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诸葛亮”到“老子” 记优秀越调演员申小梅
1
作者 王炳灿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6,共3页
1981年,15岁的赵玉霞考入南阳地区淅川县越调剧团,主攻须生、小生兼老旦行当。由于对申凤梅艺术的痴迷,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买了录音机,每次临近乡镇放映申凤梅主演的戏曲影片,她都骑着自行车前去观看。1988年,剧团为她排演了《... 1981年,15岁的赵玉霞考入南阳地区淅川县越调剧团,主攻须生、小生兼老旦行当。由于对申凤梅艺术的痴迷,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买了录音机,每次临近乡镇放映申凤梅主演的戏曲影片,她都骑着自行车前去观看。1988年,剧团为她排演了《诸葛亮吊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吊孝》 越调 申小梅 演员 老子 南阳地区 淅川县 录音机
原文传递
谈《三国》人物--“张飞”的舞台艺术形象
2
作者 汪相奇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3期80-80,共1页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笔下的人物性格迥异、形象丰满,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的故事有很多被搬上戏曲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戏曲常演的剧目中多以“三国戏”、“宋代戏”、“明代戏”、“清宫戏”较多,...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笔下的人物性格迥异、形象丰满,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的故事有很多被搬上戏曲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戏曲常演的剧目中多以“三国戏”、“宋代戏”、“明代戏”、“清宫戏”较多,而越调剧团在河南“三大剧种”中又以擅演“三国戏”而闻名全国。由此而被人美誉的“河南活诸葛--申凤梅”就是越调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斩关羽》在这三出戏中都有张飞的出现。熟悉戏曲的观众都很喜欢张飞的性格,他粗狂、鲁莽、傲慢;而又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嫉恶如仇、嗜酒如命;但凡有违桃园结义的事他是决不妥协。他的另一面颇有女性的‘娇柔、妩媚’的可爱之处。就我在三出戏中饰演的张飞,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形象 人物性格 张飞 《三国》 《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吊孝》 《三国演义》 戏曲舞台
下载PDF
申凤梅与越调艺术的三座丰碑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天葆 张丽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4,29,共5页
在越调艺术近百年的发展中,其神韵与魅力无不浸润着越调一代宗师申凤梅先生的艺术心血。《收姜维》《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吊孝》既是申凤梅艺术的三座丰碑,也是越调艺术的三座丰碑。无论是从楔子戏到越调经典的《收姜维》,从“妖道”... 在越调艺术近百年的发展中,其神韵与魅力无不浸润着越调一代宗师申凤梅先生的艺术心血。《收姜维》《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吊孝》既是申凤梅艺术的三座丰碑,也是越调艺术的三座丰碑。无论是从楔子戏到越调经典的《收姜维》,从“妖道”到“政治家”的《诸葛亮吊孝》,从媚俗浅陋到大俗大雅的《李天保吊孝》,这三部作品在半个世纪的舞台再现中,在申凤梅一次次去粗存精的艺术革新中,越调艺术这一剧种的光芒更加绚烂,申凤梅对越调艺术的贡献及“凤梅精神”将持续照亮越调艺术的前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凤梅 越调 《收姜维》 《诸葛亮吊孝》 《李天保吊孝》
原文传递
十年磨一剑 霜刃放光芒——记优秀越调演员申小梅
4
作者 荆桦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37,共3页
获有“河南活诸葛”美誉的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生前收过7名徒弟,从演艺水平和观众认可的程度来说,应数申小梅最为出色。
关键词 申小梅 演员 越剧 演艺水平 申派艺术 申凤梅 演出活动 《诸葛亮吊孝》 艺术形象
原文传递
充满中原风情的《阿丑选婿》
5
作者 李红艳 《剧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89,共2页
诸葛亮娶黄小姐的故事是我人生中最早听到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后来,陆续在戏曲舞台上看到过很多写诸葛亮的戏,不说京剧及其他剧种的戏,仅河南,就有《收姜维》、《诸葛亮吊孝》、《舌战群儒》、《卧龙自贬》、《诸葛亮出山》、《七... 诸葛亮娶黄小姐的故事是我人生中最早听到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后来,陆续在戏曲舞台上看到过很多写诸葛亮的戏,不说京剧及其他剧种的戏,仅河南,就有《收姜维》、《诸葛亮吊孝》、《舌战群儒》、《卧龙自贬》、《诸葛亮出山》、《七擒孟获》、《尽瘁祁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吊孝》 《诸葛亮出山》 风情 中原 戏曲舞台 故事 祁山
原文传递
我所知道的申凤梅(下)——为《申凤梅自述》补记
6
作者 王中民 《河南文史资料》 2012年第3期94-105,共12页
申凤梅与她的学生 1982年春天,申凤梅到北京汇报演出。首都的一位记者连看了几场戏,发现申凤梅只演后半场,前半场都是由其他演员演的。《收姜维》是这样,《诸葛亮吊孝》是这样,新排的《明镜记》也是这样。记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 申凤梅与她的学生 1982年春天,申凤梅到北京汇报演出。首都的一位记者连看了几场戏,发现申凤梅只演后半场,前半场都是由其他演员演的。《收姜维》是这样,《诸葛亮吊孝》是这样,新排的《明镜记》也是这样。记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因为身体不好,申凤梅很爽快地回答:“不,我现在才50多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吊孝》 补记 所知 汇报演出 记者 演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