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说不是(呢)”的话语立场表达探究
1
作者 李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50-156,共7页
现代汉语中,“谁说不是(呢)”常常出现于互动会话语境中,通过所构建的话语立场行为表达言者肯定的态度立场。“谁说不是(呢)”属于回应性成分,表达立场主体2对立场主体1的相对赞成或相对不赞成,在不同话语环境中所体现出的赞同、确认、... 现代汉语中,“谁说不是(呢)”常常出现于互动会话语境中,通过所构建的话语立场行为表达言者肯定的态度立场。“谁说不是(呢)”属于回应性成分,表达立场主体2对立场主体1的相对赞成或相对不赞成,在不同话语环境中所体现出的赞同、确认、接受和反驳功能反映在认同度上形成一个连续统。在“谁说不是(呢)”立场表达中,两个立场主体通过“评价”“设置”和“认同”三个子行为实现趋同或趋异立场构建,交互主观性在此过程中得以浮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谁说不是(呢)” 话语立场 立场构建 交互主观性
下载PDF
新兴构式“谁懂”的构式浮现过程
2
作者 牛津津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9-54,共6页
构式“谁懂2”由“谁+懂”组合而成的临时短语“谁懂1”演化而来。“谁懂2”的构式义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并希望引起读者关注”。从“谁懂1”到构式“谁懂2”经历如下三个层面的转化:句法结构上从临时短语到语块、语义上从具体到虚... 构式“谁懂2”由“谁+懂”组合而成的临时短语“谁懂1”演化而来。“谁懂2”的构式义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并希望引起读者关注”。从“谁懂1”到构式“谁懂2”经历如下三个层面的转化:句法结构上从临时短语到语块、语义上从具体到虚化、语用上从表疑问到表感叹。“谁懂2”构式化的机制有语境吸收、语用推理以及类推;动因有“谁懂2”符合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网络媒介的快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谁懂” 构式浮现 浮现机制
下载PDF
“爱谁谁”及相关说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宗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7,共5页
"爱谁谁"是现代汉语北方话中一个新的说法,目前在网络语言中很流行。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即它是怎么演变来的,它与"愿谁谁"、"爱咋咋地"、"爱V不V"等说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演... "爱谁谁"是现代汉语北方话中一个新的说法,目前在网络语言中很流行。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即它是怎么演变来的,它与"愿谁谁"、"爱咋咋地"、"爱V不V"等说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演变的动因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谁谁” 来源 语法化
下载PDF
“舌尖现象”的语法化--“那谁”与“小他” 被引量:8
4
作者 项开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9-463,共15页
北京话的"那谁"和安庆话的"小他"都是"舌尖现象"。"那谁"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用法,由表示"不能说1(事实)"演变为"不能说2(虚拟)"、"不能说3(道义)"、"不必说&... 北京话的"那谁"和安庆话的"小他"都是"舌尖现象"。"那谁"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用法,由表示"不能说1(事实)"演变为"不能说2(虚拟)"、"不能说3(道义)"、"不必说"、"不愿说"、"不好说(修辞)"等等。"那谁"、"小他"上述用法固化以后,成为语言的中一个指称单位,具有称呼、话语标记、指代等功能。"那+谁"、"小+他"这种组合形式以及称谓功能的形成机制均源于心理联想过程中的"由新及旧"和"以旧读新"原则,其中的核心构成成分只能是表示远指性的代词。"那谁、小他"和人称代词"你、他"一样,也有标记空间—人际距离的功能,其关系为:你<小他<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现象 “那谁” “小他” 情态 指称
下载PDF
回声性反问标记“谁说”和“难道”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宇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1,共8页
"谁说"和"难道"是现代汉语中稳定性很高的反问标记。它们有共同的来源特征,即由言说动词"说/道"引入评价对象,其语境具有话语交互性。作为回声评价,"谁说"和"难道"的评价方式差异制... "谁说"和"难道"是现代汉语中稳定性很高的反问标记。它们有共同的来源特征,即由言说动词"说/道"引入评价对象,其语境具有话语交互性。作为回声评价,"谁说"和"难道"的评价方式差异制约着其标记反问的方式及语用效果的差异。"谁说"和"难道"的标记化历程体现出反问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回声评价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标记 回声 谁说 难道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疑问代词“谁”和“孰”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军 李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3-117,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文体中,使用“谁”、“孰”两字的情况较为普遍。作者通过对《三国志》、《六度集经》……《百喻经》等九部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从分布和用法两方面对魏晋南北朝疑问代词“谁”和“孰”作了比较,揭示了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文体中,使用“谁”、“孰”两字的情况较为普遍。作者通过对《三国志》、《六度集经》……《百喻经》等九部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从分布和用法两方面对魏晋南北朝疑问代词“谁”和“孰”作了比较,揭示了二者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分布 用法
下载PDF
从《史记》看同义词“孰”“谁”在上古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管锡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5-90,共6页
本文对同义词“孰”“谁”从先秦到《史记》的发展演变作了深入的研究,描写了这组同义词在使用频率、指称义、语法义、功能组合、固定组合、构词能力六个方面的变化情况,证明了上古同义词不尽处于一个平面的观点。
关键词 《史记》 同义词 “孰” “谁” 指称义 语法义
下载PDF
“NP+不+X+谁+X”句式的构成及功能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英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7-91,共5页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NP肯定具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这样的意思,含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非NP莫属"的强调意味。对"NP+不+X+谁+X"句式的考察分析,并不是对这一句式研究的终极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句式的上位句式——"NP+否定成分+X+疑问成分+X"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不+X+谁+X”句式 紧缩结构 凝固格式
下载PDF
“是”对疑指代词“谁”的焦点标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道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0-53,共4页
疑问代词“谁”有疑指、虚指、任指三种用法。但只有主语、宾语位置上的疑指代词“谁”可以有条件地接受焦点标记词“是”的标记。“谁VP”做单句和谓语时,疑指代词“谁”大都能接受“是”的标记;“谁VP”做主语、宾语、定语时,疑指代... 疑问代词“谁”有疑指、虚指、任指三种用法。但只有主语、宾语位置上的疑指代词“谁”可以有条件地接受焦点标记词“是”的标记。“谁VP”做单句和谓语时,疑指代词“谁”大都能接受“是”的标记;“谁VP”做主语、宾语、定语时,疑指代词“谁”都不能接受“是”的标记。“谁”做动词宾语时,不能接受“是”的标记;“谁”做介词宾语且“P谁”做状语时,“谁”才能接受“是”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焦点 焦点标记词 疑指代词 “谁” 现实句 虚拟句
下载PDF
汉字的文白异读
10
作者 苏培成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2期41-43,125,126,共5页
汉字文白异读的研究近来似乎成果不多。本文举出若干句子借以探讨文白异读的性质与功能,希望能引起学界的注意,推动有关的研究。
关键词 文读 白读
下载PDF
“阿谁”“长卿”“相如”首字读音辨
11
作者 黄艳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8-51,共4页
通过检索《全唐诗》和《全宋词》,分别查找运用"阿谁""长卿"和"相如"一词的作品,然后根据诗律和词牌格律对于平仄的要求,可以确定其中的"阿""长"以及"相"的平仄情况。查... 通过检索《全唐诗》和《全宋词》,分别查找运用"阿谁""长卿"和"相如"一词的作品,然后根据诗律和词牌格律对于平仄的要求,可以确定其中的"阿""长"以及"相"的平仄情况。查阅《康熙字典》,结合词义锁定三词首字的准确读音。知晓其读音能够避免误读,明晰其平仄能够在分析或创作近体诗和词作时避免出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谁 长卿 相如 平仄 读音
下载PDF
“谁X……”反预期非疑问构式的认知分析
12
作者 肖金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5-69,共5页
由疑问代词"谁"和简单性动词成分"X"构成的"谁X……"非疑问结构是一种构式。当言者针对语境提出与预料相背的信息时,该说话者表达的是一个反预期信息。通过对"谁X……"非疑问构式的典型代表&qu... 由疑问代词"谁"和简单性动词成分"X"构成的"谁X……"非疑问结构是一种构式。当言者针对语境提出与预料相背的信息时,该说话者表达的是一个反预期信息。通过对"谁X……"非疑问构式的典型代表"谁知/知道……"类和"谁让……"类句法语义功能的考察,发现它们既表达反预期的信息,广义上是"否定"义,又有着共同的生成动因。语义的去范畴化和认知主体的回溯推理是"谁X……"反预期非疑问构式产生的认知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谁X……”非疑问构式 反预期信息 去范畴化 回溯推理
下载PDF
“X没谁了”构式研究
13
作者 黄培培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4-68,共5页
评价构式"X没谁了"主要表达说话人对X程度高的主观评价,构式变项X具有[+程度量]的语义特征,由短语和小句两大类构成,其中属性名词是其核心成分。构式的形成体现在"没谁了"的语法化上,发展表现为评价对象向小句类的... 评价构式"X没谁了"主要表达说话人对X程度高的主观评价,构式变项X具有[+程度量]的语义特征,由短语和小句两大类构成,其中属性名词是其核心成分。构式的形成体现在"没谁了"的语法化上,发展表现为评价对象向小句类的扩展。组块心理、简省机制与"了"的语法化促进了构式的形成,物性角色促进构式评价功能的凸显。多因素合力互动作用下,评价程度的构式得以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没谁了 构式 物性角色 机制
下载PDF
“谁让+X+VP”与“我让+X+VP”构式多维比较研究
14
作者 高惠 李琳 《现代语文》 2019年第8期39-44,共6页
“谁让+X+VP”与“我让+X+VP”是两种常见的结构。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系统探讨了二者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两构式均可表达否定义;在语用上表达反预期信息与主观情感色彩;不过,这两个结构在句法分布是否隐现、表达责任、禁止义... “谁让+X+VP”与“我让+X+VP”是两种常见的结构。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系统探讨了二者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两构式均可表达否定义;在语用上表达反预期信息与主观情感色彩;不过,这两个结构在句法分布是否隐现、表达责任、禁止义及主观评价功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谁让+X+VP” “我让+X+VP” 句法分布 语义特征 语用特征
下载PDF
“NP是谁”和“谁是NP”的构式分析
15
作者 张彬 《海外华文教育》 2019年第2期35-42,共8页
本文立足"空间-实体"认知模型,对"NP是谁"和"谁是NP"的焦点和预设进行分析,认为"NP是谁"的预设是开放性的,焦点指向开放性空间内的实体,是特指问;"谁是NP"的预设是封闭性的,焦点指... 本文立足"空间-实体"认知模型,对"NP是谁"和"谁是NP"的焦点和预设进行分析,认为"NP是谁"的预设是开放性的,焦点指向开放性空间内的实体,是特指问;"谁是NP"的预设是封闭性的,焦点指向封闭性空间内的实体,是选择问。"谁是NP"的说明作用其实来自"NP是谁",是一种语用糅合现象,并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糅合现象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是谁 谁是NP 构式 空间-实体 糅合
下载PDF
“NP不XP谁XP”格式语义分析
16
作者 孙菲丽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NP不XP谁XP"格式是一个口语化小格式,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也是汉语中一个颇具特色的语言现象,通过对"NP不XP谁XP"格式的语料考察,发现该格式对NP与XP都有一定的选择限制。从原型范畴和主观性的角度探析了该... "NP不XP谁XP"格式是一个口语化小格式,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也是汉语中一个颇具特色的语言现象,通过对"NP不XP谁XP"格式的语料考察,发现该格式对NP与XP都有一定的选择限制。从原型范畴和主观性的角度探析了该格式的语义,NP是该格式的重音焦点,也是该格式所要表达的重点信息所在。通过对该格式的语义的多角度分析,从而加深对此格式的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不XP谁XP 主观性 语义
下载PDF
反问句“谁(还)没(个)X”的语义特征和表达功能
17
作者 樊中元 彭瑜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反问句“谁(还)没(个)X”句义是指在“谁”所指范围内的成员都具有某种动作、性质状态或事物。“谁(还)没(个)X”的语义特征主要是“谁”的否定范畴的非个指性和X语义的已然性和指称性。“谁(还)没(个)X”句义与合群心理形成的基本条件... 反问句“谁(还)没(个)X”句义是指在“谁”所指范围内的成员都具有某种动作、性质状态或事物。“谁(还)没(个)X”的语义特征主要是“谁”的否定范畴的非个指性和X语义的已然性和指称性。“谁(还)没(个)X”句义与合群心理形成的基本条件具有对应和契合关系,是说话者基于合群心理的一种表达方式。“谁(还)没(个)X”表达的功能主要是移情和话语示证,移情功能包括引发移情和自发移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谁(还)没(个)X 语义特征 表达功能
原文传递
“谁是NP”与“NP是谁”的句式语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灿龙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6,共8页
受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的启发,本文提出"内涵突显"和"外延突显"这两个概念,并考察和分析了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的不同特性。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探讨了"谁是NP"和"NP是谁"的句式语义。从总体上看... 受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的启发,本文提出"内涵突显"和"外延突显"这两个概念,并考察和分析了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的不同特性。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探讨了"谁是NP"和"NP是谁"的句式语义。从总体上看,这两个句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因NP的不同(专有名词或普通名词)而有较大的差别。最后文章分析了影响这两个句式使用的篇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谁” 名词 内涵突显 外延突显 句式语义
原文传递
《诗经》“谁适为容”“谁适与谋”解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维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1,103,共12页
《诗经·卫风·伯兮》"谁适为容"和《小雅·巷伯》"谁适与谋"两句诗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认为这两句诗句式一致,"适"的用法也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谁"是介词"为(w&... 《诗经·卫风·伯兮》"谁适为容"和《小雅·巷伯》"谁适与谋"两句诗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认为这两句诗句式一致,"适"的用法也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谁"是介词"为(wèi)"和"与"的宾语,"适"是衬音助词,兼起强调前置宾语的作用,无实义。两句诗的意思是"为谁修饰容貌""与谁谋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解读 谁适为容/谁适与谋 “适”之性质 训诂学
原文传递
宁波话中的“谁”及其消失
20
作者 汪维辉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42,共7页
老派宁波话有问人的疑问代词“谁”,现在已经基本消失,只说“啥人”,偶尔也说“谁侬/孰侬”。本文概述其消失过程,并尝试探讨消失的原因。
关键词 宁波方言 问人疑问代词 啥人 谁侬/孰侬 消失 原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