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賢愚經》敦煌寫本綴合研究
1
作者 袁勇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3年第4期133-161,408,409,共31页
《賢愚經》敦煌寫本的綴合不僅有助於瞭解敦煌寫本的流散情況,也可推進敦煌寫本的斷代工作。敦煌文獻中保存了諸多南北朝時期的《賢愚經》寫本,多可直接綴合或原屬同一寫本,是《賢愚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這有助於我們釐清早期《賢... 《賢愚經》敦煌寫本的綴合不僅有助於瞭解敦煌寫本的流散情況,也可推進敦煌寫本的斷代工作。敦煌文獻中保存了諸多南北朝時期的《賢愚經》寫本,多可直接綴合或原屬同一寫本,是《賢愚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這有助於我們釐清早期《賢愚經》寫本的卷次分合和品次排列問題。本文綴合了八組《賢愚經》敦煌寫本殘卷,嘗試據此復原《賢愚經》寫本的卷次和品次,由此也揭示出早期《賢愚經》寫本與日本古寫經系統(十七卷本)之間的密切關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寫本 《賢愚經》 日本古寫
下载PDF
《贤愚经》与克孜尔石窟本缘故事壁画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莉 《西域研究》 CSSCI 1993年第2期97-104,共8页
《贤愚经》,又名《贤愚因缘经》,主要是讲述因缘故事的佛教典籍。除汉译本外,还有藏文、蒙文译本,在我国佛教史上影响很广。《贤愚经》不仅是研究佛教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佛教文学、艺术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贤经》 克孜尔石窟 故事 壁画 佛教典籍 佛教思想 佛教文学 汉译本
下载PDF
《贤愚经》的集成年代与敦煌莫高窟第275窟的开凿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永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4,共5页
本文推论《贤愚经》集成于公元435年之前,由此分析莫高窟第275窟是此间《贤愚经》自高昌传往凉州途经敦煌时所凿。
关键词 《贤经》 集成年代 第275窟 开凿
下载PDF
吐蕃三法考——兼论《贤愚经》传入吐蕃的时间 被引量:5
4
作者 陆离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1,共8页
吐蕃王朝的《犯罪双方同审大权决断之总法》(《优巴坚法》)和《判决双方有理三方欢喜内府之法》(《两种姓法》)分别源自《贤愚经》的檀腻羁品与重姓品 ,制定于赤松德赞执政时期。此时《贤愚经》已传入吐蕃 ,有全译本或节译本出现。如果... 吐蕃王朝的《犯罪双方同审大权决断之总法》(《优巴坚法》)和《判决双方有理三方欢喜内府之法》(《两种姓法》)分别源自《贤愚经》的檀腻羁品与重姓品 ,制定于赤松德赞执政时期。此时《贤愚经》已传入吐蕃 ,有全译本或节译本出现。如果桂·法成确系藏文《贤愚经》的翻译者 ,他也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经进行了全面的翻译和整理。而吐蕃《扼要决断之法》当系在松赞干布时期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经》 吐蕃王朝 传入时间 西藏 法律制度 《优巴坚法》 《判决双方有理三方欢喜内府之法》 《两种姓法》
下载PDF
《贤愚经》语词札记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贤章 漆灏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本文讨论了《贤愚经》中的"手许"、"纳"、"虽"三个语词所表示的意义。我们认为:"手许"是"如手许"结构的省略形式,只有当这一结构所修饰的名词性和形容词性中心语同时出现,"许&q... 本文讨论了《贤愚经》中的"手许"、"纳"、"虽"三个语词所表示的意义。我们认为:"手许"是"如手许"结构的省略形式,只有当这一结构所修饰的名词性和形容词性中心语同时出现,"许"才演变成为一个助词;"纳"是"衲"的假借字,其义为"粗劣的布";"虽"为"唯"之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词 名词性 形容词性 助词 假借字 中心语 省略形式 演变 札记
下载PDF
从《贤愚经》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阙失(一) 被引量:1
6
作者 施晓风 张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0-104,共5页
《贤愚经》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是我国大型的语文辞书,使用范围非常广,但其对《贤愚经》部分词语的收录情况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失收词条、漏收义项,释义不确以及例证迟后等,文章... 《贤愚经》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是我国大型的语文辞书,使用范围非常广,但其对《贤愚经》部分词语的收录情况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失收词条、漏收义项,释义不确以及例证迟后等,文章选取若干词条进行考辨说明,以补《汉语大词典》的部分阙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经》 《汉语大词典》 阙失
下载PDF
北朝佛典文献字词使用探析
7
作者 王显勇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北朝佛教典籍所使用的汉语文字词语时代特色明显,其字词使用情况对于研究汉语史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贤愚经》和《杂宝藏经》作为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汉译佛典文献,其中的字词能够较好反映汉语字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词新义及汉字... 北朝佛教典籍所使用的汉语文字词语时代特色明显,其字词使用情况对于研究汉语史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贤愚经》和《杂宝藏经》作为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汉译佛典文献,其中的字词能够较好反映汉语字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词新义及汉字因字形接近导致的混用情况。因此,选取例词例字从词语释义和文字形体两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贤经》 《杂宝藏经》 字词
下载PDF
从《贤愚经》到《西游记》——略论佛教“祇园”母题在中国叙事文学里的转化
8
作者 李奭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3-71,共9页
历来研究敦煌文学的学者,没有人不了解《降魔变文》(约748-749年)与《贤愚经》(约345年)之间的渊源。从《贤愚经》纯粹以显扬佛门圣徒为主的原始祗园母题开始,到《降魔变文》以情节布局与中国色彩为重的同一母题的蜕变为止,如上... 历来研究敦煌文学的学者,没有人不了解《降魔变文》(约748-749年)与《贤愚经》(约345年)之间的渊源。从《贤愚经》纯粹以显扬佛门圣徒为主的原始祗园母题开始,到《降魔变文》以情节布局与中国色彩为重的同一母题的蜕变为止,如上的转变至少在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300年左右的光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经》 中国文学史 《西游记》 叙事文学 母题 《降魔变文》 转化 佛教
下载PDF
从《贤愚经》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阙失(二)
9
作者 施晓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5-89,共5页
《贤愚经》是北魏时期的一部汉译佛经,其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是中国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但其对《贤愚经》部分词语的收录情况存在漏收词目、义项缺失、释义不确以及书证迟后等问... 《贤愚经》是北魏时期的一部汉译佛经,其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是中国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但其对《贤愚经》部分词语的收录情况存在漏收词目、义项缺失、释义不确以及书证迟后等问题,文章分别择取若干词条对其进行考辨说明,以补《汉语大词典》的部分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经》 《汉语大词典》 阙失
下载PDF
《贤愚经》译注误释举正
10
作者 施晓风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62-65,共4页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贤愚经》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贤愚经》译注单行本,由于对某些词语意思理解不确切,导致书中诸多注释译文及文字标点错误,现举若干例校正,以期对《贤愚经》译注本日后修订有所帮助,并对同类佛学典籍注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 《贤经》 译注 误释 举正
下载PDF
《贤愚经》译注本指瑕
11
作者 施晓风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贤愚经》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贤愚经》译注单行本,但是书中存在不少校释错误,大体分成几种情况,如因词义理解错误导致译文错误,因形近导致误字,因音近导致误字,标点错误以及语序颠倒等,现举若干例校正,以期对《贤愚经...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贤愚经》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贤愚经》译注单行本,但是书中存在不少校释错误,大体分成几种情况,如因词义理解错误导致译文错误,因形近导致误字,因音近导致误字,标点错误以及语序颠倒等,现举若干例校正,以期对《贤愚经》译注本修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经》 译注 误释
下载PDF
藏文《贤愚经》与佛教戏曲流变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黎蔷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8-104,共7页
关键词 《贤经》 佛教经典 金城公主 元杂剧 藏文 佛教文化 《古兰经》 《灰阑记》 戏曲 故事情节
下载PDF
《贤愚经》词语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文杰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58-61,共4页
《贤愚经》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通俗文献。语言流畅、质朴,含有较多的口语词和俗语词。其中有的为诸词书所失收,有的有助于考镜源流。
关键词 《贤经》 词语 词义 词源 口语词 俗语词
下载PDF
试评法成《贤愚因缘经》藏文译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其美多吉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关键词 《贤经》 藏文翻译 思想内容 中国佛教史 译文 直译和意译 翻译技巧 《贤者喜宴》 翻译方法 翻译事业
下载PDF
《贤愚经》中的评议句
15
作者 许晨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5-61,共7页
评议句是从说话人的主观出发,对事情、动作作出评说或议论的句子。中古是汉语评议句的大发展时期,评议句的数量和类型均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古佛经以传教为目的,不仅口语色彩鲜明,而且遍布评议句。文章以《贤愚经》为考察对象,对其中... 评议句是从说话人的主观出发,对事情、动作作出评说或议论的句子。中古是汉语评议句的大发展时期,评议句的数量和类型均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古佛经以传教为目的,不仅口语色彩鲜明,而且遍布评议句。文章以《贤愚经》为考察对象,对其中的评议句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描写和分析,以期探明中古佛经评议句的面貌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经》 评议句 助动词 类型
下载PDF
《贤愚经》词语琐记
16
作者 刘思莲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2期46-48,共3页
汉译佛经中有一部分文言词语,也有大量的口语词汇,是当前研究汉语词汇的热门语料之一。本文对《贤愚经》中的部分词语进行了考释,同时佐以其他经书证及中土文献中的例子,以便更正确地理解原典。
关键词 《贤经》 《汉语大词典》 词语 考释
下载PDF
读李维琦先生近作《佛经续释词》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志翘 陈文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3-45,共3页
李维奇先生近作《佛经续释词》共20万字,分九卷。凡列词目320多个(实际释词更多,因为有的相关条目未另立目)。综观全书,我们认为它主要有以下一些特色。一、运用了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占有资料丰富充分占有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 李维奇先生近作《佛经续释词》共20万字,分九卷。凡列词目320多个(实际释词更多,因为有的相关条目未另立目)。综观全书,我们认为它主要有以下一些特色。一、运用了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占有资料丰富充分占有资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续释词 汉译佛典 新词新义 词语考释 形容词 程度副词 《贤经》 近作 《汉语大词典》 中心词
下载PDF
论《冥祥记》“晋司空庐江何充”条源出佛经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海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0-43,共4页
印度佛教东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影响,已为当代学人所共识。回顾20世纪学术史,先师前贤在此领域已作出了卓有成绩的开拓。其中,以陈寅恪先生为代表的佛经故事传承的研究,可谓是证明印度佛教影响中国文学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 印度佛教东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影响,已为当代学人所共识。回顾20世纪学术史,先师前贤在此领域已作出了卓有成绩的开拓。其中,以陈寅恪先生为代表的佛经故事传承的研究,可谓是证明印度佛教影响中国文学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这种研究模式以题材影响研究为主,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譬喻经 佛经故事 庐江 《高僧传》 敦煌变文 《贤经》 文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译佛经
下载PDF
“经行”、“应时”与“前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维琦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9-52,共4页
“经行”、“应时”与“前却”李维琦蒋礼鸿先生主编的《敦煌文献语言词典》173页上释“经行”说:“在固定的路线上往来行走。佛教语。”所举书证为:“山既高大,佛每经行。”“经行树下广修真。”这两条证据都不能直接阐明“在固... “经行”、“应时”与“前却”李维琦蒋礼鸿先生主编的《敦煌文献语言词典》173页上释“经行”说:“在固定的路线上往来行走。佛教语。”所举书证为:“山既高大,佛每经行。”“经行树下广修真。”这两条证据都不能直接阐明“在固定的路线上往来行走”的意思。关键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藏 敦煌文献 《贤经》 往来行 鸠摩罗什 “立即” 竺法护 语言词 佛经 “却”
下载PDF
“情理法”叠加—扩展秩序结构及其信息经济学解释——以敦煌壁画故事《贤愚经·檀腻?品》为分析素材
20
作者 王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1-61,共11页
习惯的存在,是为了节约行为主体的心智费用。人类的行为习惯与人类所处的情境秩序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习惯生成与秩序扩展,或习惯“返祖”与秩序收缩(坍塌)常常同时发生、密不可分。因此,习惯既有递增性特征,也有递归性特征。法理习惯是... 习惯的存在,是为了节约行为主体的心智费用。人类的行为习惯与人类所处的情境秩序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习惯生成与秩序扩展,或习惯“返祖”与秩序收缩(坍塌)常常同时发生、密不可分。因此,习惯既有递增性特征,也有递归性特征。法理习惯是情理习惯的扩展秩序和叠加秩序,情理习惯是法理习惯的心性基础和情感之锚。情理秩序和法理秩序都具有“习惯性”的特征;从情理秩序自然过渡到法理秩序,主体适应这一秩序所支出的心智费用通常会先升后降,这就是“习惯化”;初级法理秩序往往会有进一步扩展为高级法理秩序的可能,但是,随着向其极限边界接近,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习惯度”会随之递减,因为人类适应超广域秩序的注意的信息费用或心智费用将极为高昂。《贤愚经·檀腻?品》中记载的端正王对檀腻?所连续遭遇的七个“难办案件”以及三个“生活困惑”案例进行智判和解惑的故事,是一个从社科法学透视习惯生成与秩序扩展之微观机理的绝佳素材。由此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定律”:秩序规模与主体的习惯度成反比,与主体的心智费用成正比,与第三方权威的依赖成正比。“习惯生成与秩序扩展”作为一个分析框架和思维方法,是一种“进化论理性主义”的进路,其视角是自下而上、由内而外,关注的是一种内生的、本土性习惯秩序的渐进性成长。与谢晖教授的“情法一元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但是,近代以来,在中国还有一种相反的、更为强势的进路,即“习惯改造与秩序嵌入”,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视角,关注的是一种建构性秩序,或某种外来秩序对本土秩序的改造性嵌入,即所谓“教鱼游泳”。基于中国固有情理习惯的“天命”特征和“涌现”禀赋,从大历史、大时空的视角来看,以“进化论理性主义”为理念(信仰)基础的“习惯生成与秩序扩展”,似乎是一条更为稳健、更有韧性的制度演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生成 秩序扩展 《贤经·檀腻?品》 心智费用 “情法一元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