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诗晬语》与沈德潜的诗选评点探微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琴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0-23,共4页
沈德潜的诗话《说诗晬语》在当时颇有影响。沈德潜以《说诗晬语》为中心,提出了不少新的诗学理论。在论唐诗方面,反对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格调""骨干气魄";在论汉魏六朝诗方面,不满钟嵘对某些诗人的分... 沈德潜的诗话《说诗晬语》在当时颇有影响。沈德潜以《说诗晬语》为中心,提出了不少新的诗学理论。在论唐诗方面,反对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格调""骨干气魄";在论汉魏六朝诗方面,不满钟嵘对某些诗人的分品,尤推崇陶渊明诗歌的平淡之风,鲍照诗歌"抗音吐怀"的开创之功。沈德潜的诗论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最明显的是儒家诗教观念的某些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说诗晬语》 选评点
下载PDF
沈德潜诗学思想研究——以《说诗晬语》为中心
2
作者 葛亚敏 徐曲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9,共3页
《说诗晬语》作为清代诗论体系建构中的鼎力之作,内中充分体现了沈德潜对于诗歌本体功能的认知与恢复,以及诗歌创作经验的秉承和创新方面的独到见解。沈德潜提倡主情的儒家诗教观和主"格调"的诗歌创作观,以此来恢复当时日渐... 《说诗晬语》作为清代诗论体系建构中的鼎力之作,内中充分体现了沈德潜对于诗歌本体功能的认知与恢复,以及诗歌创作经验的秉承和创新方面的独到见解。沈德潜提倡主情的儒家诗教观和主"格调"的诗歌创作观,以此来恢复当时日渐衰落的诗歌正统。他在诗歌创作的体裁与声调等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通变思想,尤其是注重"活法"的思想,为当时僵化的诗坛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也正是沈德潜诗学思想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诗晬语》 教观 格调理论 学价值意义
下载PDF
《说诗日卒语》和沈德潜的诗学理想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炜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7-150,共4页
面对诗歌日渐衰落的状况,沈德潜创作了《说诗日卒语》,以图恢复诗的教化作用。《说诗日卒语》按照时间线索梳理诗歌发展的历史,并注意清理历代诗歌间的承继关系,梳理各体诗歌的发展脉络,是叶燮诗学理论的实践和具体应用。《说诗日卒语... 面对诗歌日渐衰落的状况,沈德潜创作了《说诗日卒语》,以图恢复诗的教化作用。《说诗日卒语》按照时间线索梳理诗歌发展的历史,并注意清理历代诗歌间的承继关系,梳理各体诗歌的发展脉络,是叶燮诗学理论的实践和具体应用。《说诗日卒语》将叶燮精英化的理论与大众所需要的价值标准结合起来,构建了宏阔融通,能为普通文人所接受的诗史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诗晬语》 学理想 价值判断
下载PDF
评沈德潜在唐诗学上的建树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新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普及和研究有较高的价值;他在该唐诗选本以及诗话《说诗(日卒)语》中理出了唐诗各时期、各体的发展线索,对唐诗作品的精彩之处多有揭示.要之,他在唐诗学史上的贡献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唐宗宋之争 《唐别裁集》 《说诗晬语》
下载PDF
千古诗坛话和诗
5
作者 赵维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S3期21-22,共2页
和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有现象。清代学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把和诗从音韵形式上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和诗不用原韵,但诗意上有较强关联。如杜甫《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和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有现象。清代学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把和诗从音韵形式上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和诗不用原韵,但诗意上有较强关联。如杜甫《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已收谪博云间戍,欲夺彭婆雪外城。”与严武《军城早秋》:“昨夜秋风人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相比,原诗韵脚“关”、“山”、“还”属“删”韵部,而和诗韵脚“旌”、“营”、“城”、属“清”韵脚。而在诗意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 《说诗晬语》 欧阳修 苏轼 言形式 特有现象 沈德潜 清代学者 韵脚 强关联
下载PDF
乐府民歌表现手法对唐诗影响论
6
作者 朱炯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63-67,共5页
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唐诗的影响既广且深,唐代诗人全面汲取乐府民歌的丰富养料,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和发展,这个事实是无可置疑的。本文只拟就唐诗学习乐府民歌中的某些手法作一些论述,用以证实唐诗繁荣当与继承前代民歌遗产有关。 沈... 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唐诗的影响既广且深,唐代诗人全面汲取乐府民歌的丰富养料,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和发展,这个事实是无可置疑的。本文只拟就唐诗学习乐府民歌中的某些手法作一些论述,用以证实唐诗繁荣当与继承前代民歌遗产有关。 沈德潜说:“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往往于回翔屈折处感人。”(《说诗晬语》卷上四十四)这是说,由于乐府中民歌同音乐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声调上表现出与普通诗歌不同的特色:悠长处徐咏慢吟,迫急处往复不巳,高昂时响遏行云,低回时绕梁三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民歌 表现手法 《说诗晬语》 汉魏六朝 唐代 沈德潜 繁荣
下载PDF
诗词中的“一”及其美学价值
7
作者 王永智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35-38,共4页
文学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特殊工具。既要讲究外在的形式美,更要注重内在的意蕴。“意思尤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这是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论诗、文及其关系的话。欲使“酒”醉人——沉浸在诗的美感中,炼字之功不... 文学艺术作为表情达意的特殊工具。既要讲究外在的形式美,更要注重内在的意蕴。“意思尤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这是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论诗、文及其关系的话。欲使“酒”醉人——沉浸在诗的美感中,炼字之功不可大意。古人对炼字是颇为讲究的,“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瓯北诗话》卷六赵翼语)可见“炼”字的至高境界在於有“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之功效。故而一些极普通而常用的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字 美学意义 《说诗晬语》 美学价值 《围炉话》 对举 表现手法 杨贵妃 修辞作用 表情达意
下载PDF
现存孔尚任《会心录》为伪作考辨
8
作者 刘洪强 《泰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5-48,共4页
现存所谓孔尚任《会心录》第六则是完全抄袭清中叶沈德潜于1731年时的《说诗晬语》而成,而此时孔尚任已经离世13年。再参照《四库总目提要》的说法,现存的《会心录》体例与四库馆臣描述不符,因此现存《会心录》绝非为孔尚任《会心录》... 现存所谓孔尚任《会心录》第六则是完全抄袭清中叶沈德潜于1731年时的《说诗晬语》而成,而此时孔尚任已经离世13年。再参照《四库总目提要》的说法,现存的《会心录》体例与四库馆臣描述不符,因此现存《会心录》绝非为孔尚任《会心录》而是伪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尚任 《会心录》 《说诗晬语》
下载PDF
遗山词简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刚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8-22,共5页
遗山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真实地抒写了词人的人生之旅、动荡的时代、人民的悲欢苦乐。从艺术特质看,刚柔相济,豪婉兼备;疏密相间,离合有致;师法 杜甫,兼得神韵,在十三世纪的中国文坛别开生面。
关键词 遗山词 元遗山 词人 《哀江南赋》 况周颐 骑鲸客 《说诗晬语》 国家不幸家幸 木兰花
下载PDF
现存最早的一首题画诗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文 齐文榜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3-94,共2页
题画诗究竟始于何时,谁是题画诗的首创者?这个问题自清人沈德潜"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说诗晬语》)一说出,似乎成了定论,直到1981年还有人著文以为,开题画诗之体者"是大诗人杜甫"。(见《延安大学学报》1981年2、... 题画诗究竟始于何时,谁是题画诗的首创者?这个问题自清人沈德潜"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说诗晬语》)一说出,似乎成了定论,直到1981年还有人著文以为,开题画诗之体者"是大诗人杜甫"。(见《延安大学学报》1981年2、3期合刊)1982年,《辽宁大学学报》第二期刊载了刘继才在《杜甫不是题画诗的首创者》(《辽宁大学学报》1981.2)一文,以大量的材料证明,早在六朝题画诗就已产生;即便在唐代,杜甫也不是首先创作题画诗的作者,杜氏以前的上官仪、宋之问、陈子昂等人,都有题画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 《延安大学学报》 《说诗晬语》 首创者 沈德潜 杜甫 上官仪 宋之问
原文传递
唐诗的结尾艺术
11
作者 李鹏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8年第10期22-26,共5页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云:"姜白石《诗说》谓:一篇之妙,全在结句。如截奔马,辞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辞尽意不尽。又有意尽辞不尽,剡溪归棹是也。辞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也。"中国古代诗歌的结尾方式众多,但比较高明的当属上述"辞...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云:"姜白石《诗说》谓:一篇之妙,全在结句。如截奔马,辞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辞尽意不尽。又有意尽辞不尽,剡溪归棹是也。辞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也。"中国古代诗歌的结尾方式众多,但比较高明的当属上述"辞尽意不尽"和"辞意俱不尽"两种。这两种方式都强调诗歌结尾要用有限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意蕴,但后一种情况比前者更注重语象本身的精美,具备无尽的形象美,而不仅仅是意蕴的"无尽"。不过上引姜夔的分类法终究不够严谨,难以涵括诗歌艺术的复杂情况。笔者在此也无法提出更完善的分类法,只能依据个人体会就三种较为重要的结尾类型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尾艺术 中国古代 《说诗晬语》 结尾方式 言表达 歌艺术
原文传递
什么是当句对
12
作者 晓白 《中国工会财会》 2018年第8期56-56,共1页
当句对是种特殊对仗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当句对,是指对仗的上下两句,在本句中各自都具有两个语法结构相同的词或词组构成对偶。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有就句对,又日当句有对”,沈德潜《说诗晬语》中“对仗固须工整,... 当句对是种特殊对仗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当句对,是指对仗的上下两句,在本句中各自都具有两个语法结构相同的词或词组构成对偶。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有就句对,又日当句有对”,沈德潜《说诗晬语》中“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自为对偶者”,即指广义的当句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仗形式 《沧浪话》 《说诗晬语》 法结构 广义 沈德潜 对偶 严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