法为基础,借助相关软件,从六个话语功能维度来对比分析韦利和许渊冲的《论语》英译本,... Biber提出的多维分析法在近二十多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不少学者将其应用于语言变异、语篇分析及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以Biber提出的多维度分析方法为基础,借助相关软件,从六个话语功能维度来对比分析韦利和许渊冲的《论语》英译本,并探究造成两个英译本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分析 《论语》英译本 翻译
下载PDF
《论语》英译本比较研究
12
作者 袁梦 《神州》 2014年第8期150-150,共1页
《论语》是被国外学者翻译的最多的中国经典名著之一,尤其以英文翻译居多。本文以理雅各和韦利两者的《论语》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风格和核心词汇的翻译两方面,对二者的英译本进行比较。
关键词 《论语》英译本 语言风格 核心词汇
下载PDF
安乐哲《论语》英译本的及物性分析
13
作者 刘颖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期122-123,125,共3页
美国儒学家安乐哲基于过程哲学对《论语》重译,在国内外翻译界产生广泛的影响。传统的研究集中于在词汇层观察、分析安乐哲对一些哲学术语的处理方法,尤为关注词汇的过程化。在本文中,通过引入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搭建了一... 美国儒学家安乐哲基于过程哲学对《论语》重译,在国内外翻译界产生广泛的影响。传统的研究集中于在词汇层观察、分析安乐哲对一些哲学术语的处理方法,尤为关注词汇的过程化。在本文中,通过引入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搭建了一个更加完备的分析框架:过程哲学的思想→语言的过程观→小句的六种过程。此后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安氏译本中动态过程相比其他译本更为常见,从而可以初步得出在小句层也体现了过程哲学的思想这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英译本 安乐哲 过程哲学 及物性理论 小句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论语》译者风格研究——以理雅各、华兹生英译本为例
14
作者 汪隆 高胜兵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基于语料库技术,该研究自行构建一个小型语料库,并利用Antconc4.2.0检索软件对《论语》两个英译本(理雅各和华兹生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该研究专注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面,旨在探讨翻译目的、译者身份、显化策略以及语言差异对译者风格... 基于语料库技术,该研究自行构建一个小型语料库,并利用Antconc4.2.0检索软件对《论语》两个英译本(理雅各和华兹生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该研究专注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面,旨在探讨翻译目的、译者身份、显化策略以及语言差异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两译本的译者风格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在共性方面,两个译本都注重强化译文的衔接性,强调添加连词、人称代词主语等方式。在特性方面,华兹生作为学者型汉学家,词汇丰富度更高,主要采用异化策略来翻译文化负载词,且显化策略在连词使用上更为突出;相对而言,理雅各身份为传教士型汉学家,他的基督教倾向在译文中更为显著,语篇也更为简洁且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论语》英译本 译者风格 理雅各 华兹生
下载PDF
《论语》英译与中西思想对话——以理雅各英译本为例
15
作者 廖芸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
以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为中心,梳理了译者通过其翻译活动阐释中国核心的哲学思想。理雅各的翻译活动推动了中西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包容与融合。他的译本也成为19世纪中西对话的重要媒介,为西方社会理性、客观、科学地看待中... 以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为中心,梳理了译者通过其翻译活动阐释中国核心的哲学思想。理雅各的翻译活动推动了中西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包容与融合。他的译本也成为19世纪中西对话的重要媒介,为西方社会理性、客观、科学地看待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和中国文化架通了桥梁。通过研究《论语》英译有助于中国文化典籍的传播,服务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话语竞争力,反推西方汉学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态度,寻求中外译者的协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论语》英译本 中西对话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论语》两个英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蔡永贵 余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136,共10页
本研究基于自建《论语》英译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 Smith将《论语》的理雅各和辜鸿铭英译本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考察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异同。通过多层面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译本行文... 本研究基于自建《论语》英译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 Smith将《论语》的理雅各和辜鸿铭英译本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考察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异同。通过多层面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译本行文都很地道流畅、语篇连贯、阅读难度不高、译语明晰化和简化特征明显。相较而言,理雅各译本用词更为灵活丰富,句子更加简洁流畅,篇幅较短,语体更加正式,可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论语》英译本 翻译风格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从《论语》两个英译本比较看翻译的文化转向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永利 舒奇志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9-91,94,共4页
文化翻译理论在文化层面对翻译所作的反思可以解释《论语》不同时期英译本的巨大差异,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论语》理雅各译本和安乐哲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认为理雅各译本是基于文化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语言翻译代表作品,而安乐哲... 文化翻译理论在文化层面对翻译所作的反思可以解释《论语》不同时期英译本的巨大差异,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论语》理雅各译本和安乐哲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认为理雅各译本是基于文化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语言翻译代表作品,而安乐哲译本是基于多元化理论的文化翻译典范。安乐哲译本的存在,证明了文化翻译不仅是一种构想,还是一种事实,因此有可能从安乐哲译本中寻求到文化翻译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论语》英译本 理雅各 安乐哲
下载PDF
论本雅明翻译思想对传统翻译忠实观的消解——以《论语》多种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亚琼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89-91,共3页
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里提出来世说,他赋予原文以生命,认为艺术作品的生命包含前世、今生和来世,而翻译的出现是因为原文的生命在演变。以《论语》多种英译本为例,发现作为翻译原文的《论语》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因... 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里提出来世说,他赋予原文以生命,认为艺术作品的生命包含前世、今生和来世,而翻译的出现是因为原文的生命在演变。以《论语》多种英译本为例,发现作为翻译原文的《论语》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其英译本也不可能忠于原文。至此,传统翻译理论信奉的翻译忠实观遭到了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翻译忠实观 消解 《论语》英译本
下载PDF
论《论语》英译本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以辜鸿铭和Arthur Waley的译本为例
19
作者 白玉杰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4期84-86,共3页
《论语》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有众多的译本,但是由于译者的身份不同、译者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译者翻译的目的不同、译者采取的策略不同、译本产生的年代不同等诸多的差异使不同的译本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能力也有了差异,在本文中作... 《论语》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有众多的译本,但是由于译者的身份不同、译者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译者翻译的目的不同、译者采取的策略不同、译本产生的年代不同等诸多的差异使不同的译本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能力也有了差异,在本文中作者拟就此比较分析辜鸿铭和Arthur Waley《论语》英译本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英译本 辜鸿铭 ARTHUR Waley 跨文化传播能力
原文传递
翻译说服论视角下《论语》英译本接受效果分析——以Google Scholar被引统计为依据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晓雪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76,95,共8页
本文以翻译说服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统计《论语》各英译本在Google Scholar中的被引频次,来了解当前这些译本在学界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进而探讨《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环境、译本、受者这些要素以及反馈环节对译作接受效果的... 本文以翻译说服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统计《论语》各英译本在Google Scholar中的被引频次,来了解当前这些译本在学界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进而探讨《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环境、译本、受者这些要素以及反馈环节对译作接受效果的影响。在重点研究高被引频次译本的基础上,揭示了典籍外译取得成功的途径与手段,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说服论 《论语》英译本 Google Scholar被引频次 影响因素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