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資治通鑑》唐宣宗時期的史源——兼論宋敏求及其《宣宗實録》 被引量:3
1
作者 靳亞娟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153,共35页
唐末戰亂使唐宣宗時期官方史料匱乏,雜史小説、文集等私人著述變得更重要,但北宋中期宋敏求所補《宣宗實録》及其引用的奏牘、詔敕等纔是《資治通鑑》編年紀日的基礎。宋敏求補晚唐六帝實録,本爲新修《唐書》,慶曆四年(1044)到五年間成... 唐末戰亂使唐宣宗時期官方史料匱乏,雜史小説、文集等私人著述變得更重要,但北宋中期宋敏求所補《宣宗實録》及其引用的奏牘、詔敕等纔是《資治通鑑》編年紀日的基礎。宋敏求補晚唐六帝實録,本爲新修《唐書》,慶曆四年(1044)到五年間成書百卷,約嘉祐五年(1060)前又增補到一百四十八卷。他較後晉賈緯《唐年補録》等大有增改,既得益於公私藏書,也可能利用了洛陽殘留的唐代官文書。本文認爲:一,《宣宗實録》是《新唐書》的重要依據,也很可能是《通鑑》紀日等特有史料的來源;二,《通鑑》正文中有很多未在《考異》標明的雜史小説内容,有些可能來自《考異》書目的轉引;三,《通鑑》注意通過史料取捨將唐宣宗塑造爲明君,以備宋代皇帝效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宣宗實録》 宋敏求 《新唐書》 《資治通鑑考異》 雜史小說
下载PDF
《新唐书》史实考正拾零
2
作者 王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新唐书》在撰写时大量使用了野史、笔记、碑志、传状、小说等,很大程度上造成《新唐书》史料运用不精或史料记载错误。这与编撰者对原史料理解有误或失于考证等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考异》
下载PDF
唐国史中李密史事遮蔽与形象建构——以《蒲山公传》辑考为中心
3
作者 陈伟扬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共12页
唐代有不少有关隋末丧乱的私家著述的史书,《蒲山公传》作为其中一部以李密为中心叙述隋末唐初历史的传记,是目前见载该段历史成书时间最早的私家史书。《蒲山公传》作者贾闰甫曾是李密旧属,因而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司马光在编撰《资治... 唐代有不少有关隋末丧乱的私家著述的史书,《蒲山公传》作为其中一部以李密为中心叙述隋末唐初历史的传记,是目前见载该段历史成书时间最早的私家史书。《蒲山公传》作者贾闰甫曾是李密旧属,因而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曾多次利用并采信。从文本稽考视野下,借助《资治通鉴考异》辑录出《蒲山公传》的部分佚文,审视李密以及隋末唐初这段历史记载,揭示唐代史臣刻意塑造李密形象的一些历史细节和唐国史记载的层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闰甫 《蒲山公传》 李密 《资治通鉴考异》 史料价值
原文传递
陈岳《唐统纪》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固也 熊展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6-22,共7页
将司空图的两封书信、清代出土的一篇墓志与《唐摭言》的记载相互印证,推测陈岳约生于833年,卒905年,其两次为钟传从事在中和、光化年间。他在晚年任检校尚书屯田员外郎、江南西道观察判官时撰成《唐统纪》120卷,记事止于会昌末(846),... 将司空图的两封书信、清代出土的一篇墓志与《唐摭言》的记载相互印证,推测陈岳约生于833年,卒905年,其两次为钟传从事在中和、光化年间。他在晚年任检校尚书屯田员外郎、江南西道观察判官时撰成《唐统纪》120卷,记事止于会昌末(846),宋代一百卷本已残缺,止于长庆末(824)。其书名模仿《大统纪》,而体裁更为严谨完善,是晚唐最优秀的编年史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陈岳 《唐统纪》 《资治通鉴考异》 编年史
原文传递
《唐历》史料价值探析
5
作者 庞鸿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1-94,共4页
柳芳的《唐历》是在《问高力士》新史料的基础上,为弥补《国史》缺漏而修撰成的编年体史书。《唐历》其史料价值大于口述史料集《问高力士》。在唐宣宗时期,由史馆续修《唐历》是唐代官方对《唐历》的认可。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 柳芳的《唐历》是在《问高力士》新史料的基础上,为弥补《国史》缺漏而修撰成的编年体史书。《唐历》其史料价值大于口述史料集《问高力士》。在唐宣宗时期,由史馆续修《唐历》是唐代官方对《唐历》的认可。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往往以《唐历》来辨别开元天宝时期史料中的矛盾之处,更是看中《唐历》在开元天宝之事中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历》 《问高力士》 《资治通鉴考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