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对比--以《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为例
1
作者 邓超群 颜忻怡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数量相差不大,这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中都有大量的第一人称代词省略的现象有关;在第一人称代词翻译的过程中,对某个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现代日语译词的选择并不固定,且存在诸多增译和减译的情况;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都十分重视“礼”,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不同种类的第一人称代词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 现代日语 《论语 日译本
下载PDF
古代汉语指代词的系统性——以《论语》的指代词系统为例
2
作者 黄高飞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文献所见的古代汉语指代词数量繁杂,主要原因在于其并非一个单一的系统。指代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指代词的功能与分布研究应该在一个同质的系统里展开。在共时、同质的条件下观察,《论语》的指代词是一个多维的系统,系统内各成员之间存在... 文献所见的古代汉语指代词数量繁杂,主要原因在于其并非一个单一的系统。指代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指代词的功能与分布研究应该在一个同质的系统里展开。在共时、同质的条件下观察,《论语》的指代词是一个多维的系统,系统内各成员之间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方法可以为古汉语指代词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 指代词 古代汉语 《论语
下载PDF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牟青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6-89,共4页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对学习古代汉语起了重要的作用。《论语》成书于春秋时期,是先秦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语录体散文著作之一。词类活用现象十分丰富,尤其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最为频繁。词类活用的类型繁多,为词类...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对学习古代汉语起了重要的作用。《论语》成书于春秋时期,是先秦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语录体散文著作之一。词类活用现象十分丰富,尤其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最为频繁。词类活用的类型繁多,为词类活用归纳规律,能为这一时期内词类活用的研究提供语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语法 论语
下载PDF
《论语》拾零三则——古代汉语教学札记之二
4
作者 沈晋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3-14,共2页
本文承《古书新注献芹——古代汉语教学札记一》(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一期),继续与荆贵生先生就其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中的部分注释进行商榷。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论语 教学札记 教育学院学报 康有为 “志” 孔子 敏于事而慎于言 荆贵生 《说文解字注》
下载PDF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刍议
5
作者 雷雨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式,但是两者的表达方式并不一样.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示肯定判断,在“是”前加“不”表示否定判断.这种判断句中的“是”传统称之为系词.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则不完全是这样,...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式,但是两者的表达方式并不一样.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示肯定判断,在“是”前加“不”表示否定判断.这种判断句中的“是”传统称之为系词.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则不完全是这样,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甚至有没有判断词存在,至今学术界都还有争议.杨树达先生《高等国文法》、《词诠》,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等书,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先秦文献中已有系词的用法(杨树达称“不完全内动词”、杨伯峻称“连系性动词”).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古代汉语》等书里,则指出先秦无系词,至于“是”字作为系词是汉以后的事了.有的古汉语专著则肯定“是”是个专门的指示代词,不是表判断的判断词.有的同志认定如果有系词“是”,也是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指示代词 代汉 判断词 高等国文法 王力先生 词诠 汉语史稿》 古代汉语 《论语译注》
下载PDF
《古代汉语》引例种种
6
作者 周国瑞 《殷都学刊》 1989年第3期92-99,共8页
我在使用郭锡良、唐作藩等同志共同编写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出版)过程中,偶或有识,即随手抄记。积年累月,缀成《〈古代汉语〉注释和常识部分教识》,发表在《殷都学刊》1988年2期上。现再将是书引例部分的种种愚见缀辑于下。 《古... 我在使用郭锡良、唐作藩等同志共同编写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出版)过程中,偶或有识,即随手抄记。积年累月,缀成《〈古代汉语〉注释和常识部分教识》,发表在《殷都学刊》1988年2期上。现再将是书引例部分的种种愚见缀辑于下。 《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教材”)从常识到词义分析,都引用了不少例句。这些例句,属于教材文选部分的,我核查了大部分;属于教材文选以外的,仅核查了少部分。从核查过的例句来看,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例 古代汉语 文选 诗经 小雅 陈涉 逗号 左传 史记 论语
下载PDF
对《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版)古代汉语部分的几点意见
7
作者 张奎文 《天津师大学报》 1984年第6期92-94,共3页
《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工具书,为中学语文教师带来很大方便。但书中某些条目的注释似不完全准确,有的训释欠妥,有的前后矛盾。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上古汉语 教育出版社 论语 孟子 第三人称 中学语文教师 训释 左传 几点意见
下载PDF
王力《古代汉语》注商
8
作者 贾子烔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3期58-62,共5页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影响深远,很受推重的教科书。自六十年代沿用以来,几经修改,内容日趋完善。本文不打算对它做全面的评论,只是对其中续有发现的误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问题大致是,或沿袭旧说,忽略古注;或不审文意,有悖...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影响深远,很受推重的教科书。自六十年代沿用以来,几经修改,内容日趋完善。本文不打算对它做全面的评论,只是对其中续有发现的误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问题大致是,或沿袭旧说,忽略古注;或不审文意,有悖事理;或望文生义,增字为训。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谨祈广大读者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王力 增字 邑落 古注 说文通训定声 论语注疏 齐桓晋文之事章 卒乘 千古奇谈
下载PDF
古代汉语“好”字的功能和意义辨析
9
作者 李淑惠 《朝阳师专学报》 1992年第2期52-54,共3页
在古代汉语中,“好”字使用的频率很高,《诗经》出现38次,《左传》122次,《国语》59次,《论语》53次,《孟子》57次,《史记》372次。“好”的意义也很多,形容女子容貌美,美好的,喜好、喜欢、友好、和好等等。
关键词 “好”字 意义辨析 古代汉语 《诗经》 《左传》 《国语》 《论语 《孟子》
下载PDF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部分注释商兑(下)
10
作者 朱声琦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55-58,共4页
§43《报任安书》;“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注:“幸勿为过:《汉书》作‘幸勿过’。希望不要怪罪于我。为过:以为过失。”按:“幸勿为过”即“幸勿见过”。见过,责怪我。见,指代性副词,这里指代第一人称“我”。把“为... §43《报任安书》;“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注:“幸勿为过:《汉书》作‘幸勿过’。希望不要怪罪于我。为过:以为过失。”按:“幸勿为过”即“幸勿见过”。见过,责怪我。见,指代性副词,这里指代第一人称“我”。把“为过”释为“见过”是音韵问题,不是词义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郭锡良 “复关” 通假字 《劝学》 中学教材 商兑 《论语 《孔雀东南飞》 指代性副词
下载PDF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商榷二则
11
作者 金纯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8期72-74,共3页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对“思而不学则殆”与“多见阙殆”所做的注释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考证《论语》及其同时代与“殆”字相关的文献,对此进行商榷。
关键词 《论语译注》 商榷
下载PDF
要将儒家思想观点生活化——《〈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12
作者 张玉彩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3期21-22,共2页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十二章分别出自《学而》《为政》《雍也》《述而》《子罕》《子张》,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等个人修养。《〈论语〉十二章》蕴含着丰富而精深的哲理思考,是孔子教...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十二章分别出自《学而》《为政》《雍也》《述而》《子罕》《子张》,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等个人修养。《〈论语〉十二章》蕴含着丰富而精深的哲理思考,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可以说“章章金句,字字珠玑”。如何从青少年生活的角度将儒家的思想观点融入现实生活?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我以青少年生活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思想含量和当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 《论语译注》 十二章 教学反思 学习态度 字字珠玑 儒家思想 论语
下载PDF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三则商榷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精盛 吴青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其”历来有指父母和指儿女两种说法,该文认为,“其”指父母,符合原意,而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的翻译“其”指儿女;《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解为责求,于义为长,而《论语...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其”历来有指父母和指儿女两种说法,该文认为,“其”指父母,符合原意,而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的翻译“其”指儿女;《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解为责求,于义为长,而《论语译注》把“求”解释为“要求”,有不准确之嫌;《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之“易”与“奢”对文义近,是“盛”(盛大)的意思,而《论语译注》解为“仪文周到”,既缺乏根据,又不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伯峻 《论语译注》 《论语 注释
下载PDF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莱莉 柳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171,共7页
儒家经典的传承与历代注疏文本紧密关联。杨伯峻面对新的时代,敏锐地作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嬗变和转型。其《论语译注》以尊重传统、实事求是、千虑一得的鲜明注释特点,积极探索当代译注体文本形态及注释方法。杨氏之实践及其成果,对于传... 儒家经典的传承与历代注疏文本紧密关联。杨伯峻面对新的时代,敏锐地作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嬗变和转型。其《论语译注》以尊重传统、实事求是、千虑一得的鲜明注释特点,积极探索当代译注体文本形态及注释方法。杨氏之实践及其成果,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与当代转型,对于今天的文化发展与文化繁荣,对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无疑具有启迪意义和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伯峻 《论语译注》 儒家精典 注释特点
下载PDF
杨伯峻《论语译注》断句拾遗 被引量:2
15
作者 樊荣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107-108,共2页
《论语译注》在正文中的并列成分、主谓之问以及分句之问存在断句不当现象;在分句中,对个别表示并列关系、补充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句式的判断,对个别词、句的解释、翻译时也有可商榷之处。
关键词 译注 分句 并列成分 翻译 正文 并列关系 杨伯峻 个别 论语 存在
下载PDF
杨伯峻、毛子水《论语》译注差异简论
16
作者 黄佳琦 《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8期121-123,142,共4页
大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和台湾毛子水先生的《论语今注今译》是在海峡两岸有较大影响的《论语》译注著作。两书在体例上存在编排体例、译注顺序和引书体例等差异。译注内容方面也存在着经文、句读、分章、标点等不同。其中,两书... 大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和台湾毛子水先生的《论语今注今译》是在海峡两岸有较大影响的《论语》译注著作。两书在体例上存在编排体例、译注顺序和引书体例等差异。译注内容方面也存在着经文、句读、分章、标点等不同。其中,两书存在经文差异30章;句读差异155处,致歧7处;分章差异涉及7篇;或因版本、或因先生个人理解,标点差异多见于二位先生对《论语》语言情感理解的不同。最后,认为导致两书存在诸多差异的原因有二:一为著书目的不同,二为学术环境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伯峻 毛子水 《论语 译注 两岸
下载PDF
《论语译注》疑义解读
17
作者 胡振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162-163,共2页
通过对《论语译注》进行研读,发现《论语译注》仍然存在诸如语义不明、逻辑不通、词义标点等令人难以理解的问题。本文从词义、语义方面对杨伯峻《论语译注》的个别注释提出不同意见,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 论语译注 词义 语义 献疑
下载PDF
《论语译注》“君子”译文商榷六则
18
作者 黄佳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18-119,132,共3页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君子惠而不费"应译为"有位者","君子不施其亲"应译为"在上位的人","君子不以绀緅饰"应译为"有位者"或"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君子 有德者 有位者
下载PDF
《论语译注》献疑
19
作者 胡湘荣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97,共2页
《论语译注》献疑胡湘荣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有翻译,有注释,互为参证,一目了然,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便利。“著者在撰述‘译注’之先,曾经对《论语》的每一字、每一词作过研究,”①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称道。不过,百密一疏... 《论语译注》献疑胡湘荣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有翻译,有注释,互为参证,一目了然,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便利。“著者在撰述‘译注’之先,曾经对《论语》的每一字、每一词作过研究,”①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称道。不过,百密一疏总是在所难免的,《论语译注》也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词义渗透 假设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 杨伯峻 句法结构 《诗经》 绘事后素 教育学院 孔子
下载PDF
从《论语译注》看古文今译
20
作者 张杨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年第4期102-104,共3页
《论语译注》是杨伯峻先生所著的一部研究《论语》的译注类作品。它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论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特别是其中所运用的一些文言翻译方法,如对译法、移位法、增补法、删减法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些... 《论语译注》是杨伯峻先生所著的一部研究《论语》的译注类作品。它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论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特别是其中所运用的一些文言翻译方法,如对译法、移位法、增补法、删减法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些翻译原则,更是为我们研究和学习古文今译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