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治通鉴节要续编》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冶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7,共12页
近世中朝史学交流中,明代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节要续编》的地位尤殊。该书旨在宣明尊华攘夷的正统史观,并以"节要"的形式续作《资治通鉴》所载史事之后的宋元历史,可谓宋代义理史学在明代的重要表现。《资治通鉴节要续编》... 近世中朝史学交流中,明代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节要续编》的地位尤殊。该书旨在宣明尊华攘夷的正统史观,并以"节要"的形式续作《资治通鉴》所载史事之后的宋元历史,可谓宋代义理史学在明代的重要表现。《资治通鉴节要续编》自明中期传入李朝朝鲜,历经多次翻印,流传甚广。它在朝鲜王朝逐渐与《史记》、《资治通鉴》及《通鉴纲目》相比肩,成为朝鲜君臣及一般读书人掌握宋元历史的主要渠道,乃至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优先读本。书中倡导华夷之辨的正统观念及对宋元史事的评论意见,更对朝鲜人士的史观、史论有深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节要续编》 朝鲜王朝 中朝史学交流 义理史学
原文传递
《通鉴节要续编》在明代的版本流变
2
作者 谢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刘剡所编《通鉴节要续编》,在明代被多次刊刻和改编,并远传欧洲,为明代通俗史书中影响较广者。约在明宣德四年,本书由建阳翠岩精舍刘文寿初次刊刻,分三十卷。现存诸本中属于此初刻本系统者,包括双桂书堂本、善敬书堂本与司礼监本。其后... 刘剡所编《通鉴节要续编》,在明代被多次刊刻和改编,并远传欧洲,为明代通俗史书中影响较广者。约在明宣德四年,本书由建阳翠岩精舍刘文寿初次刊刻,分三十卷。现存诸本中属于此初刻本系统者,包括双桂书堂本、善敬书堂本与司礼监本。其后出现大量添加字音字义类注释的版本,较早者为宣德九年尊德书堂刻本,后世流传不广,而弘治年间集中出现的一批带有“释义”的版本,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代后期诸本的面貌,但其卷数仍为三十卷。约在明嘉靖年间,又相继出现了二十一卷本与二十卷本两种版本。前者曾经官方刊刻,以吉澄福建刻本为代表,后者则是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历史类典籍之一。二者都与弘治年间出现的“释义”本有密切关系,并都衍生出了改换书名与作者之本。弘治年间为本书文本变化的关键点,而嘉靖年间则是卷数变化的关键点。随着史学风气的转换与纲鉴类史书的兴起,本书在清代迅速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节要续编》 通俗史书 史学风气 版本
下载PDF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初探
3
作者 汝企和 《史学史研究》 1987年第2期56-61,33,共7页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不但涌现出《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通志》等众多成就甚高、影响深远的巨帙名篇,而且也不乏篇幅较短的史著,其意义虽不能与上列长篇巨著相提并论,却也因其独特的史料价值而...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不但涌现出《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通志》等众多成就甚高、影响深远的巨帙名篇,而且也不乏篇幅较短的史著,其意义虽不能与上列长篇巨著相提并论,却也因其独特的史料价值而流传千古。《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就是这样一部史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价值 纲目体 资治通鉴 续编 成书年代 史事 南宋 宋史 少数民族 史料来源
下载PDF
蒲鲜万奴与东夏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禹浪 王宏北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8-85,共8页
关键词 蒙古 东夏 辽东地区 《金史》 成吉思汗 金朝 辽东南部 《续资治通鉴 《元史》 《通鉴续编》
下载PDF
司马光《通鉴举要历》探析——基于国图藏《资治通鉴残稿》的考察
5
作者 郭桂坤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国家图书馆所藏《资治通鉴残稿》,其得名缘于古今学者多认为它是司马光手书的《资治通鉴》初稿。不过,近年已有学者分别从内证与外证的角度予以了否认。实际上,残稿中留存的所谓《谢人惠物状》,应是司马光为编写《书仪》所拟的一份草稿... 国家图书馆所藏《资治通鉴残稿》,其得名缘于古今学者多认为它是司马光手书的《资治通鉴》初稿。不过,近年已有学者分别从内证与外证的角度予以了否认。实际上,残稿中留存的所谓《谢人惠物状》,应是司马光为编写《书仪》所拟的一份草稿,也可以补证残稿并非《资治通鉴》草稿。根据晁公武、胡寅和朱熹等人的叙述,可知在进上《资治通鉴》和《通鉴目录》后,司马光还想删略出一部篇幅在二者之间的《通鉴举要历》来,残稿即由此而生。《通鉴举要历》的“举要”原则,大体可以概括为“详则略之,略则仍之”。当然,因司马光晚年精力实有不逮,《通鉴举要历》可能存在些微删略不当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它沿袭并放大了编年体割裂史事之弊,未能很好地满足士子的阅读尤其是应试需要。因此其传布不广,南宋以后即湮没无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残稿》 《通鉴举要历》 《通鉴节要 《资治通鉴纲目》
原文传递
《大金国志》和《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关系新探
6
作者 刘坤 张呈忠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23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刘浦江认为《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是《大金国志》的史源之一。然通过比勘可知,《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和《续编两朝纲目备要》才是《大金国志》的史源,而《续宋通鉴》和《大金国志》相关内容应是同源异流的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可知,... 刘浦江认为《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是《大金国志》的史源之一。然通过比勘可知,《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和《续编两朝纲目备要》才是《大金国志》的史源,而《续宋通鉴》和《大金国志》相关内容应是同源异流的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可知,《大金国志》大致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之前,《续宋通鉴》大致成书时间在至大三年(1310)到皇庆元年(1312),故《续宋通鉴》不可能是《大金国志》的史源之一。通过将《大金国志》与伪书《续宋通鉴》进行比较,也进一步证实了《大金国志》伪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金国志》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 《中兴两朝编年纲目》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
原文传递
纵横辨“丁”“口”——宋代人口问题再考察
7
作者 王瑞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115,共11页
宋代的人口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关于北宋的人口统计,《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一条未曾发覆的源自国史的错误记载。因辨误而罗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统计数据,由“丁”“口”记载之异引发问题意识。参稽《宋史》《宋会要》以及《续资治通... 宋代的人口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关于北宋的人口统计,《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一条未曾发覆的源自国史的错误记载。因辨误而罗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统计数据,由“丁”“口”记载之异引发问题意识。参稽《宋史》《宋会要》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相关记载考证,认定宋朝人口统计的“丁”“口”均为承担赋役之人。进一步运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方法,通过对《永乐大典》收录方志史料的考察,为“丁口说”增添证据。同时根据迄今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金史》《元史》中关于金末和宋末的两组人口数据,以及《通鉴续编》中关于北宋前期西北地区的人口数据,对10至13世纪的中国人口已超过1亿的学界既有推测,做出了补充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人口 《续资治通鉴长编》 《通鉴续编》 《金史》 《元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