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景龙四年写本《论语郑氏注》“道行,乘於海”章辨析
1
作者 孔漫春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6-61,共6页
唐景龙四年写本《论语郑氏注》关于《公冶长》篇"道行,乘垺于海"章的记载与传世文献存在着差异。根据写本的作者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文献的记载,结合孔子和子路的对话背景,可以推定:唐景龙四年写本《论语郑氏注》中关于《公冶... 唐景龙四年写本《论语郑氏注》关于《公冶长》篇"道行,乘垺于海"章的记载与传世文献存在着差异。根据写本的作者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文献的记载,结合孔子和子路的对话背景,可以推定:唐景龙四年写本《论语郑氏注》中关于《公冶长》篇"道行,乘垺于海"章的记载是有讹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景龙四年写本 《论语郑氏注》 传世文献 “道行”章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纸本《论语郑氏注》概述
2
作者 迪丽热巴·阿吉艾克拜尔 《新丝路(下旬)》 2020年第22期0157-0158,共2页
本文对历年来新疆吐鲁番考古发现的纸质文书《论 语郑氏注》进行介绍,这些《论语郑玄注》虽然有不同程度的 残损,但仍不失为理解儒家典籍本身及其传播历史的重要文 献。《论语郑玄注》流传至新疆吐鲁番地区成为当地重要的教 学内容。
关键词 《论语郑氏注》 吐鲁番 文书 教育
下载PDF
敦煌写本P.2510校笺
3
作者 周文 《咸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论语郑氏注》到了两宋以后逐渐亡佚,其注散见于后代典籍之中。在敦煌和吐鲁番出土的《论语》郑注中,P.2510是迄今发现最长的写卷,我们参照今本和敦煌、吐鲁番出土的相关经卷,校订P.2510残卷,对于辑录和研究郑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敦煌写本 《论语郑氏注》 P.2510
下载PDF
论郑玄《论语注》的经注思维及其经学思想
4
作者 車行健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1年第1期110-129,共20页
郑玄的《论语注》成书于其所遭逢的党锢之祸事解之后,是郑玄晚年的重要经注之一。此书盛行六朝隋唐,惟中唐以后逐渐消亡,终遗佚于北宋之时。南宋以后,学者多方辑佚,且自上世纪初起,以迄六七十年代,中国西疆陆续出土二十多种唐写本《论... 郑玄的《论语注》成书于其所遭逢的党锢之祸事解之后,是郑玄晚年的重要经注之一。此书盛行六朝隋唐,惟中唐以后逐渐消亡,终遗佚于北宋之时。南宋以后,学者多方辑佚,且自上世纪初起,以迄六七十年代,中国西疆陆续出土二十多种唐写本《论语郑注》残卷。经许多中外事家学者,如月洞让、金谷治、郑静若、王素、陈金木及许建平等人的努力整理复原,今日已大致可以掌握到超过一半以上的郑玄《论语注》内容。本文即尝试利用这些整理复原的郑注材料,来将郑玄在注解《论语》时对孔门师徒关于种种宇宙人生问题所进行的'经注思维'以及所表露出的'经学思想'加以深入的探究,以期能大致勾勒出郑玄在《论语注》中所展露出的思想内涵与义理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论语郑氏注》 辑佚 思维 经学思想
原文传递
唐代“墨策”考
5
作者 费习宽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20-127,共8页
墨策是初盛唐时明经科最重要的考试办法,由于传世文献极少,以前对墨策的"内容体制"一直缺乏较为具体、深入的理解和客观评价。结合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论语郑氏注》"对策残卷"以及唐代明经考试发展、变迁的史实... 墨策是初盛唐时明经科最重要的考试办法,由于传世文献极少,以前对墨策的"内容体制"一直缺乏较为具体、深入的理解和客观评价。结合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论语郑氏注》"对策残卷"以及唐代明经考试发展、变迁的史实,认为墨策具有"问"、"对"、"谨对"等一般"策体"的形制特点,其中对策内容包括经文解说、引据经文、引据注文、解释注文、点出篇名五个部分。据经书分配道数和残卷"问对"数量推测,"残片"很可能是一般的习业读本,而非正规官试墨策文。墨策源于汉代的"射策","口问"和"墨义"是墨策的延续和发展。墨策体现出儒学与选官相结合的核心价值,墨义只重死记硬背,不容臆说,越来越脱离现实需要,已无法承担吏才选拔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策 《论语郑氏注》 对策残卷 调整与转换 墨义
下载PDF
日本杏雨书屋刊布李盛铎旧藏敦煌写本《论语》残卷叙论
6
作者 夏国强 《孔子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46-51,共6页
日本杏雨书屋2009年刊布《敦煌秘笈》影片册,其中李盛铎旧藏《论语》之《雍也》、《子罕》、《卫灵公》残卷三纸,尚未经过整理。现对此残卷进行录文整理,并略作校勘。《雍也》残卷为《论语郑氏注》本,或为南朝梁代写本,保留了郑玄注本... 日本杏雨书屋2009年刊布《敦煌秘笈》影片册,其中李盛铎旧藏《论语》之《雍也》、《子罕》、《卫灵公》残卷三纸,尚未经过整理。现对此残卷进行录文整理,并略作校勘。《雍也》残卷为《论语郑氏注》本,或为南朝梁代写本,保留了郑玄注本的原貌,可以补吐鲁番出土《论语》郑氏注相关篇目之阙字;《子罕》、《卫灵公》残卷为《论语集解》本。在抄录上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秘笈 《论语》残卷 《论语郑氏注》 《论语集解》
原文传递
《论语》“鲁读”再探讨
7
作者 邱居里 《历史文献研究》 2008年第1期122-136,共15页
郑玄《论语注》,以《齐论》、《古论》读正《鲁论》凡五十事。传世与出土文献中保存的"鲁读"注文,仅二十七条、二十八事。笔者以"鲁读"与《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相比勘,探讨了简本的《鲁论》性质和抄写时间,提出以《... 郑玄《论语注》,以《齐论》、《古论》读正《鲁论》凡五十事。传世与出土文献中保存的"鲁读"注文,仅二十七条、二十八事。笔者以"鲁读"与《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相比勘,探讨了简本的《鲁论》性质和抄写时间,提出以《古》正《鲁》,不始于汉末郑玄,竹简《论语》已有了相同的工作。又透过与"鲁读"相关的唐写本郑注同孔安国、马融、包咸注比较,说明郑玄改《鲁》从《古》,是对前人注释的继承。而且郑注既有以《古》正《鲁》,亦有遵《鲁》不从《古》,所以郑注不仅篇章、次第属于《鲁论》,内容、文字也是《鲁论》,只据《古论》校订了部分文字、章句,而非对《鲁论》"重作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读 《古论》 竹简《论语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